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391节

  陈化成非常感动,下令马上与费尔干纳盆地内联络,准备双方配合作战。

  现在大明有飞机,能够直接翻越高山,从空中发动攻击。

  费尔干纳盆地的贵族首领们,看到大明展示了那些枪械、火炮、机器之后,就非常识趣的转投了大明。

  他们这两年就在杨遇春的隔空指挥下,调动和整合了整个谷地的军事力量。

  按照大明的要求,这段时间都在努力训练,都始终保持着临战状态,随时可以直接加入战斗。

  陈化成和费尔干纳盆地部落计议已定,又各自准备了三天。

  终于在天工二十二年八月四日,大明的中亚铁路南线第三支线铁轨,终于正式铺到了塔什干城下的军营里面。

  杨遇春汇合阮元,给城中守军军官写了一封告知信,同时也是一封劝降信。

  要求城中守军、官员、百姓,在三日内开城投降,或者出城与大明天兵决战,或者应对大明的攻城作战。

  其中一封用信封装好,安排使者直接送去给守军将领和官员们看。

  更多的用飞机在低空撒入城中,让所有能识字的塔什干人知道大明来了,知道马上要打仗了。

  用飞机撒传单,在这个时代的影响非常大,凡事能飞起来还能操作的东西,都会让这个世界没有见识的普通人惊叹连连。

  塔什干城中的人有的直接惊呆了,有的发疯似的逃离现场,也有不少人非常的好奇,躲在墙角下抬头看飞机。

  塔什干守军将领和官员们,直接看到信的内容,就都是苦着脸不断地摇头。

  然后他们都下令,让城中军队全力防守。

  出城是不可能出城的,无论是出城投降还是出城决战,肯定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依托城市防御体系继续守护城市,才是理所当然的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大明有拖曳火炮和飞机。

  他们刚刚拿定主意要全力防守,就有卫兵慌慌张张的跑进办公室,说明了外面天空中出现了恐怖的巨大金属鸟。

  金属鸟还能投下颇为巨大的东西,结果那东西马上爆开之后变成了大量的纸张,上面还写着字。

第350章 最后通牒

  李策凌知道,若是塔什干的顺国主力部队与大明主力部队之间爆发战斗,那就意味着大明与顺国的正式战争开始了,双方的关系就再也没有调和的余地了。

  朱简烜同样知道,全面战争即将开始,大明也拖不下去了。

  朝廷一直在宣传顺国、俄国、奥斯曼的罪恶,但是却始终不动手惩戒和征伐,时间长了有损于朝廷的威信。

  让普通百姓和海外小国以为,大明朝廷就是光说不练,只会耍嘴皮子而已。

  欧洲的大规模战争结束到现在已经过了七年,大明朝廷和地方上也已经完成了休养和整顿。

  有充沛的精力开启新一轮的大规模战争了。

  所以在陈化成率军抵达塔什干城下的时候,朱简烜也安排使者去了顺国、俄国、奥斯曼三国宫廷,给他们发最后通牒。

  在德里城中,李策凌虽然安排在自己的王宫正殿接见大明使者,但是却没有让太多的普通官员进来。

  现场只有李策凌和两个最信任的儿子,以及几个最为重要和可信的内阁官员。

  李策凌想先看大明的要求,再决定是否公开相关的消息。

  李策凌收到报告的时候还不知道,大明使者来了之后会不会要求自己跪下接旨。

  如果自己下跪,就会折损自己的威望。

  如果自己不跪,就是放弃了最后的转圜余地,以后与大明就是彻底不死不休了。

  大明的使者是鸿胪寺右丞马卫国,也就是此前在波斯当大臣的前西厂档头。

  马卫国进殿之后,首先环顾周围稀稀拉拉的几个人,然后抬头看上面坐着的那个老头。

  马卫国心知道那老头就是李策凌,但还是首先大声问:

  “顺王李策凌何在?”

  这是要仪式性的确认身份,表明自己将诏书送到了。

  李策凌的心情很不爽,就算是按照自己在大明的地位,至少也是郡王甚至亲王的爵位。

  这些普通官员见到自己,至少是要恭恭敬敬的行礼的,是不能直呼自己的名字的。

  现在对方这姿态,不像是面对一个大明的郡王,反而像是对草民甚至犯人。

  李策凌板着脸,语气冷漠的回了一句:

  “我是李策凌。”

  李策凌也不提自己是大明顺王了。

  大明鸿胪寺右丞马卫国点头,算是确认了李策凌的身份。

  然后转身,打开自己随从手中的木盒,双手捧出一份大明鸿胪寺的官方公文。

  是公文而不是圣旨,所以不需要特别恭谨。

  马卫国自己双手打开公文,将上面的内容现场念给李策凌听。

  文件内容比较长,但没有用骈四俪六的拗口辞藻,而是用颇为通俗的白话,历数了自顺国自李自成以来的事情。

  站在大明朝廷的角度,重新将李自成及以后的顺国君臣,全部列为叛逆、反贼、流寇。

  文件的最后,就是正式的最后通告,要求李策凌立刻投降。

  大明现在可以给他一个全尸,可以给李策凌后代一个活路,可以将他们分散流放到非洲去。

  如果仍然抗拒天兵,那抄家灭门诛九族之祸不远了。

  马卫国念得非常大声,抑扬顿挫的格外有力,李策凌和自己身边的儿子和大臣们,听完了都是嘴角忍不住直抽抽。

  这最后通牒真的只是最后通牒,而不是最后一次的正式谈判了。

  “可以留全尸”这算是什么条件?

