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369节

  最有名的是法兰西的马奇诺防线,它因为被德国轻易绕过而倍受世人嘲讽,一直流传到现代。

  但其实犯下类似错误不只是法兰西。

  德国战前在马奇诺防线前修筑了一条“齐格菲防线”,后来又在大西洋沿岸修筑一道“大西洋壁垒”。

  苏联则修筑了一条“斯大林防线”。

  所有这些防线几乎无一例外都没能发挥应有的,或者说希望它们能发挥出的作用。

  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原因就是“攻大于防”。

  这些防线太长了,将巨额资金平均分配到几百公里的防线上,必然会存在漏洞,每一点的防御力也不可能很强。

  而敌人却可以一遍一遍的观察,直到找出防线的弱点再集中兵力从一点将其击溃。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像现代军队一样用建设防线的资金打造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同时注重公路、铁路、海路及空中的兵力投送。

  前线一旦有战事,这些可机动部队就能马上投到需要他们的地方。

  只要投送速度够快,哪怕防线没有一砖一瓦,这些部队也能利用其的强大的机动能力快速打出一条看不到却随时能出现的钢铁防线。

  (比如,我国耗费巨资修筑了一条通往高原的铁路)

  ……

  军官俱乐部一角,夏尔总算摆脱了军官的纠缠和卢西亚相对而坐,两人面前各摆着一杯热咖啡。

  “他们很尊敬你。”卢西亚眼中透着自豪。

  “那只是因为我打了几场胜仗。”夏尔语气随意:“军人都很现实,他们也必须现实。”

  卢西亚轻轻点头,瞄了一眼室内。

  军官们正热火朝天的接着刚才的话题深入讨论,还有人迫不及待的在灯光下摊开地图推演。

  “他们只尊敬那些能带领他们打胜仗的人。”卢西亚若有所思的说:“因为那可以让他们获得荣誉,还有活下来希望。”

  “是的。”夏尔回答,声音很冷。

  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要么是钱、要么是权、要么就是性命。

  “你,你也是这样?”卢西亚一语双关。

  “也许吧。”夏尔端起咖啡小喝了一口。

  刚才跟军官们讨论时不知不觉啤酒喝多了,有点头晕,他希望咖啡能解酒。

  卢西亚心下一叹,却又可以理解。

  作为一名情报人员她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夏尔承受的压力太大、太多了,而且十分残酷,他不仅要在战场上应付敌人,还要与议员、资本家周旋,甚至还要对付英国人。

  这其中每一个都不容易对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满盘皆输甚至性命不保。

  在这情况下,夏尔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考虑感情,他也不能感情用事,这可能会害死他。

  有时,卢西亚都不知道夏尔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不知不觉,卢西亚眼眶微微泛红,她叹了口气抬头来望向夏尔,又凑近些压低声音问:“您的命令,将军?”

  夏尔放下咖啡往两侧瞄了一眼,这才小声回答:“给德国人一个信息,他们的电码已被英国人破译。”

  卢西亚一愣,这可不是小事。

  但她仅仅只是一愣马上又恢复了正常,很坚定的点头应了下来:“我马上安排。”

  夏尔会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就像上次给德国人透露了商船信息,结果就有十几艘潜艇被猎杀。

  更何况,这是有关英国人的信息,“白衣夫人”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夏尔又补充道:“你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在达达尼尔海峡被击沉的U-21号潜艇,它没来得及毁坏密码机。”

  卢西亚“嗯”了一声,这能增加情报的可信度。

  夏尔回想起早上温特将军脸上的坚定和他的回答:“不劳费心,将军。我们自己可以应对。你似乎忘了,英国皇家海军是这世上最强大的海军,没有什么是我们解决不了的。”

  夏尔知道温特将军倚仗的是什么。

  英国人打捞起了密码机,德国人所有的作战计划甚至舰队位置都在英国人的掌握之中。

  

  于是才有那场著名的“日德兰”海战,英国舰队根据情报掌握了德国舰队的计划并派出主力应对。

  夏尔想,如果德国人突然改了密码,温特将军还能这么淡定?

  英国皇家海军还会那么自信?

  “军需大臣”还会坚持不让法兰西海军参与针对德国海军的封锁战?

