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264节

  “嚯...”这场面顿时惊呆了那些看热闹的工匠,众人见状不禁面面相觑。

  妈呀,这要打到人身上,谁受得了?

  但打完第三发之后,当那近卫军再次扣动扳机却咔嚓一声哑火了,他挠了挠脑壳不禁焦急异常,毕竟这么多人还看着呢,但这时,有人大喊道哑火了不怕,继续扣扳机就是。

  “砰。”

  “砰...”

  终于,五发子弹顺利打完,接过枪支后匠人们拨开弹巢进行了排查,最终发现是底火的问题,重新换了一个火帽后,便顺利的将最后一发子弹射出。

  “大王,这可真是好东西啊!”那名年轻的近卫军涨红了脸,显得无比兴奋:“咱们要是人手一把这玩意,那不相当于火力提升了六倍嘛,甭管是谁都会被杀的落花流水。”

  “不错!”徐晋也非常高兴,不过他察觉到这支转轮手铳还很粗糙,便指示道让科研司抓紧时间再对其进行完善一下,尤其是弹簧和火帽,这可都是重中之重,尽量不要出什么问题。

  一旦将问题完善,立刻跟佛山兵工厂对接,让他们先生产出一批转轮手铳试试水。

  而这时,匠部总工吴良屯却灵机一动,笑眯眯的凑了过来:

  “大王,小的虽然不懂火器,不过也看的出这转轮手铳实乃军国利器,既如此,是否可以加长枪管,搞出转轮长枪呢,那咱们大夏兵要是换上此物,可就了不得了。”

  徐晋爽朗一笑,心道这家伙的想法还真跟自己想一块去了,反正转轮手枪和转轮步枪也没有什么本质性区别嘛,甚至再大胆一点,转轮霰弹枪.转轮小钢炮是不是也可以试试。

  在眼下,转轮结构就是增强火力的最好办法!

第530章 大夏英才奖

  除了土火帽之外,大夏还出现了二项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严格来说,这玩意算不上“发明”两字,更贴切的说法应该叫了不起的创新.完善。

  喻华胥,乃雷州府人士,其人在当地素有“小华佗”之称,后被大夏天医司收编,与其余大夫一同攻克了青霉素的生产难题,是个很有才能的人。

  之前,南宁封陵县发生了痘疫,喻华胥亦进驻了疫区为疫民诊治,但此人私下里竟偷偷将病患尸体挖出来解剖,这引起了当地百姓的极大不满,没办法,华夏自古讲究的就是入土为安,这事谁也接受不了。

  怨声载道之下,喻华胥差点被监察院法办,后来是越王徐晋出面将其保下,从这以后,此人便低调了许多,虽然还时不时解剖人体,但对象都是那些被斩首的死刑犯。

  时间久了,这家伙也有了许多心得,并以上百具尸体的解剖经验为本,将骨骼.肌肉走向.血管.脏腑都详细的画下,作为素材所用,接着准备找位画师将这些素材画在一张大图上。

  其实,类似的解剖图在宋朝就有,但却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比如肝.脾的位置.以及各脏腑的重量等等,再一个,传统的中式画风是以写意为主,而人体的构成又极为复杂,就导致庞大的信息量很难表达出来。

  喻华胥幼年跟随父亲学医之时,便深刻的感受到了传统解剖图的晦涩,有些图册甚至是很抽象的,正因如此,他才一直想要亲自解剖人体,绘出最精确.最容易理解的图。

  后来这家伙托人从广州找了位小有名气的画师,并告诉对方这图要以“逼真”为主,最好能将那种立体感表达出来,总之是越真越好。

  “唔...我明白了。”

  画师是个年轻人,早年没考上秀才便转而以卖画为生,后来又在广州接触到了西式油画的技法,因此他一听这位主顾的要求,便知道该怎么办了,很快,这张被名为“内视图”的医学宝册被此人画了出来。

