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486节

  美洲的十一个自由邦和两个自治领,基本上就是朱简烜前世美国独立时的十三个州。

  历史上的美国,在这个时代基本上还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现在刚刚开始最基本的工业化建设。

  当美国的基本工业化完成之后,很快就发生了美国分裂和南北内战。

  导致美国爆发内战的关键原因,就是初步完成工业化的美国北部,与美国南部的农场主之间的矛盾。

  美国北部的工厂主,希望获得南部的廉价原材料,以及南部的掌握的潜在劳动力。

  而南方的农场主,希望扩大贸易开放,将他们的产品高价卖给英国人,而不是被北方的工厂主用低价买走。

  现在这个世界的美洲自由邦,已经提前完成了基本的工业化。

  但这个工业化的范围,与历史上的美国相比,工业化范围大大的增加了,完成的形式也截然不同。

  美洲的自由邦,可以算是全世界商业规则最宽松的地方,对于商人有很高的吸引力。

  现在很多大明本土的商人在这里开矿设厂经商。

  美国南方种植园大量生产棉花,本来会销往北方或者是欧洲乃至大明本土的。

  但是最近这些年,开始有大明商人在南方开设纺织厂。

  大大小小的纺织厂遍地开花。

  直接在这里把棉花变成布匹,然后再卖到别的地方去,包括欧洲和美国北方。

  这些工厂投资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大明人进入了美国的自由邦。

  美洲的十一个自由邦,是现在世界上大明人和欧洲人混居最为严重的地方。

  大明人比例最低的地方,也至少已经超当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

  大明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已经逼近百分五十了。

  海地爆发黑人奴隶起义的时候,朱简烜安排美洲朝廷做了全面的宣传。

  还从十一个自由邦和两个自治领调兵前往海地平叛,让自由邦的人亲身观察了暴动的奴隶的凶残。

  实际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特别是最底层的暴动起义,几乎都会伴随着大量的暴力“犯罪”。

  犯罪的前提是有规则,而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打破规则,革命不可能不犯罪。

  但是革命真正成功之后,原有的罪行也就不是犯罪了。

  不过革命若是没有成熟的纲领,就不能在打破旧的规则之后建立新的规则,革命自然也会失败。

  既然失败了,那此前打破规则的所有行为,就都是犯罪。

  海地奴隶起义的残暴前所未有,也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成熟的现代化的革命纲领。

  是以原始的巫毒教系统组织起来的。

  在朱简烜为首的大明朝廷的眼中,在美国自由邦以及海地奴隶主的眼中,这些黑人奴隶真的是残暴和恐怖到了极点。

  已经到了在传统文明社会看来完全没有了人性的程度。

  当时参加镇压的美国自由邦士兵对此印象非常的深刻。

  这些人的亲身体验,再加上朝廷持续的宣传和酝酿,美洲的十一个自由邦陆续通过了清理奴隶法案。

  法案是持续斗争和折中妥协出来的,所以操作流程颇为繁琐和漫长。

  对于美洲各自由邦和自治领的所有自由黑人,由王国朝廷组织遣送返回非洲放生。

  对于现有的黑人奴隶,仍然允许奴隶主继续使用,但是必须和海地等地区一样,逐步实施绝育。

  绝育的奴隶无法繁殖,也就不会有二代奴隶了。

  现在这一代奴隶全部去世的时候,美洲也就不会再有黑人奴隶了。

  相当于渐进式的禁止使用黑奴,给所有奴隶主一代人的缓冲时间,在把产业传给子女的时候安排好。

  同时严格限制奴隶交易,一个农场无法经营的时候,奴隶不能转让给其他农场主,只能交给州政府组织的机构专门处理。

  避免在奴隶逐渐变得稀缺的过程中,围绕现有的少量奴隶产生某些囤积效应。

  皇子们开始在自由邦访问的时候,在美洲留守司大学士的陪同下,向当地贵族和地方官员询问地方的情况。

  这些询问和交流表面上以了解情况为主,皇子们偶尔会发表意见,但不会下达什么直接的命令。

  自由邦的政治机构与大明其他地方相差甚远,大明朝廷并不直接管辖自由邦事务。

  只有自由邦与美国国王签署的协议上规定的内容才会由朝廷管辖。

  这种事情在美洲政坛统称“协议事项”。

  比如说所有军事事务,美洲之外的贸易规划问题,跨自由邦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不同族裔移民之间的矛盾。

