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总管水利工程建设的汪莱递上来的。
主要是告诉皇帝,经过工匠们这段时间的努力赶工,冰川大河、三峡工程、刚果河工程的详细方案都已经基本完成了。
这实际上是个概括性的报告,如果皇帝想要看详细方案和图纸,可以再打电话叫他们送过来。
冰川大河的方案基本确定了,天然存在的河道遗迹就是理所当然的运河河道,天然存在的河口就是理所当然的水坝基址。
倒是三峡工程和刚果河工程,目前都还有一些不确定性,需要朱简烜做一些决定。
比如三峡工程就给出了三个候选方案。
第一个方案,汪莱称之为节俭型方案。
在湖北宜昌或者秭归县,建设一座海拔高度一百八十五米的大坝。
预计可以形成最高一百八十米的水头,可以形成面积大约一千平方公里的峡谷水库,拥有大约四百到五百亿立方米的库容。
这基本就是朱简烜前世最终的三峡工程指标。
当时神洲尚未完成全面的工业化,对于这种工程建设的规划非常谨慎,最终的选择也非常的保守。
那个时候重庆人口已经非常多了,工程投资有一半都要用来移民了。
不过现在大明的情况完全不同。
大明朝廷已经配合渝国公迁走了本地的大部分居民,这个方案现在完全不需要专门移民,也几乎不会淹没平地。
但是在汪莱看来,这种水库的库容极低,在洪水爆发的时候,只能削减洪峰强度的能力。
无法将雨季来水全部截留,无法将全年来水全部用于发电。
在雨季到来之后,甚至可能需要专门泄洪,释放库容用于拦截后续的洪峰,所以无法完全规避下游的洪水。
建设成本较低,工程难度中等,调节效果较低。
第二个方案,汪莱称之为高效方案,仍然在宜昌或者秭归县,建立一座海拔高度两百四十米的大坝。
预计可以形成两百三十五米的水头,能够获得面积约两千平方公里的峡谷水库,拥有大约一千五百亿立方米的库容。
这个指标近似于苏联蜜月期提过的苏联方案。
这个方案会淹没一些谷中河滩土地,但能够拦截绝大部分的雨季洪水,基本能够完全控制洪峰。
在正常年份,只会浪费很少的来水,大部分流量都能够用于发电。
同样基本不需要搬迁,工程区基本无人。
建设成本较高,工程难度最高,调节效果较高。
也可以将大坝分成两个,那样工程难度会大幅度降低,成本也会有明显的上升,但那样就不如直接采用第三方案了。
第三个方案,汪莱称之为保守方案,在宜昌到重庆府之间,建设三座不同高度的大坝。
三座大坝本身的的高度都在一百米左右,但是最高位置的大坝坝顶海拔高度能达到两百七十米,总水头最高两百六十米。
近似于美国蜜月期提过的美国方案,只是将一个大坝分成了三个。
这个方案会淹没重庆府附近的几片谷地,嘉陵江中游也会形成较大规模的峡谷水库。
在重庆周围形成多个大型山谷水库,总水面面积预计在三千到四千平方公里之间,最大库容预计超过三千亿立方米。
长江三峡以上全年径流量约为五千亿立方米,但是考虑冬季枯水期的航运补水和全年放水发电的需求,三千亿立方米的库容量已经可以完全控制长江中上游的径流了。
可以在全年范围内根据需要调解长江流量,让重庆以下的长江航道全年流量和水位都基本保持平稳,不会再随季节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了。
如果宜昌以下发生特大洪水,那大坝就可以连续几个月完全不放水,让长江变成一条发源于宜昌的河流。
全年的几乎所有来水都能够用于发电。
由于淹没面积比较大,嘉陵江上游比较偏僻的地方,现在仍然有一些居民,需要额外付出资金迁徙。
建设成本最高,工程难度最低,调节效果最好。
如果只用一座两百七十米的大坝,那工程难度自然就变成最高了,现在甚至可能根本无法实现。
(第三方案260米水位形成的水库湖泊水面范围)
刚果河水利工程倒最终候选方案,基本都是长江三峡工程保守方案的放大版。
非洲是高原大陆,就算是刚果盆地这片洼地,海拔也基本都在三百米以上,水坝海拔更高。
考虑大明目前的工程能力,再加上尽可能最大化利用刚果河水力资源,所以理所当然的建议分级开发。
工程院拿出了两坝、三坝、四坝三个方案。
水坝数量越少,工程难度越大,总的工程量可能越少。
水坝越多,那工程难度就越越低,但是工程量就会越大,成本越高。
不过刚果河流域基本都是无人区,基本不需要考虑淹没问题。
无论哪个方案,最后一个水坝的最高海拔都是相同的,都是三百三十米。
最终能够形成水位高度,都在三百二十米出头。
最终在刚果盆地西部边沿地区,形成面积大约三万平方公里的水库,获得三到四万亿立方米的库容量。
水库能够储存刚果河中上游三年的径流量。
由于刚果盆地内部是平原,所以这个水库面积虽然巨大,但是蓄水却不会太深。
水库中有超过一半的区域,会变成淡水沼泽环境。
而这也正是汪莱的计划。
用沼泽留住雨林中有机物,避免它们继续流入大海。
这样能完全利用刚果河中下游的水能,同时在刚果盆地的雨林之中淤田。
也就是为大明的未来提前准备更多的潜在耕地。
汪莱甚至还准备拦截亚马逊河,在亚马逊平原形成巨大的浅水沼泽,来做更大范围的淤田。
朱简烜对这种热带雨林淤田规划一直都不是很支持。
所以这个刚果水库的规划比较保守,水面总面积只有大概三万平方公里,大约是刚果盆地的一百分之一。
如果按照汪莱自己的想法,那把水坝最高点应该加高到四百米,水库面积至少三十万平方公里,达到刚果盆地的十分之一。
