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207节

  岭南匠人们大体可以分为“学徒”.“小工”.“中工”.“大工”.“大匠”这五个由低到高的级别,每升一级,待遇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357章 兵工厂视察

  像最低级的学徒,每月的补贴约在五钱左右,这个钱虽然很少但像兵工厂这种部门是管吃住的,每月有一天的休假。

  不过若是学徒的手艺上来了,良品率能保持在合格标准,那么经过每月一次的匠部考核后便可升级到“小工”,这个时候就不叫“补贴”了,而是称之为“薪水”,大约在一元出头,不过除了这个固定的工资之外,还有“全勤”.“超产”等绩效奖励,如果勤快的话,每月还能多领个几钱。

  从学徒到小工无异是巨大的提升,而从小工升级到中工亦是如此,月薪将会涨到两元钱,在岭南这块也算是待遇很好的工作了,而且十分稳定,相当于入了“编制“,因此这能评上“中工”职称的匠人,是极有面子的事情,放在乡野里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能工巧匠,找婆娘很是容易。

  而大工那可就厉害了,这种级别的匠人底薪在三元,能单独负责一支生产小组的运转,有着独当一面的能力,基本只要有图纸和工具,他就能琢磨着将这玩意手搓出来,已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思维,属于百里挑一的存在。

  而大工在完成规定产量的同时,还可以从超量的部分拿到一定比例的绩效奖励,也算是一种分红方式,综合薪资能够达到四五元之多,个别能力出众者,甚至最高拿到了八元,不过这种能匠数量很少,整个匠部登记在册的也只有两百多名而已,要知道保乡军治下的匠人总规模约在五万出头,可见大工的稀缺程度,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宝贝蛋。

  至于“大匠”,已不单单是体力劳动者,而属于重要的科研人员了,拢共只评选出十来个人,基本上每一位大匠在各自的领域上都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待遇方面就不用说了,大将军肯定不会亏待这些心肝宝贝,银子.宅子那都不会缺的,甚至还有卫兵贴身保护,这个特权可是极为难得的,要知道在岭南这边,就连堂堂知府都没有资格拥有卫兵,只有各部尚书.四方将军以及个别重要人物,才能得此殊荣。

  佛山兵工厂的运转方式也跟岭南造船局差不多,并非那种把武械造出来然后直接交给保乡军的模式,而是需要军队自己花钱“买”的,毕竟兵工厂要养活这么多张嘴,没有利润怎么行,怎么升级设备.搞研发.以及向匠人发放奖励呢。

  如果不这样的话,那这个单位就要完全靠户部的财政拨款才能运转,如此一来,便很容易出现贪污公款的现象,而且不利于调动匠人和官员的积极性,反正造多造少.造好造孬都是那点钱,大家都去磨洋工了,这样的话,军械很容易出现质量和产量问题,进而影响保乡军的战斗力。

  因此按照正常流程,先由财政署将审计好的年度军费交给军部,经军部讨论后再按照不同比例拨给步军和水师,比如步军拿到这笔款子之后再根据需求向兵工厂进行采购.或是下订单,最后兵工厂按时交付后再拿到该笔货款,这些钱又将会用来给匠人们发工资.搞福利,提升工艺等等。

  这样乍一看虽然麻烦,实则避免了更多的麻烦,而且财政署拨款都是走龙兴银行的,各部门的人也不用拉着大批沉重的银元跑来跑去。

  而这个占地数百亩的佛山兵工厂,除了生产军械之外,还有“广锅”这个拳头产品,此物因为做工精良.受热均匀.结实耐用,故而畅销海内外.备受大家喜爱,内地的士绅更是对这玩意爱不释手,市场需求量极大。

  尤其是蒙古.建奴,最是稀罕广锅,这些人屡次入侵内地抢掠之时,除了金银财宝之外,抢的最多的便是铁锅,往往一口铁锅赏下去,底下的人立马就会嗷嗷叫。

  尽管广锅的价格极高,但南洋各国及欧洲商人却对此物的热情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一次性少则卖百十个,多则达到上千之众,每次出货之时,码头上那满载铁锅的大船都会成为焦点。

