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352节

  “可我听说英国人在安特卫普已经用上了坦克,是‘惠比特犬’。”

  “那只是坦克而已,他们傲慢的将夏尔的坦克战术甩在一边,摆出世界第一强国的架子不将夏尔放在眼里,事实证明他们是错误的!”

  ……

  所有人都认为英国人是自找的,对这场溃败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种声音:

  “知道夏尔的战机为什么没有增援安特卫普吗?”

  “英国人和议会联合试图控制夏尔的补给,这导致夏尔的部队失去了战斗力,他的飞机因为缺乏汽油无法起飞,许多士兵连一个基数的弹药都没有!”

  “什么?居然有这种事?”

  “我认为这是真的,夏尔的存在不符合英国人的利益,而英国人又会用他们手里的物资控制议会!”

  ……

  舆论被瞬间引爆,愤怒的人们第一时间包围了正在开会的众议院。

  这一回他们不只是喊口号,许多人直接冲进众议院包围了议员,他们挥着拳头冲议员会发出怒吼:

  “我们反对议会对军队的无理干涉,所有参与迫害夏尔的议员都应该受到严惩!”

  “他们是我们的敌人,他们联合英国人出卖了法兰西!”

  “你们这些叛徒,罪人,为了利益无视国家安全的吸血鬼,你们不配代表法兰西人民!”

  ……

  议员们被吓得脸色苍白,他们不断向人群澄清这件事与他们无关,但人们哪会相信这些两面三刀的议员,其中还有人动起手来,众议院内火药味十足。

  最后还是加利埃尼调来了部队才保护着议员们平安离开。

  ……

  纳木尔城堡,一张张电报被送到夏尔的桌面上。

  夏尔虽然身在距离安特卫普百公里的纳木尔,却是对情况掌握得最清楚的那个人。

  他面前的地图一清二楚的标识着德军的进攻路线和位置。

  巴黎舆论也是夏尔引导的,比如适时放出英国人联合议会控制第6集团军物资的事。

  提贾尼兴奋的递上一份电报:“英国国内对于这件事也有强烈的反响,许多人批评基钦纳不应该在面对德国这个强敌时依旧想着利用物资控制盟友,这只会引发协约国的内部矛盾。”

  “所以,他们把责任推给了基钦纳?”夏尔平静的说。

  提贾尼一愣:“你的意思是……”

  接着他忽然反应过来:“议会,英国下议院,这是他们的决定。”

  “是资本家,将军。”夏尔纠正道:“真正掌握物资的是英国资本家。”

  提贾尼点头表示赞成。

  英国议会的本质与法兰西差不多,资本家控制议员,再由议员决定国家大事。

  因此,打压夏尔是英国资本家的意思,这是英国资本家与夏尔之间的斗争。

  否则,基钦纳这个陆军大臣不可能拥有物资的控制权。

  (注:英国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由传统贵族组成,多为世袭,延续至今,一战时失去大部分立宪权,权力转到下议院。但并非网传的上议院没有权力,上议院拥有审核权,虽然无法否决下议院的议案,却可以拖延一年两年)

  提贾尼冲着夏尔笑了笑:“看来,是你在英国的生意触犯了资本家的利益!”

  夏尔笑了笑没说话。

  他早就知道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发展金融业会得罪英国金融巨头,卖军火和技术给英国会得罪一大批英国军火商,而且还是长期的、持续的甚至具有压倒性优势,几乎能决定这些资本巨头的生死,他们当然会把夏尔当作眼中钉肉中刺。

  

  但夏尔不后悔这么做,这是必须的发展道路,难道因为担心得罪人就不做生意不赚钱?

  至于英国资本家借用军事打压夏尔,却始终嫩了点,这不是他们的长处,他们应该要有自知之明才对。

  现在,是他们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不久,一封封求救电报送到夏尔面前。

  最先是艾维斯中将发来的:“德国人掌握了安特卫普的制空权,这使我军十分被动,我希望贵军能为安特卫普提供空中支援。”

  接着就是福煦发来的电报:“英军是我们最重要的盟友,安特卫普的安全事关整条战线,从大局出发我认为你应该为英军提供增援。”

  这应该是基钦纳给福煦施压的结果。

  接着,就是法兰西陆军委员会以及总理办公室,同样是希望夏尔提供增援,口径出奇统一:需要夏尔的航空队。

  夏尔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将电报交给提贾尼,问:“你看出些什么了吗?”

  提贾尼接过电报翻了翻,笑了起来:“他们认为只要能在空中支援打败德军的战机夺回制空权,英军就能反败为胜。如果是这样,最后胜利依旧是英国人的,而我们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夏尔点了点头。

  这不仅能解决安特卫普的危机,还能保全英军的脸面,打着一手如意算盘。

  夏尔当然不会让他们如意,他的回答干脆直接:“抱歉,之前的物资政策导致我军汽油和弹药严重不足,我们能起飞的战机初步估计只有二十几架,这些飞机保护自身安全都困难,增援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电报刚发出去不久,夏尔就得到艾维斯中将的回复:“我马上从敦克尔刻调一批物资增援贵军,希望贵军做好接收和增援准备。”

  夏尔“嗯”了一声,嘴角挂上一丝满意的笑容。

  这算不算双赢?

