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587节

  因此,当弗里德里希少将收到兴登堡的警告时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他将电报丢到一边,目光跃过射击孔俯瞰下方平原,信心满满:“如果夏尔打算进攻这里,那就让他来吧,我会给他一个好看!”

  这里遍布堡垒群火力互相交叉,它会像踩死臭虫一样碾碎任何进攻力量。

  总参谋部的警告接二连三的送到弗里德里希少将的手中:

  “法军装备了新型坦克,它可能是‘夏尔B2’改装的,炮塔上装备一门75毫米口径火炮。”

  弗里德里希少将轻轻一笑:“75炮?他们最好认为这种炮能对我们构成威胁!”

  “法军装备了新型战机,它拥有优秀的性能,我们已失去制空权!”

  弗里德里希少将不屑的摇了摇头:“飞机与我们无关。”

  弗里德里希少将只担心一件事:法国人会不会像德国一样造出一门大口径重炮,然后在射程之外轰炸堡垒。

  但考虑了一会儿,弗里德里希少将认为这不太可能。

  即便用这种战术进攻,法军要通过列日要塞也是几周后的事。

  而法军却是要从这里经过配合其第一装甲军进攻。

  何况,列日要塞装备有105榴弹炮,它十几公里的射程能轻松的将法军的火炮挡在射程外无用武之地。

  “我没有理由担心。”弗里德里希少将安慰着自己。

  但他心中依旧带着不安。

  淡定和自信都是装出来给别人看的,要对付的毕竟是夏尔,从未打过败仗的夏尔。

  如果他决定强攻列日,那他一定有办法。

  只是弗里德里希少将还不知道夏尔能用什么办法。

  忽然,刺耳的防空警报响了起来。

  通讯兵报告:“将军,法军发起进攻了,是飞机。”

  弗里德里希少将快步走到堡垒外往空中一看,只见空中密密麻麻的都是飞机,至少有一百多架。

  接着弗里德里希少将脸色一变:“是运输机,他们打算空降!”

第973章 列日要塞

  列日要塞的确坚不可摧,但这些堡垒通常构筑在100到200米海拔的高地上,居高临下的对下方平原形成火力打击。

  这么设计的好处是可以扩大守军视野增加火炮射程,使堡垒火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但缺点也很明显:堡垒火力死角多,对已冲上高地在堡垒周围的敌人无能为力。

  (上图为列日要塞平面图,12座堡垒形成环形,红圈中的“龙欣”即为前文中的“隆辛堡”。)

  ……

  制定作战计划时,克里斯汀不认为这是堡垒的弱点。

  “虽然您说的是事实,将军。”克里斯汀说:

  “可我们的士兵必须冲过他们的火力网才有可能逼近那些高地。”

  “而按照德国人的火力配置,我是说每座堡垒拥两百多门火炮和数不清的机枪。”

  “我们的士兵几乎不可能活着冲到他们的堡垒前。”

  这也是阿尔贝特一世想说的,堡垒“灯下黑”的火力死角是公开的秘密,身为比利时国王的他当然知道。

  然而,如果敌人要冲过几座堡垒用远程火炮、中程火炮、近程火炮、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网,其间还有铁丝网、路障、地雷。

  只怕遭受几个索姆河的伤亡都无法靠近。

  所以,夏尔说的“堡垒弱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我们不一定要冲过火力圈才能靠近。”夏尔说:“你们是不是忘了我们有空降兵,他们可以直接空降在目标堡垒附近,甚至在堡垒顶上。”

  (上图为列日堡垒一部,其顶部平坦可以立人。二战时德军空降兵进攻埃本-埃美尔要塞时,用定向伞空降至堡垒顶部,再近身爆破攻占该堡垒)

  “空降兵?”克里斯汀疑惑的问:“他们可以降落到堡垒顶部?我以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落点。”

  克里斯汀学习过夏尔空降萨尔布吕肯一战,他甚至考虑过在第6集团军发展这种可以从空中投送的部队,因此知道一些降落伞的细节。

  “大多数无法控制。”夏尔回答:“但有些改良过的降落伞可以。”

  那是夏尔提前研发出的定向伞,可以在空中控制飞行轨迹。

  这让克里斯汀和阿尔贝特一世喜形于色。

  “我就知道中将会有办法。”阿尔贝特一世一脸欣慰的点着头:“如果能直接伞降到堡垒周围就不会有问题了,我们甚至有可能完整的将堡垒占领。”

  但克里斯汀略作思索,却反对道:

  “这或许依旧不够。”

  “要塞的火力可以互相掩护,将军,它们互相间隔3到5公里。”

  “比如我们进攻‘隆辛堡’,在它两侧的‘奥洛涅’和‘兰丁’堡就能用炮火对‘隆辛堡’实施炮火覆盖。”

  阿尔贝特一世脸上的笑容一滞,这的确是个问题。

  德军的火力和人员都躲藏在堡垒内部,有3米厚度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它们理论上可以抵抗210MM口径火炮的轰炸。

  所以,德国人只要采用这种“自己炸自己”的战术,就能使“近身”进攻堡垒的伞兵损失惨重,接着再消灭掉。

  夏尔对此早有准备,他语气平静的反问:“如果两侧的堡垒也自身难保呢?”

