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186节

  “而今,保存实力静待时机,方为上策。”

  这番总结性的话语算是将主基调给定下了,众人也都松了口气,不过正在这时,人群中一名浓眉大眼.脸型方正的少年却气呼呼的站了出来,怒声道:

  “荒谬!两位叔父所言简直令人思之发笑!”

  “那岭南坐寇虽然现在与咱们并无太大瓜葛,但这是因为他们实力不够,一旦等那徐贼建起精猛水师,到时候还会像如今这样谦逊?”

  “呵呵!我虽年幼,但也看得出来那徐贼图谋甚大,将来必定为我等的劲敌,此时不除,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名少年叫做郑森,正是郑芝龙的长子,现今才十五岁却已生的人高马大.气宇轩昂,一对乌黑的眸子炯炯有神。

  在历史上,此人于南明隆武帝时被赐国姓,世称为”郑成功”。

  “竖子!你懂什么!”

  听到儿子这番不留情面的抨击,不仅芝豹和芝虎两人脸色一僵,就连郑芝龙脸上也有些挂不住,顿感威严扫地。

  “大人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儿?”

  “来人呐!将这逆子禁足三日.面壁思过!”

  面对这种场景,在场众人也都习以为常了,皆露出笑而不语的表情。

  “可笑!”

  郑森自小叛逆,没少跟他老爹对着干,此刻见数名军士冲进屋内.气势汹汹的朝自己扑来,他却满脸怒容的在厅堂里闪躲腾挪,如同泥鳅一般滑溜,同时嘴里还念念有词:

  “你们这些大人,一把年纪都白活了,我看是纸醉金迷的日子过的太久,连头脑都变得愚钝不堪。”

  “将来等那徐贼打过来,有你们后悔的份!”

第298章 岭南刁民

  好好的场面让逆子这么一搅和,使郑芝龙有些恼羞成怒,在他暴跳如雷的呵斥声中,那些手下的将领连忙齐齐上阵,将这半大小子合力捉住。

  “还不快向两位叔父谢罪!”

  “我不!”

  无奈之下,郑芝龙只好挥了挥手,让侍卫赶紧将这竖子带走。

  不过冷静下来后,他又露出思索的表情,方才儿子所言虽然有些骇人听闻,但却也有几分道理。

  观徐贼的行径,与内地的义军大相径庭,此人兵强马壮,扩张欲望又极强,说不定以后的确会威胁到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将来的事儿谁也说不准,搞不好这家伙在朝廷的不断围剿下啥时候就挺不住了,届时,郑家便可趁机西进,将岭南的地盘和兵马尽收囊中。

  郑芝龙原本秉着保存实力的态度,不过被郑森这一骂后,他却又有了别的想法,打算遵从旨意,配合官军从海上朝岭南发兵。

  不过,此人却给领兵的芝豹.芝虎两名胞弟嘱咐道,到时候一切看局势而动,如果那保乡军顶不住四川和湖广的官军,那么便可痛打落水狗,趁机在岭南劫掠一番。

  反之,如果官军不堪一击,郑家的水师便不可轻举妄动,顶多“意思.意思”即可。

  如此,无论朝廷是胜是败,郑家的实力都不会受到太大损失,而且两边都不用得罪的太狠。

  郑芝龙乃海寇出身,如今虽然势力颇大却依旧是海盗思维,而且此人年纪大了之后进取之心也逐渐消散,心中的考虑依旧以维稳为主。

  常言道当局者迷,在战略目光上,他显然没有儿子郑森看的深远。

  同一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境内,孙传庭也早已接到了圣旨督促,令其加快进度,与湖广和福建两地沟通之后速速确定出兵时间,务必在今年岁末之内平定岭南贼患。

  崇祯皇帝这回已经算是比较有耐心了,并没有让他立刻出兵,而是令三方商议个具体时间,只要在年底之前光复失地即可。

  朱由检也明白,这岭南徐贼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如果冒然出击的话官军有翻车之险,而如果这回再失败,那么朝廷就完全没有实力绞杀南贼了。

