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586节

  黑影的速度之快让里希特霍芬心下一惊。

  那是什么?

  它一定不是飞机,因为地球上没有这么快的飞机!

  否则,他以为的最先进战机“福克D.VII”,在它面前就像是老鹰爪子下的小鸡!

  然而,事实却让里希特霍芬深感绝望。

  因为“黑影”响起了机枪声,在头顶上发出一阵像撕裂布匹的“哒哒哒”声。

  枪声过后,一架架“福克D.VII”被打得空中解体,有的怪啸着栽往地面,有的半个机翼被削断,在空中像一只受伤的小鸟似的翻滚挣扎。

  接着“嗖”的一声双方错身而过。

  由于速度太快,里希特霍芬甚至没看清它的样子。

  里希特霍芬不顾一切的拉起战机调头,在机身翻滚的瞬间他总算看清了目标:

  那是一款从未见过的单翼战机。

  该死,是夏尔发明的新型战机!

  它全身封闭金属机身,在阳光的照射下释放着刺眼的光泽,令人心生恐惧。

  最让里希特霍芬吃惊的,是它的机翼往下伸展出一个弧度,像倒立的海鸥翅膀,又像是死神的镰刀。

  初时里希特霍芬还以为它是在倒飞。

  他们为什么把飞机做成这样的形状?

  为什么要用全金属机身?

  它的发动机动力已强大到足够支持了吗?

  ……

  一系列的疑问在里希特霍芬脑海里蹦了出来,每一个都能让他震撼,最终结合在一起最终化为沮丧、无力,还有绝望。

  这是一场不可能获胜的战争!

  德国已经落后了,远远落后了,连法军的车尾灯都看不见。

  可笑的是,德国认为的最先进战机,在敌人眼里只是个靶子。

  眼前他看到的,简直就不应该是地球有的东西!

  ……

  这是法军最先研制的战斗机。

  有了运输机的技术基础又有“倒鸥形机翼”的成功,发展出轰炸机和战斗机就没有太大困难。

  只不过它产量不大,原因是随着技术的提升尤其“倒鸥形机翼”这种不规则机翼生产难度大,一个月只能生产10架。

  试飞过战机的卡特在战前会议向夏尔报告了有可能的难处:

  “我们的新型战斗机对敌人的战斗机有碾压性的优势,这一点不用怀疑。”

  “但问题是它数量不足。”

  “如果德国人有新型战机并且是木制,其产量肯定会比我们多得多!”

  夏尔问卡特:“你打算怎么打这一仗?”

  卡特考虑了一会儿,回答:

  “我认为,我们应该要用‘骆驼’和‘鹬’式为诱饵,引诱德国人的飞机围攻。”

  “然后,我们才有可能用新型战机将敌人最强大的力量摧毁。”

  “一旦我们做到了,‘骆驼’和‘鹬’式就将再次占据数量和质量优势。”

  夏尔同意了卡特这个作战方案。

  于是就出现了杜塞尔空战戏剧化的一幕:敌我双方都在引诱对方,互相认为对方上当,然后最强战机狠狠的撞在一起!

  ……

  吃亏的显然是德军战机。

  法军这款被命名为“珍妮A型”的战斗机最高时速达245公里,与德军的“福克D.VII”已存在代差。

  它们在德军机群周围盘旋,时不时调转机头冲进机群中开火,每次穿插总有几架“福克D.VII”被击毁。

  而德军战机毫无还手之力。

  速度差太多了,他们从后追着目标试图吊着敌机机尾开火,但只跟一会儿就发现距离越来越远,还没来得急瞄准敌机就已逃出射程之外,接着消失不见了。

  这不是一场战斗,根本就是一次屠杀。

  里希特霍芬凭借自己过硬的操控,接连两次用假动作躲过敌机的追捕。

  很明显,敌人飞行员接手这款飞机不久没有多少飞行经验,因此战术动作还显生疏。

  于是,里希特霍芬决定像之前一样,朝地面俯冲再突然拉高,将速度更快的敌机“甩”向地面……

  然而,在他俯冲时一回头,却发现敌机根本没跟上来。

  下一秒里希特霍芬就明白了。

  敌机没必要跟,两者的速度差距太大了,它不需要担心里希特霍芬逃走。

  “福克D.VII”不可能一直保持俯冲,它总有平飞或拉起的时候。

  这时,它就将成为敌机的目标。

  里希特霍芬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操控着飞机从俯冲中改出,然后抬头望向高处,静静的等待自己命运的来临。

  不一会儿,阳光中俯冲下一架战机,带着刺耳尖锐的马达声,还有螺旋桨高速旋转的“呜呜”声。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第972章 他们打算空降

  今天迟了,只有一章,抱歉!

