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的火灾难以控制……明军的直接目标可能就是粮食,可能是为了摧毁我们的补给……”
亚历山大皱着眉头考虑了一会儿,轻轻点头认可了巴格拉季昂的判断:
“有道理,但是俄国疆域广阔,他们这样处理分散在全国的粮食,又能对我们的补给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巴格拉季昂颇为担忧的说:
“如果明军的飞机足够多……如果他们把足够多的村庄烧毁,就会有大量难民涌入主要城市。
“本来应该收到的粮食没有了,城市需要供应的口粮却要增加,还要应对前线的军队补给。”
亚历山大觉得巴格拉季昂说的有道理,但是仍然相信此前和臣子们讨论的判断:
“确实很麻烦,但明国的飞机应该不会太多,他们制造飞机和炸弹也是需要花钱的,不可能都投掷在内陆的荒野上。
“他们肯定会把主要力量用在前线的战场上,最多是摧毁主要城市周围的村庄和田野,以切断城市的补给。
“莫斯科已经囤积了三年的粮食,就算是这个季节的粮食全部被烧毁,也不会影响城市的。
“而且莫斯科距离边境有四百多公里,明国的飞机应该飞不了那么远。”
巴格拉季昂被亚历山大沙皇说服了:
“陛下说的有道理。”
亚历山大一行人重新聚拢起来之后,躲开了周围村庄的农奴和贵族仆人,继续向莫斯科的方向前进。
俄国北部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此时仍然生长着大量的原始森林。
圣彼得堡建城的时候,周围都是沼泽和荒野。
经过这么多年的开发,周围的农业开拓区范围也仍然只有二十多公里。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个范围也只有三十多公里,再往东南方向就有大量的森林了。
亚历山大一行人很快就离开了圣彼得堡开拓区的范围,顺着专门修缮的道路进入了荒野森林的区域。
不过在这些俄国疆域内部的森林之中,也散落着很多小规模的农业开拓区。
有的是围绕道路两侧类似驿站的设施自然形成的,有的是受封了土地的贵族率领农奴自行开拓的。
连接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主干道两侧,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小片开拓地,也就是一小片有人居住的村庄和农田。
亚历山大一行人经过这种小开拓区的时候,也下意识的观察周围的景象,但越是观察就越是觉得担忧。
因为众人在当天抵达这些开拓区的时候,要么是直接先看到了大明飞机出没,正在将村庄和大片的田野直接变成废墟。
要么是没有看到飞机,但是却看到了已经被烧毁的村庄和田野,偶尔还能在道路上看到逃荒的难民。
第二天下午,队伍靠近内陆主要城市诺夫哥罗德的时候,发现城市周围的大片开拓区也已经被完全烧毁了。
沿途的主要道路上,已经开始出现成规模的难民了,正在涌向诺夫哥罗德这个古老城市。
但是,当他们真正来到诺夫哥罗德城下,就发现这座城市也受到了轰炸。
诺夫哥罗德作为俄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存在了将近一千年的古城有大量的石质建筑。
这部分兼顾的建筑可以算是现成的防空堡垒,用炸弹强行摧毁的难度比较大。
但仍然有大量的建筑在无差别轰炸中倒塌,周围更多的普通木质民居则完全过了火,到现在火势都还没有完全熄灭。
城市中的大量居民,有的跑到了教堂等设施躲避,有的直接逃到了城外,变成了城市难民。
整个城市机构都在忙着救火,根本无力接收周围开拓区的农民。
沙皇一行人骑马来到城外的时候,吸引了周围开拓区和城市难民的注意,其中的贵族上前来求见沙皇。
如果是平时,亚历山大倒是会考虑考虑,但是现在根本不想见他们。
直接进城去了内城-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其实不是一个特定宫殿的名称,在俄语中的本意就是内城、城墙、城堡的意思,来源于希腊语中的城堡。
所以俄国比较古老的城市大多都有个“克里姆林宫”。
只是对外国人而言,最出名的是莫斯科的那个大克里姆林宫。
圣彼得堡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城市,正好没有克里姆林这种古典城堡。
亚历山大想要躲开难民和当地小贵族,但是进城之后发现也没办法舒适。
这里城堡过了火,房子也塌了一部分,被烧毁的东西和杂物都堆在院子里面。
亚历山大心情很烦躁,不只是因为本人的生活享受问题,更重要是大明在做什么。
从圣彼得堡到诺夫哥罗德,距离两百多公里,沿途所有的开拓区都被摧毁了。
那么从诺夫哥罗德到莫斯科,之间的开拓区和所有的成熟地区,是否也全部被摧毁了?
