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246节

  “你好骚啊。”

  

  对方冷不丁冒出的这句话让大玉儿脸上一僵,但却很快恢复如常继续搔首弄姿,“殿下说的是哪里话,嘻嘻...这天底下能被妾身看上的男人可没几个。”

  说着,她轻咬朱唇试图拉起男人的大手盖在自己胸脯上:“殿下,我心跳得好快...”

  深夜,大玉儿寒着脸再次回到驿馆,宁完我闻讯连忙前来拜见,正是为了打听事情办的如何了。

  “别提了!”

  大玉儿有些烦躁的说道,那越王晋根本不吃这套,直接让侍卫将自己轰走了,真是枉自己费劲心机,还特意买了汉家女子喜欢用的脂粉和衣裳,结果却是一腔热血喂了狗。

  “你说,他是不是不行?”

  “嗯...应该不太可能。”宁完我露出思索的表情,还真的仔细分析起来,“这越王晋有好几个子嗣,长的又龙精虎猛的,不像是有隐疾的人。”

  听到这话,大玉儿觉得很有道理,她不禁怀疑是不是自己魅力不够?

  想着想着,这女人竟转过头直勾勾的盯着宁完我说道:

  “宁大人,你觉得我美吗?”

  烛光下的妇人俏脸含春.十分的典雅高贵,麻脸书生宁完我艰难的挪开视线,接着惶恐道:“娘娘的容貌倾国倾城,奴才竟不敢直视之。”

  “是吗...”大玉儿若无其事的扯了扯衣角,半个白生生的香肩就这么漏在空气中,说来奇怪,作为草原部落出身的她,皮肤却非常白皙细嫩,这才科尔沁部甚至辽东都极为罕见的。

  “如果今夜发生的事情只有你知我知,宁大人会如何呢...”

  “这...这...”

  宁完我咽了咽口水后干笑一声,眼下被这女人挑拨的浑身燥热,心道可真是个妖妇,他有些拿捏不准对方究竟是试探还是认真,因此只能结结巴巴的表示,娘娘这么漂亮,只要是男人都抵挡不住的。

  大玉儿捂嘴轻笑,接着起身朝对方走去,那件黑袍再次从肩上滑落,宁完我此刻心激动的怦怦跳,手都在发抖,他很清楚这是圣上的女人,自己万万不敢亵渎,可话说回来,如果能与其共度春宵的话,便是死也值了。

  只要两人守口如瓶,纵使神仙也无从而知。

  就在宁完我身体颤栗.已经把持不住准备将这妖妇就地正法之际,耳畔却突然传来了极其冷淡的声音,好似三伏天遭冷水当头淋下。

  “我累了。”

  大玉儿嫌弃的扫了这个黑瘦的麻脸书生一眼,淡淡道:“宁大人还不走吗?”

  她今天确实有点发骚,但这个宁完我实在太丑了,叫人提不起兴趣,她还是比较喜欢有英雄气概的男子汉,像这种动不动给人磕头的奴才,根本不配上自己的香塌。

  此番出发前,黄台吉曾叮嘱她务必要将这个徐晋给拿下,大玉儿自然知道这个“拿下”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陪对方睡觉,男人这东西就没有几个不好色的,只要伺候好了还是很容易拿捏的,到时候再给这个越王吹吹耳边风,使其改变对大清的态度也不是不可能。

  大汗的意思是让她先别那么着急回去,只要还有机会就不要放弃,这是关乎家国利益的大事。

  原本,大玉儿对丈夫将自己送出去跟别人睡觉这种事还略微有些不满,她也是懂一些汉学的,自然知道在汉人眼里,这种行为相当不堪,会被人在背后嘲笑,不过当见到这个越王晋之后,大玉儿倒是对这个男人产生了兴趣。

