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也能把刘备赶到南方,和刘备隔江而治,二分天下。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刘备夺取荆州之后,却未停下脚步,而是直接攻汉中。
对于刘备的意图,沮授和逢纪出奇的一致,认为刘备此举就是为了夺取关中。
所以沮授和逢纪商议之后,便直接来请求袁绍出兵突袭曹操。
依照二人的看法,刘备动汉中,曹操知道后肯定要和刘备死磕。
这就是他们现在突袭曹操,收服并州和河东、河内的机会。
只要夺取了河东郡,他们的兵马就可以直接通过蒲坂杀入三辅之地,
这般不断地通过骑兵骚扰,曹操绝对撑不过三年就会兵败。
而这一次,田丰和审配却与二人意见相反,田丰一口断定这是秦瑱之计。
依照他的说法,现在看似刘备牵制了曹操,实际上刘备和曹操主力都没动。
他们如果现在出兵,就会牵制住曹操的主力兵马,让刘备有可趁之机。
所以田丰的意见是按兵不动,等刘备中原兵马动了之后他们再动。
不过此议却遭到了沮授的反对,其人认为曹操不是刘备的对手!
现在他们不动,刘备就能占据汉中,持续蚕食凉州产马之地。
曹操如果守不住汉中,那就会朝着洛阳方向后撤,将兵马移入并州。
因为凉州乃是荒芜之地,总人口甚至还不到百万,养不起太多兵马。
而并州却可以直通幽州,易守难攻,可以作为曹操最后的退路,
他们现在不动,就是逼着曹操放弃凉州,将主力兵马西迁。
这就会导致刘备不仅可以获得产马地,他们周围压力还会陡增。
即便这是秦瑱的计策,也是一个阳谋,他们动不动兵,最终凉州都会归属刘备。
可如果他们现在动了,就能占据河东这一处战略要地,甚至可以杀入关中。
所以面对田丰的提议,沮授还是建议袁绍直接出兵突袭曹操。
而袁绍此时经得官渡之战的打击,已然精力不济,难以理事。
又兼之前沮授每每言之必中,于是他便下令整备麾下兵马。
待得三月份初时,他收到了细作信报,言说曹操和刘备于汉中大战。
得到消息之后,袁绍不再犹豫,下令张郃、高干等人直接进军。
随着袁绍一进军,曹操东边压力陡增,夏侯惇见之,连忙向着关中求援。
一时间,曹操麾下已是四处风雨欲来,颇有几分大厦将倾之势。
第367章 进军南阳,师徒相会
荆州,襄阳,自从刘备离去之后,荆州之政便交由秦瑱一力主持。
名义上虽然如此,实则一应粮草供应都是张昭、陈群在支撑。
之所以这般,是因为这一次他也需要出征,不仅是他,关羽也要在汝南动兵。
为了一战将曹操打残甚至攻灭,秦瑱建议刘备调集兵马全面进攻。
所以现在他们明面上只是刘备在进攻汉中,暗地里却在调集兵马。
这亦是秦瑱此次的军略,用局部战争麻痹曹操,让曹操以为他们意在汉中。
当曹操和袁绍同时动作之时,出其不意发起全面总攻,夺取战略胜利。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除了刘备出征的四万兵马,襄阳城内又集结了五万人。
再加上关羽和徐庶等人在中原的兵马,此次动军预计在十七万以上。
还有各种运粮的民夫、辅兵,总数超过二十五万人,几乎是刘备军现在能调动的所有兵马。
而这二十五万人的粮草供应,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光是粮草,就需要准备两百万石以上。
此时秦瑱正在衙署之中,张昭手持一本小册子,正在给秦瑱汇报物资准备状况。
“自主公下令以来,我等已从各处调集粮草七十余万石,江陵尚有六十万石!”
“从刘元颖所发书信来看,平舆城内已有粮草四十万石,尚有七十万石正在合肥集结。”
“预计五月便可送至平舆城内,彼时我军三路大军将有粮草两百余万石,足以支撑一年征战。”
“令有帐篷三万顶,车马五千辆,横刀四万柄,弓七千、弩四千以作备用。”
他一说罢,一旁的陈群便又接上,汇报此次兵马和将令的准备状况。
秦瑱的五万大军将调动太史慈、徐盛、张辽、高顺、魏续、霍峻、廖淳等将出战。
此外,还有陆逊、蔡瑁、廖立、张纮等人作为参军,每营五千人,一共十营。
经过三个月的准备,现在兵马和粮草已经齐备,但秦瑱还是多询问了一句道:
“现在出兵之时已至,不知明公在汉中状况如何?是否需要我军增援?”