  ……

  列日要塞。

  天空中飘起了一朵朵白色的降落伞,一顶接着一顶,纷纷扬扬的就像飞舞在空中的梧桐絮。

  弗里德里希少将没有迟疑,收起望远镜对身边的通讯兵下令:“把第三步兵团调来,马上!”

  列日城内驻守一个步兵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治安和保证各堡垒补给的。

  这些部队虽然作战素质堪忧,但弗里德里希少将认为是用到他们的时候了。

  法军空降兵将使堡垒陷于被动。

  想了想,他又补充命令:“与12号、2号堡垒联系,让他们做好火力支援准备!”

  “是!”通讯兵将命令一道道传了下去。

  然而,命令还没传到,弗里德里希少将就吃惊的发现位于两侧的12号、2号堡垒正处在法军的攻击中。

  一架架飞机带着刺耳的尖锐从空中高速俯冲下来,在几乎要撞上堡垒时突然改出爬升。

  与此同时一声爆炸传来,浓烟和火光腾空而起。

  紧接着又是另一架飞机投弹,它们甚至组成了一个圈,在空中像轮子似的滚动着交替俯冲投弹。

  (注:这是二战时期德军使用的轰炸战术,虽然俯冲轰炸机的精度已够高,但30米的误差依旧很难命中目标。德军将轰炸机编队循环投弹,后面的轰炸机可以根据前方友军飞行轨迹及炸点的偏移量进行微调,以进一步提升命中率。)

  正当弗里德里希少将惊叹于法兰西能研发出如此凶悍的轰炸机时,参谋长惊慌失措的跑到他跟前报告:

  “将军,12号、2号堡垒求救,敌人轰炸机投掷的炸弹能击穿堡垒。”

  “它们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

  “2号堡垒已有一座炮塔被炸塌,地道发生塌陷,伤亡惨重。”

  弗里德里希少将目瞪口呆。

  法军这种轰炸机居然能击穿堡垒顶部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

  这有些运气的成分。

  夏尔做过测试,轰炸机高速俯冲加上机腹挂的一枚500公斤穿甲爆破弹,可勉强击穿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开战就能对德军2号堡垒造成毁伤,是因为列日要塞的堡垒在1914年德军进攻时被德军各种口径的炮火轰过几遍,其中还有一些是被“大贝尔莎”炸塌之后补上的。

  其总体结构已达不到3米混凝土的强度,于是才能获得意外的战果。

  但这也把德军吓得半死。

  他们脑海里想的是:

  如果法兰西轰炸机能如此轻松击穿顶部3米厚混凝土层,那是不是只需逐一对堡垒轰炸就行了?

  换而言之,只要时间足够炸弹足够,法军轰炸机就可以一个接一个的将所有堡垒炸平。

  于是,当初比利时军队的无奈就出现在德军身上,他们似乎只能等死。

  区别只是,比利时的对手是“大贝尔莎”重炮,德军的对手则是来自空中的“俯冲轰炸机”!

第974章 凭一己之力改变战场

  直到这时,空降兵才缓缓降至地面。

  弗里德里希少将吃惊地发现,有些伞兵居然拉扯着伞绳控制降落伞改变轨迹飞向“隆辛堡”。

  “将军,我们应该回去了!”参谋提醒道。

  弗里德里希少将心有不甘,他知道在这情况下回堡垒几乎意味着等死。

  他甚至想过将堡垒里的士兵拉出来组织防御。

  然而,他知道这不会有用。

  堡垒里的士兵大多是技术兵,他们负责操控火炮,搬运炮弹,学习怎么将炮打得更准。

  除了机枪手外他们连步枪都没摸过几次,把他们拉出堡垒抵挡法军精锐的空降兵,几乎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最终,弗里德里希少将还是跟着参谋回到堡垒里并关上厚厚的铁门。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守着堡垒拖延时间,等待列日城的援兵赶到。

  但恐怖的事才刚开始。

  堡垒被敌人近身接敌,就像是猛虎被捆住了利爪。

  德军士兵只能将枪口和炮口瞄准降落在平原处的伞兵,但往往只是打几枪,猛然一枚手榴弹从射孔甩了进来。

  或者火炮毫无征兆地炸膛。

  那其实不是炸膛,而是城堡外的伞兵将手榴弹投进炮管。

  炮膛里没装上炮弹还好,如果装有炮弹正准备发射,就会引发内部剧烈爆炸,炮手随着爆开的炮体飞出几十米,甚至引爆了堆在后方的弹药引起整个内部一阵“嗡嗡”作响。

  这爆炸吓得弗里德里希大声下令:“不许开炮,所有人停止开炮,撤走炮弹!”

  但已太迟了。

  正在炮兵忙着搬离炮弹时,猛地从射孔外涌进一道火柱,它就像恶龙喷出的毒火,瞬间将炮兵烧成火人。

  接着,在士兵们的惨叫和惊呼声中,又有炮弹被引爆。

  弹片和水泥碎屑乱飞,整个堡垒都像是地震似的晃了几晃。

首节 上一节 587/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