  此图在制作时考虑了光影.比例.色度等手段,使得最终画出的图极为严谨.逼真,当然这也跟画师精湛的画技有很大关系,当半个月后,喻华胥亲眼见到此图时,当即瞠目结舌惊的说不出话来。

  内视图上的骨骼.肌肉.脏腑就像是活生生摘取下来,硬塞进纸里一般,除了颜色略有区别,简直跟真人的一摸一样,毫不夸张的说,这图能把小孩吓哭。

  “太好了!”喻华胥视若珍宝的抚摸着这张大图,眼眶一阵湿润,有了这东西,后生们将会少走多少弯路,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

  内视图的出现也让越王徐晋非常意外,这对大夏的医学发展将会起到很大作用,如今那些民间发明家,如果搞出什么好东西的话,能领到不菲的专利费,使得大伙的积极性都很足,那么对于优秀的科研人才,也应当搞出一个奖项以示鼓励。

  思来想去,徐晋打算仿照后世的诺贝尔搞出一个大夏自己的奖,随后取名为“英才奖”,又将其细分为物理.化学.数学.医学.文学.卫国五大奖项,前五个很容易理解,至于这个卫国奖,主要是向对大夏做出了极其突出贡献的将士颁发的。

  当然了,理论上来说,卫国奖并没限制获奖人群,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也同样有资格拿到,不过这个概率就要低得多了,“卫国”二字可不是说笑的,此奖的条件十分严苛,非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者而不能得。

  英才奖暂定三年举行一次,得奖者不但有极其丰厚的赏银,还能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并且徐晋这个越王会亲自颁奖,为获奖者送上一块特殊的金制奖牌,算是把面子给足了。

  像喻华胥凭借“内视图”,是完全有资格竞争第一届的英才医学奖的,之所以说是竞争而不是确定,主要是因为该奖项还有一位强大的竞争者。

  柳济文近期捣鼓出的新式麻醉剂,绝对能跟这个内视图掰掰手腕,两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早在三国时期,华佗便自创麻沸散对病患展开外科手术,而这味麻药在之后却失传了,后世的大夫曾试图将其复原,并走出了两条路,一个是以曼陀罗花.香白芷.当归.生草乌.川芎和天南星这六味草药制成。

  而另一个则是以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为药,这两种药方虽然都有用,也能麻痹病人,但效果却远不如古书中记载的麻沸散,有时候还会失效,于是在民间大夫中逐渐产生了某种说法,既这两个方子都不对,应该是缺失了某味主药。

  现如今,大夏拥有酒精.青霉素.大蒜素这几样神器,只要处理得当完全能够控制感染,那么像开腹等大型外科手术便能施展了,不过在现实中,小手术大夫们倒是十拿九稳,可这开腹之类的手术却很容易出现事故。

  原因主要出在麻药上,正如方才所说,现在广为流传的那些麻药方子并不太稳定,病人有可能在手术的过程中苏醒,最终活活疼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柳济文苦心研读古籍,又学习了《南蛮流金疮疗法》、《荷兰本草和译》这些西洋医书。

  通过不断的比对,他认为曼陀罗花定是华佗麻沸散的主药之一,因为无论中西方的麻药,都出现了此物,至于为何现在的麻药不胜从前,柳济文觉得应该是还缺一味药材。

  最终,此人在“麻沸”二字上找到了灵感,麻沸...麻沸,会不会就是大麻呢,因为此物在古时便叫做麻蕡、麻勃,读音非常相近,而大麻本就是华夏的原生植物,在三国时期出现十分正常。

  这个发现让柳济文喜出望外,他立刻用曼陀罗花等药材与大麻幼苗.花卉做起了实验,最终发现在加入这味药材后,麻醉剂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第531章 手术

  经过测试,这种新式麻醉剂非常稳定,可以将药材磨成粉末,让病患以温酒服下,不消一刻病人便会陷入深度睡眠,对外界的一切毫无感知,亦可直接用高度酒提前对药材进行萃取,此法可用以局部麻醉。

  柳济文在猪.羊.狗身上都做过测试,确定副作用不大后便先是拿自己试了试,天医司的大夫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又纷纷亲自饮下这麻醉剂,欲试试效果如何。

  徐晋闻讯后吓了一跳,心想这麻醉剂若是出了什么岔子怎么办,大夏天医司不得被团灭了?

