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438节

  江南布政使,江南提刑按察使,这两个衙门的官员,可能也都很难受。

  至少对这个提学官没有什么好印象了。

  这个提学官自己肯定知道这样的后果,但是他仍然坚持要这样做。

  这种品格就是君主应该鼓励的。

  与此同时,朱简烜也想听这个提学官现场跟自己说说,当地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这个提学官进京之后,还没有去升迁的办手续,就得到了召见。

  提学官进宫见到朱简烜,马上非常激动的躬身行礼:

  “臣江南布政使司提学官梁章钜参见陛下。”

  朱简烜对梁章钜这个名字稍微有点印象:

  “梁章钜是吧,你跟我好好说说,今年松江府岁试的事情……”

  梁章钜马上说:

  “臣有罪,臣无能,在江南履职三年,教化不张,反而乱象丛生……”

  朱简烜如果年轻二十岁,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我都没有问你罪呢,你自己请什么罪?

  如果年轻十岁,朱简烜可能会有点生气,觉得这臣子在跟自己赌气。

  但是现在,四十七岁的朱简烜,听完反而有点想笑:

  “看你这苦大仇深的样子,你对江南三司的官员们,真的有很大的意见啊,这些人怎么你了?”

  梁章钜没有直接开口,而是递上了一份提前写好的奏本。

  朱简烜身边的中书舍人接过来,检查过之后转呈给朱简烜,朱简烜翻开简单看了一下。

  梁章钜和江南布政使联署的公开奏本,说的是非常客气和委婉的。

  沈复打电话去调研的结果,也是比较委婉的。

  而梁章钜单独写下来,直接递给自己这份奏本,就毫不留情的直接控诉了。

  梁章钜声称,江南官场特别是学官,上下串联,沆瀣一气,纵容配合当地刁民女子参加童生考试。

  江南各府州县,富户女子无所事事,整日在各种事情上互相攀比。

  不知为何就攀比到了科举上,以至于近年来女子参加县试、府试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

  而学官令家眷检查的做法,甚至已经要形成固定规则了,只是尚未有人真正突破岁试,没有真正成为女生员。

  那个所谓的寡妇童生,就是这些富裕人家故意推出来的。

  此前已经有人私下打探梁章钜的口风,并且试图向梁章钜行贿,希望梁章钜配合。

  梁章钜始终不容许,最后闹到考场上。

  梁章钜仍然不许,要求当地官员联署,写奏章请示皇帝。

  这份奏章本身其实也拉扯了大半年才送出来。

  朱简烜看完之后有些意外:

  “这些女子科举,只是因为互相攀比?”

  梁章钜直接拱手说:

  “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攀比,可能是某个富家女子在聚会时声称,她们可以通过考试,然后就开始了。”

  朱简烜想了想,感觉这个所谓的攀比,多半也只是表面现象。

  她们能在科举这种事情上攀比,甚至还能因此形成风潮,必然有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在:

  “你要说的就这些吗?”

  梁章钜再次拱手:

  “臣恳请陛下,彻查江南官场,彻查江南学政,科举教化乃是国家大事,绝对不容他们和女子祸乱。”

  朱简烜考虑了一会儿,没有直接给出回应,摆手让梁章钜先回去。

  不久之后,大皇子朱靖坤也回到了顺天府,稍作休整之后就赶紧进宫去见自己老爹了。

  朱靖坤过去这两年,都在湖北布政使司武昌府当通判,职责相当于“常务副知府”。

  见面行礼之后,朱简烜就让儿子在面前站好,自己也稍微认真的打量了一下。

  朱靖坤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过了年就该说二十九岁了,现在已经是十几个孩子的父亲了。

  在地方上历练了八年,整个人也变得非常成熟沉稳,没有了少年时代的轻浮感。

  朱简烜看着还算满意,然后就先问了一下武昌府和湖北的情况。

  各方面的事情都大致问了一下,最后问他:

  “在武昌那边,有没有女子想要考科举?有没有士绅或者工匠找过衙门?”

  朱靖坤几乎没有迟疑的直接说:

  “有过,儿臣在武昌这两年,前后见过了至少十个来询问的人,也有人写信函来衙门请示的。

  “当地学官和府县的官员,都本能的直接反问,哪有女子考科举的,然后就给直接推脱掉了。

  “大约当事人也觉得,女子科举本来就不合适,所以衙门拒绝了,他们也就不再问了。”

  朱简烜不置可否:

  “你对这种事情有什么看法?为什么会有人来问这种事情?”

