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德进来时夏尔正站在窗前喝咖啡,又快到万圣节了,他透过面前落地窗的大扇玻璃,清楚的看到楼下有几个十几岁的孩子正兴致勃勃的雕着南瓜灯。
夏尔有些羡慕他们。
只有他们才能把战争和烦恼放在一边依旧保持着过节的乐趣。
斯蒂德轻轻敲了敲门提醒夏尔,再上前与夏尔握了握手,说:“火箭发射药和火箭弹的制作都很顺利,少将,我们只用三天时间就基本掌握了制作过程。”
夏尔“嗯”了一声。
有详细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又有技术人员现场教学,再加上学生又是“圣艾蒂安”兵工厂,会快一点也正常。
斯蒂德疑惑的问:“可我不太明白,少将,它与‘康格里夫’似乎没太大的区别。”
“是吗?”夏尔没有急着解释。
斯蒂德点了点头:
“虽然它能飞得更远,但这并不意味着命中率更高。”
“因为要考虑空中的风力,实际使用时,我们很可能依旧要像‘康格里夫’那样在几百米内攻击气球。”
这是此时“打气球”的窘境。
德国人明知道气球升空很容易被法军飞机炸毁,却依旧坚持不懈的释放气球引导炮兵。
就像法军明知进攻是死是作无用功,却依旧前赴后继的往前冲一样。
战场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地方,它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迫使人们想出新办法,但它同时也有“顽固不化”的一面。
然而,夏尔的目的却不是“打气球”。
“英国人的火箭弹好像是七十几毫米的。”夏尔问,他之前在安特卫普时瞄一眼数据,不过记不太清。
“是的。”斯蒂德回答:“76.2MM,射程2.7公里左右。”
(注:这是英国“海床垫”火箭炮的数据。)
接着斯蒂德又补了一句:“这是地面发射的射程,空中在战机上发射要少得多。”
空中风大,而火箭弹的风偏率十分夸张,被风一吹甚至有可能绕弯掉头炸到自己。
“不用担心这个。”夏尔说:“把它改为107MM,能做到吗?”
斯蒂德“呃”了一声:“当然能,少将。可就像我说的,这没有太大意义……”
如果是下属,斯蒂德早就一通吼他赶出去了。
可面前这是夏尔,成功研发了许多装备的夏尔。
面对夏尔的坚持,斯蒂德只能自我反省:会不会是自己搞错了?
或者……
斯蒂德眼睛一亮:“少将,你有解决精度的办法?”
夏尔轻轻摇头,没人能解决它的精度问题,除非是现代。
(注:现代出现可制导的火箭炮,堪称导弹)
斯蒂德眼里闪过一丝失望,精度问题解决不了,片面增加射程就毫无意义。
夏尔走回方桌放下咖啡,不慌不忙的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设计图递给斯蒂德。
斯蒂德接过图纸一看,当时就愣住了。
这分明就是并联在一起的铁筒,分三层,每层四个铁筒,结构简单到令人发指。
(上图为我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被称作游击三神器之首,另两样分别是AK和RPG)
(上图为改造后装在皮卡后座上的107火,拆卸安装十分方便,随时可以将民用车辆转为军用)
接着斯蒂德就明白它的用处,他拿着图纸愕然望向夏尔:“这不会是,用来发射火箭弹的吧?”
“你猜对了。”夏尔回答:“我把它称作火箭炮。”
斯蒂德看了看图纸,又抬起头望向夏尔,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这装备太简陋了,用它发射火箭弹肯定还会有精度问题,如果打不准,又能希望它发挥什么作用?
夏尔看穿了斯蒂德的想法,他施施然解释道:
“重点是便宜,先生。”
“它不需要造昂贵的火炮,短时间就能批量生产。”
“火箭弹也是如此,对吧?”
斯蒂德点了点头,这倒不假。
火炮贵的是炮,尤其炮管,它生产困难、成本高昂还有一定寿命,质量不过关动不动就炸膛。
但火箭炮就是一排管子,它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廉价的可以批量生产的火箭弹上。
“所以。”夏尔总结道:“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些廉价的东西打出一堆火箭弹,这些火箭弹就算是碰运气也能炸毁一些东西。更何况,战场上火炮也常常漫无目标的乱炸一通,这就是火箭炮要发挥的作用。”
斯蒂德被这话震撼到了。
是的,虽然它没有精度,但如果数量能达到一定程度就是对目标的集群覆盖。
火炮轰炸不也是这样?
它们有时对着战壕轰几天几夜,就算精度高又如何?一样是乱炸一气!
这时就完全可以用更廉价的火箭弹取代!
