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大臣希望通过政府给夏尔压力,取消或者减少“价格”。
然而,克里孟梭也不是傻瓜,他很干脆的回答:
“非常抱歉,阁下,这是夏尔的私人财产,他拥有完全‘工业产权’,我们无权干涉。”
“同时,我们不认为夏尔这么做有什么不合适。”
“他对贵国生产线的要求,同样是出于技术交流考虑,这同样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
海军大臣无言以对,吃相难看的他总是盯着别人的义务却忽略了自己责任,直到被人“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时,才猛然发现自己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
海军大臣轻轻晃动摇椅,在它“咯吱咯吱”声中陷入沉思。
难道真要用5条火炮生产线去换?
还是,紧急改动这5条火炮生产线,临时研发出一款“外贸版”?
不过这似乎不太合适,夏尔不是傻子,如果火炮是“外贸版”,他给的飞机也将会是“外贸版”。
这样做的结果,吃亏的还会是英国,因为制空权依旧掌握在法兰西手里。
就在海军大臣犹豫不决时,远处忽然一声闷响,黑暗中升起一团火光,不久转化为一团似有似无的烟雾。
海军大臣惊得瞬间坐直了身子,他以为是什么地方发生的事故,比如面粉厂或是军工厂发生爆炸。
但他很快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爆炸声一阵紧过一阵,接二连三在同一个方向。
“怎么回事?”海军大臣起身推开窗户,目光跃过一幢幢房屋望向火光传来处。
那看起来像是敌人的炮击,但伦敦远离前线不可能会有火炮打到这。
就在海军大臣疑惑时,刺耳且绵长的防空警报响了起来,原本一片黑暗的居民区一个个亮起了灯,人们接二连三的从窗口探出身子望向天空想知道发生什么,有些人还爬上了天台。
然而,黑暗的天空什么也看不见,只有爆炸一声接着一声在伦敦城内响起。
探照灯的灯柱打开了,一道道强光像利剑似的指向空中,却依旧没有发现。
(注:1915年时,英国人不认为德国人有什么装备能空袭到伦敦,因此毫无防空准备,探照灯大多是步兵使用的,照射距离在1000米左右,而空艇却在3000米以上的高度)
丘吉尔跑回书桌,手忙脚乱的在抽屉里翻找出望远镜,再快步跑回窗前望向空中,紧张得手指发颤。
月亮恰在这时钻出云层,照亮了云层间的一个庞然大物。
海军大臣看着这家伙不由毛骨悚然,它如同威尔斯或凡尔纳科幻小说中描述过的那种怪东西,银色的艇体在月色中隐约可见,似乎还在往下丢着东西。
随后下方就传来一声声爆炸。
“阁下!”书房门被推开了,珊珊来迟的警卫紧张的护在海军大臣身边。
“那是什么?”海军大臣问,声音里透着恐惧。
“是飞艇,阁下。”警卫回答:“德国人的齐柏林飞艇。”
海军大臣“嗯”了一声,怒目瞪向警卫:
“它们是怎么飞到这里的?”
“我们难道没有飞机没有火箭弹?”
“我们为什么没有将它摧毁在途中,却让它飞临伦敦上空朝我们脑袋上投炸弹?”
警卫选择沉默,这不是他们要回答的问题,愤怒的海军大臣显然问错对象了。
第388章 “骆驼”是最好的选择
海军大臣与其它人一样,在黑暗中心惊胆颤的渡过了一夜。
直到这时英国人才发现他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对付齐柏林飞艇,黑夜中的飞艇。
其间也有两架飞机勉强起飞试图对飞艇发起攻击,但齐柏林飞艇躲在黑暗的云层中,飞机根本无法对其发起有效进攻,打出了几枚火箭都没能命中目标。
(一战时许多飞机达不到飞艇的高度,新型飞机虽然能达到但夜间能见度低而飞机速度快,即便知道齐柏林飞艇在哪个位置也很难保证不撞上它)
所有人只能看着飞艇一枚接着一枚的往下抛炸弹,将下方炸得一片狼籍再扬长而去。
(上图为1915年遭到齐柏林飞艇轰炸后的伦敦街头,伤亡不大,却造成了很大的恐慌)
第二天一早,天色放亮时,心有余悸的人们才缓缓走出房屋,对着昨晚被炸出的废墟议论纷纷:
“上帝,我们的军队对它毫无办法。”
“是的,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如果是这样,是不是意味着只要德国人的飞艇够多,就能将我们全部炸平?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的?”
……
战争时期,人们总是会把恐惧放大进而觉得自己将要输掉这场战争,这种恐慌甚至还会像瘟疫似的传播,虽然昨晚的轰炸只造成35人死亡121人受伤。
海军大臣在他的办公室里冲凯尔少校发着火:
“你们居然对飞艇一无所知,在敌人朝我们丢炸弹时还不知道它们是什么!”
“今天只是一艘飞艇,明天就有可能是两艘、三艘,甚至更多!”
“这样下去,我们是不是该向德国人投降了?”
凯尔当然知道这是海军大臣说的气话,他胆战心惊的上前,指着地图说道:“阁下,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德国人选择在黑夜进攻……”
“那是飞艇。”海军大臣打断了凯尔的话:“它们的速度慢得像蜗牛,我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穿过英吉利海峡赶到伦敦的?”