  朱靖坤稍微有点纠结:

  “这个……我问过武昌知府和学官,他们因为儿臣好奇,就去调查了一下。

  “其实在以前……至少天工朝以前,咸宁朝的时候,是能够确定有人询问过这种事情。

  “甚至有文人笔记的记录显示,在咸宁朝以前甚至崇祯朝以前也发生过。

  “只不过以前的次数稀少,可以算是非常稀罕的事情。

  “现在……这种情况就明显变多了。

  “儿臣以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文艺相关的产业更加发达了,书籍和纸笔的产量大幅度的提升,价格则大幅度的下降了。

  “再加上现在百姓普遍富裕了,这些产品的价格对普通工匠而言都算廉价。

  “自然也有更多人的,不介意买些书籍和纸笔,让自己家的女儿也能够读书识字了。

  “甚至于,武昌府城中,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女塾’。

  “让女先生专门教女孩读书。

  “甚至有些家族的私塾里面,也让男孩和女孩一起读书。

  “这些女孩既然读了书,关键是读的大部分书,都还与男孩并没有什么差别。

  “可能有些女孩读书之后,也有了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自然就想要去参加科举了。

  “甚至仅仅是因为同族的男孩女孩有矛盾,都有可能导致女孩想要考科举。

  “但官僚最不不想面对的事情就是改变。

  “所以他们都是本能的抵触,用以往没有女子科举为由,拒绝女子参加科举。”

  朱简烜对儿子的报告和分析还算满意,对地方上的这种事情也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也一下子想到了好几个方面。

  按照神洲传统上讲,这应该可以算仓廪实而知礼节。

  按照心理学上讲,人的低级需求满足之后,自然就会追求高级需求。

  按照社会学讲,可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自己的控制下,大明迅速完成了基本的工业化,关键是百姓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迅速变得富裕起来了。

  而不是像历史上欧洲工业革命的时候那样,将工人和农民以及所有普通百姓压榨到了极点。

  所以在社会变革正在发生的时候,欧洲人搞出了1848年革命甚至巴黎公社。

  大明人的反应颇为温和,只是问问衙门能不能让女儿考科举。

  朱简烜听儿子说完之后,没有什么表情的追问:

  “你的想法呢?你觉得这样拒绝是否合理?是否应该允许女学生参加考试,甚至允许他们进衙门当官呢?”

  朱靖坤听完之后张了张嘴,下意识的想要说什么,但是最后摇了摇头:

  “儿臣现在也拿不定主意……”

  朱简烜对这个回答颇为满意,这种麻烦事儿他要是马上一口咬定应该怎么做,反而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

  “你说的这些情况,在工商业更加发达,百姓更加富裕的江南,表现的比武昌更加明显。

  朱简烜说到这里,从御案上拿起了三份文件递给了朱靖坤:

  “你看看这些……”

  这三份文件,一份是江南布政使和提学官请示是否开女科的奏本,一份是沈复总结的关于上海县寡妇科举事件的概况,一份是江南提学官梁章钜自己写的奏章:

  朱靖坤双手接过奏章和总结文件,现场就大致翻看了一下,然后就忍不住微微皱眉说:

  “儿臣觉得,这上海县和松江府的学官,让自己的妻女给寡妇搜身,这件事情要是较真的话,应该是科举舞弊了。

  “谁能保证,这两个学官,是不是跟这个寡妇串通好的?”

  朱简烜听完语重心长的叮嘱:

  “过于刚正不阿或者说死板的人,只会揪着细枝末节较真的人,就算是在朝廷上当大臣都不算合适。

  “你要记得你是皇子,不是一个普通的官员,考虑问题要从全局出发,从社稷江山的长久稳定繁荣着眼。

  “你得去考虑,这种浮于表面的事情的背后,所可能存在的社会经济和思想基础。

  “然后才能去判断,应该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

  朱靖坤听完赶紧拱手: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儿臣觉得,既然江南地区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以至于出现了这种一定要考试的寡妇。

  “那就不能简单的推卸了事了。

  “这种事情有第一个,就可能会再出现第二个。

  “甚至可能会有人买通几个通文墨的暗娼,故意打着愿意接受搜身的名义,强行参加考试。

  “朝廷应该给出明确的答复了,到底是否要允许这些女子考科举。

  “给地方官员一个处理这种事情的依据。

  “不过无论最终是否允许,朝廷都应该在相应的事情上有所准备。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这些女子学了圣贤书之后却又无事可做。

  “所以应该准备……规划一些女子能广泛参与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438/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