朱简烜仔细考虑了许久,最终在三峡工程上采用最稳妥的三号方案,在刚果河水利工程上也采用最稳妥的四坝方案。
一个能够完全控制长江中上游来水的水库,对于大明本土南方地区的意义堪称重大。
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航运条件再次全面升级,不再因为季节流量变化而影响通航条件,冬天同样能走最大规模的船。
同时也能彻底根治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洪水,并且提供海量的清洁电力能源。
如果有能力的话,肯定是值得去做的。
大明现在需要付出的最大的代价,就是把本来就基本搬空的重庆府稍微挪一下位置。
重庆半岛上的老城城墙会被淹,半岛中间区域会变成一座河中岛,江北的观音桥和龙山地区也基本不会被淹。
未来重庆府周围将将形成大量的风景秀丽的山谷水库。
三峡工程完成之后,重庆的航运条件自然环境,都会比原来的重庆高很多。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虽然朝廷配合渝国公大规模移民,同时考虑三峡工程可能会淹没周围土地。
所以禁止普通百姓向重庆地区自由迁徙和生活。
但是重庆地区的建设其实并没有完全停滞,只不过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区域不在老城区,而是在周围地势较高的地方。
虽然三峡工程的指标一直没有完全确定,但朱简烜知道不可能搞个三百米以上的大坝出来。
所以重庆周围海拔在三百米以上的地方,都可以放心建设。
因为重庆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神洲本土在西南地区的天然门户城市,不可能让这里完全荒废。
现在三峡工程规划确定之后,那海拔在两百七十米以上的地方,也都可以用于建设规划了。
为了配合三峡工程建设,重庆也会迎来一轮新的建设热潮。
其他可能被淹没地区的百姓,现在可以直接迁徙到重庆未来的城区周围定居了。
第394章 原来是另有所图
朱简烜批了纪念楼、三峡工程、刚果河工程,算是又给大明中央朝廷加了几个大活儿。
这当然会让相关的官员们更加忙碌,朱简烜知道自己也会变得更忙,因为后续会有各种相关的审批和请示不断递上来。
仅仅两天之后,第一份与之相关的请示,就送到了朱简烜面前,是礼部侍郎递上来的。
朱简烜本来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心中也在继续考虑这些工程,不断地酝酿各种各样的特殊和细节层面的想法。
但是这第一份请示却出乎了朱简烜的意料,也让朱简烜稍微有点不太高兴。
朱简烜让礼部配合建部,在设计功勋纪念楼的过程中,提供礼法和文化层面的建议和支持。
但礼部却在这个时候,递了一份实质性相关性极弱,但名义上确实有联系的建议。
“是否在设计和建设功勋纪念楼的同时,根据大明各地的城市建设状态,拟定新的明确的楼房建设规格标准。”
朱简烜微微皱着眉头,稍微翻了一下奏本的具体内容。
随着工业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式钢筋混凝土技术在建筑中开始广泛应用,旧的建筑规制已经不合时宜了。
现在民间百姓只能根据官营工厂的员工住房,作为自己建设楼房的上限标准。
但这只是一个潜规则,不是一个明确的指标。
朝廷相关衙门想要管理和约束,也都没有合适的依据和标准,所以建议拟定正式的标准。
奏本上的话本身说的比较委婉,但朱简烜却直接看到了他们的真正目的。
“这是希望朝廷放宽对民间建筑的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甚至于,之前那个建设功勋纪念楼的提议,都可能是为了引出民间楼房规格的事情而故意提出的。
“就是民间有人想要建高楼——
“也说明工业基础上孕育出的民间商业越来越发达了——”
现在的大明,已经有条件建设摩天大楼了,至少二三十层的随时都能建设,更高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民间商业快速发展,对更加密集的商业楼房也有了需求。
主要是金融、证券、法律、保险、咨询、商贸等纯商业类型的公司。
这些公司对生产制造空间和环境没有需求,但是但对信息交换速度非常的敏感。
他们赚钱依靠的是信息、人脉、金钱。
越高的楼房,越容易把更多的人,更多的信息,汇聚到更小的区域内,用更快的速度完成交换和处理。
但是在大明,房子高度超标的话,可是涉嫌僭越的。
如果没有得到允许,自行建设大高楼,真的要摊开了秉公处置的话,可不只是掉脑袋那么简单。
关键是现在大明本土的交通和通讯过于便利,大高楼根本没有办法隐藏。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电报、电话铺到了乡镇,报纸、广播更是随时更新全国的新鲜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