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MM炮弹准确的覆盖了分散在5个不同方向的炮兵阵地,将英军火炮炸得东倒西歪。
幸存者来不及反击,他们第一时间拉起炮火转移阵地,有些甚至连炮都不要抱头四散逃窜。
这是埃尔温少将的步炮协同,暂时压制英军火炮为第一坦克师杀入敌人阵营与其绞杀在一起提供条件。
一旦第一坦克师与英军混战,英国举全国之力在索姆河北岸形成的炮火优势就将毫无用武之地。
见时机差不多了,埃尔温少将冷声下令:“进攻!”
“进攻!”
“进攻!”
……
参谋和通讯兵将命令一声声传达了下去。
德军坦克带着“隆隆”的马达声从战壕里窜了出来,有“上西里西亚”坦克也有“LK2”坦克。
埃尔温少将已将坦克战术进一步升级,他认为在战场上协同的不只是步兵和坦克,还有坦克与坦克。
他向老上级尼科拉斯中将汇报时总结了这套理论:
“这就像是战列舰、巡洋舰与驱逐舰之间的协同,陆地上重量不同的坦克也应该有协同。”
“中型坦克拥有更厚的装甲和更大口径的火炮,但速度缓慢,它更适合带领步兵进攻战壕以及火力点。”
“轻型坦克机动速度更灵活,它更适合与敌人坦克和步兵作战。”
……
因此,首先带着步兵冲上去的德军“LK2”坦克,它们的任务是消灭英军坦克打散英军步兵。
紧随其后是“上西里西亚”坦克,它们的任务是摧毁火力点并将英军战壕碾在履带下!
第664章 德国人反攻了
当英国人看到一大片德国坦克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就已经失去了战意。
他们习惯性的以为德国人会像以前一样在战壕里防御,用铁丝网和防坦克壕阻止他们的坦克前进,用机枪子弹和各种口径的炮弹拉起弹幕阻击他们冲锋。
虽然九死一生,但英军士兵相信自己最后还是能冲进战壕。
因为他们有坦克的掩护,数量还不少,一次就出动了70余辆,浩浩荡荡的冲向向敌人。
这是蒙蒂的战术,他将其称之为“盾阵战术”。
名字取自古罗马的盾阵。
故名思义,“盾阵战术”是前方的坦克一旦被德国人击毁或因故障退出战斗出现缺口,后方坦克马上加快速度补充进这个缺口继续推进。
然而,战斗根本就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发展。
英军士兵纷纷惊呼:
“去他妈的,德国人居然派出坦克反攻!”
“而且坦克数量比我们还多,还有比我们更大的坦克。”
“我们该怎么办?”
……
士兵们将目光转向旅长蒙蒂上尉。
蒙蒂上尉匆忙间举起望远镜看了一下敌人的情况,下令:“别担心,他们的坦克是我们的仿制品,我们能战胜他们!”
说着,他举起转轮手枪朝天“砰砰”放了两枪,高喊:“前进,勇士们,杀光他们!”
“杀!”英军士兵高喊着冲向德军坦克。
他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抢到坦克前杀向敌人,因为他们受到的训练是一旦发起冲锋就要一往无前全力冲锋。
结果有些人在坑坑洼洼的雪地上摔倒,被随之而来的坦克碾在履带下。
他们直到死都不明白,坦克难道不知道他们就在前方?
坦克内的坦克兵同样不解。
射手已经举起机枪瞄准敌人了,但忽然间眼前到处是自己人的后背……抢到前头的英军士兵挡住了机枪手的射角。
还有许多英军士兵挡住了驾驶员的观察窗。
坦克兵在坦克内着急的大喊:“让开,你们这些蠢货!”
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
相比起英军的混乱甚至自相残杀,德军队伍则有条不紊的推进。
德军坦克还有意识的找一块平地停了下来,微调炮口瞄准目标。
与此同时,后方的步兵分批探出身来朝冲锋的英军士兵射击。
“砰砰!”
“砰砰砰!”
……
英军士兵一个个应声而倒,以各种怪异的姿势倒在坦克前后。
已经死的还好,没死的不久就迎来自己坦克的碾压,一时血肉横飞惨叫四起。
“轰轰!”德军坦克开火了。
彼此相距不到百米,“LK2”坦克的主武器是克虏伯37MM短管炮,虽然不是专用反坦克炮穿甲能力不强,但击穿“惠比特犬”12MM装甲却不费吹费之力。
一辆辆英军坦克冒着青烟缓缓停下,被命中发动机的同则在爆炸声中燃起大火,空气中瞬间就充斥着黑烟及焦臭味。
(注:“惠比特犬”坦克装备四挺机枪没有火炮,不会发生炮弹殉爆。)
后方的英军坦克按照“盾阵战术”紧跟上来,却又被打成一堆废铁。
不久,敌我坦克在阵前挤成一团。
冲锋的英军士兵只能通过坦克间隙朝德军发起冲锋,原本完整的攻势被切割成一道道细流。
而挡在他们面前的,却是德军黑洞洞的枪口加上坦克组成的钢铁防线。
许多英军士兵至死都没能扣动扳机。
因为前方挡着的是自己人,眼前到处是自己人的后背。
忽然前面的人倒下了,德国人的枪口猛然出现在面前,还没反应过来,只看到一道道枪口冒出的火光,接着就失去力气倒在血泊中。
指挥战斗的蒙蒂意识到进攻已经失败了,赶忙大声下令:“撤退,全体撤退!”