  ……

  德军“福克D.VII”大队一败涂地,50架战机在法军“珍妮A”型战机的追杀下最终只有7架侥幸脱离战场。

  重点是返回战场后的飞行员全部拒绝再次升空作战,无一例外:

  “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斗,与他们作战就是自杀。”

  “我们的飞机性能与敌人相比差距太大了,这不是人力能挽回的。”

  “如果有一点获胜的希望,哪怕只有一点,我们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命令。但那只是去送死,毫无意义的送死!”

  ……

  于是,兴登堡想象的夺取制空权并挡住法军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反而是法兰西空军与炮兵协同压着德军炮兵打,接着装甲部队迅速逼近对德军防线发起进攻。

  德军一败涂地,刚赶到还没来得及构筑起工事的步兵又一次遭到第一装甲军的屠杀,炮兵还没来得及撤退就被法军坦克一队队摧毁。

  ……

  消息传到柏林总参谋部,所有人都被电报里的内容惊呆了。

  他们有想过“福克D.VII”损失惨重,毕竟它们比起法军战机优势不大。

  也想过这次战斗也许没想像的那么顺利,毕竟对手是夏尔的第一装甲军。

  然而,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惨败,前所未有的惨败!

  “法军装备了新型战机。”鲁登道夫脸色苍白,他手里拿着一张草图,那是前线步兵看到飞机后口述的样子。

  他将草图递到兴登堡面前:“这款战机是全封闭的金属机身,速度比我们的战机快得多,估计能达到250公里时速。”

  兴登堡没说话,将草图转交给威廉二世。

  是威廉二世迫不及待地发起这次进攻,后果也应该由他承担。

  威廉二世接过草图沉默了一会儿,他看不懂也没看懂的必要。

  他向兴登堡投去求救的目光:“元帅,我们是否还有部队能挡得住敌人?”

  兴登堡看着地图上朝鲁尔工业区挺进的法军,心下一叹。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输了战争对谁都没有好处。

  “还有一支部队。”兴登堡回答:“是我们的第一、第二坦克师,我已经把他们调到鲁尔附近。”

  这是兴登堡做的准备,他总觉得威廉二世的进攻计划不太妥当。

  “不过他们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兴登堡声音带着忧虑:

  “这两个坦克师使用的坦克是‘LK2’,它们无法与敌人的坦克相提并论。”

  “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反坦克炮能让敌人有所忌惮。”

  “只要能挡住敌人一会儿,一小时或两小时,我们的步兵就有可能赶到并组织防御。”

  步兵也有装备反坦克炮,实在不行就让步兵抱着手榴弹与敌人坦克同归于尽。

  如果科技和装备不行,就只能用人命去阻挡!

  “就这么干!”威廉二世说。

  兴登堡迟疑了一会儿:

  “但这两个师是鲁尔工业区最后的屏障了,陛下。”

  “如果让他们补上去列日要塞方向却出了问题。”

  “我们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敌人了……”

  威廉二世打断了兴登堡的话:“列日要塞不会出问题,元帅,把部队派上去!”

  兴登堡点点头:“如您所愿,陛下。”

  他之所以服从威廉二世的命令,是因为他认为这时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夏尔已抓住了进攻的机会,他不会再放手了,除非获得最终的胜利!

  ……

  列日要塞。

  指挥官弗里德里希少将的指挥部设在“隆辛堡”。

  这不只是因为“隆辛堡”位于列日12座堡垒的核心位置更容易指挥,更因为它是比利时抵抗的象征。

  当初德军进攻列日时,驻守“隆辛堡”的比利时官兵明知必死却不投降,就等着“大贝尔莎”一发炮弹接着一发炮弹轰炸。

  最终,一发炮弹命中“隆辛堡”的弹药库发生大爆炸后陷落。

  战后,弗里德里希少将用了几个月时间重建“隆辛堡”,并在这座堡垒里配备了252门大小火炮,还有密集的机枪火力点,它们可以覆盖周边360度范围。

  此外,它还能与周边的庞蒂堡、巴洪堡等形成交叉火力网。

首节 上一节 586/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