  没办法,这种威武雄壮的汉子,在草原上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

  与此同时。

  郑元秋舰队已经登陆了倭国的岛根地区,并第一时间将大田县的石见银矿控制,这里属于幕府的直辖领地,德川家光在此留下两千出头的守备力量,以及两名负责管理的“奉行”。

  

  石见银山遗迹

  这点人马自然不是陆战兵的对手,当年就被杀的落荒而逃,连奉行都被擒住,接着郑元秋等人才亲眼见到了这个大名鼎鼎的倭国银山。

  据说,当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主要军费,便是从这座矿山所获,可见其产量之盛,据被俘的银山奉行交代,鼎盛时期这里有整整二十万的矿工,年产白银三百多万两,算是倭国重要的财政支柱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夏舰队的登陆部队中,是有数十名倭国带路党存在的,这些家伙基本都是此前的战俘,懂一点汉语那种,通常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称呼夏军天兵为“太君”,这个词的读音在倭国语言中与“大人”相似。

  “太君!里面请!”

  石见银山的一座矿洞内,郑元秋正带着几名军官进来参观,领头的正是这里的原奉行官岛田则成,这家伙穿着宽大的和服留着山羊胡,汉语相当不错。

  天兵的火力之强给了岛田则成很大的震撼,要知道这只是天朝的一支水师而已,像这样的军队人家大夏拉出数十万应该不在话下吧,幕府拿什么打?

  正是因为孺幕王师风化,这家伙被擒之后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当了“倭奸”,并主动为上朝将军介绍银山的情况。

  “太君请看。”岛田则成对着郑元秋一阵点头哈腰,接着指向那些正在肮脏不堪.正在开凿矿石的苦力,表示眼前的只是一个小型矿坑而已,像这样的矿井,银山有上百个之多。

第479章 大夏太君

  郑元秋闻言微微点头,接着又参看了冶炼基地,倭国练银使用的是灰吹法,便是将银矿石与铅相融,后经氧化沉淀而得到高纯度白银,华夏在隋唐时期便已掌握此技能,而彼时的倭国并没有这个技术,在矿石开采.精炼上非常落后,反而被朝鲜先学会此法。

  一直到嘉靖年间,倭国招募了一批朝鲜的矿工,这才从他们手里学会了灰吹法,使得石见银山的产量暴增。

  郑元秋知道,自己这回可是立了个大功,仅凭这座银矿便封侯有望,不过要想彻底占据岛根确是没那么容易的,作为幕府的财政支柱产业,倭国对石见银山绝不会善罢甘休,相比此时,得知噩耗的德川家光已在暴怒的同时召集人马了。

  舰队的陆战兵只有数千,幕府少说也能拉出个十几万人马,因此哪怕郑元秋再怎么狂妄,也不打算跟对方硬干,夏军士兵是很强,但也不是刀枪不入啊。

  因此,他的计划是先将大田县的存银和银山近日炼出的现银全部转移到舰船上,德川幕府要组织大军来攻的话,最起码也得半个月吧,这段时间便最起码能搜刮出数十万两白银。

  到时候就算倭军大部来了,对着大夏的舰船也只能望洋兴叹,丝毫没有办法,趁此时机,郑元秋打算在等待本土步军来援的同时,先把虾夷岛的郑芝龙残余势力给收拾了。

  近日根据探查,这家伙貌似正在此地活动。

  “太君。”

  这时,见这位天朝将军面色凝重.似是在担心幕府大军,岛田则成眼珠子转了转,弓着腰道:

  “中华有句古话,叫做...”

  “西西物质魏俊杰。”

  “太君的兵虽然不多,但太君背后的大夏上邦.却绝不是弹丸之倭可以抗衡的。”

  “如果幕府一意孤行的话,只是自取灭亡而已!”

