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418节

  这么巨大的工程,这个收尾阶段持续的时间,其实也都是以年来计算的。

  三江泽大湖的水位,其实在三年前就已经达标了。

  当时如果放任不管的话,来自黑龙江的河水,在三年前就就该正式向南流了。

  但是汪莱却没有马上扩大向南放水的规模,松花江连接松锦运河的闸门开放数量,之后仍然保持不变。

  为整个北方水网供应的水量,仍然只用于保持通航基本水位。

  因为在三年前以前,三江泽那二十多年来积累的水量,在水库里面的性质都是死库容,是没有办法用于调蓄的。

  调蓄用的水要在那之后继续向上积累。

  在那之后,三江泽大湖继续蓄水了两年之久。

  直到去年秋天到来的时候,汪莱才正式下令,开始增加放水的闸门数量,而且是逐步缓慢的增加。

  在黑龙江水补充入水网之前,整个北方水网的水流是非常缓慢的。

  为了维持航道水深以确保通航能力,为了供应华北和东北的工业和农业用水,整个流域内的绝大部分河水,都尽可能多的通过水库乃至河道留在了陆地上。

  当时的整个水网不像是正常流通的脉络,更像是一个网状的巨大水库,保持流动仅仅是为了避免水库变成死水。

  当径流量最大的黑龙江水正式进入水网后,就要将整个水网从相对固定转向相对流动状态了。

  这个过程必须从总体上做好控制,必须让这个庞大的水网的流速尽可能缓慢的平稳的增加,而不是突然性的爆发。

  否则那就不是为北方水网补充水源,而是人为制造全流域的水灾了。

  所以,这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对现在和未来都有着巨大影响的一件事情,实际执行的时候却要尽可能安静。

  不能搞出特别大的动静,也不会有震撼人心的宏大场面。

  直接负责执行调整的人员,以及负责观测记录的人员,负责巡检和修护的人员,肯定会忙得焦头烂额。

  但不相关的其他行业的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不会注意到这件事情正在发生。

  三江泽大湖和松花江形成的湖泊面积还是太大了。

  水库的水位每上升一米,容量就会增加至少一千两百亿立方米。

  朱简烜前世的三峡水库水库,最高水位的最大需水量也才不到四百亿立方米。

  黑龙江全流域全年的所有来水一滴都不流入大海,也只能让这片庞大的水面高度上升两米多。

  但是这只增加了两米多高的水量,却比原有整个华北水网的全部水源加起来都要多。

  所以在黑龙江才是整个水网的核心水源,三江泽大湖正式蓄满,黑龙江水加入水网之前,水网本身就是不完整的。

  现在汪莱要通过对整个体系内的水闸体系的调度和控制,让黑龙江水自然而然的无声无息的汇入。

  流域内的工厂、农民都意识不到水面发生了变化,只知道用水份额逐渐放开了。

  为了这件事情,汪莱在各地的重要水闸和水库之间跑了一整年,盯着这个转变从启动到最终完成。

  确保黑龙江全年积累的水量,同样能在一年的时间内通过北方水网放完。

  修补了在这期间出现的破损,确保整个水网运转流通正常之后,才在今年秋天回到了顺天府。

  在这整个过程中,汪莱本来就会定期向朱简烜汇报,在每个比较重要的节点上,也会专门单独递交一份报告。

  朱简烜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了如指掌,所以最终的这份报告根本不用具体的翻开看,就已经知道里面的内容都有什么了。

第372章 潜力不能用尽

  对于重塑了神洲北方水网的北水南调工程,朱简烜看着它完成的时候心中同样感慨万千。

  自从北伐消灭了清国主力,基本控制了东北地区开始,这个超级水利工程就直接开始了,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六年了。

  人生有几个二十六年啊?

  不过考虑这项工程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就算是只完成了这一件事情,那也已经不枉此生了。

  朱简烜酝酿了一会儿情绪,如释重负的长长的吐了口气,看向处于心满意足状态的汪莱说:

  “当初收复辽东以及奴儿干都司旧地,我们就开始了三江泽大湖和北水南调工程。

  “我们用了二十六年来完成它,我们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培养了大量的工匠和工人。

  “这些珍贵的经验、技术、人员,现在可以用在其他的工程上了。

  “我们的将士现在已经控制了西伯利亚和中亚,差不多可以开始组织冰川大河的还原工程了。

  “重庆和周边的府县也已经搬空了,三峡工程可是放开手脚的开干了。

  “非洲的刚果河中下游地区,也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能够出入刚果盆地的的道路和航线。

  “刚果河水电站也可以开始建设了。

  “霖洲(南美)的内陆地区,也有了比较完善的勘探数据。

  “银河中上游和大江(亚马孙河)的几个支流,也有很多适合修建水库发电的地方。

  “这些工程接下来几年都要逐步开始。”

  所谓冰川大河工程也是汪莱直接提出的,不过也是朱简烜前世苏联做过的工程规划之一。

  拦截叶尼塞河和鄂毕河,在西西伯利亚蓄水成湖,让两河中上游的水转向向南流,通过图尔盖低地进入中亚。

  最终在中亚最南端的图兰低地汇入里海。

  让里海自然蓄水达到海平面以上,或者在黑海与里海之间修建运河,让大河继续向西汇入黑海-地中海-大西洋。

  冰川时代这条路线上存在过一条超级大河,所以朱简烜才将这个规划称为冰川大河还原工程。

  这项工程的难度和工程量,其实都比大明本土的北水南调工程更低。

  而这项工程完成之后,整个中亚地区都将焕然一新,原本极少数的灌溉农耕区将遍地开花。

  中亚的货物也可以顺着大河一路通往地中海。

  叶尼塞河发源于北海也就是贝加尔湖,而北海又是蒙古高原北部诸多河流的汇聚地。

  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是色楞格河,色楞格河上游的发源于燕然山北麓,流经乌拉巴托等蒙古高原上的诸多重要地区。

