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80节

  随即在场的女子,都从跪伏的状态,直起腰,一个个好似小家碧玉羞于见人,连头都不敢抬。

  但也有极个别胆大的,丝毫也不怯场,直接就抬起头让周太后打量。

  周太后皱眉,斥道:“怎么,一个二个还要弄得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成?让你们抬起头,就不要耷拉着……想让哀家看你们的脑门子吗?”

  在场的女子听了都有些费解。

  不都说这宫里的贵人都是知书达理,且天生就带着一股贵气吗?

  怎么这位……号称是太后的老女人,应该是皇帝的母亲,说话这么直接了当,听上去如同市井妇人呢?

  这说话的腔调,大概就跟家里没啥文化的老娘或是祖母,没什么区别啊。

  随即在场的女子,全都抬起头来。

  等周太后用挑剔的目光在众女中大致扫了一圈,额头上的横皱立马就出来了。

  陈贵看得出来,周太后这是很不满意,因为在场女子论最基本的姿色,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倒也不能说有多丑,但至少没好看到哪儿去,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平庸!

  不过想想也能明白,从二三百人中选出这么几十号人,还要刨除家世、才学、形态举止等不利因素,按照十比一的比率,大多数人顶多也就是不丑。

  至于说她们美的平均值有多高,绝对称不上。

  且谁知道背后有没有什么猫腻,有绝顶漂亮的人选却被故意淘汰了呢?

  当年王昭君不就是没给画师钱,才寂寞于后宫多年,直到临出塞了才被皇帝发现其惊人的美貌,懊恼得捶胸顿足?

  第四更到!求订阅!求月票!谢谢啦!

第120章 显眼

  “这个……”

  周太后指了指靠后的一个,“让她坐到前面来,跟这个换一下位置。还有那个,到这边来。还有……”

  周太后也挺发愁的,这纯粹就属于从矮子里拔高个,她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她第一眼看着还算顺眼的,从五排候选者中挪到前排来就坐,最后她目光落到前排靠边的一个,点点头道:“这个倒是挺不错的。”

  那女子似乎不知这话是冲着自己说的,仍旧挂着和熙的笑容,目视前方,跟周太后四目相对时,也没有表现得有多怯场。

  最后前排七个人,只有靠边这个还留在原来的位置上。

  被排到后面去的女子,心里都在打鼓,这是被淘汰了?

  周太后又重新扫视一圈,大概是要看看是否有“漏网之鱼”,等看过后又沮丧地摇摇头,似乎有一种“就这样吧”的无奈,而后目光只盯着前排几人看。

  “本来,哀家要依次接见你们,跟你们闲谈几句,让你们好好介绍一下自己,看看伱们是否有做一国之母的潜质,要知道,或许你们中有人在几十年后,也会跟哀家一样,坐在这儿遴选你们的儿媳妇。”

  周太后的话,又是那么的浅白和直接。

  而现场也只有陈贵明白,周太后这样礼佛的人很相信“因果轮回”那些说辞,所以才会对未来有意或无意进行规划,说出来的话看似富有哲理,但其实全都很扯淡。

  周太后道:“你们都说说吧,若你们将来进了东宫,应该做些什么?”

  问题随即就抛了出来。

  且还是个……

  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

  陈贵一听琢磨开了,这问题是有多敷衍啊?

  什么叫进了东宫做什么?

  当然是做太子妃!

  你要问当了太子妃后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

  当然是给太子当好贤内助!

  可是这么抽象的问题,如此解答真的合适吗?

  在场没有女子说话,因为本身这问题就很不好作答,甚至还有女子因为过于紧张都没听清楚题目是什么。

  在这种场合,自然没人愿意出来当那出头鸟。

  周太后指了指先前最靠边的那名女子,招呼道:“你先说吧。”

  “是!”

  女子点头,一脸认真地道:“妾以为,进东宫后当相夫教子。”

  周太后微微颔首:“这话没毛病。相夫教子嘛……自然是对的,但最重要的是能固宠,身为太子妃,未来是要当皇后的女人,如果不能固宠,天天面对一众莺莺燕燕跟你竞争束手无策的话,那这个六宫之主有还不如没有。”

  在场女子听了这话,简直就是满脸懵逼。

  这他娘的都哪儿跟哪儿?

  为啥这句话每个字都能听懂,但连在一起,却好似听天书一般呢?

  什么太子妃、皇后、固宠、六宫之主,题目严重超纲了啊!

  当中却有一人,好似明白了周太后话语中的意思,因为她在入宫前,接受过弟弟“单独辅导”,知道宫里如今是什么光景,也知道当今皇帝,也就是太子的父亲,有多宠幸一个比其年长很多,甚至跟他娘同岁的万贵妃。

  同时也知道如今的皇后根本就是个摆设。

  经过补课后,清楚宫中形势的她自然也就明白老太太最大的苦恼是什么,也就能够了解周太后这话是何意。

  大概就是说……

  你要当太子妃,未来就要管得住自己的丈夫,不要让他到处拈花惹草,更不能任由妃子骑在你头上整那些幺蛾子,哪怕有妃子争宠,你也要稳住,让皇帝倾心于你,因为只有这样,大明皇室才不会乱。

  周太后环视一圈,继续问道:“那你们再说来听听,将来如何固宠呢?”

  在场的女子都大眼瞪小眼,如果说先前的问题很抽象,那现在的问题,已经完全超出了她们的认知。

  这还没当上太子妃呢,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跟丈夫的小老婆争宠?

  这是选妃呢,还是选姘头?

  在场没一人吱声。

  周太后等了一会儿,似乎也觉得太过为难在场的预备孙媳妇了,小声嘟囔道:“太子应该不是那种人吧?”