  要知道这些大夫可都是夏国的精华所在,还指望他们发展医学呢。

  于是徐晋连忙来到了天医司衙门,但当他到这里之后却没有见到柳济文,原来后者此刻正与喻华胥一同进行着外科手术。

  天医司有个小厮叫做憨牛,是个半大小子,家里有个年逾花甲的老母,这憨牛的爹吃喝嫖赌把祖宅都给卖了,后来喝醉酒摔进水沟淹死了,牛母常年劳累又气郁心焦,时间一久便生了“乳岩”,那硬块越长越大,现如今天天疼的躺床上呻吟。

  乳岩在后世被称为乳腺癌,自古便有这种病,跟激素分泌.心情都有很大关系,早期的话汤药还管用,到了一定阶段就很难治了,憨牛家贫,老母的病拖得时间太久了。

  柳济文听说此事后便一直放在心上,曾给牛母义诊过,但仅能控制终不能使其彻底痊愈,直到这回捣鼓出了新式麻醉剂,第一想到的手术对象便是牛母。

  憨牛得知此事后自是感激涕零,自己这么低贱的身份竟能得到大夫老爷们的垂怜,真是三生有幸,于是他连忙将母亲接了过来。

  柳济文虽然搞出了效果稳定的麻醉剂,但他对人体构造却不是那么了解,尤其是这回的开刀部位较为特殊,无奈,只好将喻华胥叫来,由后者进行操刀。

  “只是小事而已。”

  小华佗在查看了牛母的症状后不以为然,他可是解剖了上百具尸骸的,男女老少都有,可以说在整个大夏,没有人比这家伙更懂人体构造。

  如果有机会,喻华胥甚至想尝试一下更高难度的手术,比如换内脏甚至换头等等,听起来似乎有些吓人,但他心里确实一直在琢磨,认为很有可行性。

  “你小子有福了。”

  徐晋站在天医司厅堂里,对着受宠若惊的憨牛笑道:“这两位可是咱们大夏最顶尖的大夫,能把他俩凑一块可不容易啊。”

  “连本王都没有这个待遇。”

  这时,众大夫不禁笑道,不是殿下没这个待遇,而是因为大王身强体壮.正值龙虎之年,我等根本就没有机会。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一片笑声,紧张的气氛也放松不少,而徐晋干脆就悠然的饮起了茶,因为他对这个手术能否成功也很是在意,原因很简单,大夏得医学进步了,最先受益的就是自己了。

  人活着哪能保证自己不生病呢,而且他这会还升起了另外一个想法。

  时间缓缓流逝,大约一个时辰后,随着“吱呀”一声,穿着白大褂的柳.喻二人推门走了出来,这二人的白褂子上都有不少殷红的血迹,手里还拿着一些家伙什,不过神态倒是很轻松,甚至有说有笑的。

  “参见大王。”

  两人一出门瞧见那道身影后连忙行礼,徐晋摆了摆手连忙问道手术如何了,而此刻憨牛也正眼巴巴的望着两位大夫,但他身份低贱又不敢出声。

  “呵呵...很成功。”柳济文爽朗一笑,接着将手里端着的盘子往桌子上一放,众人定睛看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那盘子里有整整六块大大小小的瘤子,最大的跟桃子差不多,小的也有核桃大,此刻皆血淋淋的摆在那里,好似红烧狮子头一般。

  “病人的出血量不算大,伤口已经进行了缝合,这次还多得多亏喻大夫啊。”柳济文认真的表示,如果是自己单独做手术,很可能会伤到大血管,毕竟他对这些人体组织还不是很熟悉。