  所以这项工程完成之后,理论上可以从乌兰巴托乃至燕然山脚下坐船去地中海。

  有了这条横贯东西的大动脉,神欧大陆内陆地区的潜力和价值都将大幅度提升,原本荒凉的无人区都有可能变成富饶之地。

  大明直接控制中亚之前,当然不会去搞这项超级环境改造工程。

  而等到大明控制了中亚之后,为了让神欧大陆内部成为神洲天朝不可分割的核心疆域,有必要将这条水运大动脉打通。

  汪莱本来一副已经无所求的状态,听了朱简烜这这几句话就直接跳起来了:

  “陛下圣明!冰川大河复原工程确实应该开始了,而且学生以为我们应该尽快开始。

  “我们可以和当初建设三江泽大湖一样,先动手封堵叶尼塞河和鄂毕河河道,首先开始蓄水。

  “其他的建设和蓄水过程同步进行,这样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总的工程时间。

  “如果一切顺利,这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可能比三江泽大湖更短,学生应该还能活着看到工程正式完成!”

  汪莱的注意力全放在了冰川大河上,三峡工程和刚果河工程这种同样重大的工程项目,他都已经直接跳过不去关注了。

  朱简烜看着汪莱这个反应就很满意,他不是真的彻底的此生别无所求了就好。

  汪莱现在是大明乃至全世界经验最丰富的水利工程师,未来还需要他继续给大明的水利工程建设出谋划策呢。

  不过以后不会让他再这么辛苦了,去累了顺天府出谋划策就行了,不用再直接跑工地了。

  他这些年全身心的扑在工程上,华北到东北大片区域到处跑,生活作息长期处于紊乱状态,身体上的损耗非常严重。

  朱简烜这边呵呵干笑着吩咐汪莱:

  “冰川大运河工程量小于北水南调,关键是西伯利亚平原蓄水所需深度更浅,总工程用时大概率不到二十年。

  “你如果从现在就开始退休,肯定能看到的工程完成的。

  “但是你如果继续像以前那样折腾,那还真的有可能看不到工程完成了。

  “你也不想累死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工地上吧?

  “我在你出去主持三江泽大湖工程的时候就说过,这种超级工程你们一个人只能负责一次,责任和功劳都要让所有人分担。

  “你提交冰川大河工程规划的时候,我当时就说过你不能再当这项工程的总工了。

  “新的机会也要留给新一代人了,可以留给你带出来的那些学生们了,你这个老前辈给他们当个顾问就行了。

  “继续为大明培养水利人才,继续做些各种设想和规划,交给年轻人们去实现。”

  汪莱当然不服老,他觉得自己本来就不老啊,本能的继续主动请缨:

  “多谢陛下体谅,但是学生现在还年轻。

  “学生今年还不到五十岁,远远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学生至少能干到七十岁。

  “学生倒是可以不当北川大河工程的总工了,但学生自己也还是得直接参与这项工程的规划和管理。

  “这种范围巨大的工程,没有人比我更有经验,我那些学生自己做不好……”

  朱简烜直接摆手打断了他,顺便喷了他几句:

  “你年轻什么?你人确实不到五十岁,但是六十岁的人都未必有你看着那么老,你这样子能不能活到七十岁都难说!

  “水利工程本来就是最辛苦的活儿,你继续去工地上拼命可能真的会死在外面。

  “你主持完成了北方水网的改造,完成了神洲水利体工程技术和人员体系的构建,有大功于社稷,我要保你善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也不能把你一个有能力的人往死里用。

  “其他的人也要出去扛活儿,不扛活永远没有能力。

  “你不让新一代的学生们亲自做事,那他们真的就永远都做不好了。

  “你当初是怎么做到的?不也是跟着前辈们学了,然后自己一点点摸索实践出来的?

  “现在你的经验已经留给他们了,他们现在已经比你当时更加轻松了。

  “再说了,你自己当总工,只能同时负责一项工程。

  “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能同时参与多项工程,参与整个世界的所有重要水利工程了。

  “你的经验不再局限于一项工程上,而是能用在大明的诸多工程上。

  “这样对你自己,对大明社稷,都更加有利。

  “你现在说什么也没用,我现在就是要让你留在顺天府,以后你要随时给我出谋划策。”

  汪莱从十二三岁就跟着朱简烜,对朱简烜的性格是非常熟悉的。

  听着朱简烜这样说话,就知道这件事情彻底没得商量了,自己以后只能留在顺天府当水利参谋了。

  同时也知道朱简烜确实体谅自己,确实知道自己干的活儿确实辛苦。

  这就是自己这个皇帝老师的秉性。

  对于给他干活的人,未来他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安排。

  就像国家的战争潜力不能压榨殆尽一样,他也不会将属下的个人潜力用尽。

  都会让这些人在还有余力的时候就退居二线。

首节 上一节 418/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