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级战列舰一共有5艘,其中3艘改装完成,还有2艘进入收尾阶段。
夏尔对它们的性能相当满意:
这些航母可以搭载40架飞机。
相比起英国“百眼巨人”和“暴怒者”号的25架多出15架。
它们有两条跑道可以同时起飞两架战机,平均2分钟起飞一架战机。
相比英国单条跑道空间狭小,需要6分钟起飞一架战机的效率要高得多。
它们时速达21节,超功率运转时还可以增至22.5节。
相比英国最高只有20节的时速要好得多。
除此之外,法军航母是由战列舰改装的,具有更好的抗沉性。
不过夏尔认为这没什么必要,此时的英国还没有专用轰炸机,很难对法军舰母构成威胁!
“目标敌人航母。”夏尔通过电报向舰队指挥官皮埃尔下令:“务必在英国人发现它们前解决这个麻烦!”
第1005章 航母作战
英国人的弱点,在于这是他们第一次使用航母,他们对航母间的战斗没概念,也没有完整的航母战术,而夏尔却拥有超前的航母作战知识。
“英国航母是单跑道的直通甲板。”夏尔在与皮埃尔少将讨论作战方案时,指着英军航母模型说:
“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同时起降。”
“也就是说,他们的飞机进入降落程序时不能起飞战机。”
“如果他们每艘航母起飞战机超过12架,就会出现一个防空空档。”
皮埃尔少将马上明白这话的意思:
“放飞12架飞机需要一个多小时,降落又需要一个多小时。”
“而他们的飞机总滞空时间只有两小时左右。”
“为了保证不会有飞机因为油料不足无处降落,放飞12架后只能保持少量飞机在空中防空,而且油量不足。”
“是的。”夏尔点头:“这时就是攻击敌军航母的最佳时机!”
……
主战场上空,威尔上校酣畅淋漓的击落了三架法军水上飞机,他一扫原先压抑在内心的阴霾,发出兴奋的欢呼。
一看油表,还剩四分之一,他意识到是返航的时候了。
飞机降落有个顺序:
最先升空的12架战机油耗最多,它们应该先返航进入降落程序。
接着是第二批12架,他们还可以在战场多坚持半小时左右,但也差不多要退出了。
威尔上校从储物格里取出信号弹,动作娴熟的装弹并打出一枚。
这是返航的信号。
航母作战很多时候都是数学计算,并且要算得精准,哪怕出一点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
航母群在战场后方50公里左右,威尔上校的机群没费多少力气就找到了它们。
他先驾驶着战机绕着航母转圈,努力降低高度和速度。
等到两者都在合适范围时,他才从后方切入航母航向,并在信号旗的指挥下对准跑道。
每一次降落都是一次生死的挑战,这不亚于在空中与敌机格斗,威尔上校全力以赴。
幸运的是,战机在一阵颠箥和震颤后,最后稳稳当当的停在跑道上。
两侧响起了地勤人员和战友们的一片欢呼。
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威尔上校为此感到自豪。
从海上起飞出击,从一艘船上起飞战斗机而不是水上飞机,这是前所未有的!
英国皇家海军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
只有英国皇家海军能做到,这就是英国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接着,另一架战斗机停在甲板上,一海里外的“暴怒者”号也在做着同样的事,两艘航母都在紧张的回收战斗机。
然而,就在第三架战斗机停在甲板上时,突然有人惊叫:“飞机,有机群靠近!”
顺着声音指示的方向望去,果然在西南面看到一群密集的小黑点。
“是我们的飞机吗?”有人问。
威尔上校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个方向是一片大海也没有岛屿,不可能会有敌人飞机出现。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合理。
英国只有两艘航母它们都在这里,同时英军第二批战斗机在西面,不太可能出现在这个方向,尤其数量也不对。
带着疑惑,威尔上校快步跑到空旷的甲板上举起望远镜指向目标机群。
这一看把他吓一跳,目标机群虽然远,但其中有些很明显是倒鸥形机翼,那是法军最新型战斗机“珍妮A”。
(注:此时威尔上校还不知道法军倒鸥形机翼有其它改型。)
“是敌人。”威尔上校大喊:“是敌人的飞机,战斗准备!”