  夏尔有种错觉,似乎德国海军才是自己的盟友,而英国皇家海军是敌人。

  接着,夏尔从兜里取出一张支票,十万法郎,支票下压着一张名单。

  “我会陆续退役一些轻伤士兵,你把他们编进组织,这是活动经费。”

  卢西亚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是,将军。”

  “白衣夫人”是一个民间组织,他们或许有收集情报的能力,却缺乏必要的军事素养,以至于很多时候他们都没有自保能力。

  现在夏尔却给了一批从战场下来的老兵,这无异于雪中送炭补全了“白衣夫人”的短板。

  卢西亚不知道的是,夏尔给的何止是“老兵”,这批人手大多都是优秀的狙击手,有几个还是沈比利亲手带出来的徒弟,装备了带着狙击镜的狙击步枪,稍加训练就能转化为优秀的间谍杀手。

  “我们的对手是谁?”卢西亚小声问。

  卢西亚很聪明,她马上猜到“白衣夫人”的任务可能要“升级”。

  “你应该问可能的对手是谁。”夏尔盯着卢西亚的眼睛:“有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人,或者情报机构,明白吗?”

  卢西亚眼里闪过一丝震惊。

  情报机构?

  英国中情局或者法兰西总参第二局?

  接着卢西亚就明白了,更多的应该是法兰西总参第二局。

  因为二局是法兰西政府和议会的耳目。

  控制了他们,就能让政府和议会听不见看不到,或者得到错误的信息。

第630章 法兰西元帅

  夏尔走出军官俱乐部带上警卫正准备离开,忽然感觉后方有人追了上来。

  “将军,将军!”来人喊声低沉。

  夏尔停下脚步回身,警卫已警惕的将肩上的步枪取下抓在手中。

  夏尔定睛一看,是那个解析夏尔战术的年轻少校。

  “我能和您谈谈吗,将军?”年轻少校满脸迫切:“不会浪费您太多时间!”

  夏尔点了点头示意警卫放行。

  年轻少校松了一口气,上前表明来意:“我希望能调到您的部队作战,将军,确切的说,我希望加入您的装甲部队或机械化部队,哪怕作为一名士兵。”

  “为什么?”夏尔反问。

  一名少校作为一名士兵?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尤其是在死亡率这么高的战场上。

  “因为从正常渠道我几乎不可能进入装甲部队。”年轻少校回答。

  夏尔知道是什么原因。

  夏尔的装甲部队以及机械部队指挥官需要的是能理解其作用和战术的士兵。

  而此时法兰西的战术思想太落后、太固执了、太死板了。

  因此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指挥官基本是内部晋升,不对外开放。

  夏尔又问:“你为什么如此迫切的希望加入装甲部队?”

  年轻少校回答:“因为您说的‘攻大于守’,我认为您刚才并没有说全,是吗?”

  “哦?”夏尔饶有兴趣的反问:“那么,你认为‘全’应该是什么?”

  年轻少校很肯定的回答:

  “想要成功的实施这个战术,必须是您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

  “因为只有它们,才能迅速突破敌人防线的弱点并短时间扩大战果,最终在敌人反应过来前就结束战斗。”

  这是年轻少校自己的思考:

  西线长700多公里,这条防线打了一年多,期间出现过无数次破绽和失误。

  但从来都没有人能像夏尔一样成功突破。

  原因是什么?

  是一支战斗力强又拥有机动速度的部队,也就是夏尔组建的部队。

  所以,只有加入夏尔的部队才有可能将这战术发扬光大!

  夏尔有些意外,这个少校比他想像的聪明。

  “你叫什么名字?”夏尔问。

  少校挺身敬礼,中气十足的回答:“第39步兵师第156步兵团团长,拉特尔.德.塔西尼,将军!”

  “哦,塔西尼少校。”夏尔点了点头,接着猛然一惊,塔西尼?法兰西元帅?

  (上图为法兰西元帅塔西尼,书中时间点25岁,一战时为初级军官,参加过几次战斗负过两次伤)

  考虑了一会儿,夏尔略带迟疑:“我可能把你安排到第6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少校,你认为……”

  “是,将军!”塔西尼一脸欣喜的回应:“非常感谢,将军。”

  只要能进夏尔的装甲部队接受新战术的洗礼就行,他不敢苛求什么。

  “很好。”夏尔点了点头。

  第39师是加利埃尼的后备集团军群,调一名少校不过是小事。

  另一方面,克里斯汀已升任第6集团军司令,第一特种炮兵师现任师长指挥不太行,这让克里斯汀十分头疼,他已向夏尔提过几次,希望从第一装甲师调人。

  (第一特种炮兵师最近才归由夏尔指挥,战术还是老一套,包括克里斯汀自己对战术的理解都不是很到位)

  夏尔觉得,这个塔西尼或许可以胜任,可以先让他去当个参谋试试。

  摸出怀表看了看时间,晚上八点多,这个时间点加利埃尼还没休息。

  接着夏尔忽然想到,他有一段时间没去看加利埃尼了。

  ……

  城防司令部,加利埃尼的指挥部。

首节 上一节 369/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