  正因如此,佛山兵工厂的广锅业务现如今做的很好,规模甚至比以前还大,光卖锅这项收益,每岁便可带来四十多万元的利润,甚至比岭南卖蔗糖的利润还要高许多,当然,这也是因为开发了高平铁矿之后矿产资源充足,不用担心铁料外流,要不然那点铁连造铳炮都不够,哪里还有多余的来造锅。

  不久后,大将军徐晋来到兵工厂内的“炮局”,此处的官吏早已率大小匠在此恭候多时,此刻连忙拱手行礼.山呼万岁。

  “诸位辛苦了,我保乡军的壮大离不开你们呐!”

  徐晋欣慰的目光在这群脏兮兮.满脸激动的匠人们身上扫过,最终停留在一个身体瘦弱的半大小子身上,观其装扮定是学徒无异,只不过这家伙失去了右臂,仅留下一条空荡荡的袖子,正瞪着乌溜溜的眼珠子好奇的打量着自己。

  “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大将军问你话呢!你这小子!”

  见这少年因太过紧张磕磕巴巴的半天说不出话,炮局的匠头连忙向徐晋告罪,并连忙解释道这孩子虽然是个残缺而且还有口吃的毛病,不过却很机灵,而且干起活儿来十分麻利,在这当学徒已有好一阵子了,向来兢兢业业。

  匠头担心大将军觉得让这种残废进炮局是浑水摸鱼,于是连忙补充道,这孩子虽然只有一条胳膊,不过却很勤奋,并不是吃空饷的。

  “回...大将军...的...话,小的叫...栓子。”

  栓子涨红了脸,磕磕巴巴了半天,总算把话说明白,“小的今年十...三岁。”

  “好!”大将军徐晋微微点头,并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向前替这少年整理一下歪斜的衣衫,同时询问道,“胳膊是怎么回事,可是在这炮局出的事故?”

  这时,那匠头连忙凑过来陪笑道,这娃娃本乃浔州府人士,此前裴贼过境之时,栓子的双亲皆死于乱兵倒下,就连他也被匪兵砍掉了一条右臂,侥幸保命后便以乞讨为生,后辗转流落到广东境内,下面的人外出招学徒之时,见这娃娃可怜,便将其带了回来。

  “做的好。”徐晋凝视着炮局的众工匠道,“而今天下大乱.匪贼四起,栓子能进这炮局乃是这小子运气好,但天底下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人,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咱们保乡军的目标就是将这些同胞都解救出来。”

  “尔等虽未上阵作战,但打造军械也是曲线杀敌,只要咱们岭南的工匠.士兵.黎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这天底下哪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大将军本就身材雄壮.样貌伟岸,再配上这副铿锵有力的话,顿时让炮局中的匠人们爆发出了惊天的喝彩声,当听到大将军说他们这些工匠也是杀敌功臣之后,大伙不禁挥舞着拳头山呼万岁,脸上的表情极为亢奋,在这一刻,他们身上的疲惫和劳累已经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满腔的自豪。

  当然,徐晋来这炮局不单单是为了鼓励匠人,同时还想看看最近的火炮研发有何进展。

第358章 铜铁复合型火炮

  此前,岭南所用的火炮基本为铁和铜这两种,铁炮的性能.耐用性都要差些,但胜在成本低廉,也正是如此,保乡军才能奢侈到玩炮海战术,例如水师的战船上那些大口径的舰炮。

  铜炮性能好.工艺简单,但成本昂贵,而且之前岭南在铜料上比较匮乏,因此这铜炮大多都是购自澳门的葡人炮厂。

  拿下云南之后,本地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除了银矿之外.铜.锡等矿产也很丰盛,有了稳定的铜来源后,大将军徐晋决定对火炮进行一下升级改造。