亚历山大带着怨气和担忧让身边的将领和官员们帮着分析。
巴格拉季昂看着沙皇心情明显不愉快,这时候反而过来劝说和安抚了:
“陛下,诺夫哥罗德到圣彼得堡,周围的开拓区本来就不算大,明军也许有能力全面袭击。
“但是在莫斯科周围和以南区域,都是大片的完全连成片的成熟土地。
“明军想要把莫斯科以南的农田全部烧毁,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不需要太过担心。”
即使到了现代,俄国的莫斯科以北,也有大片的荒野森林区域。
莫斯科周围的农田,都是与森林错落分布的,这些地方的积温还是太低了,农业开发难度高关键是价值低。
只有在莫斯科城继续向南方的区域,才有真正像是神洲本土中原地区那样,完全连成整片的农业区。
俄国的粮仓其实在第聂伯河中游和和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那里的日照比莫斯科更加充足,当地土壤也更加的肥沃。
亚历山大也觉得巴格拉季昂说的有道理,大明的飞机数量再多,也不可能把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全毁了。
不过亚历山大也仍然知道,就算大明没办法完全毁掉农田,他们能造成的破坏已经足够巨大了:
“就算是这样,也不能继续放任明军这么做了,大家都想想办法,怎么应对这些来自空中的袭击,我们不能单方面挨打。”
周围的将领和官员们面面相觑,然后给出了几个理所当然的方案,也同时把这些方案给抛弃了。
“步枪和火炮理论上都能对空射击……但是……”
“但就算是线膛枪,在平地上都很难命中三百米外的固定目标,想要命中同样距离的空中以东目标会更难。”
“我们的学者已经大致估测过了,明军的飞机飞行速度至少超过每小时三百公里,也就是说每秒钟能移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他们还能在空中比较自由的转弯和升降起伏,这让普通士兵怎么打?”
“别说三百米了,就算是距离一百米,也根本不可能打中,地面上都很难打中,更不用说空中了。”
“精度不够的话,可以用增加威力的方法,可以尝试用小口径火炮来防御。”
“火炮?你把火炮竖起来发射?那射击的速度和命中率,就更加不行了,根本不而可能打中天上的飞机。”
亚历山大听这些乱哄哄的议论就更加的窝火了,因为这说明俄国对大明的空中威胁真的无能为力,真的只能单方面的站在那里让大明的飞机来自由的袭击,最多只能稍微躲避一下。
但是人还能躲避,而城市和村庄可没办法躲避啊,城市和村庄都没了,人可怎么生活?
在俄国北方,现在天气已经开始转冷了,很快就要入冬了,亚历山大不敢想象,今年冬天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就算是大明人不主动进攻,就算是单纯的这样搞破坏,都有可能让罗曼诺夫王朝自己崩溃。
这时候巴格拉季昂提了一句:
“现在看来,除非我们也做出能飞行的机器。
“然后让我们的士兵用飞行机器应对明军的机器,用枪械和火炮在空中与明军的飞行机器对抗。
“否则我们根本没办法对抗明军的飞机,”
亚历山大听到这里猛地一拍桌子,看向现场的几个官员:
“我们能做出来吗?”
这几个官员都是尴尬的摇头。
亚历山大咬牙切齿,但是却也无话可说。
第361章 大明这么做能得到什么?
当一群俄国将领为如何应对大明的飞行机器发愁的时候,两个风尘仆仆的禁卫军军官跑了进来。
他们是从圣彼得堡回来的,给亚历山大带来了一条预料之中的坏消息。
因为核心消息本身是意料之中的,所以重点汇报的是消息附带的内容,在与大明军队接触过程中的主要发现:
“陛下,圣彼得堡在昨日日落就已经失守,明军已经进城并基本控制了城市。
“随即展开了对我们城中守军的大肆绞杀。
“在正常距离的作战状态下,我们的部队面对明军几乎是被单方面的屠杀。
“根据撤出来的军队兄弟的说明,明军的常规步枪的射程和精度都极高,在三百米以上仍然能保持命中率。
“射速可能在每分钟十到二十发之间,我们的任何枪械都无法与之对抗。
“在双方距离进入我们的步枪射程之前,我们的队伍就已经被明军直接打散了,根本没有办法聚集起来。
“就算是在城市之中混战,我们除了熟悉环境之外,我们的劣势可能更大。
“因为他们还有另外两种特制的枪械。
“一种是射程极远,可能一公里之外都仍然有很高的命中率。
“只是射速比较慢,每分钟只有不到十发,但这个速度也已经比我们的传统前装枪快很多了。
“我们的军队隔着街道和楼房与明军对峙,或者依托岩石建筑防守对抗的时候,都要面对这种超远射程步枪的威胁。
“一旦在窗口或者射击墙上方暴露大半身体,就有可能被他们远距离击杀。
“必须时刻想着躲避,除非必要不露头。
“另一种枪械的射速极高,比他们的常规步枪还要快好几倍,一瞬间就能打出好几发子弹。
“这种步枪还有好几种不同尺寸,最大的需要三个以上的士兵操作,子弹的威力、射程、命中率都很高,不亚于小型火炮。
“只要一到两挺这种步枪,假设在比较高的建筑顶上,就能完全封锁一条街道。
“中间型的略大于他们的步枪,主要一个人操作枪械一个人作为副手,除了射速之外其他性能与步枪类似。
“在战场上为他们的作战小队提供支援,掩护士兵突击型进攻。
“最小的型号,比他们的常规步枪短小的多,仅仅比他们平常使用的手枪稍微大一些。
“一只手就能操作,一个人甚至能带两把,只是射程比较近,与他们的手枪大致相当,也与我们的滑膛枪大致相当。
“在狭窄的建筑中间,或者是在房屋的内部,遭遇这种小型连发枪,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明军有这些不可思议的枪械,就算是在环境复杂的城市中,就算是在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环境中,我们的军队也仍然被明军单全面的压制住了。
“截止到昨天傍晚的时候,圣彼得堡城市中的主要建筑和街道都已经被明军控制,我们的军队虽然还没有完全放弃,但撤离或者牺牲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禁卫军军官说一句,周围的将领和官员都是忍不住惊叫一声,都是一脸的惊愕和难以置信。
等待军官说完的时候,现场立刻爆发出了一阵混乱的吵闹声。
“明军的武器怎么可能这么夸张!”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