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125节

  “所以!”提贾尼微微点头:“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不断提升鱼雷艇驱逐舰的性能,给它装备更先进的发动机提升速度的同时,再加强火力和装甲!”

  夏尔点了点头,提贾尼的悟性不错。

  如果其它军舰都追不上驱逐舰,那么驱逐舰的对手就是能追上它的驱逐舰。

  想要在海上打运动战,就应该在火力、装甲、速度上对敌方驱逐舰形成优势。

  提贾尼心下暗喜。

  在此之前,提贾尼一直担心夏尔在装备上的天赋仅限于陆军,如果是这样,父亲就不可能与夏尔长期合作。

  现在听了夏尔这个“第三派”的想法,他觉得这个观点既新颖又有理,很可能会是海战的一个全新的战术,父亲或许会对此满意。

  接着提贾尼又迫不及待的问:“少校,听你的语气,鱼雷驱逐舰还有其它优势?”

  “当然!”夏尔回答:“鱼雷艇驱逐舰本身携带鱼雷,它相当于放大版的鱼雷艇,它同样也能对战列舰构成威胁。”

  

  提贾尼皱起了眉头:“可这很困难,白天靠近几乎是自杀,晚上即便侥幸偷袭也可能因为看不清目标无法命中,一旦被发现就很难逃脱,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你说得对,将军。”夏尔一字一句的回应:“但那是现在,将来,如果提升鱼雷的射程和精度呢?”

  提贾尼瞬间就瞪大了眼睛,他从未考虑过这个方向。

  但一想又觉得有道理,如果能大幅提升鱼雷的性能,就意味着驱逐舰有可能在更远的距离命中战列舰。

  有一天,如果鱼雷的射程超过战列舰火炮的射程……

  提贾尼越想越对,不自觉的惊呼出声:“上帝,只要鱼雷够先进,战列舰在它面前将不堪一击,有一天它将淘汰战列舰。”

  夏尔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

  其实夏尔这是在误导提贾尼,真正能改变海战格局的是飞机。

  在夏尔的脑海里,考虑的是轰炸机能带着鱼雷往海里丢。

  再快的驱逐舰、再周密的偷袭也比不上飞机带鱼雷的模式。

  飞机速度快、造价低,一枚鱼雷就有可能搞定一艘战列舰,还有什么比这更划算?

  然而……

  夏尔可以研发飞机却无法研发鱼雷。

  这就要看韦尔斯了。

第219章 纯金的礼物

  夏尔对提贾尼提出那套似是而非的“海上运动战”有两个目的:

  一是用这个理论把韦尔斯套住,从而争取与布雷斯特造船厂的合作。

  二是夏尔打算借韦尔斯之手研发鱼雷。

  现在的鱼雷太原始了,即便能将它吊在飞机上对敌人军舰实施轰炸也极难命中,提升其性能迫在眉睫。

  夏尔认为自己很可能成功。

  这不只是提贾尼离开前一脸钦佩心满意足,更是夏尔“海上运动战”的理论七分真三分假:

  驱逐舰在未来会成为主力,这是真的;

  鱼雷的射程将来会超过火炮,这是真的;

  海上运动战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真的。

  问题在于……

  航母一出来,海战就变成空战,驱逐舰再快也快不过飞机,以驱逐舰为主的运动战就玩不转了!

  但至少目前为止,在海军还不知道航母没有认识到飞机重要性时,这理论还是可行的。

  提贾尼离开后,卡米尔好奇的打开提贾尼送来的礼物,她一脸欣喜的赞叹:“一艘帆船,太漂亮了,我们正好需要这样的装饰品!”

  说着,卡米尔就把帆船搬到客厅桌面上摆好,还抱怨了声:“它似乎有些沉,至少四五斤!”

  夏尔瞄了一眼,那是一艘三层火炮的风帆战船,有的在装填有的正在瞄准,甲板上还有许多水手、火枪手往来忙碌着,一副紧张备战的样子。

  重点是它金光闪闪。

  夏尔想到了什么,他提醒卡米尔:“妈妈,您最好不要把它摆在那。”

  “为什么?”卡米尔没回头,她目光始终盯着帆船,后退几步站直身子打量一番:“我觉得摆在这正合适,它跟我们的客厅很搭!”

  夏尔翻了翻白眼,扫了一眼满屋的廉价家具。

  德约卡注意到夏尔的表情,他疑惑的上前摸了摸,接着又抱起帆船掂了掂,惊呼出声:“上帝,它是……它是纯金的!”

  卡米尔一愣,接着笑起来:“你开什么玩笑,谁会送纯金的礼物,四五斤重……”

  但看到德约卡一脸认真,卡米尔才半信半疑的问:“真,真的是纯金的?”

  德约卡点了点头,他是资本家出身,这点本领还是有的。

  “它大概值六七万法郎!”德约卡打量着帆船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只考虑金价不考虑艺术价值,不过它做工很细,很可能远不止这个价!”

  卡米尔一声轻呼,扭头望向夏尔:“我们应该把它还给将军,夏尔,我们不能收这么贵重的礼物。”

  “不用紧张,妈妈!”夏尔平静的回答:“这对他而言不过是小玩意,他不会在乎的。”

  “小玩意,六七万法郎的小玩意?”卡米尔难以置信的望着夏尔。

  德约卡则听出了夏尔话中的意思,他起身问:“这个将军,他不是普通的军官吧?”

  “当然!”夏尔回答:“他是韦尔斯的儿子,唯一的儿子!”

  德约卡和卡米尔面面相觑,刚才那个居然是韦尔斯的儿子?