然而,德军坦克又动了起来。
它们带着令人恐惧的钢铁碰撞声碾着英军士兵的尸体穿过“惠比特犬”的残骸,带着德军士兵像狼入羊群似的杀进英军步兵群中。
每一辆德军坦克后都跟着一个步兵排几十名士兵。
人数不多,但他们却知道如何与坦克协同,他们知道坦克的观察窗在哪知道坦克的射角,还知道用枪托砸坦克装甲以声音引导坦克前进。
英军士兵成片成片的倒在阵地前,有秩序的撤退变成了溃败,所有人都在惊慌失措的逃跑,就连指挥官蒙蒂上尉都不得不加入其中。
蒙蒂上尉在警卫员的保护下手脚并用的逃回了战壕。
他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心情沮丧,计划了几天的进攻居然惨淡收场,而且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伤亡。
该死,我该怎么向黑格将军汇报?
然而,士兵的喊叫却让他意识到战事还未结束。
“上尉!”警卫员报告,语气惊惶:“德国人没有停下,他们在向我们的防线进攻!”
蒙蒂回头一看,果然见德军的坦克依旧“嘎啦嘎啦”的朝防线开来,只不过换成了更大的中型坦克走在前头。
“组织防御!”蒙蒂上尉用嘶哑的声音大喊,眼神中透着茫然和恐惧:“挡住他们!”
然而,英军士兵无一例外全都一脸懵。
他们有些趴在战壕上举起步枪,有些人傻傻的望着蒙蒂,更多人则用惊恐的目光盯着面前正在缓缓逼近的坦克。
我们该怎么挡住这些坦克?
用手中的步枪?还是刺刀?
忽然,不知道是谁开的头,英军士兵又开始了另一次撤退。
黑压压的人群像潮水似的丢下防线往下一道防线跑,任凭蒙蒂怎么呼喊都无济于事。
……
英国远征军总指挥部,黑格倒上一杯法国葡萄酒,他打算在听到胜利的消息前享受片刻宁静。
70辆坦克,三个步兵师,总兵力六万多人。
虽然会付出一定的伤亡,但拿下面前这道防线还不是什么问题。
至于伤亡,那只是国内多加一道征兵令。
然而,酒才只喝了半杯,一名警卫员就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他面前报告:“将军,我认为您最好撤离。”
“什么?”黑格疑惑的望着警卫员。
“德国人反攻了!”警卫员回答:“他们很快就会打到这里了!”
第665章
三月,巴黎的冰雪已化尽,取而代之的是暴涨的河水。
或许是知道平民正处于战争的苦难中,今年的水位始终处于警戒线下,只没过朱阿夫兵的胸口,让所有巴黎公民都像它一样喘了一口气。
天色刚入黑,巴黎飞行俱乐部在马达的轰鸣声中降落了几架飞机。
卫兵们严阵以待,一小时前就将守在周围的记者们驱逐殆尽,甚至把几个藏在暗处的打算偷拍的记者以“间谍”嫌疑抓起来审问。
从飞机上下来的是夏尔。
他搭乘的是一架改进后的“阿芙罗”,装上了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又用上了刚研发不久的封闭式玻璃座舱,速度更快舒适度也有所提升。
这是多恩的建议,他认为夏尔作为一个需要在各大城市频繁来回的指挥官,特制一架顶配“阿芙罗”很有必要。
更快的速度可以节省夏尔宝贵的时间,达到150公里的时速后能增加安全性,还可以节省护航的“骆驼”战斗机的滞空时间。
更舒适的座舱可以让夏尔在飞行途中休息以提升办公效率。
飞行途中,夏尔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可能是这世上第一个享受封闭式坐舱的乘客,还有顶级设计师绞尽脑汁的为自己的安全,以及节省时间保持精力考虑。
虽说夏尔很愿意“人人平等”,但真到了这阶段,事实就是自己与普通人不一样,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如此。
前来接夏尔的是洛朗。
此时的他已晋升为中校了。
“这是因为您在达瓦兹的工厂扩建,将军。”洛朗中校熟练的操控着方向盘,稍稍侧头向夏尔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