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直接跟大明军队交手之前,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和军官们,根本不知道现在的大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甚至就算是交过手了,只要稍微过了几年,大明军队就又是另一种形态了。
比如说与大明打过仗的奥斯曼,当初在北非的交手经验反而会形成误导,让他们觉得自己现在与大明的差距并不大。
虽然当初他们打不过大明,但是在那之后他们也完成了一轮改革,建立了一批新式的军队。
以前奥斯曼挡不住俄国的进攻,现在新军面对俄国能打出优势。
那么面对大明的时候,就算仍然是相对弱势,但也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了。
单纯用于本土防御的话,应该能够挡住大明的进攻。
与此同时,在美洲和欧洲战争的时候,大明只有少数几艘排水量一万五千吨的航空母舰,是以侦察为目的建造的。
现在已经有了一批排水量四万吨的航空母舰,还是专门为了作战设计建造的攻击性航母。
单艘航母搭载的飞机数量,也从二三十架直接跳到了八十到一百架之多。
当时大明海军的飞机总共只有一百多架,现在大明一艘航母就能搭载一百架飞机,海军的飞机总数已经超过了一千架。
关键是飞机本身的性能也都有了颠覆式的提升,发动机功率已经从两百马力提升到了一千马力。
最大平飞速度都从每小时两三百公里,提升到了五六百公里。
航程也提升到了将近两千公里。
就算是让当初的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出来,再次面对大明的攻击性飞机,也会大吃一惊的。
实际上拿破仑已经惊呆了。
波兰境内的东西贯穿铁路修建的同时,大明就在波兰东部边境修建军用机场,同时源源不断的向当地输送作战飞机。
从几吨重的小型飞机,到几十吨重的大型飞机,总数量迅速突破了五千架。
后续几年的备战过程中,大明的飞机产能完全铺开,又陆续补充了五千架飞机进来,现在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架。
单纯这个数量就让拿破仑感到惊恐了。
大明的飞机不可能只放在波兰,巴尔干战场肯定也会有,天方战场上、印度战场上、西域战场上肯定都有。
波兰和东欧战场上就有整整一万架飞机了,大明在整场战争总投入了多少架飞机?
怎么也得有三万架吧?夸张一点五万架也正常……
拿破仑知道大明有飞行机器,有操作飞行机器在空中作战的飞行骑士。
在意大利和德意志的战场上,拿破仑法国的将领和士兵们,都面对过这种神奇的飞行骑兵。
但当时大明只有少量飞机,整个战场上只有几十架几百架。
因为太过神奇,让拿破仑以下的法国将领和士兵都觉得,那肯定是非常复杂的难以量产的特殊装备。
结果短短几年之后,飞行机器就变成了“数以万计”的量产货了。
放在几十年前,一个欧洲国家能有一万个地面上的正式骑兵,就已经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了。
大明这是几万个飞行骑兵啊!
他们是真的来去如风,几个小时就能往返上千公里,能够控制周围上千公里的战场,能够带着大炮和机枪从天空中攻击。
城墙、壕沟、炮台、护城河,这些传统防御力量,在天空中的攻击面前,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单就看这些飞机,就已经是一股能够毁灭任何欧洲大国的力量了。
拿破仑和手下的将领经常会在心中感叹,幸亏当初跟大明妥协了,幸亏加入了大明的藩国系统。
如果当时的战争继续打下去,那他们就要面对这些飞行骑士的单方面碾压了。
现在,拿破仑只想知道,俄国人在开战之后能坚持多久。
大明空军是大明将领直接管理和指挥的,拿破仑只能拿自己的作战计划要求他们配合行动,没有办法直接命令他们。
拿破仑现在并不知道,大明的飞机数量虽然在暴涨,但是飞行员数量却不够。
大明的航空工业发展的太快了,是朝廷力量硬拽着强行拉起来的,现在生产出来的飞行机器,也全部归朝廷和军队使用。
民间没有飞机,也没有形成任何飞行氛围,自然也没有潜在的飞行员可以选。
现在跟着这些飞机抵达前线的“飞行骑士”们,其实绝大部分都是航空学校速成班出来的新手。
他们只是学会了开着飞机上天,学会了操作投弹和俯冲扫射而已。
不过他们暂时也不需要学别的东西。
他们现在没有对位的敌人,他们上战场就是单方面的碾压,只要会驾驶和投弹就能上战场,开的多了就熟练了。
除了大明之外,全世界的敌人都没有可用的飞机,所以大明现在也没有专职的空战用战斗机。
所有的大中小型作战飞机的设计思路,都是倾向于多挂载和多机炮的攻击机。
大型飞机专职轰炸,小型飞机兼任战场支援飞机,负责侦察敌情并压制敌人的地面力量。
第351章 “坚持守住就会有办法的!”
