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405节

  “有什么不可能的,明军的骑兵都上天了,都丢出宛如天火的东西了,有些特殊的枪械又如何?”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我们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怎么办?”

  “明军有飞行骑士,配合这些强力的枪支,离开城市环境之后优势会更大,我们的军队根本没办法抵挡。”

  “这说明我们当初的选择就是正确的,我们只能通过焦土战略来对抗。”

  “等明军深入我们国土内陆的时候,损耗也会越来越大的,不可能一直保持这种优势。”

  “你们现在还在说焦土战略?明军现在也在用叫焦土战略来对付我们啊。”

  “看现在的情况,明军似乎没有快速深入内陆的打算。”

  “是的,明军很显然也准备消耗我们的力量。”

  “如果明军就这么持续轰炸一个冬天……”

  “但是,明军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占领,而是为了破坏吗?”

  “他们将粮食烧毁、建筑摧毁、农奴饿死,将俄国变成废墟,明军就算是最终占领了土地,明国皇帝又能得到什么?”

  “可能只是为了征服最后的反抗者,获得真正的世界统治者的头衔吧?”

  “明国皇帝并不缺少土地,整个世界至少有超过一半的土地,名义上都直接属于他,剩下的还有一半臣服于他。”

  “他们也不缺少人口和财富,神洲本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农业和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地方。”

  “俄国的土地和人口,对明国皇帝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是为了征服而征服。”

  “他要求我们臣服,我们当初拒绝了,他们必须宣泄他的怒火,为了他自己的心情以及对其他仆从君主的威慑。”

  “他必须给我们足够沉重的惩罚,以避免其他效忠于他的君主有效仿的想法。”

  “所以说,大明要征服俄国俄国,不是明国皇帝想要得到俄国,而是不允许俄国继续存在……”

  乱哄哄的讨论来到这个方向上的时候,议论声慢慢的降低了。

  现场将领和官员们的心情慢慢的下沉。

  他们最初自以为理所当然的最佳方案,现在敌人也在按部就班的执行。

  俄国人下意识的准备利用广阔的纵深,配合坚壁清野的焦土战术,将明军进攻的势头消耗掉。

  但明军不准备快速进攻,反而用同样的战术来消耗俄国的力量。

  俄国人有一种遇到了克星的感觉。

  俄国人面对欧洲诸国的时候,这种战术其实是非常有用的。

  欧洲诸国大多地小人少,俄国相对于这些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战略纵深和体量。

  俄国能够依靠自己的优势,将敌人拉到自己最擅长的战场上,然后用自己丰富的打烂仗经验战胜他们。

  但他们面对的是现在的大明天朝,大明的大战略当然是大明人制定的。

  神洲本土将领有在广阔范围内的作战的经验,带着后勤长途奔袭敌军后方和步步为营扩大占领区的经验都有。

  大明本土的大规模战争烈度比欧洲高得多。

  在俄国人自以为擅长的领域,大明人比俄国人更加有经验。

  再加上大明现在拥有的巨大科技和财政优势,打俄国真的没有难度。

  俄国人对大明不够了解,再加上当局者迷的惯性,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以至于面对当前的局势,他们感受到了难以描述的恐慌。

  特别是现场众人分析了大明的态度后,很多人的心中其实已经开始懊恼和后悔了。

  他们以前知道大明非常强大,但他们也只能在他们的认知之中的做想象和推演,他们无法推演未知的东西。

  他们要是早就知道,大明的的力量可以强大到这种程度,当初大概就不会拒绝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了。

  如果大明邀请他们的君主和主要贵族、官员一起去看大明的阅兵,那也许现在就不用打仗了。

  但是,大明就算是发了邀请,俄国的沙皇、顺国自己的皇帝,也都不敢去大明看啊。

  而且现在这些官员开始意识到,现在可能就算是想要投降都已经太晚了。

  大明皇帝是要当世界统治者的,他要竖立自己的绝对权威。

  对于俄国、顺国、奥斯曼这些公然对抗大明皇帝的国家,大明皇帝他必须非常严厉的打击和惩戒。

  就算是现在俄国人真心的想要投降了,也都不一定还有合适的机会了。

  一群人沉默了许久,巴格拉季昂站出来说:

  “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办法完全确认。

  “大明对俄国内陆的破坏,对于我们而言也不一定是坏事。

  “我们首先会有机会用更少的条件,招募到更多的有战斗意志的士兵。

  “普通农奴的家园被毁之后,也会仇视即将到来的明军,有利于我们的防守计划。

  “而且……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赶到莫斯科……”

  巴格拉季昂说到这里稍作停顿,稍微强调了一句:

  “同时也要确认莫斯科周围的情况,是否也如诺夫哥罗德周围一样,确认大明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

  巴格拉季昂考虑的问题很正常,甚至还找理由安抚了其他人,但是最后的最关键的两句话,却让其他的将领更加痛苦了。

  大家本来都理所当然的以为,莫斯科肯定是基本安全的,大明的飞机可能到不了。

  但是现在看来,这种判断并没有任何实际依据。

  大明经常能做出远超他们思维认知的事情,常规的判断方法根本没有意义。

  但是,如果莫斯科也同样在轰炸范围内,城市和周围的乡村同样被毁了,那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啊?

  跑到乌拉尔山下去躲避吗?