  ……

  巴黎第15区,塞纳河畔,远处教堂的钟声敲了一下,正是早晨十点半。

  一幢依河而建的五层大楼里,韦尔斯像往常一样,穿着睡袍坐在窗前的摇椅上吹着冷风欣赏着河面往来的船只,看着从天而降的雪花,一片片掉进河水里最后消失不见。

  他喜欢看船,他认为这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船上生船下死,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想要活着,就必须做好准备并提前考虑每一个可能。

  但是今天,韦尔斯却有些静不下心,他眼睛虽然盯着河面脑海里却在想着提贾尼与夏尔的会面。

  会是什么结果?

  惊喜还是失望?

  大概没什么出路吧,毕竟是海军,依靠的是吨位和大炮,整个法兰西海军都没办法,夏尔又能想到什么!

  他也会选择战列舰,谁都不会拒绝战列舰的大炮和防御,尤其是对一名喜欢战争的步兵少校。

  韦尔斯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居然把希望寄托在一个17岁的孩子身上。

  门外楼梯上传来“噔噔”的脚步声,韦尔斯知道是提贾尼回来了。

  或许是因为韦尔斯认定夏尔没办法,因此一点期望都没有,目光依旧静静的眺望塞纳河的尽头。

  “父亲!”提贾尼小心翼翼的推门进来,随手掩上门走到韦尔斯身边。

  穿着军装的他看起来精神抖擞,但如果是海军军装或许会更好。

  韦尔斯“嗯”了一声,示意提贾尼在旁边坐下,随口问:“谈得怎么样了?”

  

  “我不确定。”提贾尼回答:“那应该由您来判断。”

  在这方面韦尔斯才有话语权,而提贾尼,知道自己已经放弃了海军,所以没有资格。

  韦尔斯起身走向酒柜给自己倒酒。

  只有一杯,他没打算给提贾尼,他认为自己跟儿子的关系还没恢复到那程度。

  “他选了什么?”韦尔斯背对着提贾尼问。

  “他什么也没选!”提贾尼回答。

  韦尔斯疑惑的回过身:“什么也没选?他放弃了?”

  “不,父亲!”提贾尼回答:“他选了鱼雷艇驱逐舰,他说那是第三派!”

  韦尔斯一愣,饶有兴趣的“嗯”了一声:“鱼雷艇驱逐舰?有意思,理由呢?”

  说着再次背过身端着葡萄酒喝了一口,似乎是在猜测夏尔的用心。

  “海上运动战!”提贾尼长话短说:“他认为鱼雷艇可以保护海岸线的安全,而鱼雷艇驱逐舰则可以出海与敌人舰队周旋,只要我们速度够快,我们就是无敌的!”

  韦尔斯酒杯刚要送到嘴边,听到这话就顿住了,冷冷的问:“还有呢?”

  “所以,我们要发展鱼雷艇驱逐舰!”提贾尼回答:“我们要增加鱼雷艇驱逐舰的火力和防御,同时又要保证它的速度,这样才能快速将敌人的驱逐舰消灭掉而不是被其缠住。”

  接着提贾尼又补了一句:“重点是鱼雷,只要鱼雷射程够远、精度够高,驱逐舰就有可能将战列舰击沉,在射程之外!”

  韦尔斯没说话。

  他考虑了一会儿,默默的取过一个酒杯,倒了一杯酒转身递给提贾尼。

关于战列舰的解释

  大家好,前几章关于驱逐舰、战列舰的问题,或许是因为我没有解释清楚,所以引起许多读者的误解。

  首先我引用一段史实:

  决定开始建造战列舰大和号的时候,最激进的航空主兵主义者横须贺航空队副长大西泷治郎大佐冲进了军令部要和人拼命,他对军令部次长古贺峰一说:“造大和是一个时代的错误,造一艘大和号的钱能造3000架飞机,你给我3000架飞机,我能把所有的舰队都炸沉。”

  古贺峰一也没有训斥大西泷治郎,而是很困难地寻找着词汇来想法子说服他:“大西,我不反对航空兵,但是你要知道,天皇出巡必须坐八匹马拉的马车,一个国家也一样,必须有战列舰。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这就叫做国家的面子,叫海军的面子你知道吗?”

  大西泷治郎还在绝望地挣扎:“那少几匹马行不行,咱不用八匹马,只用四匹马,四匹马拉的马车也挺气派了。”

  “不行大西,这不是我古贺次长能够决定的。”

  ……

  上面这段对话发生在1937年,当时航母还没有任何战绩,古贺峰一当时是联合舰队的军令部次长,海军中将,也就是后来山本五十六死后接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那个。

  这说明鬼子在二战还没爆发的时候,已经认识到航母的重要性且知道航母将淘汰取代战列舰。

  但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惯性继续建造战列舰。

  之后二战发生的战事恰恰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原因是战列舰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是针对舰对舰的海战,“大炮”是为了击毁敌方军舰,“装甲”是为了防御敌人的攻击,这就是“大炮巨舰”理论。

  但纵观整个二战,几乎没有大规模的“舰对舰”海战,航母把敌我舰队距离拉开了,几百公里外发生战斗决定胜负是常态。

  而战列舰,“大炮”完全不起作用,因为连敌舰的影子都看不到,“装甲”同样不起作用,飞机的攻击是自上而下的,鱼雷的攻击是水线下的。

  纵观整个二战,战列舰大多是舰队的累赘,它扛着大炮和厚重的装甲速度不可避免的成了短板,而且目标大很容易成为飞机的围攻目标,结果是驱逐舰拼命掩护这些无法发挥作用的战列舰逃跑。

  唯一一次大规模舰对舰的“近身作战”,应该是莱特湾海战,那也是因为美军上当受骗造成的。

  我凭记忆描述,不太记得清人名,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网上搜索“莱特湾海战”。

首节 上一节 125/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