在塔什干城外,陈化成耐着性子等了三天,也认真的筹备和规划了三天。
与此同时,开始在塔什干城本身,以及周围几个城堡之间,挖掘堑壕掩体,布设铁丝网。
逐步隔断塔什干城内外的联络,隔断周围城堡之间的联络。
三天之后,塔什干守军果然没有出城投降,当然也没有胆子出城迎战,就这么继续紧闭城门,等着大明来进攻。
陈化成在第四天早上正式下令开始围攻。
不是直接攻城,而是继续修建堑壕掩体和铁丝网,继续完善包围圈和分割系统。
空军的飞机轮流出击,向塔什干城内和几个城堡投资燃烧弹、高爆炸弹,摧毁城内的储备物资,杀伤城内的有生力量。
炮兵在几个阵地轮流开火,压制城头和周围的顺国驻军,破坏塔什干和周围堡垒的城墙。
同时安排地面突击人员,在机枪和狙击枪的掩护下,冲到城墙下面去埋炸药包,准备直接炸毁塔什干的城墙。
顺国来了之后,在塔什干修建了神洲式的城墙,也就是内部夯土加包砖的结构。
这种城墙格外厚重,夯土对冲击波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单纯依靠火炮轰击和表面爆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打开缺口。
在传统战争中,进攻方如果没有火力优势,可能挖掘地道埋炸药包更迅速。
有火力优势,那就可以直接在地面上冲过去,直接在城墙跟下挖坑掏洞,直接埋炸药包,这样速度能够更快。
在陈化成看来,这种程度的进攻就是按部就班的,火炮和飞机的任务都只是火力压制。
因为铁路才刚刚修到这里,更多的军队、火炮、飞机、弹药、燃料都还没有运过来,还没有达到正面决战的火力储备。
但在城内的顺国守军看来,这却已经近乎是世界末日的情景了。
城头上时不时爆炸的超级开花弹,真的是能直接带周围的一大片人的。
而且炮弹落点周围的士兵,如果当时被炮战直接炸死了,那都是应该庆幸的。
如果整个人变成破烂口袋,却没有直接死亡,慢慢耗死才是最痛苦的。
还有那密集的子弹,好像雷阵雨一样,一阵一阵的落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士兵真的敢抬头的话,极大概率就要直接去见阎王了。
城区内情况也好不了多少,恐怖的金属大鸟从天空中飞过,一处处仓库和民宅就变成了火海。
那恐怖的火焰,一旦粘在身上,就再也难以扑灭,就算是在地上打滚都不行,都会活活的直接烧死。
只有周围有足够的沙子,直接用沙子埋住整个人,才有可能活得下来。
但是在到处是火焰的混乱之中,特别是火焰覆盖的地方,所有人身上都沾满了粘性的火。
没有人有时间和能力,能够来用这么麻烦的手段,去救援身边的少数其他人,他们自己逃命都来不及了。
躲在坚固的房屋中,没有被火焰影响的将领和官员们,现在也是恐慌和焦急异常。
他们制定的策略就是坚守消耗敌人,但是要坚守就要屯粮。
塔什干城内的岩石、砖瓦建筑可不够用来屯粮的,包括粮仓在内的大量物资仓库大部分在简陋的棚子里。
大明飞机投放的油性燃烧弹浇下来,大量的物资仓库都直接烧起来了。
整个城市中到处都是冲天的烈焰。
白天的时候,整个城市都被炙烤的灼热异常,到处都是滚滚的烟尘和火焰。
到了晚上的时候,更是整个城市的天空都被染红了。
大明军队在晚上也没有停下炮击,仍然保持着相似的总体速度,断断续续的向城墙和城内丢炮弹。
让不断出现的爆炸声不断震撼城市,让城内的守军没有办法正常休息。
如果这种攻击持续下去,不用大明军队真的杀入城中,塔什干城内自己就会彻底乱套。
到了第二天上午,守军指挥部的大营也被烧毁。
塔什干守军主将和手下的将领以及参谋们,不得不紧急撤离了原有的大营,搬到了城内旧有的石质寺庙中躲避,
形象越来越狼狈的守军将领们,到了地方之后就开始抱怨了。
“跟大明为敌真的是找死啊……”
“皇上到底怎……到底是谁蛊惑了皇上?”
“他们都不知道大明军队的火力有这么强吗?”
“反正他们在德里锦衣玉食,不用关心我们在这里挨炸。”
“要不我们跟城外的大明军队联络一下?”
塔什干守军的主将全身披挂整齐,一天中有半天在大营中处理事务,半天在城内到处要点巡视,鼓舞士气。
“别胡说八道了!继续指挥守城!明军这种火力不可能持久的,早晚要用完的!”
“大家都不要泄气,坚持守住就会有办法的。”
“我们以逸待劳,明军一旦出现疲态,就是我们取胜的机会!”
塔什干主将觉得现在的局势还没有恶劣到极点。
自己只要率领塔什干守军,顶住大明的几波大规模进攻,就有机会守住真的城市这个了。
塔什干的守军在主将的严肃督促下,继续努力勉强维持编制不倒。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天,大明的飞机和火炮轰击速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变得更加的密集了。
各个级别的军官和士兵再次开始泄气,这三天的时间实在是太难熬了。
塔什干的主将却反过来提醒手下的将领们:
“火力变得更加密集,说明大明军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了,大家继续坚持一下,机会就在眼前了。”
有些将领觉得这就是自我安慰,已经打心底里觉得大顺要玩完了。
也有些将领觉得这个说法确实有道理。
主要是他们同样确实觉得,大明军队现在的火力密度不正常,确实有可能是强行堆出来的。
所以很多将领又稍微喘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