  此法名为铁芯铜体,这技术早在嘉靖年间便被炮匠创出,像岭南的炮匠在铸造铁炮的时候,乃是采用中空模型铸造法,在铸造过程中,于模具内部导入冷却水,使得铁质炮管从内向外凝固。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炮身更加均匀、致密、耐用,避免了因为内外温差而产生的裂缝和变形。

  不过这个法造出来的铁炮还是非常沉重,尤其是那些大口径的舰炮,不但制造的失败率高,而且炮管寿命也很短,这就需要用铁芯铜体法进行升级加强。

  而即根据铜的熔点低于铁原理,在铁炮管的外面再覆上一层铜皮,以这种方式造出的火炮,成本要比铜炮低得多,重量和耐用性要比铁炮强得多,也能将管壁尽可能的铸薄,等于提升了火炮的威力。

  这个法子在技术层面上不成问题,难度在于温度控制.这个需要炮匠多加试验才行,不过佛山兵工厂中的炮匠毕竟是华夏比较优秀的匠人,这些细节应该难不倒他们,此前没有大力推广这复合型火炮也只是迫于铜料不足而已。

  大将军徐晋随后参观了刚造出来的复合型火炮样品,这门炮外部覆了一层厚实的青铜,上面还有一道道铁箍,看上去十分沉重.巨大,属于水师战舰所用的十六斤重炮,威力方面相当强,炮局的匠头表示,这玩意要比之前的纯铁炮轻三分之一,而且耐用性加强不少。

  “好啊。”徐晋抚摸着冰凉的炮管,言称以后要多造这种新式火炮,此物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炮,能甩欧洲几条街,要知道这种铜铁复合炮,要在南北战场时期才被欧洲人发明出来。

  听见大将军的夸赞,炮匠们都很兴奋,这代表着大伙的努力没有白费。

  而这时,炮局匠头的眼珠子转了转,咧嘴一笑道,“大将军,恕小人斗胆一问,这铜铁复合型火炮虽然性能不错,但应该比不过用镗床直接钻出来的钢炮吧。”

  “呵呵这是自然。”徐晋微微一笑,这镗床在匠部也不是什么秘密,这些炮匠能知道此物也不奇怪,于是他解释道,“一体钻出的钢炮当然性能卓越,远胜这种铸造炮,不过现在咱们的镗床还太少,而且转速.刀头.结构都需要继续升级,短时间内还难以批量造出钢炮呐。”

  现如今,匠部科研司造出那那几张子母床已经复制出了十余台镗床,其中两台最好的被大匠杭天白征用了,用以制造蒸汽机的缸体等结构,而剩下的机床也是处于业务量爆满的程度,匠部以及其他部门欲打造一些精密零件的时候,都会舔着脸过来借用。

  没办法,这玩意实在太好使了。

  大伙现在已经深刻的明白了机器的重要性,以往需要手工干好三个时辰的活儿,镗床一盏茶的时间就能弄好,不仅效率高而且质量也好。

  徐晋注意到,这些炮匠在听到“钢炮”之后,神情似乎有些患得患失,有些人扣着手.垂着头,心情十分低落。

  稍加思索后,他便猜出这些人的想法,无非就是怕更好的一体钢炮问世之后,他们这些传统铸炮匠会失业,到时候会被镗床所取代,被兵工厂裁撤。

  “诸位所思所想本将军自然知晓,不过落后的工艺总会被先进的技术取代,我保乡军批量生产钢炮是迟早的事,但再好的机械都是需要人来操作的,况且机器始终是死的,许多细节和技术问题还需要尔等炮匠发力。”

  “与其担心失业,倒不如好生提高一下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到时候才能跟得上未来的时代嘛。”

  大将军语重心长的话不禁让众匠人陷入沉思,开始仔细咀嚼其中的深意,有上进心的炮匠已经打定了主意,以后每日下工之后都要去厂里的图书室好好读书,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进步。

  刚回到桂林城外,匠部总工吴良屯便兴冲冲的出城迎接大驾,他笑嘻嘻的表示,第一批混凝土已经搞出来了,这两天,匠部的泥瓦匠在王府外用此物铺了一段实验性的马路,现在已经干透了。

  “什么?”徐晋牛眼圆瞪,心想这吴总工真是狗胆包天,现在水泥的产量还非常之低,建炮台还不够呢,竟奢侈到用来铺路。

  吴良屯见大将军面色不善的盯着自己,连忙讪笑道,“大将军息怒,此路仅有百十步而已,并未浪费太多人力物力,况且这水泥本就是大将军发明的,嘿嘿...自然应该由您第一个享用才是。”

  “你小子...”

