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接收的印度人越少,后续的管理就越简单。
整个世界匍匐在自己的脚下,一个前所未有的东方式的新秩序和新体系,即将在整个地球范围内彻底建立起来。
朱简烜每次想到这些事情,心中就会涌出一股强烈的骄傲情绪。
朱简烜的心态不受控制的逐渐发生变化,朱简烜身边的臣子们的心态和意识也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最近这两年,大明与俄国、顺国、奥斯曼的战争全面开始之后。
前线的攻势势如破竹,奥斯曼和俄国全都一败涂地。
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和官员的意识中,最后一批潜在的有机会对抗大明的力量,被证明完全不是大明的对手。
在每旬第一日举行的,相当于例会的早朝上,以及针对具体事务召开的,不定期的御前专门会议上。
讨论到涉及到战争和对外事务的时候,就经常会有大臣忍不住表示感慨并且恭维朱简烜。
说当今圣上功绩远超秦皇汉武,远超神洲历代圣君英主,远超大明的列祖列宗。
以前还有一些臣子性格比较矜持,或者是性格比较保守和稳重的,不愿意过早的说大话。
但是当俄国沙皇被俘投降的消息公开之后,几乎所有的朝廷大臣都认为,天下真的即将归于一统了。
在消息公开之后的第一次早朝上,礼部侍郎就站出来提议,应该给圣上加尊号了。
甚至是应该在皇帝之上,升级和创造一种更加至高无上的新称呼。
就像秦始皇统一六国,功盖三皇五帝,故而改称皇帝了,朱简烜也该换个超越皇帝的更尊贵的称呼。
朱简烜的理性理所当然的判断,自己似乎不应该助长这种气焰和情绪。
要谦逊、要冷静,不能骄傲自满。
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功劳确实已经远超秦皇汉武,为什么不能换个框架和体系呢?
朝廷上的臣子的恭维基本都是真心的,而不是对传统皇帝的虚空拍马屁,他们自己同样处在这个前所未有的革新时代。
朱简烜一时间还真的开始考虑,自己换个什么样的称号比较好。
但是这样开始思考之后就很快发现,各种潜在的尊贵崇高的称号,其实大多都已经被历代君主用过了。
李治和武则天夫妻搞出了尊号,搞出了天皇天后的称号,还让日本人给学了过去。
后面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长,各种各样的好词儿都强行堆砌成了一长串,结果数据溢出失去了意义。
对于后人和而言,那那种十几个字乃至二十多个字的罗列谥号,已经变成了“太长不看”的东西。
个别有特殊喜好的皇帝,例如宋徽宗和嘉靖之类的,还有一些具有个人特色的尊号和称呼。
也许他们本人很喜欢,但是在其他人以及后人看来,那些东西就是不着调的。
朱简烜一时半会真的想象不出具有特色的不落俗套的高贵词汇。
第371章 工业与市场与运河
朱简烜对于改称呼的事情,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关键是一时之间想不到好用的称呼。
就把这件事情先按下,不要现场继续讨论了,把让礼部先去研究一下,自己和其他人先去处理其他的事情。
最近这些天,朝廷上一直是喜气洋洋的的氛围,无论什么级别的官员,大多都是兴致勃勃的。
民间的厂商东家和管事们,甚至是普通的城市居民们,只要是识字的经常看报纸听广播的,也大多心情愉快而且精神振奋。
现在能够通过新闻、报纸、广播了解天下大势的大明人,心态基本都是“我大明真的天下无敌”。
大明这些年参加的战争都是量力而行的,战争对大明本土没有明显压力。
战争产生的需求反而能刺激工商业继续发展。
普通人的直接利益,不会因为战争而受损,反而能够因此获益,他们当然能发自内心的支持。
大明的内部市场能有这种健康的状态,同样得益于朱简烜这个掌舵人的正确指引。
朱简烜自己也在参考总结前世经验,在这个世界实际验证并再次总结。
现在朱简烜自己也形成了一套简单实用的经验,对于工业建设和市场建设基本上都遵循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由单一官营厂商或者直接是朝廷直属衙门,集中力量完成特定行业的工业基础建设,提供必要的产业环境和产品。
第二步,设立多个互不统属的独立官营厂商,建成能够独立运转的完整行业生产体系,作为这个行业的核心基础力量。
第三步,将这个行业向民间开放,引导民间资源、人力、人才加入行业,为行业注入不断自我革新升级的动力。
也让这个产业真正普及开来,成为必不可少的基本社会环境,而不是朝廷强行维持的随时断绝的特例。
朱简烜主动引导大明在多个行业,反复实践这样的三步走策略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推进同样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更多的铁路、公路、码头、机场,建设更多的发电厂、供电网络,建设自来水厂、水暖网络。
建设大量的石油冶炼厂、燃油仓库、加油站,建设更多的邮局、电报局、广播站、供销社。
同时建立了严格的基本工钱制度,以及基本的劳动保护制度,定期休假制度,甚至还有退休制度。
这些制度的直接作用是保护工人,让产业和市场环境从一开始形成的时候,就走向一个较为良好的状态。
对于朝廷而言,更重要的是它的间接作用,这样能用尽可能快的速度,积累出足够多的有消费能力的城市人口。
规模足够大的稳定的消费人口,是良好市场环境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没有消费人口,工厂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工厂就会倒闭关门,整个产业也无法继续存在。
历史上的早期工业国家,在自行实现工业化的时候,基本都不怎么在意市场建设,不怎么在意消费人口的积累。
他们都是利用现有的市场,现有的消费人口,本土有市场和用户,就在本土销售,本土没有市场就往外卖。
全世界哪儿有人,就把产品往哪儿卖,他们基本都只考虑收割现有市场,而没有去考虑过建设市场。
