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荀彧和郭嘉能入府探望之外,外人一概不得入府内,于是便传出了流言,说曹操已经病死,只不过是郭嘉等人在封锁消息。
这则流言的传出,自然是让朝内文武百官皆是人心惶惶,毕竟,这则流言并非空穴来风。
因为自从曹操回归之后,一系列的坏消息就传入了长安,曹操兵败,夏侯渊等人战死汉中。
而曹操一直卧病在床,显然已经是并入膏肓之态,东边又传来消息,言说曹昂、曹仁战死。
这些消息就算是正常人都难以接受,更别说已经只剩下半条命的曹操了,曹操没有反应,正说明曹操已经去世。
别看文武百官都畏惧曹操威势,可当知道曹操真要病死之时,却有大量汉臣来到司空府探望。
其中包括杨彪、孔融、赵温一众和曹操势同水火的官员,他们是真不希望曹操就此病故。
说起原因,自也简单,因为曹操就是朝廷的定海神针,没了曹操,没人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不过文武百官之中也有一部分人是很高兴的,比如金祎、韦晃、耿纪,又比如伏完伏国丈。
却说伏完于年初受命除曹,此后便一直在暗中联系同党,由此得到众人帮助,又联系了马腾、韩遂等人。
结果信件才刚传出,便收到了曹操回军的消息,这让伏完一度陷入了恐慌之中,生怕事情再度败露。
但让他没想到是,曹操这次回来已经是残血状态,不仅没了以往的强势,就连他传出的流言都没有制止。
这使得伏完顿时信心百倍,眼见马腾韩遂迟迟没有回信,他便派人将耿纪等人找到城外商议道:
“昔日完与诸位共谋曹贼,本意招马腾韩遂入京勤王,不料二人至今未曾回我军之信。”
“天幸曹贼现已病入膏肓,如此天赐良机,我等岂可纵容,故招诸位前来议之如何行事。”
众人此时自都是兴奋状态,只觉大事可期,但具体要如何行事,却无一个具体办法,唯有金祎道:
“当今之势,宜缓不宜急,虽说曹操病危,然则终究未死,我暂等不可妄为。”
然则他一说话,耿纪便道:“如今曹操已死之言传遍满城,何言不可妄为,当急行之。”
“我见马腾韩遂未曾回信,许是未知朝中之事,可再遣信使前去诱之,必可前来。”
“再者,如今马超便在长安,我等何必舍近求远,不妨一边遣使联络马腾等人,又使人接触马超。”
“若是马超可助力我等,则我等不仅有兵,又能又将,待得马腾一至,大事可济。”
金祎见之,自然不悦,可伏完闻此,却是欣喜道:“季行此策可行,吾等当先拉拢马超,但不知谁愿为使?”
众人之中,除了伏完之外,便数韦晃官职最高,当即开口道:“此事某可行之。”
于是众人商定之后,便由韦晃设宴,邀请马超前来赴宴,准备借机试探马超。
又说马超其人本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代公卿,出身名门,又兼人帅有勇力,故也被人称为锦马超。
在原本历程中,曹操几次征调马超为官,马超均未应诺,而这一世却是以人质身份进入了老曹麾下。
他本来想着进入朝廷之后,好好干一番大事业,故而初时也忠心耿耿,勤勉做事。
结果他没想到,当初伐完凉州的曹操,已经是老曹的人生巅峰,从他加入之后,便走起了下坡路。
官渡一战败了也就罢了,汉中之战还败,到了现在,甚至连中原最后的几郡也被夺取。
眼见曹操逐渐不行,马超心中自也郁闷,倒不是因为老曹病危而郁闷,只是觉得他生不逢时。
因是他从小便能征惯战,一心想做一番大事业,奈何他刚成年之时,天下已经诸侯并起。
如今二十六岁,虽已封侯,却只是偏将军,距离他先祖伏波将军的成就还很遥远。
眼下天下只有刘备袁绍两家势大,要叫他再度转投他人,不知又需要再蹉跎几年。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他心中郁闷,连日皆在府内喝着闷酒,这日收到韦晃邀请,没有多想,便即前来。
至于府内相见,韦晃邀其入后堂饮酒,又叫美婢上前服侍,待酒过三巡,因笑道:
“吾闻司空战于汉中,将军战功卓著,早晚高迁,故摆宴先行祝贺。”
他这话,自是为了试探马超此时的心理状态,想看看马超心中有无反心。
而马超听得此言便觉眼前美婢无色,美酒无味,索性一把将酒推到地上。
韦晃见之,忙问马超是何缘故如此,马超冷眼看他沉声道:
“先生莫非打趣在下,吾有何战功,不过兵败而已,尚未论罪,如何升迁?”
这也是他现在最为郁闷的一件事,汉中之战他可是尽了全力,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因为两次兵败,回到长安他便被剥夺了兵权,于城内闲置至今,心中自然有些难受。
韦晃现在提起,便如揭他伤疤,让他再无兴致,但韦晃见之,心中却是窃喜,忙装作惊讶道:
“自将军入曹公麾下,屡建奇功,虽有小败,亦当封赏,曹公此举,岂非赏罚不明?”
这话正和马超心意,他也不在恼怒,只是一脸不忿道:
“谁言不是,某屡次建功,今虽兵败,亦是领命而行。”
“岂料郭嘉那厮却屡次劝谏,让某未得全功,着实可恨。”
“曹公亦是老迈昏聩,竟允其言,不知其人所想!”
