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384节

  “整个行军流程完全顺利,波斯可能会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结果。

  “但是在大明看来,这种结果只能说明波斯已经倒向了奥斯曼和顺国,波斯已经与他们签署了秘密协议。

  “否则怎么可能允许他国的军队过境?而且还没有发生直接冲突?

  “就算是波斯再三向大明保证,大明也不敢相信波斯的真的如此诚实,大明不可能将战争成败寄托在国家的信誉上。

  “未来大明正式顺国作战的时候,就必须要同时解决波斯的潜在威胁。

  “至少要让波斯不能再为奥斯曼和顺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便利。

  “允许军队过境本来就是一种军事支持。

  “所以允许奥斯曼和顺国军队过境,意味着波斯事实上倒向奥斯曼和顺国,加入了他们对抗大明的同盟。

  “这又是一种离间计。”

  这些道理不算复杂,而且马卫国还拿出了神洲历史经验的大旗,不由得法塔赫不信。

  就算是其他收了奥斯曼贿赂的波斯臣子声称事情不会变成那样。

  法塔赫也已经有了宁可信其有的心态。

  法塔赫挥手让其他人都闭嘴,直接面向马卫国询问:

  “马先生,你以为,现在的局势下,我应该怎么做,才能维持与大明的关系?”

  马卫国马上直接说:

  “在下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大王选择,大王想先听哪个?”

  法塔赫一听有三个方案,而且还是不同级别的方案,就非常感兴趣的追问:

  “当然是先听上策。”

  马卫国直接说:

  “上策是直接联系大明鸿胪寺,申请向大明皇帝效忠朝贡,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当今天下大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大明已经五分天下有其四了。

  “俄国、顺国、奥斯曼无论如何挣扎,面对大明天兵的时候都只能是螳臂当车,只会被轻易的碾成粉碎。

  “一旦大明消灭了这三国,那天下剩余的国家还有谁?只剩下波斯和西班牙这极少数了吧?

  “到时候波斯还有维持相对独立的地位,孤立于大明的天下之外吗?

  “已经不可能了……

  “而在大明正式与顺国、俄国、奥斯曼作战之前,波斯如果能够主动弃暗投明,配合大明消灭这三国。

  “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要不让三国军队通过波斯边境,就算是为大明立下了功劳。

  “以后大王您至少能得到大明郡王的地位,未来子孙也能在大明的保护下,安稳的继续传承现有的国家和地位。

  “不需要再担心国内有叛乱,也不需要担心会有权臣造反,因为有大明会为您做主。

  “这是加入大明天下圈的绝佳机会……”

  法塔赫能够稍微明白这种道理,但是现在当着完全独立的君王,在没有直接压力的情况下,很难主动投降当别人的臣子。

  法塔赫听完犹豫了许久:

  “那中策又如何?”

  马卫国知道法塔赫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很难直接接受主动性最高的上策,但是马卫国还是要把这个方向说出来。

  就像是很多古代的谋臣一样,把上策摆出来的主要目的是甩锅,上策其实相当于“免责条款”。

  我把最好的方案说出来了,你这个当君主的拿不定主意,最后没有什么好结果,那可就怪不得我了。

  马卫国继续说自己的中策:

  “中策就是继续保持绝对中立。

  “不与奥斯曼、顺国、俄国直接往来,特别是禁止三国军队进入波斯境内。

  “无论他们说的天花乱坠,也不配合他们做任何事情。

  “如果他们主动进攻波斯,那就直接向大明求援,大明极大概率会支持波斯。

  “同时极大概率也不会迫使波斯向大明称臣。

  “大明也不希望不配合奥斯曼、顺国、俄国的波斯完全倒向他们三国。

  “实际上,只要波斯不主动倒向大明,奥斯曼他们也不敢真的对波斯宣战,那就是为他们自己树敌。”

  “只有这样绝对中立,就是波斯维持当前地位的方案。”

  法塔赫听完之后慢慢的点了点头,但是仍然颇为纠结的说:

  “但是回绝奥斯曼……有点麻烦啊,先生再说说您的下策是什么样的?”

  马卫国拱了拱手说:

  “下策是同时联络大明和奥斯曼双方。

  “一方面直接加入奥斯曼、顺国、俄国的同盟,同时全力整军备战。

  “允许奥斯曼三国军队过境,但是安排军队全程监督,防止他们偷袭波斯的城市。

  “另一方面向大明剖析波斯的处境,为了避免遭到奥斯曼和顺国的夹击,所以不得不顺从他们。

  “希望大明能理解您的处境,同时向大明保证,波斯绝对不会主动进攻大明。

  “一旦大明主动进攻波斯,那就直接向大明投降,同时作为内应,协助大明进攻顺国和奥斯曼。”

  法塔赫听完有些不确定的说:

  “这……我们为什么要直接投降?”

