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244节

  卫戍军偶尔会遇见逃狱的劳改犯,刚才见这家伙贼眉鼠眼的模样,显然是有所怀疑,不过在确定此人不是逃犯后,便好心叮嘱道:

  “在四川可不要乱跑,咱们大夏刚拿下这里不久,有些地方还在打小仗呢,那些山贼.响马坏得很,这年头一个人出门要当心点。”

  杨嗣昌木讷的谢过对方,然后轻轻一叹继续踏上了回京之路,他之所以选择四川这条线路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里被夏军控制后相对安全些,如果走湖广的话,那边才是真正的兵荒马乱,搞不到一踏入湖北就被匪兵或流寇给砍了。

  之前他为了在岭南出仕,曾认真研习过大夏的各类政策,身在广西那边接触相关信息会容易很多,像那些报纸就是很好的途径,杨嗣昌在打工的同时,平日里干的最多就是看报,甚至将其中一些有用信息剪下来仔细揣摩,这些摘剪皆被粘在小本本上。

  “此处不留爷,自有爷留处!”

  研究这些东西原本是为了在大夏当官儿的,虽然现在没了指望,但等回京后也能用得上,杨嗣昌在岭南的留学生涯中,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件事,大明的灭亡已是板上钉钉,跟大夏这个朝气蓬勃的新兴势力比起来,朝廷没有哪怕半点的优势。

  如果不想亡,那就必须要变法!

  要彻彻底底的变法!如此才会有一线生机。

  崇祯十二年的正月很快过去,到了二月中旬的时候,越王徐晋接到了两份来自倭国的信息,其中一封是前线战报,另外一个则是德川幕府遣使带来的照会。

  郑元秋在派陆战兵登陆长崎港口后,与当地的倭军展开激斗,战斗过程倒是平平无奇,那几个藩国的大名在折损了两三千号人马后狼狈而逃,直接跑回了封地,不过郑元秋并没有深入追击,而是直接率兵穿过佐贺.福冈.山口三地,目的很明确,正是岛根大田县。

  岛根还有一个名字,古时被称之为出云国。

  自从大夏舰队登陆长崎之后,倭国西部藩国几乎人人自危,尤其在得知这个夏军强的离谱之后,竟轻易击败三藩联军,如此,其余的大名自然汗流浃背,自知绝不可能打的过人家,只好派人十万火急的向江户幕府求助。

  德川家光在得知长崎发生的事情后也很吃惊,一个郑芝龙已经够难对付了,把沿海地区搞的乌烟瘴气,现在又来了个更厉害的角色,这可如何是好?

  面对这场危机,此人一方面紧急集结幕府的直属军队,又向各地大名发布勤王令,另一头则赶紧派人出海,试图与荷兰人取得联系,看看能不能获得他们的支援,倭国与荷兰的关系不错,只要放开一些口岸利益,后者是有可能帮助幕府的。

  与此同时,德川家光又遣使赴往岭南,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此事,毕竟双方无仇无怨的,何至于刀兵相见啊,而且明国那么大,倭国这么小,何必要跋山过海欺辱邻邦呢。

  

  德川幕府三代目.德川家光

  当徐晋打开这封信后,映入眼帘的是字迹工整的汉语,这倒是让他有些意外,看来倭国精通汉学的人不在少数:

  “日本国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敬问大夏国国主越王殿下:闻天兵忽上长崎于中,与三藩相非,家光惶恐。”

  “山河异域,风月同天,君虽不交,亦雠不恨,吾乃远弱之倭,尚存知足之心,君为西南霸主.坐拥半壁江山,城池千座.疆土万里,为何屈尊俯就,起灭绝之心。”

  德川家光的语气很客气,不过这席话却是软中有硬,措辞虽然委婉却带着几分质问。

  核心意思就是说,你大夏那么强大,有那么大的地盘,我们倭国只是偏远小邦,你怎么好意思来打我?

  徐晋笑而不语,接着看了下去:

  “昔朝鲜之事.不过太阁所为,闽粤匪盗所兴.盖因浪人干祸。中华无私远照扶桑日出之城,鄙邦为善久追上国风化之踪,吾既有事大畏天之心,人岂无亲人善邻之好,幕府素奉中华为上朝,从无不恭之心...”