虽然刘备这一次领的是偏军,但对手却是老曹,他们必须准备充分才行。
而他一问话,简雍便出列简述了一遍刘备在汉中的状况,简单来说,两军正在相持。
曹操和张鲁合军虽然有六七万兵马,可他们加上刘璋的兵马足足有八万多人。
此外,马超率领数千骑兵虽善于冲锋,但自从他们建立有了骑兵之后,就一直由赵云统领。
以白马义从作为主干,四千骑兵都是精锐,一人双马,善于骑射,和马超也能打得有来有回。
所以现在他们在汉中实际上隐隐是有优势的,压根不需要他们这边进行增援。
秦瑱听罢了这个状况,不由暗自点头,思虑刘备打仗虽然不及老曹,可现在比起历史上的汉中之战可好太多了。
因为他们现在占据了襄阳,有漕运优势,粮草方面不需要太过担忧。
而兵力上,历史上并未交代两军兵力对比,可曹操兵马应该也在五万左右。
只要刘璋那边不会退军,那随着他们北进,曹操在汉中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想到此处,他不由又询问袁绍那边有什么动向,简雍一听,便拱手道:
“据我军细作来报,自崔琰返回之后,袁绍便在调兵遣将!”
“可至上次细作来报,说是袁绍还未动军,恐怕也在等待消息。”
“就是不知袁绍是在等我军主力出兵,还是在等曹操出兵!”
“若是其人在等曹操出兵之信,多半现在已经收到了消息。”
秦瑱听着这话,手指不由敲起了案桌,进入了思考之中,众人见之,皆是不语。
他们都知道,秦瑱用手指敲案桌,一般都是在做什么重要的决定。
而现在他们出兵时机的选取,就是一件关乎他们这一战结果的事情。
如果袁绍还没出兵,他们先行出兵,那可能就会先吸引曹操的主力南下。
这会导致曹操北边的防备空虚,而让袁绍从曹操的后方渔翁得利。
只有袁绍先行出兵,吸引了曹军注意力,他们才能打出想要的战果。
但他们出兵晚了也不行,因为曹操如果知道袁绍进攻,就可能会回军。
曹操一回军,袁绍那边收到消息,可能就会退兵,使得他们这一次谋划的形势功亏一篑。
所以他们必须掐着点,在袁绍出兵后,曹操回军之前,夺取战略优势。
简单来说,就是打一个时间差,突破曹操麾下的重重防线,攻入关中。
而这一个事情,只有秦瑱才能决定,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秦瑱下令。
不过这一次,秦瑱在思虑了许久之后,却罕见并未下令,而是看向众人道;
“不知诸位以为,现在我军出兵北上,可能打出战果否?”
他一问话,众人便是面面相觑,随之张昭便表示当前还是求稳。
“如今袁绍若是出兵,我军细作信报应该将要抵达此处!”
“比起不知彼等状况而出兵,不若再等几日,确定袁绍出兵,我军方动!”
张昭这一番话语说出,自然便得到众人的认同,毕竟在场的出了廖立、陆逊之外,年纪都不小了。
年纪长者,大多数都趋向于稳,比起现在盲打,得到消息再打显然更稳重。
但就在众人附议之时,却见廖立和陆逊对视了一眼,直接出列道:
“君侯,请恕在下无礼,我军现在出兵正是其时,不可错过时机!”
廖立突然发话,自是让众人眉头一皱,秦瑱则是饶有兴致的看着他道:
“公渊何出此言?眼下还未知袁绍是否已经动军,为何便可出兵?”
实际上他也倾向于现在出兵,不过是想看看众人意见,廖立如此,倒是有些出乎他意料。
而在他的眼神之中,许是因为不甘心被判断为一个绣花枕头,廖立直接昂首道:
“因是现在无论袁绍动不动军,都是我军径直北上的大好时机!”
“诸公现在所以求稳,乃是以为袁绍出兵,曹军便不会防备我军。”
“但诸公忘了一件事,眼下秦君坐镇襄阳之事,瞒不过曹军。”
“君侯之名早已威震敌军,但有君侯在此,敌军便不会放松戒备。”
“所以对我等而言,只要君侯在此,袁绍便对我军没有影响。”
“袁绍出兵所影响者,乃是汝南关将军,吾料敌军知道袁绍出兵,必要调令陈留兵马北上!”
“故我军在此等待时机并无大用,反倒是君侯若是先出兵,敌军便会放松对颍川陈留的戒备。”
“彼时关将军突然动兵,必能杀敌军措手不及,首尾难以兼顾。”
“依在下之见,如今乃是全局之战,不可只着眼一处,若是关将军得胜,我军同样可胜。”
“既如此,我等又何必在此处讨论一地之得失,而枉顾全局之势?”
他一番话说着,毫无年轻人的自觉,话语之中满是对自己判断的自信。
众人闻之不由皆是一异,让秦瑱先行出兵给关羽创造条件这个想法,他们还真没想过。
但仔细一想,却能发现廖立这话并无错误,袁绍出兵影响最大的是陈留,不是南阳。
毕竟秦瑱现在就在襄阳,无论袁绍出动多少兵马,曹军都不会调动南阳兵马。
反倒是秦瑱现在出兵,可能会让曹军选择调动颍川兵马增援南阳。
这样就会使得陈留、颍川敞开门户,只要关羽能夺取二郡,那他们此战便是必胜。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关羽能否利用好这个机会,在东边打出优势。
毕竟在众人眼中,关羽虽然坐镇前线,但并无赫赫战功,远比不上秦瑱名声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