  马卫国非常直白的说:

  “按照我的了解,波斯军队绝对不是大明军队的对手。

  “双方的差距就像是赤手空拳的三岁孩童与全副武装的大力士一样大。

  “波斯在战场上肯定会一触即溃的。

  “直接投降还能体面一点,顽抗有可能被彻底消灭。”

第345章 这是情报人员变成内阁大臣了?

  波斯君主法塔赫听完了大明人马卫国的上中下三策,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让所有臣子离开,自己思前想后的考虑了三天,最终还是没有采用上策的魄力。

  法塔赫不觉得当前有必须主动向大明称臣的需要。

  也没有采用中策的勇气,没有胆量同时明确公开拒绝奥斯曼、俄国、顺国三方。

  最终不得不采用最为折中和妥协的下策。

  不过即便是下策,也有主动向大明通气的安排,比最初直接接受奥斯曼要求的选择好多了。

  马卫国得知之后,主动去再次劝说法塔赫,同时也给他自己再次甩锅:

  “大王,下策虽然能勉强同时稳住大明和奥顺俄双方,但是却并不会与大明建立什么良好关系。

  “仍然很可能会被大明视为敌人,只是不会像直接不与大明联络那样强烈。

  “波斯的未来会充满了不确定性,将来若是与大明在战场上相见,大王可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你。”

  法塔赫没有魄力和勇气,只能叹了口气表示自己明白:

  “我知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将来一定不怪先生。

  “不过还请先生相助,尽可能的向大明说明波斯的苦衷。

  “先生是否愿意为我出使大明呢?”

  马卫国本来就是西厂的人,自己回大明当然是轻车熟路,可以直接回去汇报一下工作。

  而且马上过年了,现在开始准备的话,正好可以在年前回一趟家。

  再加上西厂在波斯宫廷的人不只是马卫国一个,自己离开波斯宫廷回大明本土,这条情报线也不会直接断了。

  于是马卫国就直接拱手答应了:

  “多谢大王的信任,在下一定尽力而为。”

  法塔赫大喜过望:

  “多谢先生。”

  法塔赫马上让仆人准备礼物,一批是给马卫国自己的谢礼,一批给马卫国到大明活动使用,一批直接献给大明皇帝。

  法塔赫准备礼物的十几天,马卫国首先使用西厂通讯线路,将相关情况送回了大明本土的西厂总部。

  如果是平常时期,波斯这种海外国家的情报,皇帝如果没有专门询问的话,是不需要直接送到皇帝面前的。

  但这次波斯的情报涉及到了顺国、奥斯曼、俄国,这是西厂目前重点关注的情报。

  所以马卫国的消息就被专门送到了朱简烜面前。

  朱简烜看到报告之后,对于奥斯曼三国联络波斯的情报本身没有太过意外。

  波斯位于大明、顺国、奥斯曼、俄国的包围之中,特别是夹在顺国和奥斯曼中间,对他们两国非常重要。

  两国完全不希望波斯加入他们才是不正常的事情。

  大明枢密院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早就在作战方略中考虑了波斯加入三国同盟的可能性。

  波斯不会轻易的主动向大明直接称臣。

  大明也至于专门花精力和代价去拉拢波斯,反而准备搂草打兔子把波斯一起解决了。

  波斯的位置比较特殊,如果让他未来保持完整,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要主动拉拢波斯,那现在就不能直接拆分它,还是直接打一场才能比较彻底的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朱简烜对马卫国这个人稍微有些有些意外,看完他的大致情况后在心中念叨:

  “能直接跟波斯国王说话,这是宫廷大臣的级别了吧!

  “这小子也是有能耐的,当情报人员当进人家内阁里面了去了啊!

  “以后回来不一定要继续当探子了,可以进入鸿胪寺任职。

  “外交人员本来就是情报人员,只是与隐瞒身份的专业探子工作方式不同。

  “这货显然更加适合当外交人员。”

  西厂的探子本来属于武官体系,结果马卫国这个武官在海外变成了他国的顶级文官。

  朱简烜对马卫国这个西厂探子有了印象,准备等他在波斯的任务结束之后,就把他调到鸿胪去任职。

  考虑到报告中说明,他近期就要作为波斯国王的使者来大明,就把这份报告转给了鸿胪寺。

  不久之后,马卫国本人准备妥当,带着几个法塔赫安排的贴身仆人,乘上了法塔赫定下的大明客船,一起启程前往顺天府。

  在天工十七年十二月中旬,马卫国就赶到了顺天府,先以波斯使臣的名义,带着法塔赫的仆人先去鸿胪寺求见。

首节 上一节 384/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