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485节

  九皇子在投票之前还有点担忧的,现在看到了结果之后反而放松了,微笑着看向自己的大哥:

  “这下子麻烦了,必须得请示父皇了……”

  大皇子朱靖坤叹了口气,环顾左右之后,下意识的想要提议重新投票,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看到结果之后再要求重新投票,结果可能会发生变化。

  当然可能会出现更好的结果,但却也可能会被反对者抓住把柄来攻击。

  最终只是面无表情的宣布了结果:

  “按照惯例,整理出报告之后,递交给父皇知道吧。”

  会场的书办把会议纪要整理出来,然后就直接通过船上的无线电设备发到太平府。

  再由太平府通过海地电缆,用有线电报的形式,发回顺天府。

  整个整理文档和发送的过程都需要时间,皇子们的会议开完了之后再次开始自由活动。

  客船在第二天清晨抵达了永兴府城。

  永兴府由最初的永兴卫发展而来,位置在太平府南方两百五十公里外,美洲大河河道靠近河谷东岸的台地上。

  基本上是朱简烜前世北美中部重要城市孟菲斯的所在地。

  目前永兴府城区人口已经有将近五十万了,而整个府辖区的总人口却更是已经超过三百万了。

  永兴府下属的几个县城,城区也各有数万人口。

  整个府范围内,超过七成人口生活在郊外的农村,整个永兴府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要产业。

  城内也主要是商业服务,本地基本没有工业生产能力。

  而且美洲的城市规划似乎是参考朱简烜对顺天府和周边的安排,永兴州在美洲的地位稍微有点像是太平府的通州。

  太平府的投资建设是以朝廷官方为主的,朱简烜亲自圈出来了的太平府的辖区内,完全没有私人土地。

  而永兴府则恰好相反,包括最初的卫所驻地城区在内,这里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是私人的。

  永兴府辖区的开发工作,被美洲的大臣和大学士们交给了民间开拓者。

  最初的永兴卫开拓的更低,在军屯卫所解散的时候,直接分给了军屯卫所原有的居民。

  后续也主要接纳民间自行组织的移民,包括大明本土来的商人和农民,欧洲裔的美国人和欧洲人。

  所以永兴府城中街道上的景象,也明显比太平府复杂花哨的多了。

  首先是街上的行人,明显是欧洲面孔,或者有混血特征的人,明显比太平府多了。

  在太平府只能偶尔看到一两个,而在永兴府则随时都能看到了,不至于占据特别大的比例,但也会持续不断地出现。

  街道两边的建筑中,也偶尔能看到欧洲式的房子,亦或者是东西方特征混合的房屋。

  有些房子的招牌上还加了一些拉丁字母写的提示。

  商人为了招揽更多的顾客,不介意额外增加一点负担,做个简单的招牌出来。

  永兴府的官员来码头迎接皇子们,见面行礼确认身份的流程之后,官员给皇子们介绍了永兴府本地的基本情况。

  永兴府户籍上的欧洲裔数量大概有十分之一了,本地欧洲裔通行英语。

  太平府的比例可能不到百分之一,关键是官方产业不会主动招募欧洲裔,欧洲裔也很难融入到那种体系中。

  永兴府的产业除了农业之外,就是商业和服务业了。

  特别是太平府方面的,涉及到与欧洲相关的事务,基本都会直接转到永兴府来处理。

  皇子们在永兴府停留了半个月,然后乘船继续南下,两天之后抵达了长宁府。

  长宁府是由最初的长宁卫发展而来的新城市,在永兴府城南三百多公里之外,同样位于美洲大河东岸河谷边的台地上。

  这个长宁府城的位置,大概就是朱简烜前世的维克斯堡所在位置。

  长宁府城的规模比永兴府更小一些,府城人口只有三十万左右,加上下属县城也不到五十万。

  辖区总人口也不到两百万,同样主要以农业和商业为主。

  与此同时,这里的欧洲裔和混血儿人口比永兴府更多一些,已经占到了移民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他们与大明人打交道的时候会用大明雅言,但内部交流则通用英语。

  皇子们在长宁府城停留了十天,然后继续南下。

  两天之后抵达了丰乐府,大平原上最初的五个军屯卫所中最南边的一个,也是大平原内陆对外的窗口。

  因为美洲大河,也就是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就是一大片沼泽地,大部分地方都是烂泥潭。

  这片沼泽地中,唯一一块比较硬挺的完整地面,就是新奥尔良,面积也不算大。

  想要在这附近开荒种田,只能到脱离三角洲范围,在真正的完整大陆上选择地方建开荒建城。

  这个丰乐府的位置,大概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的位置。

  丰乐府城区的人口,现在已经接近一百万了,是美洲内陆地区除了太平府之外最大的城市。

  丰乐府有造船和航运产业,还有石油化工和冶炼产业。

  城区欧洲裔和混血人口的比例,也比永兴府还要略高一些,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二十。

  在丰乐府以南,美洲大河三角洲上的新奥尔良。

  这个最初由法国人规划,后来在英国、西班牙、发过之间几经转手的城市。

  现在的城区的总人口也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其中欧洲裔和混血人口大概占总人口的百分三十。

