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267节

  李孜省笑道:“延龄,你有什么意见吗?跟令尊好好说道说道,也帮忙分析分析。”

  张延龄点头道:“不用分析了,在下认为,此事可行。”

  ……

  ……

  送走李孜省,父子俩立在门口。

  张峦回头看着儿子,苦着脸叹息:“得,又是一件大事,那李孜省也真是奇怪,这次居然会主动询问你的意见……他这是知晓你在背后为我出谋划策吗?”

  张延龄笑道:“爹,您要是觉得不妥,当时就别应允啊。”

  “为父当然觉得这件事不甚稳当,初八浴佛节,从明天开始算,满打满算也只剩下三天了,要将偌大的万和寺修缮完毕,实在是难为人……要不是这事儿你觉得稳妥,我怎么都不可能答应下来。”

  张峦有些气急败坏。

  他完全是被李孜省和张延龄架到火上烤。

  还没去毛扒皮呢,就成喷喷香的烤全羊了。

  张延龄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道:“爹即便心里不乐意,但还是肯听我的,这样就挺好,关键时候误不了事。”

  “你小子下一步是不是就想说孺子可教了?”

  张峦跟着翻了个白眼。

  父子俩的相处,进入一种怪圈。

  明明是老少配,老的应该占据绝对的上风,现在却成了老的听小的话,张峦在对外事务上,可谓是一点儿发言权都没有。

  张延龄转身往前面的院子走,解释道:“爹,咱是实际考察过的,您觉得万和寺修缮工程,梁芳和彭勉敷他们干的是偷梁换柱的勾当吗?换下来的是支撑寺庙整体格局的房梁和砥柱?”

  张峦跟在后面,撇撇嘴道:“这怎么可能?柱梁是怎么都换不了的,真要是换了,基本上就等于是掀倒重建了。”

  “那不就得了?”

  张延龄道,“其实就是个修修补补的小工程,花费个一两千两银子顶天了,结果被整成一两万两银子的大工程。爹,其实就连李孜省都看出来了,要是把该修修补补的地方拆换一遍,根本用不了三天时间。”

  “什么?”

  张峦惊诧地问道:“不用三天?韦兴他们可是足足修了三个多月啊。”

  张延龄不以为意地道:“做事拖拖拉拉,开工后只需要用幕布把工地围起来,就可以名正言顺歇歇停停,期间正好把占役的京营士兵,调去干他们接下来的私活,这是梁芳、韦兴等人的老手法了,一点儿都不稀奇。

  “当日父亲您也见过了,外表看起来金碧辉煌的万和寺,真的需要换什么大的部件吗?”

  张峦疾步跟上儿子,待并肩而行后才问:“既然三天时间就能完成,那李孜省为何自己不干,要把这功劳交给为父?”

  “有料子,三天就能完成,问题是他现在手里没材料啊。”

  张延龄道,“如果让李孜省自己去找优质木石料,恐怕十天半个月都调不来,您觉得他会冒这种风险吗?”

  “咦?莫非你能调?”

  张峦惊讶地问道。

  张延龄扁扁嘴道:“之前孩儿让父亲去跟太子通气,若是连这个都没调查清楚,那不等于是在给自己挖坑么?

  “其实我本打算让太子主动跟陛下接下这苦差事呢,毕竟谁提出来的,谁负责解决,此乃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料子到底哪儿来啊?”

  张峦问道。

  “当然是徽商那边调……哪怕徽商不肯给,咱也能在京师周边就地解决。”张延龄一脸轻松地道,“这些花费,大概也就一千两上下,用到的人手也是京营的人,不需咱费太多工夫!”

  张峦苦着脸道:“那……要是李孜省不给钱呢?一千两……怎么看都不是个小数目啊。”

  张延龄笑道:“爹,您是不知道万和寺募捐到底募集了多少资金,这种献殷勤之事,商贾最热衷做了,只是以前他们没门路罢了。

  “商贾多为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如果咱给商贾分润一些好处,比如说帮他们沟通御用监的关系,这区区一千两,没人会在意。”

  “怎么个沟通法?”

  张峦继续追问。

  “当然是跟陈贵沟通咯……韦兴倒台后,陈贵就成了御用监实际的操盘人,不然咱提前跟陈贵通气又是为何?”

  张延龄笑眯眯地说道,眸中满是得意。

  张峦咋舌不已,惊讶地道:“好你小子,又是把所有事情都先计划好了,但你没跟我说这些啊。那……那咱真就接了?”

  张延龄点头道:“这事还是要李孜省去跟陛下提请,明日应该就会把具体差事落实到您身上。我跟庞大管家说了,让他回去后跟李孜省建议,让李孜省提请由您和太子一起完成此事。”

  张峦目光一凝,问道:“太子也要参与?至于吗?”

  “当然至于。”

  张延龄重重地点了点头,“其实有太子监督,这件事会更容易落实,那些商贾做事也会更加上心。”

  说到这儿,两人已回到中院,张延龄朝老父亲摆摆手,“爹,您回房歇息吧,我就不在家里待着了,稍后我去见秦当家,让她做好准备。”

  张峦皱眉不已,质疑道:“又去见那女人,还是深更半夜去?”

