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433节

  “哦……对了,大明本土人口过多,大明人都要往外移民,更加不可能允许他们入境了。

  “大明本土每个人都只剩下三亩地了,更加不可能用粮食来养活这些外人。”

  法塔赫说到半截就反应过来了,大明本土是全世界最不缺人的地方。

  巴格拉季昂也已经反应过来了,然后就下意识的追问:

  “那大明朝廷会怎么处理这些人?偷渡在大明的法律之中应该不是死罪吧?”

  法塔赫这时候又下意识的跟了一句:

  “他们既然这样偷偷的混入大明,很可能不会说明他们自己原来的身份和住处的。

  “如果也不能直接处死的话,可能会非常麻烦,是否可以作为奴工使用?”

  马卫国回想了一下自己听过的传闻:

  “现在偷渡好像确实不是死罪,但他们也别想以任何理由留在大明本土,甚至都别想留在南洋。

  “我跟这边的锦衣卫聊过,他们说很多偷渡客认为,能留在南洋为奴就算成功,留在南洋就有机会再去大明本土。

  “因为大明人的奴仆不是亚洲和欧洲人认知中的奴隶。

  “奴仆在大明的法律中不是主人的私有财产,主人伤害了奴仆的生命同样会被衙门处罚。

  “大明的奴仆还能拥有自己的财产,按照欧洲人的认知更像是终身雇员。

  “大明的律法核心在戒不在惩,他们既然想要在本土和南洋当奴仆,那衙门就必然不能让他们如愿。

  “他们都会被送去非洲,给最近一批的新移民为当奴仆,帮助新移民在非洲开荒种田。

  “除非有朝廷的专门许可,任何外来人员都不能留在大明本土。”

  去非洲开荒是比较危险的事情,因为非洲内陆有大量的野蛮土著,与移民之间经常会爆发冲突。

  大明在非洲开荒种田的过程,也是彻底清理周围土著的过程。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体会到的文化差异,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此时也体会到了。

  大明的法律禁止是真的禁止,而不是一种需要承受的条件和代价。

  关键是这些青壮年,愿意在南洋当奴仆,大明都不允许,大明不想为他们提供口粮。

  虽然之前就已经知道大明本土人多了,但这种直接相关的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让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有了更强的实在感。

  马卫国、法塔赫、巴格拉季昂一行人,在狮城停留了三天,船队检查补给完成后再次启航,驶向广州府宝安港。

  马六甲这个大门,可以算是大明本土的“院门”,而大陆上的广州府,就是真正的“房门”了。

  能够在广州府上岸,才是真正的进入大明本土了,这里也是所有偷渡客的目标。

  明清时期的广州府规模很大,范围几乎囊括了整个珠江三角洲。

  朱简烜前世的广州、清远、佛山、东莞、中山、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广州府管辖。

  广州府也是大明朝廷在华南地区集中力量首先建设的大型工业基地。

  广州城本来是秦汉时期的南海郡故地,当时的城池勉强可以算是直面大海的,所以才会有南海之名。

  但珠江在城下持续淤积了一千多年之后,广州已经从海港变成了内河港口。

  在工业化之前,广州这种大河上主航道上的最后一座城,本来是非常适合作为港口的,正好用于海船和内河船的交界地。

  风帆时代两千吨的船都是大的,而且木船轻载吃水很浅。

  但随着工业化真正开始,船只规模越来越大,吃水也越来越深,进出狭窄的珠江航道越来越困难。

  广州这种河港就不适合作为远洋海港了。

  也正是在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世界上才慢慢出现了天然深水港的概念。

  最近这些年,大明朝廷建设部和广州府联合勘探挑选,最终选择了宝安县城的西南部的半岛上,专门建设了一座全新的大型海港,用于沟通广州与南洋。

  宝安县最初属于东莞县,在万历年间拆分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新安县,辖区大概是后世的深圳和香港。

  这个世界的大明工业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中,朝廷发现神洲本土叫新安县的地方太多,为了方便区分把新安县改成了宝安县。

  建设港口的地方位于后世的蛇口半岛上。

  珠江口一侧天然水深在九到十四米之间,稍微疏浚就能达到十六米的运河水深,继续向南航行很快就有二十米水深了。

  宝安港首先承载了大明南方工业区与江南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区的贸易互通的需求。