凯尔解释道:“他们的时速能达到 80公里,阁下,他们不是蜗牛,我们的飞机也不过100公里。”
海军大臣愣住了,他从不知道飞艇能达到这速度。
凯尔接着分析道:“我们无法阻止它们飞抵伦敦上空。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进攻,也不知道它们的飞行路线。除非我们派出几百架飞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轮番巡逻。”
“所以,我们就只能等着挨炸吗?”海军大臣脸上的肥肉因为愤怒而扭曲。
“我们可以追上它。”凯尔语气带着无奈:“但我们的战机速度不够,就算是新型战机哈维兰DH2也无法在天亮后赶上。”
海军大臣扭头望向凯尔,声音低沉:“你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的飞机够快,就有可能追上这些家伙把它们打下来?”
“是的。”凯尔点了点头:“这比阻止它们进入伦敦更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它们逃走的方向还知道它们的速度,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这么快的战机。”
海军大臣马上就想到了夏尔的飞机,它能达到180公里的时速。
迟疑了一会儿,海军大臣无奈的咬了咬牙,下令:“给温特将军发电报!”
……
巴黎第105团指挥部。
夏尔一大早起来就收到伦敦遭到齐柏林飞艇轰炸的情报。
情报是昨晚到的,参谋考虑到它虽然重大但并不紧急,因此没把夏尔叫醒,毕竟这是英国的事。
提贾尼起得比夏尔早,他提前几分钟看到消息。
见到夏尔进来,提贾尼拿着电报朝夏尔抖了抖,一脸难以置信:“德国人还在用这东西?我还以为你用上火箭弹后它就在战场上消失了。”
“什么?”夏尔接过电报一看,才明白提贾尼这话的意思。
“德国人选择夜战,将军。”夏尔说:“而且是伦敦。”
此时的飞机几乎没有夜战能力,而且英国人的防线与法兰西一样也是西线,本土几乎没有防备。
“说得对,准将。”提贾尼若有所思的坐回自己的椅子:“是我想当然了,它依旧能发挥作用,虽然只能算余热。”
接着提贾尼又说:“德国人很聪明,他们用潜艇战封锁英国,再用飞艇轰炸本土,这有可能让原本就物资紧缺的英国雪上加霜。”
夏尔笑了笑没说话。
德军的方向是正确的,内外夹击使英国本土物资匮乏,最终达到迫使其投降的目的,巧合的是二战她也同样这么干。
然而,它在战术上却没有可行性。
飞艇造价高、速度慢,对敌人造成的伤害十分有限却很容易被摧毁,几乎没有性价比可言。
这时温特将军出现在指挥部门口,此时的他已顾不上回避其它“闲杂人等”,直接走到夏尔面前问:“我想知道‘骆驼’的飞行数据,准将,希望这不会让你为难。”
“当然。”夏尔回答:“最高时速187公里,如果有需要,你们可以派飞行员试飞。”
温特将军瞬间松了一口气,他相信这是真的,这与军情六处测到的速度差不多。
“有问题?”夏尔疑惑的望向温特将军。
“不,没问题。”温特将军回答:“我只是想知道,它是否能追上德国人的飞艇。”
夏尔恍然。
英国人打算用“骆驼”阻止德国人对伦敦的轰炸,确切的说不是“阻止”而是将飞艇击坠在返回的途中。
这不是个好主意,夏尔心想,最好的方法应该是高射炮,能发射燃烧弹的高射炮。
但夏尔却什么也没说,他一本正经的回答:“不用考虑,将军。‘骆驼’是最好的选择,它将是飞艇的噩梦。”
“希望如此。”温特将军从兜里掏出笔记本,翻开了找到其中一页撕下递到夏尔面前:“我们需要30架组建一个飞行中队,配上地勤人员和技术人员,另外还要有备用发动机和零件。”
夏尔故作迟疑,考虑了一会儿才回答:“那是因为您,将军。否则我不会给这么多。”
温特将军感激的点了点头:“我知道,准将,谢谢!非常感谢!”
第389章 另一个战场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夏尔用30架“骆驼”战机换到了5条火炮生产线,其中3条生产线是英国拆了运来。
当然,夏尔不会一次把这30架“骆驼”交出去,他在合同里写明:在3条生产线运抵巴黎并成功进入生产前,30架“骆驼”都处于培训状态,也就是教会英国飞行员驾驶以及地勤人员的维护。
毕竟打交道做生意的是海军大臣,他吃相之难看全球闻名,二战后把印度人饿死近千万也是他干的好事。
跟这种不要脸的狠人打交道,夏尔不得不加倍小心。
……
签完合同后的当天下午,夏尔回一趟达瓦兹小镇。
夏尔没回家,他直接到拖拉机厂找德约卡。
或许是出于习惯,德约卡把拖拉机厂当作总部,虽然还有飞机制造厂以及报社在巴黎。
斯蒂德的兵工厂,德约卡没有过多干涉,德约卡相信只要夏尔在军队中保持优势,斯蒂德就不会“变心”。
然而,这几个工厂的事务也够德约卡忙的了,最近又要并购破产或维持不下去的保险公司进军保险业,更让德约卡连喝口咖啡的时间都没有忙得团团转,有几天还通宵加班没回去,尽管住处近在呎尺。
对此,卡米尔忍不住抱怨:
“我听说我们的资产已经上亿了,你们不觉得应该满足吗?”
“我们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难道不是吃一样的食物住一样房子?”
“这样下去,永远也不会有尽头,我不明白这有什么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