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349节

  在针对教会力量的时候,大明和欧洲君主的立场是相同的。

  所以除了整体被灭的那些国家,现在活下来的大部分君主,可以算是皆大欢喜的。

  拿破仑战争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扫荡了欧洲的传统封建势力,打碎了持续上千年的封建制度体系。

  现在欧洲各国君主都要忙着重建国家,忙着建立能够适应时代的新的制度。

  已经预定汉诺威国王位置的朱靖坚,在伦敦与英国国王唯一孙女夏洛特举行了订婚仪式。

  而后两人在英国和大明外交人员的陪同下前往汉诺威。

  朱简烜的十几个儿子,也同时前往汉诺威地区,开始对德意志地区的访问和参观。

  在汉诺威地区的最北端,原本属于大明欧洲布政使司的哈德伦大明城中,朱靖坚正式受封成为大明汉王即汉诺威国王。

  除了大明式的册封诏书,亲王级别的印玺、冠服、金册,还有针对欧洲准备的宗藩协议和王国舆图。

  朱靖坚毕竟是朱简烜的亲生儿子,虽然让他出去联姻并当国王有淘汰的意思,但终究比前代宗室和功臣家族更亲近。

  所以这个新成立的汉王封国的疆域,当然不只是原有的汉诺威选帝侯的领地。

  朱简烜首先把夹在汉诺威两侧的两个神罗帝国城市,也就是不莱梅和汉堡两地都划给了朱靖坚。

  然后又觉得,两个较大的城市位于王国疆域的边境地区,显然不好管理。

  所以朱简烜就在两个城市外侧继续给他加封地。

  西部直接延伸到尼德兰边境,东部把荷尔斯泰因地区和吕贝克地区也给他。

  再加上这些土地中间的不伦瑞克和其他小邦国。

  最终形成了的封国范围,基本就是在后世德国的下萨克森州的基础上,加上汉诺、不莱梅、荷尔斯泰因三个地区。

  总面积比原来的汉诺威翻了差不多一倍。

  (大致范围)

  册封仪式结束之后,朱靖坚拿舆图给未婚妻夏洛特、未来的老丈人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英国外交大臣格伦维尔看。

  十二岁的夏洛特觉得丈夫的领地比原来的汉诺威大了很多,所以就很高兴了。

  威尔士亲王和格伦维尔就是惊愕了。

  不莱梅和汉堡,都是德意志地区有名的城市,是当地最为富裕的几个地方。

  格伦维尔首先有些不确定的说:

  “不莱梅、汉堡、吕贝克三个神罗自由市,并没有专门用不同的颜色圈出来,意思是也会一起封给汉王殿下吗?”

  大明的鸿胪寺少卿沈复直接给了肯定的答复:

  “是的,按照大明的舆图绘制规则,这条边界线之内都是汉王殿下的封国。

  “大明一般不会允许政区互相嵌套形成飞地。

  “不莱梅和汉堡加上内陆的汉诺威,正好在封地中心区域形成了一个三角型。

  “正好可以作为三个分管周围其他地区的州城。”

  威尔士亲王愣了几秒,这时候已经缓过来了:

  “大明皇帝陛下对汉王殿下真的慷慨,我作为夏洛特的父亲非常高兴的……”

  威尔士亲王下意识的想说,他担心这样的安排未来可能会出问题。

  这些曾经的神罗自由城市,本来都是高度自治的,他们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在神罗范围内可以算是独立的邦国。

  欧洲近现代的地方管理体系,与神洲王朝时代有着很大的区别。

  神罗这些自由城市是这种差异的最直观体现。

  大明的城市和乡村属于同一个管理体系,城池通常是整片区域的核心,是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中心。

  郊区则为城池供应基本生活资料。

  郊区的农民也会进城买卖东西,郊区的事务也受住在城中的州县官员管辖,城区的商人和工匠也会在城外买田置地。

  郊区和城区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世界。

  郊区和城区也都属于同一个管理者,所有的管理者也都属于同一个统治者。

  皇帝是所有人和事无可争议的最终裁决者。

  对于大明人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现实,说起来全都是废话,但欧洲大部分地区都不是这样的。

  欧洲特别是神罗的城市和乡村,通常属于两套截然不同的管理体系。

  城市就是城市,乡村就是乡村。

  城市生活着商人、工匠、冒险者等各种形式的自由民,乡村生活着封建领主和他的农奴们。

  城市和乡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城市也并不是一整片区域的中心,而是独立于周边所有区域的一个孤立机构。

  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并不是属于城市的待开发“郊区”。

  乡村的真正中心是那些领主的城堡。

  通常情况下,封建领主们直接统治的地方,仅限于他的城堡周围的庄园。

  城市通常是自治的,规模越大的城市自治程度越高。

  中世纪农村逃亡的农奴,也就是原始概念上的冒险者,通常就是以逃到自治城市之中为目标。

  寻求自治城市行会和市政厅的庇护,成为城市的自由民,避免被领主抓回去。

  以至于领主有时候会率军抢劫名义上属于自己的城市。

  领主的权力在大城市中是通常是受限制的,哪怕这个城市的所有权明确属于对应的领主。

  城市管理人员通常不是领主任命的官员,而是各种行会和市民代表组成的市政厅,组织形式通常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质。