  也承载了大明本土与南洋地区的海运往来。

  还是大明本土与澳洲、印度、天方、欧洲地区的远洋贸易起始点或者中转港。

  如此庞大的航运驱动力,再加上本来就颇为优越的自然条件,让宝安港很快就成了大明广南地区最大的民用海港。

  现在的宝安港所在的半岛周围都已经变成了泊地和码头。

  马卫国乘坐的船队驶向港口的时候,在深圳湾对面的元朗地区也到处都是忙碌的工地。

  很显然,宝安这座城市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

  城市的核心区在宝安港周围,但未来可能会变成整个深圳湾的周围。

  深圳湾外部水比较深,可以疏浚加深成为港口的一部分。

  内部的水非常浅,属于咸水沼泽湿地,当然不适合建设港口,但可以成为城市内部的公园。

  也因为湿地水浅,未来可以通过建设长桥,将海湾两岸连接起来。

  现在这个大明南方最大港口选址在宝安,而不是九龙和香港岛这种天然航道条件更好的地方。

  根本原因还是大明的工业化是内生的,且没有受到外力的干涉。

  这种本土内生工业化所孕育的港口,即便是本身是用于对外沟通为主,通常也会出现在与内部平原相连的沿海山麓地区。

  山麓意味着海岸线是岩石海岸,这种地方更容易出现天然深水港,航道疏浚维护的压力较小。

  与内部大平原直接相连,更方便修建铁路和公路,方便调动内陆的海量资源,也方便将内陆的产品输送出去。

  如果这种港口能位于大河的出海口,将内河与远洋航线串联起来,那样就更好了。

  大明朝廷和广州府选择在宝安建设港口,就是要建设一个向外输送内部商品的港口,一个远洋航线与内河航道转换的地方。

  所以与内部腹地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最终的选址要在航道条件和区位之间做折中。

  宝安县城与蛇口半岛周围的区域就是非常好的选择。

  九龙和香港岛之间的天然航道条件虽然更好,但是这里与广州府的核心平原区域并不相连。

  中间隔着成片的丘陵地带还有一道深水海湾。

  这里属于大陆边沿地区的孤立角落,与内陆的沟通非常的不方便。

  在工业化刚刚开始的时候,要把铁路和公路就到九龙,是一件颇为麻烦而且困难的事情。

  香港这种特殊的区位环境,特别适合作为外部力量主导的稀有商品集散地,或者是作为本来就孤立的军用港口。

  再或者是等工业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可以强行修建高标准的铁路和公路与内陆联通,成为内陆大型城市的远洋专用深水港口。

  类似朱简烜前世上海的洋山港。

  香港的崛起是特定历史环境造成的,现在这个世界没有这种特定条件,香港自然也无法获得前世的地位了。

  现在九龙和香港岛已经成了大明海军的军港。

  未来大屿山岛的某个地方或者周围的某个小岛,也许有机会成为广州府的“洋山港”。

  如果未来的广州府不会被拆成几份的话。

  马卫国乘坐的船队慢慢靠近宝安港的时候,他也难得的特地拿着望远镜观察周围的情况。

  马卫国主要是想看看,自己出去的这半年,这里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现在这个时代,特别是广州府和宝安港这种工业化的最前沿地区,就算是对于大明人而言也是一年一个样的。

  对于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这些外来者而言,这种冲击更是拔高到了另外一种全新的层面。

  他们在波斯湾已经看到过规模庞大的工地了,在马六甲也已经看到过了庞大的港口和数不清的船队。

  而在珠江口里面,在宝安港周围,这两种东西叠加在了一起,规模又都扩大了一个级别。

  他们原本都觉得自己已经完全麻木了,现在却再次时不时的露出惊诧的表情。

  毕竟,波斯湾和马六甲,都算是工业化的大明的外部力量体现,而宝安港这里却要直面工业社会本身了。

  船队在宝安港靠岸之后,马卫国一行人再次接受了一轮新的检查。

  马卫国等人在码头上又发现了一批被锦衣卫押送的偷渡者,这些都是狮城和琉球等其他“院门”溜进来的漏网之鱼。

  数量上比狮城港的少了一个数量级,成分也明显发生了变化,欧洲白人变少了,胡人变多了。

  马卫国没有理会这些人,带着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办理了手续。

  然后一行人就在这里上岸了。

  他们没有继续乘船去顺天府,而是被专门安排先去参观广州府,然后再乘坐火车去顺天府面圣。

  未来的海外君主进京朝拜,都有可能被安排下去参观。

  让他们首先看清大明的真实情况,认清当前的现实,以避免不必要的误判。

  在面对大明皇帝的时候,也能够摆出合适的姿态。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参观的第一站就是佛山钢铁厂,然后是无缝钢管厂、军工厂、造船厂。

第385章 城市和郊区的边界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们的随员,在宝安港通过身份核查之后上岸,然后被安排乘坐火车前往广州府城。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早就知道火车,巴格拉季昂是自己以前就了解过,法塔赫是早就听过马卫国的介绍。

  大明的客运火车,通常有会二十节左右的车厢,速度为每小时六十公里到九十公里,一次能够运送三千到五千人。

  如果是货运火车,那通常会有五十节甚至六十节车厢,速度为每小时六十公里左右,一次能运送两千吨到三千吨的货物。

  但是两人以前都没有见过火车,现在这是第一次亲自乘坐火车,也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火车的力量。

  宝安码头后面就是火车站和汽车站,法塔赫等人可以坐院内的小车去火车站。

  然后在鸿胪寺的安排下,走公务通道进入专门的站台。

  法塔赫等人来到准备好的火车前面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一眼看不到尽头在哪儿。

  就算是转身向前后方向看,车厢的尽头也让人感觉有些模糊,主要是对这种东西的长度没有实际的观感。

  火车细长,摆在地面上,特别是摆在面前的时候,比飘在海上的船,更显得它们长的离谱。

  法塔赫表情带着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茫然,下意识念叨身边的马卫国:

  “这么长的车厢……这么多的车厢,这火车怎么跑得动啊,这车头得多大的力量啊?”

  马卫国笑了笑说:

  “力量确实很大,火车头的发动机,能够用来作为小型船舶的发动机。

  “但在地面上让这么大的东西跑起来,关键还是钢轨把车厢架起来,减少了车轮与地面的摩擦。”

  法塔赫顿时就又反应过来:

首节 上一节 433/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