  任何有点势力的军阀,只要现在还没真的死到临头,就不可能接受这种威胁。

  顺国君臣觉得,大明朝廷现在根本没有任何“诚意”,根本没有将顺国放在心上,根本没有准备与顺国谈判的自姿态。

  大明与顺国之间已经彻底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了。

  李策凌在明白了现实情况,同时怒气上冲的状态下,忍不住开口回怼了几句:

  “那你也给我回去告诉朱简烜,我大顺将继承太祖高皇帝遗志,从今往后与暴明昏君势不两立。

  “他朱简烜现在束手就擒,献国投诚,我还可以给他留个全尸,全家流放去草原。

  “若是继续倒行逆施,待大顺天兵再入顺天府之时,格杀勿论。”

  马卫国听完直接气笑了:

  “真的是井底之蛙,你们已经死到临头了,却仍然在妄自尊大。

  “等到战争真正开始之后,你们就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

  李策凌也是上头了,同时也知道大明短时间内没办法把自己怎么样,所以直接针尖对麦芒的怼了回去:

  “原话奉还给伱们,现在是最后的机会,若不赶紧倒戈卸甲来降,灭国大祸不日将至。”

  马卫国这下子算是彻底无语了,现在看着李策凌像是看一个死人一样:

  “算了,我不屑于与你争论,诏书已经送到,告辞。”

  李策凌板着脸摆手,让人把马卫国赶出宫去。

  然后与自己的主要亲信大臣开会,象征性的讨论一下已经推演过无数次的战争规划。

  与此同时,圣彼得堡的俄国君主亚历山大,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君主塞利姆,也都收到了大明使者送来的类似通告。

  大明朝廷以公文的形式,历数了斥责了他们的罪恶,并正式要求两国君主彻底投降。

  俄国和奥斯曼两国收到的通告,与顺国的那封略微有些不同,大明还真的给他们稍微开了一点条件。

  到目前为止,大明并未与俄国有过正式的直接冲突,大明与奥斯曼此前签订过停战协议,所以现在给他们一个最后的机会。

  允许罗曼诺夫家族拥有一个莫斯科公爵头衔,以后作为大明的藩国继续统治莫斯科周围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奥斯曼苏丹可以获得一个安卡拉公爵头衔,以后作为大明藩国统治安卡拉周围的土地。

  不过同时也警告他们,这是最后通牒和最后的条件,他们只能选接受或者拒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若是两国君主拒绝这份最后通牒,那大明将在三日后对两国正式发动全面进攻。

  双方的战争正式开始后,大明就不再接受他们的投降了。

  在俄国人和奥斯曼人看来,这其实是一封宣战通知,约定三日后正式开战。

  那个莫斯科公爵和安卡拉公爵,与现在的地位相差实在太远,他们是根本不可能直接接受的。

  俄国君主亚历山大和奥斯曼君主塞利姆,听完通告之后送大明的使者出宫,然后不约而同的问自己身边的近臣。

  自己是否应该离开首都,到内陆地区去指挥作战。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都知道大明的海军非常强大,而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和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都是沿海的港口城市。

  战争一旦爆发,这种港口城市都将直接面临大明的舰炮威胁。

  虽然两个城市都在海湾和内海深处,不至于被从外部公海直接袭击,但是他们不太确定自己的海军能阻拦大明海军多久。

  他们在这几年都专门了解和分析过,大明军队在过去二十年内的历次战争行动。

  在北伐灭清的战争中,当时还是吴王的朱简烜,就直接指挥海军从海路出发,突然袭击了清国的沿海港口。

  占领清国主要港口,封锁了清国的出海通道,然后直接用船送陆军登陆,包围了清国国都,最终迫使清国皇帝直接投降。

  在对葡萄牙的战争中,大明也是用海军直接袭击占领了港口,然后迫使葡萄牙国王投降。

  在后续的美洲和欧洲战争中,大明都习惯于采用以海制陆的策略,采用袭击控制港口进而控制内陆的战术。

  大明还有一种特殊的飞行骑士,能够在空中侦察并直接发动进攻。

  这种飞骑士协助海军和陆军,让大明的进攻手段更加的丰富多样,更加的难以对抗。

  所以过去的这几年,俄国和奥斯曼君臣都做好了放弃首都的心理准备,也做好了迁都内陆的准备。

  俄国人准备还都莫斯科,奥斯曼准备迁都安卡拉。

  不过,他们现在也只是做好了准备,却并没有提前迁都内陆。

  同时在面对大明的“宣战通知”的时候,也只是考虑迁都,并没有立刻动身。

  这说明他们对大明军队的认知仍然颇为有限,根本不清楚他们与大明军队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实际上,他们三国现在没有直接投降,也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大明有多强大。

  现在大明主力军队的总体水平,放在二战时代都算是先进的。

  步兵制式武器,是高水平的栓动步枪,普遍列装了重型机枪和班用轻机枪,特殊部队还有冲锋枪。

  军队中有大量的两轮和四轮机动车辆,有大量专门的货车和运兵车,有大量的飞机和火炮支援作战,还有各种装甲战车。

  主力部队普遍列装了战场电话设备,分支部队大面积使用无线电报设备,战车、飞机、炮兵都有无线电。

  无论是火力强度、机动能力、指挥效率、侦察能力,全都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

首节 上一节 391/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