  “我们暂时退走也没有关系,只要过上一段时间,那些藩国的兵就自己走了。”

  郑元秋转过头神情古怪的打量了此人一眼,心道这家伙却是处处为大夏着想,真是活久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王提前布的局,事先打进倭国的卧底。

  不过这种人.这种事太多了,仔细一想也没啥可奇怪的。

  “你倒是有心了,如果这一回能顺利击退幕府大军的话,便由你来经营这大田县的维持会吧,专门为我王师搜集粮草等物资。”

  所谓的维持会,是大夏在殖民地独设的机构,一般由当地那些亲近王师的土著来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扮演搜集情报.供应物资的角色。

  岛田则成虽然没听到这三个字的意思,但根据职能却也猜了个七七八八,要照这么说的话,维持会的权力可是相当大的,比自己这个银山奉行有过之而无不及,想到此处他连忙表示自己会好好干。

  不过还请天兵在撤退的时候把自己也带上,因为银山失守,作为奉行是要切腹赎罪的,若留在此处,定会被幕府的人抓住。

  对于这件小事郑元秋便欣然应允了,毕竟此人十分熟悉石见银山甚至包括整个岛根,将来还是很有用的。

  另一头,这里发生的事情自然也瞒不过郑芝龙,此人之前率部溜到虾夷岛附近后,便随便找了个落脚点观察事态发展,因此这段时间十分低调,几乎没什么大动作。

  当听闻大夏舰队炮击长崎.强行登陆后,郑芝龙心里头一半欢喜一半忧,夏军与倭国发生冲突对自己肯定是好事,能打个两败俱伤最好,当然这不太可能,幕府的实力不差但在海上肯定不是人家的对手,即使打不过,夏军也可以从容撤到舰船上。

  之后,前去探查的施琅将长崎战况带回,并给出了总结性的发言:

  “倭兵之走,正如我闽师之走...”

  此言让郑芝龙陷入尴尬,脸上也有些挂不住,施琅是个快言快语的人,表示倭国军队狼狈而逃的模样,跟之前咱们福建水师差不多,人家夏军基本没有受到太大伤亡。

  而前几日又接到情报,原来是大夏舰队登陆了岛根,将当地倭军打跑后占据了当地的银矿,这让郑芝龙的心情跌落至低谷。

  石见银山也是他一直渴求的目标,将其视为翻身的资本,原本是想着在长崎站稳脚跟之后再徐徐图之的,没想到也被这个贪婪的大夏给盯上了。

  这一系列打击让郑芝龙有些灰心,徐贼就好像是自己的克星一样,自己还能等到东山再起那一天吗?与其在海上飘零,倒不如直接投降算了,以徐贼的胸襟想必不会杀自己,说不定还能当个富家翁逍遥余生。

  于是他便将几个亲信部将叫了过来,想试探众人的想法,其实大多数人都已厌倦了这种远离乡土.没有着落的生活,最重要的是看不到任何希望,大夏就像一块巨石一样压在大伙的心头,他们实在想不到靠什么击败人家。

  施琅虽然没有直说,但郑芝龙清楚此人应该是愿降大夏的,底下的兵卒八成也有这个打算,不过郑森这个半大小子在看出父亲的犹豫后,却鼓励他不要气馁,即然这个大夏确实强横,那咱们就暂避锋芒,不跟他们打。

  北边是辽东.沙俄,西边是南洋,东方是茫茫无际的汪洋大海,这三个方向都是死路一条,没有任何发展机会,因此咱们只能一路向南走,那里有许多小邦组成的岛屿,能够给船队补给,只要坚持不懈的探索,总会找到一片落脚点的。

  儿子的话给了迷茫的郑芝龙一点力量,是啊,自己现在虽然成为一个在海上漂泊的丧家之犬,可手下还有那么多弟兄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儿子.妻子都在身边一家人并未分离,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想到此处,他的信念坚定了一些,打算在远离大夏的海外开辟出一片沃土,此举不光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儿子和追随的弟兄们。

  不过当听到船队要一路向南航行,甚至连目的地都没有,郑军残部一片哗然,顿时出现了大规模的逃跑事件,但郑芝龙也没办法,发生这种事是很正常的,他非常理解那些将士的思乡之情。