“我明白了,将军。”斯蒂德欣然点头:“这是一种节约成本的做法,毕竟现在物资紧缺。”
夏尔笑了笑没多做解释。
这东西可不只是节约成本,它配合上一些战术搬上战场,即便是德国人的105MM榴弹炮也消受不了!
第514章 尚蒂伊会议
这是个暖冬,往年十月份就落叶的梧桐,今年直到十一月中旬才一片片恋恋不舍的往下掉。
巴黎以北60公里左右的诺奈特河谷,在险峻的环水悬崖之上伫立着一座中世纪古城堡:尚蒂伊城堡。
战争时期,这座建设于森林之中城堡已对外关闭。
因为没人有闲暇逸致到这游玩,处于物资紧缺状态下的公民们宁愿把门票换成面包,这至少可以填饱肚子。
然而,原本一片萧索的城堡今天却是另一番景象。
长满杂草的草坪上到处是全副武装的士兵,有的设岗有的封路,还有的列队在森林边缘搜索巡逻。
石子路上,汽车来来往往穿梭不停,载着的都是带着军衔的高官,有头戴大檐帽的英国军官,也有戴筒帽的法兰西军官。
(上图为巴黎尚蒂伊城堡,尚蒂伊市在一战时期常作为联军会议地点。)
(上图为尚蒂伊城堡内景)
城堡会议室,空间虽说不大却坐了几十名中将、少将。
加利埃尼、贝当、黑格,以及刚被调往驻防安特卫普防线的艾维斯中将赫然在列。
他们小声议论着,偶尔还发出一两声愉悦的笑声。
加利埃尼坐在法军一列,身为陆军部长的他被请到了第一排。他往周围看了看,又望望身后,没发现夏尔。
坐在加利埃尼旁边的贝当似乎看穿了加利埃尼的想法,他侧身凑近了些,小声说:“部长阁下,看到英军第二排的小胡子中将么?”
加利埃尼往另一边飞快的扫了一眼,“嗯”了一声:“什么意思?”
“他叫艾维斯。”贝当解释道:“是安特卫普防线的指挥官。”
贝当点到为止,但加利埃尼却明白了,有艾维斯这个指挥官就不需要夏尔了。
“去他妈的。”加利埃尼忍不住骂了声:“这些混蛋,他们又一次把夏尔排除在外。”
“他们担心夏尔在场场面会很尴尬。”贝当说。
夏尔之前与贝当谈合作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问题,尼维勒成为总司令后,制定的作战计划必定会以英国人为主。
这是他们用物资支持尼维勒成为总司令的代价。
换而言之,尼维勒为了自身的利益牺牲了法兰西的利益。
加利埃尼“嗯”了一声,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不明白在这样的生死关头,联军内部为什么依旧热衷于争权夺利。
这时尼维勒出现在门口,他昂首阔步的走了进来,身着崭新的中将军装,面无表情,却无法隐藏眼中的得意。
“将军们。”尼维勒目光一扫全场,静静的等着会场安静下来。
他以一个法式幽默作为开场白:
“我相信,德国人如果知道我们在这里开会,肯定会被吓得寝食难安。”
“毕竟,我们聚在这里将决定他们的生死!”
将军们笑了起来,只有加利埃尼和贝当没有笑。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幽默细胞,而是他们不认为这可以“决定德国的生死”。
加利埃尼认为没有夏尔在的会没有多大意义,不只是因为夏尔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更因为夏尔手里掌握着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还有航空部队。
他们难道不需要这些部队配合?
尤其是航空部队!
贝当则敏感的预知这很可能又是一次进攻,他想不通,明明防守可以杀死更多敌人,为什么一定要赶着士兵们往敌人枪口、炮口上冲!
胜利?
土地?
还是其它什么?
如果士兵都打光了,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助手在靠向东面的墙上缓缓放下一张卷起的大地图,尼维勒自信满满的上前,接过助手递来的指挥棒轻轻拉开:“首先我要感谢一个人,贝当少将。”
尼维尔左手朝贝当轻轻一挥。
贝当不是很情愿的站起身来,朝后方及两侧微微弯腰点头。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尼维勒面向众人介绍道:
“众所周知,贝当将军成功的在凡尔登挡住了德国人的进攻。”
“这是辉煌的一仗,德国人数倍于我们,火炮更是我军的十余倍。”
“但英勇的法兰西军队在贝当将军的带领下死死的挡住了敌人的进攻,没有让他们前进一步!”
“感谢贝当将军,感谢在前线奋战的官兵们,感谢为这一仗付出血汗的所有公民们!”
会议室内再次响起掌声,比刚才更响亮。
然而,贝当的表情却有些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