早期工业产品也非常简单,基本就是最为廉价的纺织品,就算是农业社会也会有相应的需求。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早期工业国家而言,全世界的既有市场多的是,无外乎是否容易打开而已。
对于大明而言,这个世界已经基本没有外国了,市场就在大明自己已经足够广阔的天朝范围内。
关键是,大明的工业发展和升级速度太快了,产品与原生农业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要卖汽车,就要有相对平整的硬化路面,还要把加油站铺到主要的城市中。
同时还要求有一部分人,有足够的钱和时间以及能力,去了解和学习驾驶汽车的技术。
对于一个在山沟里种田的老农民而言,这种东西都是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如果没有专门的培养和引导,没有水平足够的市民阶层,汽车就算是造出来也卖不出去。
各种电器也是同样的逻辑,电线都没有的地方当然卖不出去。
学不会用电器的人也不会买。
所以在工业建设的同时,也要搞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搞市场建设,培养消费人口。
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向前逐步推进,逐步从农业时代逐步过渡到工业时代。
在朱简烜的拉扯引导下,大明的很多产业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民间厂商再次发展繁荣起来了。
而且这次繁荣不同于第一次工业建设,不再是依靠战争和拓荒需求揠苗助长了,而是逐步进入良性的自我发展阶段。
朱简烜北伐之前的大明民间厂商,朝廷的需求断绝就会直接成片的倒闭。
现在已经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了。
这一批新生代的民间厂商的主要用户,就是追求廉价和个性化的市民阶层,这些市民也是民间厂商的工人。
他们双方能够在朝廷的框架内互相维持,不会因为缺少外部支持而崩溃了。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新生代的市民阶层的生活,也相比他们的父辈有了全方位的升级,或者说是颠覆更好。
现在全世界工业最为发达,社会最为繁荣富裕的地方,也就大明京师顺天府周围的环渤海地区。
这里的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接近朱简烜前世二战后的欧美了。
汽车、电话、洗衣机、冰箱、广播、收音机、电视机,正在这里的普通百姓之中迅速普及。
年龄稍微大点的人,至少稍微一对比小时候的生活,就觉得现在好像做梦一样。
过去这些年的变化,让大明人普遍相信未来会更好,普遍觉得全世界就该真正统一在大明天朝之下。
前线的大胜利,势如破竹的大胜利,让人们对未来怀有良好的期待。
因为对未来怀有良好的期待,也会做出更宽松的规划,人的精神状态好了就乐意消费,这都会让市场发展更加繁荣。
在这样热闹的氛围之中,天工二十四年的秋天到来了。
一个再次阔别京师多年的天子门生,坐着专门的火车车厢回到了顺天府。
三江泽大湖、北水南调、北方水网工程总工汪莱,带着一份总结式的报告进了北苑新宫。
通政司在北苑新宫的传达室里面,汪莱直接给自己的皇帝老师打了个电话,然后就被直接要求进宫面圣了。
在朱简烜的办公室里面,汪莱双手递上了纸质的报告,然后站在桌子外面等候吩咐。
朱简烜直接把报告压在了手底下,摆手让人给汪莱搬了椅子:
“看你整个人好像刚生了儿子似的,通水的事情终于全部顺利完成了对吧?”
汪莱整个人身上都洋溢着一种特殊的喜气,给人的感觉不是特别的强烈但是却异常浓厚。
虽然同时存在某种疲惫的情绪,但脸上却带着某种畅快舒缓的笑容,有点像是刚洞房之后的样子。
汪莱笑容满面的对朱简烜拱手:
“启禀老师,确实完成了,终于全部完成了,持续二十六年的工程,终于圆满完成了,学生此生无憾了。
“从现在开始,整个东北、华北、淮河流域的绝大部分河流,都能够全年保持相同的流速。
“当然,我们实际上会根据用水需求,实时的调解整个水网的水流和流速。
“乃至进一步控制水网内的节点水库和串联河道的具体流量。
“用水多的时候流量增大,用水少的季节流量降低,确保河流内的水位始终稳定。”
二十六年的大工程,是指三江泽大湖-北水南调-黑水冲黄、黄河改道这一系列的超级水利工程。
截断黑龙江干流,在三江沼泽所在的谷地蓄水成湖,形成一个面积高达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巨型水库。
通过水闸让黑龙江水顺着松花江逆流,在东北平原中心向南流淌。
沿着燕山、太行山修建堤坝,构建巨型山脚运河,串联东北、华北、江淮地区所有河流。
最终让黑龙江为主的这些所有河流,冲刷黄河的既有的旧河道和未来的新河道,确保黄河不会再成为地上河。
同时调解整个华北和东北的水资源,彻底解决整个华北地区的工业和农业缺水问题。
由此形成的庞大水网,也是覆盖华北和东北地区的超级内河运输网络,能为工商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廉价运输能力。
这一系列的庞大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已经总体上改变了华北地区的水土自然环境。
朱简烜感觉,现在汪莱算是直接死了,也都会是笑着死的。
他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做成的这件事情,对于整个大明乃至神洲而言,影响会有多么的重大而深远。
远超历史上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这个难以想象的超级工程,现在真的被人力完成了,最终的收尾工程也结束了,进入了平稳运转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