  为了防止大夏瞎找茬,德川家光特意提到,当年入侵朝鲜的事是丰臣秀吉那个王八蛋干的,跟我们德川幕府扯不上关系,再说了打也是跟大明打,应该不关你们大夏的事吧。

  另外以前在福建.两广附近活动的倭国海盗,那都是国内的罪犯.浪人,并不是幕府指使的,日本国一直仰慕中华文化,研习孔孟之道.尧舜之德,幕府也很想与大夏交好,从来没有打过你们的主意,咱们离得这么近,应该当好邻居互通有无才是。

  “上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况常思孙.吴韬略之法。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家光何惧哉?倘君胜倭负,自满大夏之意,若设倭胜君负,反作小邦之差。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先,特遣使臣敬叩殿下,惟上国图之……”

  徐晋摸着下巴露出思索的表情,最后这一段话可就大有深意,德川家光也算是软硬兼施,还又带着一丝威胁,其中的含义一目了然:

  如果你们大夏侵略成性,决意对日本动手,幕府虽然不愿与贵方为敌,但也有一战的决心,而且中华的兵法我们也是懂的。

  中间是汪洋大海.我们这又多山地,幕府在本土是占据优势的,对山川河流非常熟悉,打入侵的外敌就跟玩游戏一样简单,如果你真的要打,家光我也丝毫不害怕,不过你们大夏要是打输了的话会很没有面子。

  因此,咱们最好还是握手言和,有什么事情坐下来好好谈,日本国是一直想跟大夏搞贸易的。

  只要贵方肯退兵通商,以后可以奉你们大夏为宗主国,每岁定期朝贡,以上国相待,这个得失希望殿下能慎重考虑。

第471章 共荣圈

  朝贡...

  徐晋笑了笑,倭国本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小邦,除了产银之外,许多东西都要从外界进口,之前有郑芝龙的商队给他们输送物资,另外还能能从荷兰人手里买,但现在整个沿海已被大夏所把控,顺便将这一片的海洋贸易基本垄断。

  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幕府肯定已经急得团团转了,巴不得跟大夏做生意呢,不然买不到东西.就算坐在银山上又有什么用,银子只有花出去才算钱,攒在手里屁都不是,国内民生迟早崩溃,这个处境倒是跟辽东鞑子差不多。

  因此,这个朝贡看起来是倭国在低声下气,实际上大夏要是答应了,人家指不定多高兴呢,奉你为上国又如何,反正已经奉了中华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也不缺这几年。

  “回去告诉德川家光,石见银山大夏要定了,耶稣也拦不住。”

  徐晋对着倭使沉声道,如果幕府识相点的话就赶紧交出来,否则要打便打,大夏的将士正发愁没立功升职的机会呢。

  这时,倭使中村敬斋不禁露出气愤的表情,询问大夏究竟想做什么?难道真觊觎日本这个弹丸小邦?两国的乡土风俗差异极大,日本又孤悬海外,难道阁下不考虑这个统治成本有多高昂吗?

  “贵使有所不知,本王正在策划国际新秩序,打算建立一个泛东亚共荣圈!”

  “什么!”

  见对方瞪大眼睛一脸懵逼,徐晋认真的给这位倭使解释道,所谓的泛东亚共荣圈,就是以大夏为中心,在整个亚洲完成经济协同,以达到资源.人力自给自足的目的,让中华再次伟大!

  “我不明白...”中村敬斋惊恐的摇了摇头,这个想法实在有些骇人听闻。

  “不明白是正常的。”徐晋哈哈一笑,表示本王今日难得清闲,便可以给你讲讲是怎么回事,等回国后再说给你们的幕府将军听听。

  “你看啊,要实现共荣的话其实说难也不难,首先应该以开发资源为中心,各邦国.地区的客观条件总是不尽相同的嘛,你缺这个.我缺那个,但是凑一块不就啥都不缺了?”

  “就比如说大夏缺银子,你们倭国正好有个银山,诶!这不就对上了!”

  “再比如说,开采银矿是不是需要大量苦力?从大夏本土运输人力的话,成本就有点太高了,所以就地取材,以倭人开倭矿才是效率最高的法子。”

  徐晋一口气说完后,兴致勃勃的询问道,“是不是挺有搞头的?”