  而且这些欧洲裔的语言成分还比较复杂,英语人口并不占明显的优势,西班牙裔和法国裔与英国裔势均力敌。

第427章 美洲的问题

  新奥尔良最初由法国人建设,后来在西班牙和英国之间转手,最终落到了大明的手中。

  接受大明管辖之后,这个城市仍然允许西班牙、法国、英国人往来贸易居住。

  现在这座城市中,有欧洲特征的居民大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正常情况下,拥有这么大比例的人口,应该会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例如加拿大的法语区。

  但现在的新奥尔良这个城市,却已经是完全的大明城市了。

  欧洲人留下的痕迹,只剩下最初的建设的少量城建筑,包括堡垒和教堂。

  大明人来了之后,所有的新建筑全都是明式的,甚至后续修缮的教堂也都改成了明式的。

  这些欧洲教堂,被大明移民称为西洋庙,或者是耶稣庙,被认为是供奉一个叫耶稣的欧洲神仙的庙宇。

  欧洲人普遍信这个神,在大明的大部分移民看来,就跟福建人信妈祖类似。

  新奥尔良的治理方式也是明式的。

  无论是大明移民,还是欧洲裔移民,都可以参加本地的科举。

  拿到生员功名后,就能到本地衙门里面任职了。

  大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强势,对欧洲移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新奥尔良原有的欧洲裔居民,以及后来抵达的新移民,都愿意接受大明治理。

  绝大部分欧洲移民都愿意融入明式的生活之中。

  大明移民和欧洲移民偶尔会发生一些矛盾,有一些大明移民始终非常嫌弃欧洲来的蛮子。

  有些脾气暴躁的,甚至会无缘无故的公开谩骂,稍微有点冲突就可能直接殴打。

  但绝大部分欧洲移民对此并没有太多怨言,他们觉得还是因为自己不够文明,所以才会被那些传统的大明人厌恶。

  他们只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大明移民的生活方式,更加熟练的使用大明人的语言,最终都会被接受的。

  确实有很多大明人愿意能接受他们。所以让他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方式。

  只不过嫌弃他们的人,跟愿意接受他们的人,大部分都根本不是同一群人,也很难直接发生转化。

  不过也是因为如此,欧洲移民弄清楚怎么回事之后,只要躲着特定的人群就行了。

  不愿意接受的这种情况的欧洲人,一定要故意彰显自己的欧洲传统,而不愿意融入明式生活方式的人。

  很难在新奥尔良以及其他内陆的大明开拓区城市生活。

  大部分有着类似心态的欧洲人,基本都是直接留在美洲的几个自由邦生活的。

  皇子们在新奥尔良的调查和访问非常顺利。

  新奥尔良的官员声称,欧洲移民大多也是心向王化的,也都可堪一用。

  皇子们在新奥尔良停留了几天,然后换乘海船南下进入墨西哥,前往古巴和海地两个岛屿访问。

  在过去的这些年,大明向古巴岛输送了将近两百万人,向海地岛输送了五十多万人。

  目前两个大型岛屿上的大明人,都已经是当地的绝对多数人口了。

  大明接管古巴之前,古巴的欧洲裔人口还有三十多万,这个数字到现在为止也都没有明显的上升。

  非洲裔人口由最初的将近三十万降到了不到二十万,并且还在持续继续之中。

  海地岛原本的欧洲裔移民不到十万人,现在同样基本没有上升。

  海地的非洲裔移民数量本来超过五十万,但是现在也也产业只剩下二十多万了,同样也在继续减少。

  现在古巴和海地的非洲裔移民全部都是奴隶,两地此前已经获得自由的黑人和混血黑人,都已经被大明强行遣返回了非洲。

  同时严格禁止向这些岛屿继续输送奴隶。

  目前古巴和海地的奴隶都已经完成了绝育,雄性奴隶已经全部完成了阉割,雌性奴隶则全部完成了幽闭。

  可以确保他们以后不会再诞生任何后代。

  大明的工匠们,最初只是对男性阉割比较有经验,对女性的处理方法并没有什么经验。

  不过经验可以积累,技巧也可以锻炼。

  工匠们在非洲和美洲做这种事情做多了,相关的技术自然也比较成熟了。

  幽闭已经不再是一件麻烦事情。

  现在美洲的熟练的工匠,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对刚刚诞生的幼崽,处理一个的速度都是按照秒来计算的。

  对于古巴和海地的欧洲人,大明的制度是许出不许进。

  其他地区的欧洲人,直接不被允许靠近岛屿,岛上原有的欧洲人,离开之后就不能再返回,

  所以两个岛屿上的欧洲裔人口持续十几年没有明显增长。

  新出生的人口数量,勉强弥平欧洲裔人口流逝的速度,才能让人口没有直接下降,而是勉强维持了一个基本稳定。

  非洲奴隶都绝育了,都已经无法再生育,自然就随着老奴隶老死,总数量不断地减少了。

  加勒比海得上的其他岛屿,也都与古巴和海地两岛的情况类似。

  皇子们对古巴和海地等地的总体评价还算不错。

  随着时间流逝,这一代剩下的奴隶消亡之后,这些岛屿就会被真正的净化了。

  皇子们乘坐的船队,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绕了一圈,最后再次绕过佛罗里达半岛,开始对美洲自由邦的访问。

首节 上一节 485/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