尖锐绵长的防空警报马上响了起来,刚才还欢呼一片的士兵瞬间乱了,打信号的,推战机的、分散弹药的,操控防空机枪的……
大多数人乱跑乱窜像一只没头的苍蝇。
如果他们有航母作战经验,就知道在这紧急时刻应该立即将甲板上飞机、燃油及弹药推进海里。
但他们不知道。
有人想到了,但军官没有下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很可能会受处分被送上军事法庭,甚至被当作间谍。
接着又忙中出错:
有架战机在空中滞留时间太久了,它在跑道没有清空的情况下强行降落。
结果在接连撞倒几个人后机头一歪,失去平衡侧滑出甲板掉进海里。
许多人一声惊呼,但完全顾不上营救,只能任水流将战机卷进航母船底将其碾得粉碎。
“砰砰!”
“哒哒哒!”
驱逐舰和巡洋舰开火了。
但它们都是联装的“砰砰炮”和防空机枪,这些小口径枪炮无法对飞在高空的战机构成任何威胁。
威尔上校在混乱中找到了一把信号枪,用最快的速度朝空中连打两发。
一发代表撤退,两发代表进攻。
命令是传给滞留在空中几架战机。
意思很明显,也很残酷:
你们在这紧急状态下无法顺利降落,降落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灾难和事故。
既然这样,你们只有背水一战,用仅存的燃料挡一挡敌机,说不定还能为航母争取时间反败为胜!
英军飞行员很勇敢,他们想到了这一点,毅然掉转机头迎上了敌人机群。
但这没用。
几架“珍妮A”型战机带着啸声俯冲下来,一阵有如撕布似的机枪轰鸣声后,“S.E.5a”战机有如断了线的风筝似的一架架从空中掉了下来。
“S.E.5a”对比“骆驼”还有速度的优势,但对比“珍妮A”却无论速度、机动还是俯冲稳定性都全面落后。
其中尤其是“俯冲稳定性”,“珍妮A”倒鸥形机翼有效减少了高速俯冲时震颤,得到的不仅是结构的稳固,还有俯冲时的射击精度。
威尔上校几乎要抓狂了。
恰在这时,他看到西侧飞来十几架战机。
是英军第二批降落的战机,威尔上校心下一喜,赶忙对机群发射信号弹命令他们进攻。
然而,这时法军机群却绕着英军航母舰群转圈没有急着进攻。
这一刻,威尔上校脑海里只有一句话:“完了,他们在等战机耗光油料!”
第1006章 这些家伙哪来的勇气敢向夏尔挑战?
法军战机恰好卡在英军机群降落的时间节点上进攻。
虽说它们各方面性能碾压英军战机,但此时已没必要与英军战机近身缠斗。
因为即便只有1%的概率会被敌机击落,也没有100%将敌机拖死稳妥。
他们给英军战机出了一道选择题,它有两个选项:失败,或者死亡。
英军机群只在空中追逐了一会儿,在意识到法军战机避战等他们燃油耗尽后,心态瞬间崩了。
追逐没有任何意义,速度不够永远追不上。
更重要的是油料就要见底,这样下去必死无疑!
所以,只有一个选择:强行降落,这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英军战机一窝蜂的抢着降落。
一架“S.E.5a”战机降低高度靠近“暴怒者”号航母尾部。
或许是因为强敌环伺,又或者是因为燃油不足,它降落时的时速超过100公里。
(注:一战时期战机降落的时速一般要求不能高于80公里,最佳时速应该控制在70至75公里左右,当飞机时速低于65公里时就很容易失速,因此可操作的空间很小。)
地勤人员不断挥动信号旗提醒飞行员速度太快不要降落,但飞行员已顾不上这么多,依旧降低高度降落。
或许对飞行员而言,只要感受到起落架落地的震动,就能增加一点脚踏实地的安全感。
但这却是致命的。
起落架触地的一瞬间就因为角度和速度过大“嘭”一声反弹,战机瞬间失去平衡在甲板上翻滚。
它就像是个被现场拆除的破烂,撞在地面飞射起一堆碎片然后再次反弹,再次触地撞断右侧机翼依旧冲势不减。
同时,机身的碎片就像弹片似的在“咻咻”之声中乱飞,打得附近地勤人员鬼哭狼嚎鲜血四溅。
最终,飞机的残骸以几十公里的时速从航母头部飞出。
但这还没完,当它掉落海面时高速行驶的航母马上碾了上去,航母尖锐的船头甚至将战机拦腰撞成两段。
“百眼巨人”号的情况更为惨烈。
两架“S.E.5a”争抢着在甲板上降落,飞行员互相大喊:
“我马上没油了,让开!”
“我也是,让我先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