  倒不是封建领主不想直接管理自己辖区内的城市,而是由于种种社会原因不得不做出的退让。

  欧洲特别是神罗地区,这里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实际上有三个统治者。

  本地土地的领主、整个国家的君主、遍布神罗的教会。

  当一个地方由于交通便利,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商业聚集区,也会形成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

  当地的领主会直接管辖并收取税金,但商人天然拥有逃避管辖的倾向。

  恰好神罗的三头统治方式给了商人机会。

  城市商人协会可以联络教会或者国王,愿意用直接向国王或者教会缴纳税金的条件,来换取整个城市区域的自治权。

  国王和教会也很难直接统治遥远的城市,但是不妨碍他们想尽办法获得这个遥远城市的税金。

  理所当然的选项是为当地的领主更换封地,把城市土地变成自己的。

  如果国王和教会的计划成功了,那对应的城市自然就变成了王国或者教会自由城市。

  如果当地领主不甘心,可以主动跟城市商人协会协商,主动给商人自治权,规避国王和教会插手。

  久而久之,神罗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各种形式的自由城市。

  虽然在进入近代之后,自由城市的形式开始衰退,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大量自由城市被吞并。

  但这种吞并通常只是改变了所有权,而不会完全改变自由城市的自治状态。

  只是因为神罗没了,教会的力量被摧毁了,属于教会和帝国的自由城市,大部分都变成了属于各地君主的自由城市。

  不能在三头之下反复横跳了,自治程度自然会略微降低,但是自治已经形成了传统。

  君主们也不知道怎么改变城市的治理方式。

  在这种环境下,汉堡和不莱梅一直坚持到了现代,以单个城市的身份成了德国的一级行政区,是西方概念上的直辖市。

  这种自治城市在欧洲西部的其他地区也有所体现,而且痕迹一直残留到了现代社会。

  英国和美国的“city”概念本质上就是自治城市。

  纽约都市区,是包括狭义的纽约曼哈顿在内,几个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县区,他们自行签约组成的自治城市联盟。

  至于纽约周围的乡村县域,与纽约都市区没有什么关系,那是归纽约州管理的地方。

  那个拥有几千万人口的纽约城也不是纽约州的首府,纽约州首府是奥尔巴尼,当地居民只有不到十万人。

  美国很多州的首府在很不起眼的小城镇,很多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州的首府在哪里。

  因为美国各个州的首府,与欧洲古代相对应的机构不是那些大城市,而是君主和封建领主们的庄园和城堡。

  中国现代的地级市也不是欧洲的city,而是明清的府借尸还魂后的产物。

  现在朱简烜将汉堡和不莱梅交给一个本地的国王直接统治,还要把它们作为中心承担周围乡村地区的管辖职责。

  这就是直接把大明的府州县体系套在汉诺威了。

  这就不是简单的领地范围调整了,而是要直接颠覆当地的行政管理体系。

  所以威尔士亲王担心,不莱梅、汉堡等自由城市的市政厅、协会、商人、市民们等未必能适应。

  但是威尔士亲王马上就意识到,就算是这种管辖方式可能会导致问题,那这些地方也已经是自己女儿和女婿的封地了。

  就算是未来朱靖坚和夏洛特两夫妻控制不了城市,也能作为不干涉城市事务的领主继续收取正常税金。

  除非两个城市闹得太厉害,除非他们能够从神罗自由城市变成大明皇帝的自由城市。

  否则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乃至于英国无论如何都是不亏的。

  如果自己现在主动表示担忧,专门为大明介绍双方行政区划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大明皇帝收回成命。

  反正先把所有权拿到再说,问题是以后的。

  仪式正式结束后,朱靖坚和未婚妻在哈德伦大明城住了几天,熟悉和了解双方未来的统治中心的情况。

  然后就和自己的几个哥哥一起,前往德意志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汉堡参观。

  大明德意志地区的主力军此时也驻扎在汉堡。

  就在朱靖坚赶往汉堡的路上,威尔士亲王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朱靖坚的册封仪式举行的同时,朱靖坚封地内的大明占领军也都收到了通知。

  占领军立刻在城市和乡村张贴告示,将这个消息通知当地人。

  汉堡和不莱梅原有市政厅的代表,立刻就去拜见大明占领军的将领,要求与大明协商城市地位问题。

  拿破仑占领这些地方的时候,没有改变城市的地位,只是要求他们按照原有标准交税。

  拿破仑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乡村,对汉堡这种大城市的改造微乎其微。

  这些大城市的自治制度本来就契合革命的思想。

  汉堡和不莱梅都是高度商业化的自治城市,城市的居民都是自由民,也不以农业为生。

  大明占领军来了之后,也暂时没有改变原有的秩序。

  只是将加入了军事管制,用大明军队接管了原有城市的警察系统。

  原有的市政厅和城市的居民,也暂时接受了这种关系,等待着最终的处置。

首节 上一节 349/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