韦晃见其不满,便急忙下座,亲自给马超斟酒道:
“话虽如此,郭奉孝有曹公信重,也只得听之任之而已。”
马超见他言行恭敬,便端起了杯子,待得酒满才道:
“某且让他安居几日,待得曹公一死,某必杀之!”
如此说罢,他便将酒一饮而尽,可韦晃却突然抬起头道:
“可若是曹公不死,将军又当如何行事?”
马超听着,自是神色一愣,随之便神色一狞道:
“若是曹公不死,某便杀了郭嘉,再走西凉!”
第376章 密谋不密,枭雄之殇
杀了郭嘉之后,再逃回西凉,这是马超心中的真实想法。
毕竟现在的曹操已然不是之前那个曹操了,现在曹操麾下领地,只有关中、凉州、河东等地。
眼见河东便要陷落,曹操便只剩关中和他们所在的西凉之地。
正是仆强主弱,他父亲若尊曹,曹操还能有一战之力。
但如果他父亲扬起反旗,那曹操瞬间就会丢失半数土地。
故而在马超看来,曹操可尊可不尊,若遂他愿,便让曹操寿终正寝。
若是不遂他愿,便是他杀了郭嘉,逃回西凉,曹操也拿他没办法。
所以现在其人说话也没有多少顾及,言语间也不害怕暴露自己想法。
而韦晃见其如此,心中更是欣喜,心想马超如此,正可为他们一用,当下他便道:
“既是将军有此意,便当行事,何必又在意曹公如何?”
马超见他劝解自己动手,不由一阵奇怪,挑眼看着他道:
“怎的,公与郭奉孝亦有仇怨?何故要劝某即行事?”
韦晃见之,索性直接挑明了自己的谋划,对着马超便道:
“如今天子已下诏讨贼,天怜曹贼此时病危,吾虑将军世代公卿,何不趁机报国?”
“但叫将军允诺,劝令尊前来,我等里应外合占了长安。”
“得到刘征东兵马前来,关中之势便可一举而定,再无后患。”
“此功如天之大,来日又何愁将军之爵位不进,官位难封?”
马超听着他的蛊惑,深凹的虎目中变露出了一副深思之色。
诚然,现在曹操病危是一件肯定的事情,因为曹操吐血之时他就在当场。
而现在曹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曹昂也是死在了宛城,城内虽然还有曹洪、徐晃、许褚等将,可已经不足为虑。
一旦他们西凉兵马抵达关中,那长安和天子岂不是唾手可得?
昔日董卓因为入京而得称霸一时,董卓做得,他马家为何做不得?
如此想着,他心思顿时活泛了起来,选择性的略过了韦晃口中的刘备。
“但不知诸位同谋都有谁人,可以调动多少兵马行事?”
想了一会儿,他询问起了韦晃背后的势力,但韦晃却是摇头一笑道:
“将军还未应之,吾岂可与将军同谋,且先答之应是不应。”
“若是将军答应,须先与我歃血为盟,对天说誓,永不相叛。”
韦晃自然也不傻,防着马超当面应诺,暗中告发的可能性。
在这个时代,誓约还是颇有约束能力的,马超闻之犹豫了片刻,当即便咬破手指,与之歃血为盟。
二者各自发誓之后,韦晃方才将一种同党说出,马超闻之,便是眉头一皱道:
“彼等皆是文臣,又无兵马如何行事?须得再拉一军前来!”
他虽是武将,但是兵权并不在手,手边能调动的,只有几百亲随。
而长安城内,大军少说也有两万,这几百人压根连门都开不了。
韦晃见他忧虑,便直言道:“我等一家各处仆从三四百,合计千余,莫非也不够?”
“恨少!千余兵马难济大事,须得多上一倍,方可行此事!”
依照马超的估计,要开城门,起码有三千兵马才能保证成效。
这一番话可把韦晃给难住了,自从种辑等人死后,他们这个圈子几乎无人掌军,要想再凑千人,可谓难上加难。
不过马超自也能看出他的为难,沉思了一会儿,便道出一个人名:
“刘雄鸣此人,不知先生可识之,能否将此人说动助力?”
刘雄鸣其人,本为蓝田人,年少时以采药、射猎为事,长期居住在覆车山下。
时人以为此人能驾驭云雾,故在李郭之乱时,多有人往附之。
后来曹操进入关中,便以此人为将,此时正屯驻长安以南的南门亭,麾下共有三千余众。
这是马超能想到的曹操心腹之外,唯一还有兵马的一个人。
如果能说动这人,让其暗中派兵前来,那他就有把握夺取长安城门。
韦晃自然认识刘雄鸣,但只知道有这么人,具体如何,他也没接触过。
然则他也知道马超这是为了保证事情能够顺利进行,犹豫片刻便道:
“虽不熟悉,却也可尝试,将军可去联络令尊,我等自去说服刘雄鸣。”
“若此事能成,我等便回报将军,待时机一至,便即行事。”
马超闻听此言,便点头应诺,朝着府内行来,亲笔写了一封书信,让其亲信朝着西凉方向送去。
韦晃说服马超之后,自然又与伏完等人共会了一次,听着马超入伙,众人皆是大喜,唯有金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