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385节

  “当然有办法,将军,任何时候都有办法的。”

  “我认为,你们不应该总想着坦克,而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

  布鲁西洛夫一脸迷糊:“我们的优势?”

  他能想到的只有劣势,此时的俄军,信心和士气都处于崩溃状态了。

  但夏尔却很肯定的回答:“是的,优势:兵多,而且熟悉地形。”

第656章 多点突破,一点为主

  布鲁西洛夫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些许尴尬:“我可不认为这是什么优势,中将,我们的部队的确多,但他们的战斗力却一言难尽。”

  有句话叫“兵贵精不贵多”,此时俄国军队就是“多而不精”,是兵家大忌。

  然而,有时“多而不精”同样具有优势,就看怎么利用并将这个优势扩大。

  夏尔将手中的文件往桌面上一摆:“如果这是德国人的防线,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突破敌人的防线并迅速穿插至后方,攻击其脆弱的后勤补给线。”

  布鲁西洛夫对此表示赞同,他研究过夏尔的穿插战术,知道其本质就是用机动部队穿插。

  但下一秒他又觉得不对:“这就是我需要装甲部队的原因,中将,而你却认为我们的情况不太适合使用装甲部队。”

  “我没说用装甲部队。”夏尔回答。

  “那,又能是什么?”

  “骑兵!”

  “骑兵?”布鲁西洛夫惊呼出声,一脸惊异的望着夏尔:“不,这不可能,中将。骑兵会在敌人的机枪下死伤惨重。”

  难以置信,夏尔居然提出用骑兵穿插?

  这难道不是被他否定的战术?

  还有索姆河使用骑兵的巨大伤亡……

  夏尔轻轻摇头。

  这在其它地方或许成立,机枪出现后骑兵就应该被淘汰,坦克出现后就彻底取代了骑兵的地位。

  然而,在俄国这特殊的气候及地形环境下却并非如此。

  即便到了二战,苏军依旧保持着骑兵师并在战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骑兵在雪地和泥泞地里可能会比坦克更有用,将军。”夏尔语气坚定:“我听说你们有马拉雪橇,那为什么不将马克沁装到雪橇上?”

  布鲁西洛夫瞬间就愣住了,好半天才喃喃说道:“是,是的,雪橇!我们,为什么不把马克沁装到雪橇上?好问题!”

  夏尔随手拿过纸笔,一边画一边分析:“雪橇不能太高,因为这会使它失去稳定性容易翻覆。因此机枪的高度不应超过比马匹,这决定了枪口无法朝前。”

  夏尔在纸上画了一个朝后的枪口,继续说:

  “但我们可以将枪口朝后,这样就可以一边行进一边射击。当然,这需要一些训练。”

  “如果是其它时候,我是说没有下雪时,我们就可以把它改为马车。”

  (上图为马车与马克沁机枪结合的简易装备,俗称Tachanka,是苏俄两军都广泛使用的重要武器。)

  布鲁西洛夫盯着夏尔画的图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点头称赞:

  “这似乎,比想像中的好,中将。”

  “这可能正是我们需要的,因为它不需要耗费资金。”

  “我是说,它只需要马车和机枪,我们完全可以短时间批量装备。”

  夏尔将画好的草图递给布鲁西洛夫,提醒道:

  “它不应该朝敌人冲锋,将军。”

  “它的枪口在后方,前方是脆弱的马匹。”

  “你们应该在敌人步枪射程之外忽然调转马头,并用机枪朝敌人扫射!”

  马克沁机枪射程比步枪远,再加上射速高打出的是一个面,遭遇战和阵地上这么干很可能能打出奇效。

  “当然。”布鲁西洛夫重重的点了点头。

  “最重要的是机动作战。”夏尔补充道:“你可以假设一驾这样的马车在空旷地带碰到一个步兵连甚至更多敌人。”

  布鲁西洛夫一愣,一驾马车就三个人一挺机枪,碰到一个步兵连除了逃跑还能做什么?

  忽然,他想明白了。

  马车可以与敌人保持距离,始终在马克沁机枪的射程内却在敌人步枪的射程外机动,最终这驾马车甚至有可能耗光整个步兵连。

  “难以置信。”布鲁西洛夫愣愣的望着夏尔:“它简直就是为我们设计的,虽然不能称之为完美,却是最合适的!”

  夏尔又目光转回德军“防线”上:“用这样的装备,再加上精锐骑兵和步兵,就能快速突破敌人防线并进攻其后方,就像我的穿插作战一样。”

  但布鲁西洛夫对此有顾虑,他迟疑着说:

  “我这么做过,中将。”

  “或许是因为德国人有过被你成功穿插的经验,他们在二线组建起了机动部队。”

  “一旦我的部队从某处突破,他们的机动部队马上会赶到这里并补上这个缺口。”

  

  这是骑兵突破的劣势之一。

  装甲部队突破的特点,是速度快敌人的机动部队来不及阻挡,就算有机动部队赶到了也顶不住装甲部队强大的战斗力,三两下就被打残了挡不住。

  而骑兵的战斗力和防御力远不如装甲部队,因此很容易被机动部队拖住,结果就是敌人越打越多最终被封住无法穿插。

  不过夏尔当然想到了这一点,他不急不缓的说:“所以,我才说应该利用‘兵力多’这个优势。”

  布鲁西洛夫一脸茫然,这跟兵力多有关系?