  中村敬斋听完后已是瞠目结舌,显然很难理解这个先进的“共荣圈思想”,于是他在犹豫了一下后干笑道:“既如殿下所言,受益的也惟有大夏,又何来共荣之说?”

  “这个嘛...”徐晋愣了愣,继而爽朗一笑:“大夏一起飞,你们倭国不也会跟着沾光嘛,怎么会没有益处。”

  “当然了,这只是本王的设想而已,具体还得看你们的德川将军怎么决断,要是不愿意也没关系,我们大夏会自己争取的。”

  倭使退下之后,越王徐晋来军部召开了一场会议,主要是研究将士们的冬装问题。

  之前夏军基本都是在西南或东南亚作战,这边的气候比较温暖.温差也不大,寻常的衣物便已够用,在闷热的雨林里士兵有时候还会汗流浃背。

  不过之后北伐.或赴辽东作战的话,现在的单衣显然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一套专门在寒冷地区穿的冬装才行,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通常徐晋只需最后审批即可。

  夏军对冬装的需求是很大的,动辄几万.十几万套,这需要巨量的棉花.布匹,内地的棉花种植地主要在苏杭那边,这两年的收成貌似不太好,市场需求量又很大,因此价格节节攀升,岭南自己虽然也种棉花,但现在还无法自给自足。

  考虑到成本问题,军部将目光瞄上了英国产的呢绒,这玩意是以羊毛制成.保暖性无需多言,唯一的缺陷就是当作贴身衣服会不舒服,但却可以做成外衣。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主要出口品基本都是毛纺.木材.帆布.鞋帽之类的玩意,大部分都不是大夏需要的,因此像那些在岭南获得的英国商人,一般都是作纯进口的贸易,英国国内呢绒的产量很大,他们也想将这玩意卖出去,甚至价格挂的很低,但华夏的纺织行业也很成熟,通常没人对这东西感兴趣。

  听到这里徐晋点了点头,“呢绒制作冬装也不错,弄个大衣啥也挺暖和,成本如何呢?”

  后勤司总务连忙站了起来,表示他们计算过,按照棉花的市价,如果采用呢绒的话成本至少能节省三分之一,这还是将里面的武装衣也算在内的。

  所谓的武装衣就是“戎服”,像那些披甲兵的甲胄下面就是这玩意,明军战兵的鸳鸯战袄下也会穿一套戎服,算是贴身衣物了。

  “那挺好的。”

  徐晋暗自琢磨,虽然一套冬装可能值不了几个钱,但若是十万套可就不是小数目了,成本缩减三分之一就意味着至少节省几万元的款子,这是好事。

  “尽快制一套样品让我瞧瞧,对了北方冷,如果可以的话给再给将士们配一顶毡帽吧。”

  “至于如何造这么多冬装,就不用本王教了吧?”

  “大王放心!”

  后勤司的军官连忙表示会将此事办妥。

  紧接着徐晋沉声表示,虽然郑元秋的舰队在倭国还算顺利,不过那个德川幕府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接下来肯定会有一场仗要打,考虑到大夏舰队的陆战兵仅有几千人,所以自己打算朝倭国增兵支援。

  “大王,臣认为调两万步军赴倭即可,再多的话本土兵力就会吃紧了。”

  吏部尚书兼参谋大臣颜昭表示,至于运兵的话,可以发动官船.民船协助,运两万人过去不算太难,如果将士们能在倭国就地征一部分粮,岭南这边再通过海路补充一些,后勤方面也没有太大问题。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话毕,徐晋突然站起身凝视着东南方向,目光中满是坚决:

  “各位,你们一定不理解区区倭国如何值得本王大张旗鼓,我可以告诉你们,银矿仅是其中一个原因,倭人生性贪婪.狡诈,畏威而不怀德,有小礼却无大义。”

  “本王不光是要教训他们,还要灭其国!绝其种!让这个卑劣民族彻底消失!”