  最终,他麾下仅剩下不到两千人,这些家伙还都是看在银子的份上才留下来的,郑芝龙接受了这个现实,但现在这点人手实在太少,即使发现了世外桃源也无法进行开辟,于是他便派人紧急从虾夷岛掳了数千号土人,这才开船绕道向南方驶去。

  这会,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位东亚海贼王将成为一名伟大的探险家,在航行许久之后他果真发现了一片富饶之地,其历史意义不亚于哥伦布登上美洲!

第480章 宋应星

  南宁疗养院占地一顷,徐晋在设计之初参考了后世的医院格局,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那座三层高小洋楼,这里又叫做主楼,内部分有不同的科室,比如“性病科”.“推拿科”.“杂症科”.“外伤科”等等。

  传统中式建筑主要是土木结构,建造楼房多有不便,如果要想增加耐用性就得加多材料,但材料用太多之后又会导致实用面积大大缩水,就像许多宫殿一样,外表看上去富丽堂皇,进去之后才发现采光很差.极其阴暗,光那些粗壮的梁柱就要占好多面积。

  因此,这座楼在建设之初综合了中西方建筑的优点,在关键结构上采用了石块.水泥.铁筋等材料,顶部开了一个天窗,各科室内的窗户上皆镶有一块淡色玻璃,在这一系列手段下,疗养院主楼内部相当的宽大.亮堂,头一次来这里的人都会大为吃惊。

  大夏的玻璃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纯色玻璃依然生产困难.制造不易,不过稍次一些的淡色玻璃成本就没那么高了,许多富人都会花钱买上几块装在自家的窗户上,这是当今很时髦的事情。

  而这会,大厅内一名头戴方帽.身着青色布衣的老儒正昂首打量着楼宇内的陈设,他皱着眉头.脸上的神情极为专注。

  此人名叫宋应星,乃江西人士,万历年间中举后却六试不第,便断绝了考进士的想法.遂出仕,崇祯八年任袁州县学教谕,十一年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主管司法.刑名之事。

  福建被大夏攻克后,当地的明廷官员除了个别逃走,大多很干脆的降了王师,有些甚至是主动开启城门,携官印.户册十里相迎,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人员宁折不弯,对这群岭南反贼没有什么好脸色。

  宋应星便是属于这类人,他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内心自然更认可大明正统,虽然朝廷如今江河日下.眼看就不行了,但忠君的想法却从未改变,故而在福建沦丧后,此人拒绝了大夏的招揽,打算隐居度过残生。

  而他今日之所以来到南宁,这一切还得从个把月前说起。

  那时,宋应星与老母隐居于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中,某日忽闻不远处喊杀声骤起,伴以铳炮齐鸣.刀剑碰撞之音,仔细一看,却发现是南贼的军队正在围剿一支衣衫褴褛的流民,双方的数量都不多,加起来也就几百号人而已。

  贼兵精于火器,这支流民自然不是对手,顷刻间便被火铳.小炮打的血肉横飞,只得跪地乞降,宋应星对南贼早有不满,现也将生死置之度外,于是便找到了贼兵中的军官,后者乃卫戍军的一个标统,名叫李兴,两人随即发生了这么一段对话:

  “将军,天下大乱民苦久矣,看这些流民的模样想必都是农户出身吧,鄙人虽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我相信应该也是被逼无奈,还望贵军不要再造杀孽了。”

  李兴见这清瘦老者说谈吐不凡,不卑不亢的模样异于常人,他便耐着性子讲了几句。

  “老丈有所不知,此些人看似农户.实为匪贼也,平日在村庄里佯作种田务桑,遇见零星商队或落单行人便将其掳来残害,累累罪行罄竹难书,这些事外人不知很正常,我劝老丈不要妄下结论。”

首节 上一节 246/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