  憨牛闻言激动的涕泪满面,连忙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之后又准备进去看看老母,但却被徐晋出声阻止了,“先让你娘好好休息吧,不急这一会。”

  接着,徐晋不禁好奇是用什么缝合伤口的,而喻华胥则解释道,用的是桑皮制作的细线,此物有药性和平.清热解毒的特性,能够促进伤口愈合而且也经过了消毒处理,不会有事,这也算是古法了。

  “对了。”柳济文突然想到了重要的事情,连忙向憨牛讲述了注意事项,比如最近要忌口什么东西,而且刚做完手术的人很虚弱,一定要注意卫生和营养,但想了想他有些不放心,干脆决定在牛母暂住在这里,等痊愈了再回家吧。

  “多谢大王!多谢两位大夫!小的就算做牛做马都要报答这幢恩情。”

  见憨牛抹着眼泪泣不成声,越王徐晋则半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什么当牛做马,把人做好就行了。”

  “本王最大的期望,就是让这天底下的百姓不再做牛马,你小子竟然开倒车。”

  憨牛并未听懂这些饱含深意的话,只是含泪表示自己以后一定更加用心办事,将来也想做个悬壶济世的大夫。

  他说这些话倒也不是无的放矢,天医司有许多跑腿的小厮,这些家伙整日跟在那些大夫身边耳濡目染,时间久了也会通晓一些药性,同时若是有天资聪颖者,大夫们甚至会将其收为弟子。

  总而言之,大夏在医学方面还是跟大明或其他周边区域差不多,都是传统的师徒制,这种制度有优点也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效率问题,而徐晋正是考虑到这点,因此便沉声道:

  “诸位,本王欲建一所医学院,专门招收我大夏有志于行医济世的青年,你们认为如何?”

  “此为好事一桩。”柳济文抚须赞道:“天下患疾者何其之多,老夫时常感到有力不逮,若这所谓的医学院建成之后,能像县学.府学般兴盛,则是我中华黎民之大幸也!”

第532章 平权运动

  现如今,随着国力提升,大夏已经开始不断向教育方面倾斜资源,徐晋来自后世,自然明白只有教育,才能让一个国家长久的兴盛下去。

  虽然暂时还没有能力搞全民义务教育,但徐晋已经力排众议,努力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男女虽然在生理构造上不同,体力上有差异,但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

  隋唐时期兴起了科举,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也在很大程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让更多有能力的寒门学子参政,从而扩大统治基础,总的来说,科举制的意义非常重大,是封建时期最公正的取士之法。

  之后的历朝历代无不如此,这里有一个现象,那就是为何参加科举的都是男子,甚少出现女流之辈,其实在大多朝代,并没有明文规定女子不能参加科举,之所以没出现“女秀才”.“女进士”之流,主要原因还在于封建礼教和社会风气。

  南宋时,曾有一名叫林幼玉的福建女童参加科举,并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所有考题进入了当时的“神童科”,这也是第一位参加考试的女子,可想而知,其父母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由于成绩优异,此女得到了宋孝宗的重视,本欲按规矩对其进行封官,但却遭到朝堂上下的一致反对,最终只能给了一个“孺人”的荣誉称号,这个称号跟林幼玉的所学所考完全没有关系。

  因此,当越王徐晋在朝会中提到了女子应该也拥有就学.考试的权利后,顿时引起一片哗然,通常而言,以徐晋这个大夏国开创者的威信,一般他提出的政策很少有人会去反对,除非是真的有很大问题。

  可想而知,这件事的阻力何其之大,但徐晋非常清楚,此事即便再难也终究要有人去推动的,如果自己不去推动,不去打破这个常规,那么后来者办起来只会更加困难,大夏对于人才是极为渴求的,没道理将占总人口一半的女子排除在外。

  无论如何,在徐晋的强硬手段下,这件事情还是得以推行下去,当颁布法令的这一天,得到消息的妇女们无不欢天喜地,男人们则大多不是很高兴,但也有一小部分思想较为开明的,认为这是好事,毕竟自己的女儿以后也能拥有平等的教育权了。