  徐晋瞥了这家伙一眼,淡淡道,“带路吧。”

  “遵命!”

  吴良屯咧嘴一笑,连忙三步并两步的跑到前方一阵吆喝,亲自为大将军一行人开路,

  同时,这家伙心里还一阵窃喜,大将军没有发怒说明自己这个马屁拍对了,他吴良屯只是一个手艺寻常的木匠出身,为何能当上这匠部的一把手,还不是因为机灵.会来事啊,当然光会溜须拍马也不行,还得把大将军交代的事都办妥,这样才能在这个位子坐稳。

  不一会,随着大将军入城,沿街的老百姓都连忙自发将道路让开,男女老少皆恭敬的站在两旁,好奇的打量着那数十名气质彪悍的近卫军,以及战马上那道雄壮的身影。

  “草民参见大将军!”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后,街上的百姓们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纷纷弓着腰深深一拜,而大将军徐晋在挥手示意免礼后,若有所思得的盯向正在为自己牵马的吴良屯。

  不消说,这场面多半是此人搞出来的。

  后者似是有所察觉本能的抬起头,在与大将军的目光对视一眼后,又连忙讪笑着继续牵马。

  “以后就不要搞这些形式主义了。”徐晋的语气有几分不满,“有这功夫,多琢磨琢磨怎么把匠部带好吧。”

  “是!是!”

  吴良屯抹了把额头的冷汗,看来大将军不是很喜欢这一套啊,以后再拍马屁得小心一些才是。

第359章 明廷议和

  将军府外,这里已经围拢着一些过来看热闹的百姓,众人皆对着府外那道灰白色的“石头”路指指点点,显得极为好奇。

  徐晋估摸了一下,这段混凝土路大约有一丈宽.不到百步长,厚度的话非常薄,可以说就是抹了一层而已,与后世的马路无法相比,他附身用手抚摸了一番,发现这路的表面非常平整,显然是被泥瓦匠精心修整过的。

  匠部总工吴良屯表示,这所谓的混凝土便是用土质水泥与碎石.沙砾和水混合搅拌后制出的,此人一脸惊奇的说道,这玩意真乃神物啊,坚硬的令人难以置信,简直跟花岗岩差不多。

  “可有养护?”

  “回大将军的话,近几日每天晌午时匠人都会往这路上浇水。”

  闻言徐晋微微点头,而这时,已有卫兵将那辆豪华马车拉了出来,吴总工见状嘿嘿一笑:

  “大将军何不亲自一试?”

  “好,那我就试试吧。”

  片刻后,这辆价值不菲的豪华马车已行走在这一截混凝土大道上,在两匹枣色骏马的拖拽下,一百步的距离几乎是转瞬即至,在橡胶车轮和减震弹簧的作用下,车厢中的徐晋几乎感觉不到一丝颠簸,这种舒适性是前所未有的。

  “眼下水泥与混凝土的产量如何,厂子那边可有什么困难?”

  下了马车之后,徐晋对这混凝土路夸赞了几句,接着问起最关心的问题。

  吴良屯连忙答道,南宁新建的水泥厂现已正常运转,资金.人员皆已到位,目前月产能达到八千斤,等各方面磨合好后,突破万斤不成问题,至于混凝土的产量就更少了,月产只有六千余斤,这主要是因为破碎石块非常耗时耗力。

  徐晋听罢在心中换算了一番,这动辄万斤听起来唬人,实际上水泥产量一个月不过三四吨而已,混凝土也只有两三吨,这点材料若是堆在一块只有小小一坨,根本不够看的。

  也就是说,为了铺这条路,吴良屯这狗东西基本上将这段时间的存货全部用完了?

