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524节

  布鲁西洛夫孤掌难鸣,他一个人救不了俄国,尽管俄军已大量装备让人十分头疼的马车机枪。

  这与俄国内部有关,达达尼尔海峡被封锁,眼下冬季就要来临航线即将封冻,俄国马上又要迎来另一次物资大匮乏。

  军民都要被饿死了,沙皇贵族却奢靡无度,士兵当然不愿意继续为这种糟糕透顶的政权作战。

  罗马尼亚方向,则是因为俄国对他们的支援少了,渐渐失去了抵抗信心和士气。

  坚持下去,兴登堡给自己鼓气,用不了多久东线的敌人就会全线崩溃,到时德国就有足够的兵力和装备调回西线对付夏尔。

  一想到西线,兴登堡的表情转为凝重:“西线什么情况?”

  “西线发生了些意外。”参谋回答:“昨晚我们没能按计划夺回放弃的阵地,反而让法军攻下两个阵地,不过我们已成功的将他们挡住。”

  兴登堡手中的咖啡杯“铿”的一声掉落在桌面,咖啡洒了一桌甚至打湿了文件,但他毫不理会,一脸震惊的望向参谋:“你说什么?法军攻下我军两个阵地?”

  “是的,元帅阁下。”参谋有些奇怪,不过是两个阵地3里纵深而已,元帅这么吃惊是不是有些过了?

  兴登堡“腾”的一声站起身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会这样?”

  参谋战战兢兢的回答:“法军主动放弃一道防线,我军占领后遭到法军的反攻,结果……”

  兴登堡明白了,法军放弃一道防线换来了主动权,结果就是攻守易形。

  这是夏尔的指挥,一定是夏尔,只有他会想到这么巧妙的对策。

  “撤退,马上撤退!”兴登堡下令:“命令所有部队,撤回梅斯防线!”

  “撤到,梅斯防线?”参谋被兴登堡的命令吓到了。

  欧维尔防线距离梅斯防线至少有50公里,一口气撤50公里?

  兴登堡没有给参谋考虑的时间,厉声重复:“执行命令!”

  “是,元帅。”参谋反应过来,赶忙跑去传达命令。

  兴登堡背着手焦急的在办公桌走来走去。

  听到消息的鲁登道夫一边扣着钮扣一边快步走进指挥部,他走到兴登堡面前,问:“发生了什么,元帅阁下,我听说您要把部队撤到梅斯防线?”

  兴登堡走到地图前,指着昨晚参谋绘制的最新防线图:“这难道不明显吗?”

  鲁登道夫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没看出什么。

  兴登堡手指重重点在默兹河防线上,发出“克克”的脆响:

  “第2集团军的侧翼,将军。”

  “你以为这只是两个阵地3里纵深的问题吗?”

  “夜里他们可以前进3里,白天他们就有可能前进30里,别忘了他们有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

  鲁登道夫恍然大悟。

  就像德军突破打败英国远征军出现在法军默兹河防线侧翼面前一样,法军突破德军防线后同样会威胁默兹河防线侧翼。

  在此之前驻守默兹河防线的第2集团军是安全的,因为有第17、第18集团军的层层防御保护其侧翼。

  但昨晚一役后一切都变了。

  法军夜间只前进3里,那只是在做准备,为接下来的全力进攻做准备。

  天色一亮法军就会发起总攻,装甲部队将一举突破德军的防线威胁到第2集团军侧翼。

  同时默兹河对岸的夏尔直属部队第一装甲军以及美军装甲师也将展开登陆。

  想到这,鲁登道夫脸都吓白了。

  “这些无知的家伙。”鲁登道夫抱怨:“他们居然以为这是小事,直到现在才报告,他们应该为此负责!”

  鲁登道夫似乎忘了,他也是在兴登堡的提醒下才看清这一点。

  命令一声接着一声的传下去:

  “全军撤至梅斯防线。”

  “撤至梅斯防线!”

  “所有部队撤至梅斯防线,马上!”

  ……

  但一切已太迟了,命令还没传到前线,法军的火箭炮已在默兹河畔炸响。

  随着一片“啾啾”的啸声,烟雾直指德军阵地,瞬间就将其淹没在火光和烟雾中。

  火箭炮还没打完,法军的攻势已展开。

  摆在默兹河的是东方集团军群的第二特种炮兵师,它甚至有一个“夏尔B1”坦克连。

  那是夏尔临时从巴黎调来补充进部队的,30辆坦克刚刚走下生产线,坦克组成员也是新训练的。

  它们在履带刺耳的噪音中,带领着上百辆“夏尔A1”坦克以及三千多名法军士兵铺天盖地的朝德军防线压去。

  防守在防线中的德军瞬间懵了。

  他们手里只有37MM反坦克炮,能对付的只有“夏尔A1”,打“夏尔B1”不过是挠痒。

  同时德军炮兵和坦克又在撤退时丢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有他们这些步兵。

  用什么来阻挡这些钢铁怪物?

  血肉之躯吗?