  不,应该是三赢:获得物资仓库,得到物资增援,又打败德国人!

第601章 基础的空战知识

  英国人的动作很快,从敦克尔刻到纳木尔大概200公里,以火车的速度通常需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再加上装运时间少说也要七八个小时。

  然而,第一批物资仅仅只用了四小时就赶达纳木尔送到了机场。

  这是基钦纳的功劳,此时的他已进退失据。

  向夏尔请求空中增援不是艾维斯中将的意思,而是基钦纳这个日不落元帅的意思,只不过他不愿低下世界第一强国高贵头颅,这才让艾维斯中将出面与夏尔联系。

  基钦纳原定的索姆河之行当然取消了。

  跟安特卫普的溃败相比,索姆河的僵局已不值一提。

  基钦纳考虑到一点:夏尔在安特卫普创造过神话,两次。

  第一次他只身一人进入安特卫普指挥即将崩溃的比利时军队大败德军。

  第二次,他带领法兰西第一装甲军仅用一天时间就拿下安特卫普并组建了现在这条安特卫普防线,这次战例甚至被各国作为经典写进了教科书。

  可现在,英军才刚刚以分段驻防为由将夏尔的部队从安特卫普逼走,马上就被德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这让基钦纳这个陆军元帅怎么向阿尔贝特一世交代?

  这让英军怎么面对比利时军和法军?

  这让殖民军怎么看待英国军队?

  “不,不能这样下去。”基钦纳下了死命令:“命令艾维斯中将,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安特卫普!”

  但只是这道命令还远远不够。

  基钦纳不像黑格,他知道飞机、坦克这些新装备的重要性,他认为要扭转战局首当其冲就是需要制空权,至少不能让德国人完全掌握制空权。

  因此,在得到夏尔的承诺后,基钦纳马上以自己英国陆军大臣的身份指挥调度,让铁路所有闲杂火车让路,这才在几小时内将第一批物资送到纳木尔。

  ……

  夏尔收到物资清单一看,大多是航空燃油和机枪子弹,另外还有些食物。

  很明显,这是为了让夏尔的航空团投入战斗做的准备。

  但现在的夏尔可不是这么好说话的,打赢了空战替英国人扭转战局,没这样的好事。

  夏尔迟疑片刻,给艾维斯中将发了一封电报,他很有耐心的给艾维斯中将普及了一些空战知识:

  “物资已经收到了,非常感谢,中将阁下。”

  “但是,您似乎送错地方了,空战讲究的是就近原则。”

  “比如增援安特卫普,战机最佳的起飞基地应该是布鲁塞尔而不是纳木尔。”

  “从纳木尔起飞会增加50公里左右的距离,一来一回就是100公里,这对空战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

  多出这100公里对现代战机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一战时的低速战机却十分关键。

  “骆驼”战机最高时速只有190公里,巡航时速在100公里左右,总航程不过485公里。

  这意味着飞行员要多出1小时时间用于赶往目标空域或返回机场加油上,这对油耗、飞行员的疲劳度以及出勤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出勤率指原本一个白天可以往返四次投入战斗,但因为距离远只能三次甚至两次)

  最后夏尔得出结论:“因此,最佳的方案应该是把补给运到布鲁塞尔,我把战机转场到布鲁塞尔机场并以它为作战基地作战!”

  艾维斯中将听了夏尔的解释后虽然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却气恼的问:“你为什么不早说?我们可以一开始就把物资送到布鲁塞尔!”

  夏尔不急不缓的回答:“非常抱歉,中将阁下,您没问。我以为您知道这些基础的空战知识。”

  情报很快就转发到基钦纳手里。

  基钦纳两眼一黑:“这个混蛋,他一定是故意的!”

  艾维斯中将是黑格一系,他们鄙视所有新装备包括飞机,当然不知道这些空战知识。

  基钦纳这个陆军大臣没指挥过空战,也是一无所知。

  而夏尔居然还强调这是“基础”,杀人诛心!

  但没办法,航空团在夏尔手里,抗议反对都没用,谴责更无济于事。

  基钦纳只能再次向布鲁塞尔派去物资,比送往纳木尔的还多,这回派了两列火车过去。

  然而,这一耽搁整个白天就过去了。

  然后夏尔又给他们普及一个基础的空战知识:“抱歉,将军,飞机无法在夜间作战。”

  

  ……

  这一天,安特卫普附近的英军并不好过。

  防线被突破全军溃退,德军吊着尾巴一路追杀十余公里,打死打伤英军一万多人,俘虏了两万多人,缴获大批储存在防线内的物资。

  最终是安特卫普的堡垒防线救了这些溃军。

  德军希望跟在英溃军后方一股作气杀进安特卫普,但伊登少将果断命令部队开火。

  霎时堡垒重炮将一发发炮弹砸在敌我分界线上。

  分界线不明显,英军与德军犬牙交错,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首节 上一节 352/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