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535节

  “我们不能停下。”参谋回答:“上级的命令是进攻。”

  巴顿“嗯”了一声只能选择服从,尽管他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战场指挥存在一种可能:正面坦克部队执行不可能的任务,侧翼或后方却有部队奇袭萨尔布吕肯。

  万一这种情况而巴顿又违抗命令拒绝进攻,就会导致整场战役的失败并被送上军事法庭。

  然而。

  “夏尔A1”同样难以承受地雷的爆炸,它们大多被困在雷区中,还有一部分被反坦克炮近距离摧毁。

  战场上到处都是冒着烟的坦克残骸和英美两军士兵的尸体。

  士兵们借着坦克残骸的掩护发起冲锋,一次又一次,但每次都被德军密集的火力打了回来。

  偶尔占领了一道防线,马上就会被德军的反攻打回去,德国人似乎决心把他们困在这片布满了地雷的防线前。

  接着巴顿就明白这是为什么了。

  在一阵“隆隆”的马达声中,德军坦克出现在英美冲击面的两翼。

  “混蛋!”巴顿破口大骂:“保护我们侧翼的部队呢?”

  “他们可能被德国人击溃了。”参谋指着远处报告。

  巴顿举起望远镜一看,无数头戴碟形头盔的英军在敌人坦克的冲击下仓皇逃窜。

  德国人熟悉地形,他们早就规划好了进攻路线包抄英美联军的后路。

  巴顿意识到这场仗已经败了,谁来了都救不了,包括夏尔。

  “撤退!”巴顿没有半点迟疑。

  参谋问:“撤到哪?”

  “从哪来就撤到哪,回弗雷曼!”巴顿破口大骂。

  现在能活着撤回去就不错了,去他妈的英国人,早知道不能相信他们!

  ……

  英美联军被德军打得大败溃逃,全程处于德军装甲部队的追杀中。

  幸运的是美军财大气粗装备了大量装甲车,它们跑得比德军坦克快又能防弹,轻重量使它们能轻松的绕开公路在冻土上行驶。

  他们还装备有75MM卡车炮,士兵们惊讶的发现这玩意在逃跑时居然是神器:一边撤退一边朝后胡乱开炮。

  因为有75炮的射速,它让德军坦克不敢轻易追上来。

  于是美军主力顺利逃出包围圈,兵员折损了3万余人,新装备的“夏尔A1”基本留在萨尔布吕肯城外,其中只有赶往增援的三十几辆半途折返得以保存。

  英军的情况比美军惨烈得多。

  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总兵力6万余人只有7千多人返回,还有17万步兵死亡或失踪。

  (注:许多人进入森林作战无法找回尸体,但无法确认死亡,此外还有被俘人员暂时无法统计。)

  最让英国政府心痛的是,这些士兵大多是英国本土部队。

  英国媒体因此发出一片哀号:

  “虽然它没有打破索姆河的单日死亡纪录,却有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伤亡。”

  “几天的进攻伤亡23万人,这速度远超我们能承受的范围,再这么打下去,用不了多久我们已没有能走上战场的年轻人了。”

  “德国人消耗的子弹和炮弹,而我们消耗的是人!”

  ……

  英美军溃逃时,潘兴曾打电话向夏尔求助。

  “中将,您是对的,这是陷阱。”潘兴声音焦急语速飞快:

  “现在我们在敌人的包围中,出口又被德军用炮火封锁。”

  “请您马上为我们提供增援,否则伤亡无法避免!”

  “我知道这是我们的错,但请您顾全大局……”

  夏尔反问:“我能怎么帮助你们,准将?”

  潘兴回答:“我记得您之前有燃烧弹,它们用来对付森林里的敌人很有优势。”

  夏尔不答反问:“您是否考虑过现在正有大量的英军在森林中与德军作战?而我们不知道哪里是德军哪里是英军。”

  潘兴瞬间沉默了。

  是的,空中力量的缺陷就是很难区分密林遮盖中的敌我。

  夏尔说:“我能做的,就是派出战斗机尽力驱赶那些为炮兵指示目标的轰炸机,你认为呢?”

  “当然,中将。”潘兴声音中充满感激:“非常感谢!”

  夏尔做的比这更多,他命令“鹬”式战斗机尽量为逃跑的美军提供空中掩护。

  战机频繁的俯冲扫射压制德军追兵,轰炸机则阻滞德军坦克部队的速度。

  获救的士兵感谢的朝天空挥手欢呼。

  当然,救的绝大多数是美军。

  救了一部分英军是为了体现法兰西军队的“博爱”。

  “博爱”的意思是针对所有人类,而不应区分美军英军。

  救更多美军则是因为它是金主,能从它身上薅更多的羊毛。

  而英国,这些欠了一屁股债的穷鬼,一天到晚只想从别人身上捞好处,救多了也没啥用。

  ……

  梅斯指挥部,提贾尼拿着前线发来的战报朝夏尔扬了扬:“被你言中了,中将。现在,轮到我们出手了吗?”