  意思很明显,如果自己的孙媳妇没有争宠的实力,就只能期冀自己的孙子别像他老子一样,净在感情事上找不痛快……

  “对了……”

  周太后目光从一群女子脸上掠过,逐一辨认,不得要领后看向一旁的陈贵,“李卿说的那个人,在哪儿?”

  有些话,终归不能明说。

  连周太后都知道,这会儿不能把话说得太过直白,免得被人说她在给孙子选妃时搞小圈子,私相授受。

  在场的女子也没听个囫囵,全都一脸茫然。

  但陈贵却领会得很透彻,指了指最边上那个,意思是,您老人家不早留心过了么?怎么还来问我?

  周太后顺着手势看了过去,顿时留意到边上之前她提问的那位,然后神色明显带了一点凝滞,似乎未料到这位她一上来就属意的对象,竟然就是李孜省推荐的什么河间府监生之女。

  有这么凑巧的吗?

  再仔细一瞧,只见对方果然是天生丽质,肌肤晶莹细腻,一双宝石般的大眼睛格外的神采飞扬,小嘴红润饱满,鼻子修长而秀美,配上雍荣华丽的服饰,更显风姿卓越,有一种神仙玉骨般的楚楚动人,果然名不虚传。

  周太后很快收摄心神,微微点头,似对李孜省的眼光极为欣赏,笑意盈盈地道:“让你们说,便畅所欲言。就从你开始吧。”

  周太后又将目光落到最边上那位……也就是张玗身上。

  视线与周太后看过来的目光在空中碰撞,张玗先是低下头,随即平视前方,用谦虚的语气道:“妾怕说不好。”

  周太后目光死死地盯着张玗,脸上的笑容愈甚,道:“都说畅所欲言了,也就不必有所避讳,就当是在自己家中闲话家常。以后你们中或就有六宫之主,真想踏入宫门,这就是你们将来必将要面对的事情。”

  张玗本身就不是扭捏自卑的女孩,至少在老张家,一群奇葩教育出来的女儿,性子是争强好胜的,虽也有小农思想难免的短见……但谁让她有个弟弟能给她出谋划策呢?

  想到弟弟临别时的话语,张玗嘴角不由泛起一抹自信的笑意。

第121章 愿得一人心

  周太后喜欢的是那种性子倔,最好带着一些刚烈不屈的女子。

  越是软弱无能,越要在她面前展现那种所谓“妇道”的女子,越不会入这位太后的法眼,因为她曾经给儿子所选的皇后,就因为性子太过软弱而不敢与万贵妃竞争,最后导致后宫一片乌烟瘴气。

  当然,绝对的冒失也要不得,叽叽喳喳莽莽撞撞那种看着就心烦,最好是既善于隐忍又有一定心机的类型,才为老太太所喜。

  “妾认为,想要固宠很难,毕竟为人夫者,又有无上的权力,受到的诱惑太多,此外还有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简直是防不胜防。但……只要能得君之心意,便可令夫妻关系久长。”

  张玗冷静地说道。

  周太后有些诧异,细细品味一番,方才好奇地问道:“怎么得君心意?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张玗道:“妾尝听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若是君能一心一意,那便可夫妻和睦,相敬如宾,到那时也就不存在什么争宠和固宠的问题了。”

  几乎所有跪坐的女子听到这话,心里都在窃笑不已。

  周太后身旁的陈贵更是忍不住掩口笑出声来。

  乍一听,张玗说的事情太过滑稽了,居然说要跟皇帝一心一意,虽然没明确说不让皇帝纳妃,但光是听意思大概便是如此……

  因为所谓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乃是《汉乐府》中相传卓文君在司马相如要纳妾时所作。

  眼下这般场合用出来,是个人都会想,你这不是开玩笑吗?

  让坐拥天下美女资源的皇帝跟你一心一意?

  你以为自己是谁啊?

  姑且不说皇帝本身的心意如何,就单论满朝文武,但凡有点政治抱负的,眼瞅着皇帝后宫冷清,肯定会上疏建言广开才路,遍选天下秀女以充掖庭,如此方符合天下阴阳相辅相成生生不息之大道。

  周太后听到这话,却是一怔,然后听到旁边那刺耳的“呲呲”偷笑声,不由侧目瞪了陈贵一眼。

  陈贵马上就不敢再笑了。

  周太后却没有把这当成笑话,眸光灼热地望着张玗,道:“孩子,不是哀家非要否定伱的想法,你说的话,的确不太可行。

  “君王并非薄幸,而是一举一动皆关乎江山社稷安稳。自古帝王之治,皆以子孙繁衍、宗庙有继为要,很多时候,皇帝广开后宫非唯悦目怡情,实乃为国家根本计也。

  “也正因为要延续皇室的传承,所以广纳妃嫔乃历朝历代君王的不二选择,而你所说的……除非皇后能诞下不少龙嗣,膝下枝叶繁茂,否则的话……”

  否则怎样,周太后没往下说。

  因为周太后也想到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以她对儿子和孙子的了解,如果这话是儿媳妇说出来的,她会直接嗤之以鼻。

  可她了解孙子的为人,且孙子这些年在她面前也袒露过一些心迹,虽然在男女感情之事上,孙子不太可能跟老太太说太多,但以周太后估量,坚持不纳妃这件事,在孙子身上未必不会发生。

  因为孙子的性格极度内敛……

  甚至可以说……

  怕见人!

  自卑和胆怯,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还是太子,在周太后看来这是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就是出现了。

  要不是为了跟万贵妃争个输赢,再加上孙子对自己真的很好,她为了皇室香火存续,以及外戚周家未来的兴衰,也会质疑太子继续维持储君之位是否合适。

  屁股决定脑袋!

首节 上一节 80/4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