  故此,为了解决掉彻底将这颗大明身上的毒瘤铲除,崇祯皇帝一咬牙硬是从太仆寺.光禄司以及户部挤出了七万两银子,专门交给孙传庭充当军饷,同时还给蜀王朱至澍写了封密信,让这位藩王再拿点银子出来。

  为了凑出这七万两军饷,朱由检是费了极大的精力的,这些部门早就“捉襟见肘”,户部的尚书.侍郎更是天天在朝堂上哭穷,此事之艰难可想而知。

  也正因如此,此人现在可谓对孙总督给予了最大的期望和支持,只求他不要让自己失望。

  上一次,崇祯皇帝这么信任并竭力支持一个臣子的时候尚在十余年前。

  那人,叫做袁崇焕。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蛰伏之后,孙传庭已在四川练出了两万新军,虽然离预期的三万兵力还差许多,但眼下已没有时间和资金继续招募兵员了。

  为了清屯筹集饷粮,此人已经将本地能得罪的士绅全部得罪完了,那些弹劾他的折子送到宫中之后都能装满一口大箱子。

  不过孙传庭的努力没有白费,兵也总算是练出来了,这两万新军中有六千精锐,谓之“标营”,战力相当不俗,皆是从四川招募的老兵和土司猎户。

  除此之外,他还设法从岭南那边搞来了一些南贼的装备,用来进行“批判性”研究,例如燧发枪和胸甲等物,包括几刊报纸。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众人都知道那南贼火器犀利,可到底是怎么个犀利法,尚需潜心分析。

  孙传庭对燧发枪这东西并不陌生,此物早已在崇祯八年时被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所造,被称之为“自生火铳”。

  这玩意的好处和先进性是显而易见的,兵士们再也不用拖着长长的火绳,被风雨所限制,不过由于某些缺陷和成本问题,自生火铳并没有在官军中得到大力推广。

  主要是因为此时的明廷国库空虚,而此物的造价与较为成熟的火绳枪比起来相对高昂,朝廷根本负担不起。

  但经过研究之后,孙传庭发现这南贼的自生铳与自己昔日所见到的大明自生铳还有些不一样,显然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进,主要体现在扣动扳机所需的力量减少了许多,这能让射击时的精准度提升不少。

  而且,摆在他面前这这几杆“岭南造”的做工甚为精良,重量.口径.长度及各方面数据都几乎一模一样,这意味南贼在军械打造上品控极严,就连用的铁料都是上品。

  而那扇脏兮兮的单面胸甲亦让孙传庭眼前一亮,燧发枪即便是想玩也玩不起,条件不允许,但这玩意就不一样了,他仔细的掂了掂,此物的重量约在十余斤,所耗铁料甚少。

  又令人刀劈斧砍,甚至用火铳进行射击,最终得出结论,这东西的防御力相当不错,作为普通兵士的护甲来说完全够用了。

  这种成本低廉.性能不错的甲胄让孙传庭如获至宝,决定在新军中大力推广,进行批判性的使用。

  以往打造一副盔甲所耗的铁料,完全可以造四具甚至五具的单面胸甲,而且消耗的工时也更少,制造起来更容易。

  看此物的构造,乃是一体成型,显然其制造工艺较为特殊,应该是用水力或畜力硬压出来的,官匠们只要多加揣摩应该也能搞出来。

  交代完此事后,孙传庭抓起一张“岭南月报”的旧刊开始品阅起来,这越看他的眉头便皱的越紧,脸上的怒意愈加旺盛。

  “狂夫!”