  看着英美军失败,提贾尼有一种自己上去打的冲动。

  别人输了而自己打赢,在这强烈的对比下才更有成就感。

  “我们出手?”夏尔平静的回答:“目的是什么?”

  “不出手?”提贾尼问:“那现在……”

  “谈判。”夏尔没有迟疑:“现在是最佳时机。”

  英美军大败,他们一定不同意谈判。

  所以,法兰西才是真正的“伟大”和“博爱”。

  才是停止这场战争的希望。

  法国、英国、美国,甚至包括德国的中底层军民!

第895章 不听夏尔的话就是这样的下场

  对英美联军萨尔布吕肯大溃败,反应最大的是美国。

  《纽约时报》向来以严肃、中立、提供详细的战况新闻著称,这一回却用激烈的语言惊呼:

  (注:“中立”指的是在反对战争和支持战争两者间不带偏向性报道。)

  “昨日,美国远征军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伤亡,3万余名官兵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我们甚至无法取回他们的尸体,有些还不知道他们是否阵亡。”

  “诚然,战争无法避免伤亡。但请注意,这是美国远征军第一次失败,也是最大的一次!”

  “而且,很明显的一点:如果没有夏尔派出空中力量增援,我们的损失还会更大!”

  “在此我向夏尔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的确是个具有法兰西精神的军事家,他如此完美,让人不敢相信他的存在。”

  ……

  《洛杉矶时报》代表美国西海岸的声音,该报始终坚持自己的反战原则,此时毫无顾忌的发出灵魂拷问:

  “我们都知道夏尔一直在胜利,他毫无疑问已成为这场战争的主导者。”

  “如今事实再一次证明他是正确的,他已经提醒过我们萨尔布吕肯很可能是陷阱,不止一次。”

  “如果我们一定要参加战争,那么是什么让美国远征军离开了夏尔的指挥体系?”

  “是什么导致我们现在的失败?”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3万多名背井离乡在法兰西英勇作战的士兵?”

  ……

  就连一向支持战争支持威尔逊总统的《华盛顿邮报》也不得不承认:

  “这是一场悲剧,所有人都不希望是这个结果。”

  “如果我们早些听从夏尔的建议,它或许能避免。”

  “我们只能希望这3万多名士兵中,有更多的是被俘而不是死亡!”

  ……

  白宫总统办公室。

  《华盛顿》邮报这篇不痛不痒的报道让威尔逊总统大为恼火,这是处于“公共情报委员会”控制之下的报纸,居然站在总统的对立面。

  他叫来了委员会负责人克里尔,重重的拍了拍面前堆成一座小山似的报纸:

  “瞧瞧这个,几乎全是负面新闻。”

  “他们甚至把这场失败与我的连任联系在一起,说我为了骗选票才虚以委蛇与夏尔合作,胜选后马上违背民意投向英国的怀抱。”

  “你不能做点什么?你不应该做点什么?”

  克里尔回答:“我们正在做,总统阁下……”

  “可我什么也没看到。”威尔逊总统打断了他的话,拿着报纸抖了抖:“告诉我在哪,你们做的在哪?”

  “我们……”克里尔战战兢兢:“我们必须慢慢来,现在是群情激愤的时候,我们只能顺着民意,否则只会被民众抛弃。”

  威尔逊沉默了。

  当了这么多年总统的他知道克里尔是对的,这事急不得,必须慢慢“引导”。

  “另外。”克里尔鼓起勇气问:“有一点我不太理解,总统阁下,我们的军队为什么不继续跟夏尔在一起,这对我们有好处,不是吗?”

  威尔逊总统一声叹息,轻轻摇头。

  记者出身的克里尔对军事了解不多,他只知道打胜仗就有好处,其负责的“舆论控制”就更容易,却不知道这是政治的要求。

  ……

  英国媒体讨论的更多不是战败本身,因为这对他们已是常态,相比起败仗,更让他们愤怒的是黑格:

  “为什么黑格还在远征军司令的位置上,难道英国的将军除了他就没别人了吗?”

  “他始终在失败,如果这样的将军也能算是‘军事天才’,那么什么人不是?”

  “我看到的只有无能和漠视生命,他是在用自己呆板、固执和士兵的鲜血在作战。”

首节 上一节 535/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