  不过徐晋虽然凭一己之力推动了妇女的教育问题,女子以后可以上县学.府学,以及各类技工学院,成绩优异者一样能上大学,这是一项了不起的进步,但说实话,以现如今的社会风气,短时间内女子还是不太可能出现在官场上,这个只能靠时间去潜移默化。

  其实,妇女能顶半边天早就不是一句空话,在大夏的许多工厂.作坊内,是存在着大量女工的,尤其是纺织行业,其雇工大多都是心灵手巧的女人,这些妇女用辛勤的双手来养家糊口,赚到的钱不比丈夫少。

  工厂里的流水线生活是非常乏味的,女工们大多也不识字,因此她们会经常你一文我一文的凑钱,雇佣一名说书先生,由其坐在高处为大伙朗读报纸,或是各类有意思的小说,那些厂主本担心会影响工作效率.准备禁止,但却发现有了说书先生之后,雇工的效率反而更高了,索性便不再管。

  随着工业的繁荣,大量商品被生产出来后,仅凭大夏自身已经很难消化,只好不断向外开扩市场,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来消耗商品,那么大夏的许多工厂将会倒闭,进而使得大量工人失业,甚至工业倒退。

  现如今,夏商早已攻占了安南.缅甸的市场,整个中南半岛也在飞速被大夏的产品所包围,其本土脆弱的手工业体系在这种强大的对手面前不堪一击,那些土人的小作坊早就一个接一个的倒闭了,可这也没办法,商战虽然不见血,可却跟真正的战场一样残酷。

  像大明内地的许多府县,市场上也早就充斥着大夏的布匹.瓷器.香料以及皂盐酒之类的奢侈品,这些玩意被统一称之为“南货”,许多大明的士绅是一边骂.一边用。

  明廷深知这一切,但根本无力阻止,毕竟连阁老们都对南货青睐有加,京城里的有头有脸的人相互间送礼,用的也是南货,这种情况怎么禁?指望那些办事的官僚自己禁自己吗。

  甚至于,在江西和浙江二地,已经大规模的流行起了“南烟”,也就是盒装卷烟,有意思的是,在某次出使桂林后,大西国的使臣为了讨好西王张献忠,便专门自费买了一些岭南特产,比如两瓶精装凤鸣酒和几盒高档“恩情牌”卷烟。

  张献忠本就是凤凰牌马车的发烧友,但凡出门都要坐上他那辆金碧辉煌的豪车,这是身份的象征,而这个凤鸣酒极其之烈,也非常对他的口味,不过此人最喜欢的还是使臣带回来的卷烟。

  恩情烟卖的较为贵,一盒便要五十文,要知道许多岭南雇工一天都挣不到这这么多钱,如果用来买旱烟的话能抽小半年呢。

  不过张献忠怎么会抽旱烟,那玩意不符合他如今的身份,此人之所以喜欢恩情牌卷烟,是因为这烟叶在晾晒烤制时喷了蜂蜜水和白酒,因此口感十分特殊,极具层次感,辛辣之味大大减少,既香甜又醇厚。

  如今,这位大西王已经烟不离嘴,每日吞云吐雾不止,据说一天就要抽掉两包,这点钱对他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根本算不得什么。

  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这家伙的带头作用下,不仅西军的将领开始抽烟,连底下的小兵也跟着抽,当然了,将领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抽的肯定是双喜牌南烟,麾下的喽啰则大多只能买得起口感粗糙的老刀牌,或是直接抽旱烟。

  这股风潮甚至逐渐影响到了隔壁的浙江,不过当地的财团对于南货一直是严防死守的,故此仅在小范围流行。

  而大夏烟草局的官员也没想到,在极短的时间内,卷烟竟然风靡各地,若是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烟草行业未来的收益将会极其可观。

第533章 打击私烟

首节 上一节 264/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