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毕竟是藩国君主,还有大明鸿胪寺的使者在船上,这一次的护航舰队规格略微有些提高。
海军安排了两艘五千吨的三级战舰,四艘三千吨的四级战舰。
一艘哪怕是次级的主力舰都没有,但这个舰队的实际作战能力,却已经超过了目前所有的国家。
巴格拉季昂站在甲板上,拿着一支双筒望远镜,对着周围的船看了好长时间:
“全部都是钢铁船,全部冒着烟气,全都是蒸汽船。
“装有大量大口径火炮的应该是护航战舰,全部都是真正的炮塔化的双向速射炮,肯定还会有大明的超级开花弹。
“这些船的规格超过所有的俄国战舰,这六艘船就足够摧毁俄国海军。
“甚至就算是把战舰抛开,只考虑周围的这些民用的客船,也不是其他国家海军所能抵挡的了。
“等等……我的神啊,那是什么船,这么巨大……”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的船队,可不是只有几艘客船,还有一批货船要同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铺开,最大的船会从豪华客轮和战舰逐渐变成了货船,大型集装箱船和大型油轮。
再加上朱简烜的专门提醒和安排,预判性的提前设计建造更大的货船。
导致货轮和油轮提前开始体型膨胀。
现在大明最大的油轮,满载排水量已经超过了八万吨,放在前世的二战都是庞然大物,在这个世界更是令人惊恐。
波斯湾大明最大的产油地,石油城波斯湾规模最大的集散地,也最靠近最大的油田。
大明最大的油轮自然要来石油城的货运码头装石油。
四艘八万吨的大型油轮加入船队的时候,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们的随员都惊叫起来了。
陪在两人身边的马卫国看了一眼,也同样忍不住感慨起来:
“圣上有旨意,工匠们有能力,工厂也有需求,所以就造出了这么大的船。
“排水量八万吨,专门用来运石油。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船,也感觉非常的震撼,这种货船比航母都大了。
“但是跟造船相关的官员打过交道,才知道这种船规模的大船已经量产了,同时更大规模的船也已经开建了。
“最新最大的船,排水量超过十万吨,最多三年后就能在海上见到了。
“圣上的指示和工匠们的计算都是对的,现在的货船规模越大总的运输成本就会越低,甚至造船的总成本同样也变得越低。
“现在船厂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造船壳的钢铁。
“所以现在的大明造船工匠们,正在想尽办法将船造的越来越大。
“按照工匠们的判断,未来限制货船规模的条件,只有马六甲和苏伊士的航道深度。
“圣上在这里也有先见之明,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主航道深度一开始就要求不低于十六米。
“那是当初的货船叠两层都显宽裕的标准,现在看着却很快就能发挥最大作用了。
“我们有生之年也许能看到满载超过二十万吨的货船。”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都是张大了嘴巴:
“十万吨——”
“甚至二十万吨——”
“钢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两人和周围的官员,都已经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每个人吐了几个词之后,就张着嘴巴愣在了那里。
马卫国的这些话反复多次的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这支半官方的船队启程之后,就保持着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一路横穿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由于都是大中型远洋船舶,在完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持续航行了七千五百公里。
船队只用了十一天的时间,就从天方的波斯湾开到了马六甲海峡,这里是大明神洲本土的南大门。
这样的持续航行,也让有军队背景的巴格拉季昂精神复杂。
因为意味着大明从本土支援波斯湾,支援奥斯曼甚至欧洲的战场,都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一个月就能往返一次。
而且考虑这支船队的规模,他们单次运送的物资,就足够支援数万人的主力部队。
这还只是一支货运和客运船队而已……
因为船队进入马六甲海峡之后,由于海峡的航道越来越狭窄,海上的船队之间互相靠近,逐渐能够互相看到了。
船队越是靠近狮城港(新加坡),周围的船只也越是密集,每天都能看到更多的船出现。
最为恐怖的八万吨的超级货船和油轮,都很快就出现了不止一批。
规模稍微小一点的,吨位应该在四万吨和六万吨的油轮和货船,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
随时都能看到长度超过两百米的钢铁大船,喷吐着烟雾在海面上航行。
大明在马六甲海峡北侧,狮城港后面的柔佛(马来)半岛上,建立了南洋地区最大的炼油厂。
为过往的军舰、客船、货船提供补给。
所以有一批超大型油轮,专门跑马六甲到波斯湾的航线。
船队即将靠港的时候,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们的随员再次来到了甲板上。
巴格拉季昂再次拿出了望远镜,看着周围锚地停泊的大小船只,心中怀疑自己是不是看到了幻象:
“这么大的船,这么多的船,应该能够直接将一整个国家都搬走……”
马卫国听到之后,却叹息着感慨说:
“大明本土现在每年向海外输出移民超过一千万人,按照欧洲的标准已经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国家了。
“大明正在按照每年一个国家的规模,向美洲、霖洲、非洲的荒野,输送大明本土过多的人口。
“但就算是这样,大明本土仍然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现在平均每个大明人都只能分到三亩多点的土地了。
“大明本土的人口数量和密度都还在不断地增加,每年仍然都有一个小型国家的规模。
“未来一个大明人可能只剩下不到三亩甚至两亩地了。
“如果不是圣上带着工匠们发明了化肥,让几乎所有的粮食亩产都直接翻倍了,我们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口。
“大明本土的人口实在太多了,所以圣上才不断地在海外拓土开疆,将百姓迁移出去生存。
“大明的船还要更多一些,更大一些。
“才能将越来越多的人输送出去,而不是堆积在本土的这点土地上挣扎。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听到这里就都很无语,大明的这种人口太多了的“痛苦和麻烦”,真的不是其他国家能够体验到的。
现在全世界的其他所有国家,人口都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人口仍如此各国最为重要的财富。
神洲本土这种人满为患的情况,真的是世界独一份的奇特景象。
巴格拉季昂同时想到,按照大明人口的基数和繁衍速度,以及向外迁徙殖民的速度,未来全世界肯定到处都是大明人了。
大明可能用不了一百年,就能将空旷的新大陆塞满了,非洲的野人可能会消失,完全被大明本土人取代。
到了那时候,俄国本土的大明人可能也会越来越多的,甚至现在就可能会越来越多了。
但是自己和俄国人,以及其他国家的所有人,对此也真的无能为力。
大明就是有这么多人,确实有能力去开垦和耕种更多的土地,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们这么做。
就像一个最大的水池已经满了,正在不受控制的向外溢出,并迅速装满其他的水池。
未来不是全世界到处都是大明人,而是全世界都只剩下大明人了。
其他人群和国家要么被大明人融合吸收,要么直接被大明人组成的帝国彻底消灭。
格鲁吉亚和俄国都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第384章 偷渡客与宝安港
波斯君主法塔赫,格鲁吉亚君主巴格拉季昂,大明鸿胪寺右丞马卫国为首的鸿胪寺使团,搭乘的远洋船队在狮城港靠港补给休整,同时也要接受一次全面的检查。
朱简烜经常把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挂在嘴边,但大明现在确实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大明和神洲现在就是有本土和海外之分。
马六甲是大明本土的南大门,现在的柔佛府的狮城港,就是这个大门的门房。
门房里面驻扎着管事和护院,海峡两侧都有大明的海陆空军基地,大明南洋地区的三军主力都在这附近。
更往南一些的爪哇岛西侧,有航道条件更好的巽他海峡,但是那边的管理反而没有马六甲这么严格。
因为走巽他海峡的船,基本都是去南非和霖洲东岸的大船,这些地方已经是大明的保留地了,没有藩国和外国船只活动。
所有出入马六甲的船只,船只上搭载的人和物,都要接受一次全面的核查。
出去的船主要查走私,有些类型的货物,是不准民间夹带运输的,仍然只允许官营和皇室所属厂商经营。
海外的地区,尚未完全纳入王化,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出售。
进来的船主要查偷渡,任何人没有合适的身份,没有经过专门的批准,都不能进入大明腹地。
马卫国一行人都是大明朝廷官方的人,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们的随员也都有鸿胪寺的文件,所以可以正常通行。
但是他们上岸活动的时候,却在码头上看到了成群结队的偷渡者,被狮海关衙门的锦衣卫看管着。
这些人虽然大部分都穿着明式的便装,但显然大部分都是胡人或者白人。
虽然大部分都是非常落魄邋遢的状态,但也有一些人的衣着看上去颇为得体,似乎是知识分子。
现在时不时的还有成群结队的锦衣卫,从其他的客船上押送着更多的偷渡客下船,跟码头上的偷渡者归拢到一起。
法塔赫看到就忍不住问马卫国:
“马先生,这些人……都是没有路引的吗?”
马卫国颇为厌恶的说:
“是的,这些都是没有路引的偷渡客,他们要么是藏在普通客轮的货仓里面,要么是直接夹在货船上,意图偷渡进入大明。
“他们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圣上对此也早有准备。
“圣上在二十年多前,就知道未来会有大量的偷渡者,当时规定了对不同族裔人群的管制方法。
“提前建立了专门的管理衙门,在各个入境关口搜查这些搜查这些偷渡者。”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听着就忍不住咂舌。
他们现在都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要偷渡过来,更加无法想象大明皇帝这种超前预判。
而且从波斯湾启航的这一路上,在与大明的官员接触的过程中,类似的超前预判已经听到了不知道多少个了。
一次两次的预判,少数几件事的提前准备,还算是可以理解的有先见之明。
但大明皇帝的预判实在太多了。
法塔赫下意识的说:
“大明为什么会拒绝他们入境?这些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