  众人都没有什么应对办法,只能摆出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了。

  在路上跑了两天,也担惊受怕和忧虑了两天,亚历山大和臣子们也都相当疲惫。

  现在情绪变得更加绝望了,但也有很多人开始摆烂了。

  亚历山大让众人各自去休息,准备在诺夫哥罗德休整一天,然后再次启程前往莫斯科。

  众人各自吃了东西,然后分头去睡觉,结果睡到半夜的时候被吵醒了。

  刺耳的呼啸声,恐怖的爆炸声,在城市之中此起彼伏。

  特别是有几枚炸弹落到了克里姆林里面,沙皇亚历山大精神疲惫而紧张的跳了起来,表情痛苦的看着外面的天空:

  “明国人知道我在这里吗?这是要直接杀了我吗?”

  实际上大明军队并不知道亚历山大在哪儿,也没有专门针对性的去攻击他所到之处。

  现在空军只是开始执行日常任务了,开始不定期的空袭战线后方的俄国重要城市,摧毁和阻止俄国准备和集中更多力量。

  所以这种空袭并不密集,而是根据侦察到的情报进行,打击正在集中的资源和人口。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行人,在诺夫哥罗德住下的这个晚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惊慌失措之中度过了。

  亚历山大和将领、参谋、官员们都认为,大明可能会继续在晚上袭击城市。

  再加上他们想要尽快返回莫斯科确认情况,所以第二天上午就拖着疲惫的身躯启程了,立刻了伤痕累累的诺夫哥罗德城。

  此后几天的旅途中,亚历山大一行人在前往莫斯科的路上看到的景象,与从圣彼得堡到诺夫哥罗德的路上类似。

  但是随着观察的深入,以及距离轰炸开始时间的拉长,这里的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了。

  每穿过一段丛林中的道路,经过错落分布在道路两侧的农业开拓区中的时候,都会看到被摧毁的村庄和被烧毁的田野。

  这些村庄和田野的主人,要么是地方上的小土地贵族,要么是大贵族安排的农场管事。

  现在这些村庄受损较轻的,主人或者管事在轰炸之中存活的,在第一轮轰炸结束之后大多小心翼翼的恢复活动。

  面对被摧毁的财产,以及大量逃往的农奴,他们现在都是异常愤怒,而又显得有些惊慌失措。

  他们疯狂的驱赶着剩余的农奴,去抢救和收拾被轰炸过后的村庄设施,主要是储存的粮食和待收获的粮食。

  他们本能的希望挽回一些可能损失,希冀着这些东西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

  如果后续不发生第二次希冀,这种村庄还能勉强维持秩序,冬天也许会饿死人,但肯定不会全死光。

  也有很多村庄的贵族主人被直接炸死了,这些村庄更是直接乱成了一团。

  有些农奴直接疯狂的抢劫了村庄剩余的一切,将他们原本生活的地方破坏的更加的彻底。

  还有的地方贵族主人可能没有死,但是在轰炸之后将怒火宣泄在农奴身上,恐慌之中的农奴们发生了暴乱。

  亚历山大一行人越走越是痛苦,越了解内陆地区的情况就越是感觉压抑甚至开始麻木。

  亚历山大一行人所在的地方,都算是俄国目前的首都所在地。

  亚历山大在刚刚了解到这种局势的时候,还忍不住亲自写拟定签署了沙皇的命令,让手下的将领去周围更大的城市。

  让更高一级的地方贵族派兵来乡村维持秩序。

  主要是要求他们镇压暴乱的农奴,安排亡故贵族和土地主人的亲属来继承财产,进而恢复当地的秩序。

  这是一个封建统治者理所当然的想法。

  秩序是建立在贵族管理的基础上的,没有地方贵族就没有秩序,想要恢复秩序就要恢复贵族。

  但是他很快就得到了回应,那些中层贵族们同样自顾不暇。

  亚历山大自己也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大明的飞机会攻击小规模的乡村,同样也会攻击较大规模的城市。

  他们甚至可能会重点攻击大型城市,诺夫哥罗德就是一个直接的例证。

  亚历山大明白过来之后,只能将命令地方协助恢复秩序,改成了为有能力恢复秩序的人提供方便。

  说白了就是让地方上和当事人自己想办法,作为沙皇的他也要前往他自己的领地莫斯科了。

第362章 从莫斯科到弗拉基米尔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行人越是靠近莫斯科,所有人的心情就越是低落而而又窝火,恐慌的情绪也在队伍之中不断蔓延。

  因为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看到被大明飞机轰炸过的痕迹,特别是从天而降的大火肆虐后留下的痕迹。

  不知道多少农田和村庄,已经在火灾之中变成了废墟,留下了残垣断壁和流离失所的灾民。

  而且他们也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队伍越是靠近莫斯科,周围的村落和农田越多,被袭击的规模也越大。

  距离莫斯科还有两日路程的时候,沙皇一行人遇到了从莫斯科赶来的通讯兵。

  亚历山大本来下意识的想要让对方直接汇报,但是在身边大臣的提醒下,让他单独到自己身边来说明情况。

  亚历山大非常担忧的首先问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明军的飞行机器,就是一种能飞行的巨大的鸟型机器,能够向地面投掷炸弹的机器,有没有出现在了莫斯科?”

  通讯兵马上哭丧着脸说:

  “陛下,我过来就是要报告这件事情事情的,陛下已经见过这些机器了我说起来也容易了。

  “你所说的那些明军的飞行机器,确实已经出现在了莫斯科。

首节 上一节 405/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