  他手中的这份报纸上,著有“黑暗腐朽的大明王朝”这行标题,攥稿人名为“庐江一苇”,其内容主要是抨击明廷的腐败官僚和毫无人性的户籍制度,以及朝堂上那些道貌岸然,实则尸位素餐的官老爷。

  文中还提到,崇祯帝刻薄寡恩.毫无担当,表面上体恤百姓,但却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实际上是将全天下黎庶视为朱家之牛马。

  前面的内容虽然不中听但还算客观,朝廷积弊已深孙传庭是知道的,但南贼的报纸竟大胆到抨击圣上,这简直就是倒反天罡。

  你他妈一个反贼,哪来的脸骂大明?

  于是,怒火中烧的孙传庭发出冷哼,将这岭南刁民“庐江一苇”的名头牢牢记在心中。

第299章 招标大会

  发完火后,孙传庭又寒着脸继续看了下去,这连续几刊报纸中的内容让他不禁心惊肉跳,暗道这徐贼果真极善蛊惑人心。

  这南贼之报的信息极为繁杂,主要内容一般都是那徐贼又去哪视察了,慰问兵士.匠人之类,亦涉及到两广地区的经济.工商业发展,以及贼兵又攻占了什么地方之类。

  此些信息都是极为正面的,给人的感觉就是岭南形势一片大好,让这徐贼树立了一个伟岸光正.高瞻远瞩的形象。

  孙传庭是对岭南地区做过了解的,他知道这些报纸中的内容尽管有夸大之嫌,但却基本属实。

  可想而知,在这种日积月累的舆论引导之下,当地的愚民愚妇只会与朝廷更加疏远。

  而最新一刊的报纸中,还介绍了佛山兵工厂的盛况,文中宣称此厂年产铳数万条.炮数千门,光工匠加学徒就有两万三千多人,文中还提到了这些匠人的待遇,每月大概能领到二三元薪资,并且还有一些额外的绩效奖励。

  这则消息让孙传庭的心情很是沉重,如果情况属实的话,若是再任由南贼发展下去,只消过个两三年。

  到时候就不是官军剿贼了,而是贼剿官军。

  匠籍虽为贱户,素不受重视,但他却非常清楚此些人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些工匠勤勤恳恳的打造军械,官军恐怕得赤手上阵。

  这正是秉着这个想法,孙传庭通常那些官匠不会太过苛刻,也不计较他们的身份低贱,有时候还与其一同讨论技术上的问题。

  南贼对手下的匠人如此宽厚,不但给予丰厚的待遇,而且还派人教其识字,并拥有一套完整的晋升系统,那些顶级的匠人还能获得分宅.封衔等赏赐。

  如此一来,岭南工匠的积极性自然得到完全发挥,想那佛山在大明手中的时候,不过年产铳一万余.炮八百多,而现在却直接翻了好几倍,可见这徐贼手段之老辣。

  孙传庭暗道,在一点上伪清贼酋黄台吉倒是与这南贼差不多,前者也是给手下的汉人炮匠.铳匠极其高昂的薪资,甚至还给这些人封官当,这一系列提高技术人才待遇的手段直接让伪清与大明攻守异形。

  早期,关外建奴虽勇猛善战,但毕竟是渔猎蛮族出身极其缺乏重火力,在面对辽东坚城之时也只能干瞪眼。

  彼时的明军据城而守,凭借火炮之威屡屡将其击退,甚至于连关外贼酋努尔哈赤都因此饮恨西北。

  但如今,孙传庭听闻在辽东战场上,伪清的火炮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对官军呈碾压之状,而且与明军常用的中小炮不同,建奴最喜红夷重炮,为了造这些军国利器,黄台吉是下了大功夫的。

  这岭南月报令孙传庭极为重视,决定将其呈往宫中请圣上过目,南贼固然可恨,但平心而论却亦有可取之处,就比如这操控舆论的手段简直令人大开眼界,常言道师夷长技以治夷,想必朝廷也能从此物上得到一些启发。

  除此之外,徐贼搞钱的手段也是让人叹为观止,最新一刊报纸中提到:

  “大将军深感我岭南水师之贫弱,不足以应付漫长的海岸线和周围强敌,为了护数百万子民周全,他节衣缩食.呕心沥血,毅然决定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

  “时有户部官员上奏,言称可向岭南黎庶征收一笔建造饷,大将军却曰:不可!并表示百姓皆苦.果腹已是不易,怎可再向其抽骨吸髓,此话再不可言也。”

  “大将军爱民如子,不肯搜刮民脂民膏,然难题终需解决,后只好令赵氏运司.岭南造船局二部向市场投放三成股份,欲邀治下子民共享工商业红利,此事最终圆满完成,终筹得百余万元,该钱款皆将用于建造水师所用...”

  看完这些内容后,孙传庭不禁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之中,心中颇感五味杂陈,这徐贼究竟是何方神圣?手段怎么就层出不穷,那个所谓的“股份”他自然能够理解,但只是靠这玩意,就能瞬息间筹来那么多钱?

  那可是百万多两银子啊!

  他孙传庭要是有这么多经费充当军饷,别说南下平贼了,即便是出关迎战建奴又有何惧?

  此人将报纸缓缓叠起,继而深深一叹,对后面有关于“债卷”之事的信息已经没有心情看下去了。

  这些东西,还是留给圣上和朝中的大人亲自品鉴吧。

  同一时间,广州城中的原巡抚衙门里正举办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招标”大会。

  此次会议是由岭南水师主持,郑元秋率数名水师将领亲自坐镇,邀请了整个两广地区的大小船厂主。

  两广地区.尤其是广东的造船业相当发达,民间的许多船坊亦能熟练的打造中小型船只,甚至连一些近海大货船也不在话下,不过远洋船就要差一点,此物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为了扶持民间造船业繁荣发展,使大小船厂进行良性竞争,大将军徐晋这才向水师指示道,可将一部分舰船的订单投向民间,只要他们有这个能力造出来,并且验收合格就行。

  直到晌午时分,衙门的大堂里已是人头攒动,几乎所有岭南船厂.坊主都已到达。

  角落中,一名短衫打扮.身材消瘦.鼻头上生有一枚黑痣的中年男子环顾一圈后,已是愁容满面,这此来的同行之多,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可想而知,随后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此人名为陆邦国,乃潮州府人士,祖孙数代人皆以造船为生,一家七八口人外加数十个匠人全靠那个小作坊吃饭,如今已是青黄不接。

  按理来说,这岭南已全面开放海禁,民间对于船只的需求量是呈暴涨趋势的,在这种时代的红利下,陆家船坊应该越搞越好才对,怎么就混成了这个样子。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些实力雄厚的大船厂属于规则制定者,已将民间市场给垄断了,导致前者只能跟在屁股后面捡点残羹剩饭吃。

第300章 搅局者

  在资金上,小作坊自然是比不过大厂的,也雇不起顶尖的船匠,导致在造船的技术上也比不过人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由于订单少.利润薄,小作坊能混个温饱已是不易,哪里还有精力和资金去提升工艺.培养自己的人才,更多时候干着干着就倒闭了。

  陆邦国的双亲.婆娘以及四个娃娃都要靠他养活,船坊若是再没活儿干,也就离破产不远了。

  因此,在听闻那保乡军水师搞什么“招标”之后,此人顿时欣喜若狂,辞别亲人之后,背上行囊和干粮就匆匆向广州府赶来。

  显然,许多同行都跟他抱着一样的目的,皆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此衙门里已是人满为患。

  “肃静!”

  一身便服的郑元秋皱了皱眉,将惊堂木猛然拍下,厅堂内原本吵吵闹闹的声音骤然消散,众人的目光皆被吸引。

  这位浓眉大眼的人物乃是保乡军的水师大将,大将军的座下红人,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对其身份有所了解,故而无人敢放肆。

首节 上一节 186/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