  夏尔钢笔在代表德军防线的文件边界点了点:“你们有兵力优势,将军。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同时在几个方向集结大批部队对敌人防线几个不同的位置同时突破。比如这,这,还有这……”

  布鲁西洛夫神情凝重。

  俄军的后勤补给能力和战斗力很可能只能支持一处突破。

  但下一秒他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中将的意思是,其它各处突破都是假的,只有一处是真的?”

  夏尔心下暗赞,不愧是布鲁西洛夫,这么快就理解了。

  不过这似乎不奇怪,这就是布鲁西洛夫在一战时首创的战术:“多点突破,一点为主”。

  这战术很适合穿插部队战斗力不足使用。

  多点同时突破,目的是让德国人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于是二线用于机动的部队不确定应该支援哪里。

  一点为主,就是等德国人二线机动部队转移到别处被拖住后,再忽然发力实施穿插。

  到时,德国人就没有二线机动部队或者没有足够的机动部队封堵。

  最后,夏尔补充道:“我认为你们可以选择6月份发起进攻,因为这时……”

  布鲁西洛夫接嘴道,语气满是激动和喜悦:“这时冰雪融化到处是沼泽,还有许多蚊虫,这样的气候和环境不适合德国人作战也不适合机动部队机动。”

第657章 因为法兰西有夏尔

  布鲁西洛夫对夏尔连声道谢,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刚走出指挥部,全程跟随布鲁西洛夫的翻译兼参谋就疑惑的问:“将军,您相信夏尔的战术吗?他似乎什么都没给我们,只是给了几个建议。”

  他们此行原是希望夏尔能给一款坦克的设计及配套战术,现在这目的显然没达成。

  在参谋看来,雪橇、马车加马克沁这个建议虽好,但依旧很难与德国人的坦克对抗,心下不免有些失望。

  布鲁西洛夫轻轻一笑:“这些已经足够了。”

  他没有多说,在参谋及普通人的眼里,总是希望能拥有那些看似高大上的装备并以其制胜。

  但布鲁西洛夫却明白,往往是雪橇、马车加马克沁这样极为简单又能短时间大批量投入战场的装备才更具杀伤力。

  试想,德国人在东线能有多少台坦克?

  俄军却能瞬间能装备成千上万辆马车马克沁,一旦发动进攻,必定会让德国人首尾难顾。

  走出机场坐上开往码头的汽车,布鲁西洛夫若有所思的对参谋说:

  “我唯一不太确定的,是夏尔说的用骑兵取代装甲兵作为穿插部队的战术。”

  “毕竟有索姆河的失败的战例在前,同时马匹这些血肉之躯很难抵挡敌人的火力。”

  “但是,说不定俄国的气候和环境的确像他说的那样,值得一试。”

  参谋表示赞同。

  此时的东线已濒临崩溃,如果不用夏尔的战术还能怎么做?等死?

  还不如死马当活马医还有一线希望。

  布鲁西洛夫透过车窗回头望了望机场的方向。

  布鲁西洛夫听说夏尔最近与英国皇家海军不太融洽,不久前他还以为是夏尔狂妄自大自寻死路,现在看来,正在走向死路的很可能是英国皇家海军而不是夏尔。

  汽车在马达声中加速往前开,寒风沿着车窗“呼呼”的吹了进来。

  布鲁西洛夫没头没脑的问参谋:“知道我们为什么积极加入这场战争吗,弗拉基米罗维奇?”

  参谋一愣,微微摇头。

  这的确有些奇怪,这次世界大战跟俄国关系不大,但俄国却最早发动全国动员令。

  在奥匈帝国宣战48小时后,俄国全国动员增加了90万现役兵力,又征召了400万后备兵力。

  而此时英、法甚至还在观望,直至十几天后法兰西才拉起了一支140万人的队伍,而英国只组织起了一支7万人的远征军。

  “因为我们认为英国能赢得战争。”布鲁西洛夫沉声回答:“跟她站在一边总是能获得胜利,明白吗?”

  参谋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两百年前,彼得大帝亲自带人到荷兰和英国学习造船。

  他学习到的不仅是技术,还见识到了英国的强大,甚至思想和政治都深受其影响,直至现在。

  但布鲁西洛夫却轻轻一叹,喃喃说道:“现在,我们似乎要换一换了,另一种思想。”

  他没有明说。

  不过参谋却听得明白,从目前的形势看,俄国更应该跟着法兰西的脚步而不是英国。

  因为,法兰西有夏尔,而英国已经落后了!

  ……

  下午,夏尔在休息室里小睡了一会儿。

  法兰西人没有午睡的习惯,夏尔作为一名指挥官通常也没时间午睡。

  但不知道是不是基因原因,清闲下来时每每到这时间夏尔就容易犯困,不休息一下工作起来就没效率。

  他起床后吃惊的看到提贾尼已坐在办公室里了。

首节 上一节 385/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