  想到这里,徐晋的火蹭一下就上来了,立刻瞪着此人怒声道,以后未经自己允许,不得擅自乱用水泥,再他妈搞这种浪费人力物力拍马屁的事情,皮都给你揭了!

  吴良屯吓了一跳,缩着脖子连声称是,并表示自己一定会想办法把这铺路浪费的水泥给补回来。

  数日后。

  南宁封陵县传来消息,当地的痘疫基本已被控制,军医和郎中已为该县的许多百姓接种了牛痘,不过对于那些已经感染的病患就无能为力了,这些人中运气好的兴许会恢复健康,留下一脸麻子,不过大多数人都会死亡,完全看个人免疫力。

  这期间,也发生了一场奇事,天医司的大夫“喻华胥”竟私下里偷偷解剖那些病死者的尸骸,事情败露后,这位“岭南小华佗”立刻成为众矢之的,引起了封陵县百姓极度不满,许多人冲到衙门外,叫嚷着让县令将这疯子交出来,民怨沸腾之下,连大夫们临时所住的屋子都差点被掀了。

  得知此事之后大将军徐晋也有些奇怪,便派近卫军将此人从封陵县救了出来,而被问话之时,喻华胥也是一脸羞愧的表示,自己实在是鬼迷心窍,想研究研究人体构造,这平时根本没有机会,这不,闹痘疫死了这么多病患之后,他便再也把持不住了。

  “嗯...实践出真知,这解剖尸体一事,本将军私下是赞同的,不过你也知道,这事老百姓是很难接受的。”

  徐晋觉得这家伙挺有实践精神,内心也颇为赞赏,不过以后就别刨人家的坟了,像那些没有亲属的死刑犯就可以当材料嘛,或者实在不行干脆随军算了,战场上那么多尸体,随便解剖。

  喻华胥一阵感动,他没想到大将军竟然这么理解自己,其实自宋以来,便有解剖人体的概念,官府还曾组织过几次,材料正是那些叛贼,当时的大夫们甚至以此搞除了《区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上面就有关于人体内部构造的详情,故此,宋时的医学是较为发达的。

  不过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人能接受自己的亲属死后还被开膛破肚,因此能用来解剖的尸体还是相当稀缺的,一般的大夫根本接触不到。

  到了如今的大明朝,解剖学亦存在,只是不够系统化和精细,而喻化胥的想法也很简单,此人认为与其将医书背的滚瓜烂熟,还不如由自己亲自动手来搞清楚人体的奥妙。

  徐晋听完他的解释后点了点头,并嘱咐这家伙以后搞事的话注意影响,如果需要什么器械.材料的话,直接问柳济文要就是。

  两人正在交谈,门外却突然跑来一名卫兵,原来是赴往福建的使者回来了。

  “哦?带上来。”

  徐晋挥手示意小华佗暂且退下,而过了片刻后,那名叫做任肖的使者便风风火火的进了门,此人乃是军吏出身,因为能言善辩故而得到了出使的机会。

  “禀告大将军,小的幸不辱命!”

  “那郑芝龙已派人签署了闽粤友好条约,一百万两赔款也被水师的船运回,如今已被财政署接收。”

  “办的不错。”大将军见银子顺利运回后非常高兴,有些疑惑的问道,“那郑芝龙有没有说什么?”

  任肖连忙答道,此人倒是没说什么,不过他儿子郑森好像对赔款的事非常不满,竟然当场大骂自己的老爹鼠目寸光,算得上一件奇闻。

  “嗯...你且退下吧。”

  现如今,海上的战斗暂告一段落,而四川和湖广方面的明军也在节节败退,孙传庭目前虽然还仍在坚守泸州城,但心里却要受很大煎熬,因为后将军罗延康已派出数千兵力正在成都府作乱,可想而知蜀王和当地的士绅得气成啥样,据军部预测,最多不超过半个月,孙传庭必定会出城决战。

首节 上一节 207/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