  张延龄笑道:“爹,您瞧不起谁呢?那女人手上可是掌握了很大的资源,从人脉到渠道、关系网络……

  “这次重修万和寺之事,咱很可能要仰仗她。这也是给她在太子面前立功的大好机会,相信她会识趣的。”

第298章 老子考核儿子

  当晚,张延龄就在外面过的夜,没有回家。

  而留在家中的张峦睡得很踏实,就像重修万和寺这件事,压根儿跟他没关系一样,属实心大。

  翌日,李孜省一大早就入宫去请见朱见深,并得以直接入乾清宫面圣,此时的朱见深才刚吃过早饭。

  “李卿,这么早来,作甚啊?”

  朱见深问道。

  李孜省道:“陛下,臣连夜去找关系想办法,为的是将万和寺重做修缮,臣已找到适合承办此事之人……”

  朱见深皱眉不已,问道:“你自己去不就行了?要是时间赶不及,那就算了。”

  “不能这么算了。”

  李孜省道,“太后娘娘礼佛,为的是家国社稷,也是为陛下您祈福,岂能说罢就罢?臣推荐由提出此事的太常寺少卿张峦,督办此事。”

  “谁?”

  朱见深眉头深锁,不解地问道,“李卿,你是故意推荐此人,有心为难他,是吗?”

  “不不不,臣昨日已亲自去见过他。”

  李孜省回道。

  朱见深哑然失笑,似乎觉得这个答案很有意思。

  旁边的覃昌诧异地问道:“李仙师,张峦参劾过您,您昨夜还为了修万和寺之事,专程跑去见他?”

  李孜省道:“臣为了让太后娘娘宽心,自然不会去计较那点儿小恩怨……再者说了,他参劾得也没错,陛下都降罪过了,臣对此也是心悦诚服,不敢有丝毫怨言。”

  朱见深笑着问道:“那你为何要去见他?”

  “以臣所知,这件事乃张峦主动跟太子通禀……张峦既敢提出来,必定会想到严重的后果,也知晓会影响到太后礼佛……此时不找他,又能去找何人?”

  李孜省义正词严。

  朱见深好奇地问道:“你找他,他怎么说的?”

  李孜省道:“他承认了,这件事就是他跟太子提的,乃通过东宫常侍蒋琮,借助蒋琮去其府邸为太子妃取一些日常用品时,当面提出来。”

  “他倒是敢承认。”

  朱见深也觉得稀奇。

  真是一个敢问,一个敢答!

  李孜省再度进言,道:“所以臣是这么想的,太后礼佛之事,正是因为张峦而出现重大变故,事情又跟太子有关,那为何不让太子和张峦联手承办此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切,以彰显太子孝心呢?”

  覃昌瞪大眼睛,一脸震惊地道:“李……李仙师,这事儿……最好还是不要牵扯到太子了吧?”

  “等等。”

  朱见深却伸手打断覃昌的话。

  覃昌赶紧俯首帖耳,不敢再多言。

  “李卿,你这个提议,朕倒觉得有些门道。”

  朱见深微微颔首,颇以为然地道,“太子在此事上,虽是以仁孝为出发点,但始终是给朕找了麻烦,给太后带来不悦。”

  李孜省道:“臣倒没想那么多,臣只是觉得,如此给太子一个历练的机会,也好让他在太后面前表现一番。”

  朱见深笑道:“是让他在朕面前有所表现吧?”

  “没……”

  李孜省生怕皇帝怀疑他跟太子勾连在一起,所以赶紧否认。

  “那行吧。”

  朱见深道,“朕也知平时对太子管束是严格了些,也从未给他做实事的机会,那就把重修万和寺之事交托给他。跟他说,不必定什么期限,几时完成都可,但要是能在初八之前完工……肯定是最好的。但绝对不能糊弄了事。”

  覃昌道:“陛下,真要这么去跟太子说吗?”

  朱见深摆摆手道:“他自己惹出来的麻烦,正好让他自行解决。朕也想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办事的能耐。”

  覃昌一听就明白了,皇帝这是在给太子出难题。

  “李卿,此事你不必帮他们,让他们自行完成。”朱见深嘱咐道。

  李孜省笑道:“臣领旨。”

  ……

  ……

  朱祐樘当天已到文华殿,正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

  不料这边覃吉急匆匆找了过来,进来后险些被门槛绊倒,站稳后狼狈地整理了一下衣衫,紧赶几步,凑到站起来准备搀扶他的朱佑樘跟前,躬身道:“太子殿下,今日的课先不上了,需要您马上出宫一趟。”

  朱祐樘眼睛都瞪圆了:“出宫?”

  “是。”

  覃吉恭敬地道,“司礼监刚派人来传话,说是陛下给您下了旨意,要您亲自督办万和寺重修之事。

  “这不之前您跟太后娘娘提及的万和寺修复中有人以次料充好么?事已定下来了,韦兴被发配宁夏,而梁芳也被贬谪往南京为御用监少监。”

  朱祐樘震惊地问道:“几时发生的事?”

  “昨日。”

  覃吉一脸振奋,激动地道,“事出突然,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但此事因您而起,所以陛下特意把初八浴佛节前重修万和寺之事,交给您了。”

  “我?这……我不行啊。”

  朱祐樘一听就怂了。

  我从来没干过需要负责的具体事务,突然把这么大的工程交给我,我怎么可能胜任?

首节 上一节 267/4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