第472章 明使来夏

  越王殿下的话让所有人都面面相觑,没有血海深仇是很难说出这种话的,但倭国跟大夏素无瓜葛啊,顶多就是有小股浪人组成的海盗袭击沿海一带,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

  徐晋没有多做解释,子孙的债让祖宗偿还也是合情合理。

  不过这时,在军部挂“参谋顾问”一职的秦良玉却表示,自己愿意随大军一同赴往倭国,希望能为大夏出点力。

  “老夫人你年岁已高,这又何苦呢,须知海上风大浪大.行舟坐船多有不适,倒不如在岭南颐享受天年。”

  面对越王的婉拒,秦良玉却是不依,这老太太气呼呼的问道:“大王莫不是觉得老身无用?”

  “我虽年迈.气力不胜从前,却仍能手刃贼匪,大王若是不信,可差人与老身切磋交手。”

  “这...” 徐晋闻言愕然,盯着这位老太太健壮的臂膀沉思了片刻后道:“罢了,老夫人报效之心凛然,本王深感欣慰,唔...你便暂任随军参谋如何?可亲御五百人马。”

  秦良玉闻言大喜,她在岭南这么久早就把这些官职搞得一清二楚,通常像随军参谋这种临时职位是没有兵权的,只是个出谋划策制定战术的角色,不过越王这回竟然还拨了五百军士,虽然不多但也是实权,可见还是很信任自己的。

  既然决定留在岭南,就得考虑前途问题,秦良玉年纪大了对升官发财不感兴趣,但儿子马祥麟还正值壮年,她希望能在大夏多立些功劳,将来也可庇佑独子。

  就在大夏步军朝各港口调动之际,桂林却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物。

  大明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程国祥.被外事司带入桂林城之后,望着眼前的热闹场景,心底不由发出一声叹息。

  方才进城门时他曾仔细瞧过,这城墙明显是经过翻修的,虽然没有京师那么巍峨,却很是坚固和气派,已经有都城的氛围了,一入城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平坦.笔直的大道,两旁则是整齐的房屋,有衙门也有民宅,周围站岗的军士穿着得体.都很健壮,双眼炯炯有神。

  沿街左右还开着许多店铺.酒楼,不时有客人从中进进出出,各类小摊小贩多如牛毛,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虽然嘈杂,却为这座城池增添几分烟火气息,老百姓大多穿着土布衣裳,但大多都洗的很干净,精神面貌也不错,对着这群穿着明制官服的外来者,仅是露出好奇的目光。

  总的来说,这是一座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城池,常言道窥一管而见全豹,可见南贼的国力之强.物资之盛,这一路走来,竟然连乞丐没见到几个,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关于乞丐这件事,程国祥这个外人不清楚也很正常,大夏是不允许手脚健全.无病无疾者当街要饭的,对于这种好吃懒做的家伙,一经发现立刻就会被扭送到劳改营种地。

  而那些确实困难不得不行乞的人员,经查实后会给与“行乞证”一张,大夏官府财政有限,不可能精准救济每一个贫民,通常像这类人群大多都是刚来岭南的流民为多,基本都有残缺干不了正常活儿,如此才算是合法乞讨。

  “程大人。”王城外,大夏外事司总务姚滨白微微一笑,转身说道:“请暂等片刻,容我入府通禀殿下。”

  “有劳了。”

  程国祥淡淡点头,随后看见对方走向前,从腰间摸出了一块牌子.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本,那些卫兵这才将大门打开。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便与随行的钦差太监范养民闲聊起来,两人身后七八步还跟着十多名小厮。

  “范公公,你曾来过岭南数次,与那徐...晋有数面之缘,依你看,我等此行是否能完成陛下的嘱托。”

  “这...”范养民已经变得皮肤黝黑,连日急行让他很是疲惫,闻言不禁露出苦笑:“唉...程大人不瞒你说,咱家其实心里也没底。”

  “这个徐...越王喜怒无常,又独断专行,岭南就是他的一言堂呐,待会能否说动此人,还得仰仗程大人这张嘴了。”

  就在两人窃声交谈之际姚总务再次归来,请程.范二人随自己一同进府,越王殿下已然应允,此刻正在承运殿候着。

  “区区郡王,府城却如此奢华,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啊。”

  走进王城后,望着这一片片富丽堂皇的殿室.雕栋,程国祥有些失神,早就听说靖江王一脉独传数百载,富庶无比,不过听说归听说,当真身处于这偌大的王城之中,他才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什么叫豪横,连山峰都被圈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