  德军士兵只是象征性的打了几枪,就再次踏上逃亡的道路。

第878章 涡轮钻

  巴黎达瓦兹镇,拖拉机工厂。

  德约卡在办公室里翻阅夏尔送来的图纸。

  那应该是钻探技术的改进。

  德约卡最近恰好有了解,因为它关系到罗马尼亚石油公司的生意。

  不过德约卡了解不多,只知道钻探技术第一次突破是福威尔的发明的人工冲洗装置,它可以利用钻具直接加压、给水,然后通过排水通道将破碎的岩石与泥浆一起冲出地表。

  (注:福威尔是法兰西工程师,于1844年年底获得人工冲洗装置专利)

  第二次突破,是美国的回转钻技术,这是一款末端安装凿子或钻头,由蒸汽机驱动旋转的钻探方式,效率比冲击钻高很多。

  (注:美国回转钻技术于1880年左右获得专利)

  现在。

  德约卡翻了翻图纸,难道夏尔要实现钻探的第三次突破?

  (上图为涡轮钻,是钻探技术的第三次突破,它是将前两者技术结合在一起,将冲洗液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以驱动钻头旋转。设计思路不复杂,但在第二次突破后近40年时间一直没人想到也没人将其实现,直到1922年发明)

  就在德约卡打算放弃思考这种钻头怎么工作时,弗森登敲门进来了。

  他摘下头上的鸭舌帽,礼貌的向德约卡弯腰施礼:“您好,先生,您找我?”

  弗森登从未对雇主这么礼貌过,就算是在美国电力信号公司拿着高薪时也不例外。

  原因是他必须时刻防着雇主,因为他们通常都在觊觎弗森登手里的专利,他们是弗森登潜在的敌人。

  但夏尔不一样。

  夏尔是为弗森登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那个人,这个新世界里,有无数专利、财富和名誉在等着弗森登拿。

  甚至与夏尔能给的这些专利相比,弗森登自己的专利可以说不值一提。

  “是的,教授。”德约卡招手示意弗森登上前:

  “看看这个,不知道您对钻探技术是否有研究。”

  “还有,我很好奇这东西是怎么工作的,它的驱动装置似乎不在转杆上。”

  弗森登拿过图纸翻了翻,不久就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把德约卡甩在了一边,自顾自的在沙发前坐下,用颤抖的手取出眼镜戴上,迫不及的翻看。

  他一边看一边点头,接着兴奋的望向德约卡:“很好的创意,德约卡先生,这一定是夏尔的发明,是吗?”

  “这,是发明吗?”德约卡半信半疑:“你确定它能实现?”

  “是的,当然。”弗森登很肯定的点头:

  “它不复杂,甚至可以用‘简单’形容。”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转杆回转代替之前的冲击钻探。”

  “但回转钻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它的钻柱要不停的转动,这会无谓的消耗许多机械能,转杆在旋转过程中还会与井壁摩擦、碰撞导致故障。”

  说到这,弗森登扬了扬手中图纸:“而这种钻探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是用冲洗液驱动钻头。”

  德约卡似乎听懂了,他缓缓点头:“这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利益,是吗?”

  “当然,德约卡先生。”没等德约卡说完,弗森登就抢着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它的效率可能会比回转钻高得多,有了这种技术,我们能更快的找到石油!”

  德约卡瞬间愣住了,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夏尔这是想做什么?

  这时楼下忽然响起了欢呼声,甚至有工人从车间跑出来高举双手喊着法兰西万岁。

  “发生了什么?”德约卡疑惑的透过窗口望向楼下。

  身后“砰”的一声重重的推门,秘书闯了进来。

  德约卡被吓了一跳,法妮什么时候这么冒失了?

  但秘书却毫不在意,她一脸兴奋,手里拿着报纸冲到德约卡面前:

  “非常抱歉,德约卡先生。”

  “我太想告诉您这个好消息了!”

  “夏尔打了胜仗,他带领东方集团军群打败了德国人,德国人正在全线溃退!”

  德约卡惊讶得半天都合不拢嘴。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以为夏尔要陷入长时间的僵持,军事评论员也是这么想的:

  “如果在南锡防线面对德国人的是第一装甲军,我相信夏尔能像以前一样获得胜利,但现在他指挥的却是东方集团军群。”

  “是的,我们都知道东方集团军群与夏尔不和,他们甚至是对手。”

  “在这情况下希望获得胜利只是奢望,另外还有雨季,这也是困难之一。”

  ……

  然而,在所有人都没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忽然就传来了夏尔获胜的消息,而且还是“德军全面溃退”。

  德约卡拿过报纸一看,果真如此,德军正在撤往梅斯防线,而夏尔的第一装甲军和美军装甲师正在使用浮桥强渡默兹河。

  ……

  德约卡的小屋,邻居们围在门前七嘴八舌的为卡米尔送上祝福:

  “夏尔是我们的骄傲,伯纳德夫人,感谢您和夏尔给我们带来胜利。”

  “还有荣耀,夏尔的目的不是获得胜利,他不希望法德两国死伤更多人。”

首节 上一节 524/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