  与普通人直接相关的,主要是族裔矛盾问题。

  大明朝廷在美洲的提点邢狱官,现在兼任自由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职务,与各个自由邦的法官共同处理移民矛盾。

  皇子们跟自由邦的贵族和官员交流的时候,随行的人员已经出去购买市面上流通的报纸了。

  经过朱简烜专门安排的教育,大明的皇子们都有阅读报纸的习惯。

  皇子们也都已经习惯,到了一个地方就先大致翻阅一下当地的报纸,就能总体上了解一些当地的基本情况了。

  最起码知道当地现在最热门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事情做出一些调查和分析了。

  特别是对自由邦这种“目无尊长”地方,朝廷对基层的能力管理能力非常弱。

  民间的各种情况,包括各种问题和矛盾,都能够更加直白的在报纸上体现出来,而不会被行政力量完全掩盖。

  皇子访问的间隙翻阅手下带回来的报纸,就慢慢的发现了一些让他们颇为意外的问题。

  好几个自由邦城市的报纸上,两个针锋相对的问题被反复不断地提起,不断的有人撰写文章讨论。

  一部分人似乎在大声疾呼,自由邦的自由度已经太低了,自由邦政府与国王和皇帝签署的协议太多了。

  长此以往,自由邦将不再自由,会成为王国或者帝国的省份,自由邦的所有公民应该阻止这一切。

  王国和帝国在提供各种便利的基础设施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深入的控制和限制自由邦。

  很多篇文章都在呼吁,要求自由邦的官员们放弃一些不必要协议事项了。

  但是另一波人,则针锋相对的表示,自由邦已经不合时宜了。

  帝国和王国的诸多有益的政策,无法在自由邦管辖的地区迅速落实,就是因为那些见鬼的自由邦规定。

  将一项事务变成协议事项的流程太过麻烦,很多东西根本不需要走这样的流程,应该直接默认由王国和帝国政府来处理。

  自由邦应该直接成为王国省份了,至少应该变成和纽约和新泽西一样的自治领。

  更为关键和直接的原因,是自治领和王国省份户籍的美国居民,可以直接在王国朝廷甚至帝国朝廷任职。

  而自由邦户籍的人口,只能在自治领任职。

  自由邦如果不转变为自治领的话,那自由邦精英会不约而同的迁往自治领和省份。

  最后自由邦都会变成没有中坚层的空壳。

  有类似观点的文章,同样在多个自由邦的报纸上不断出现。

  皇子们看这些这些文章,心中都充满了错愕。

  这种倾向无论出现哪一种都不奇怪,但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同时出现,就意味着某种矛盾已经格外尖锐了。

  这种极端对立的高热度话题,必须要认真对待,以免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第428章 纽约的繁荣与忧虑

  天工二十九年盛夏,十五个大明皇子乘坐的客船,来到了美洲东海岸的核心纽约府。

  按照朱简烜最初拟定的原则,早期工业区尽可能靠近海滨,以减少对内陆湖泊的污染和破坏。

  纽约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作为美国自治领的特殊地位,理所当然的成了美洲东部的工业中心。

  特别是青龙湖大坝完成之后,五大湖水系的实际出海口,就变成了纽约城的哈德逊河。

  五大湖流域的广阔内陆空间,也直接就成了纽约港的内陆腹地。

  万吨大船可以从纽约直接进入五大湖。

  纽约在美洲东海岸的自然条件,从相对比较优越变成了独一无二。

  与此同时,在大西洋两岸,纽约的地位非常特殊。

  纽约是朱简烜直辖的城市,长岛更是朱简烜的私人领地,同时还拥有由大明朝廷直辖的内陆腹地,

  这是欧洲和非洲的大量城市所不具备的,所以纽约能得到最高级的的政策支持。

  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土地都是藩国管辖的。

  霖洲的大部分地区虽然都是朝廷直辖,但是核心区纳入大明朝廷的时间还太短,到现在不过十年而已。

  霖洲的工业建设刚刚开始,还在建设和积累力量阶段,没有释放出工业生产能力。

  同时霖洲在整个世界的航线上的位置也较为偏僻。

  美洲东西两侧是欧洲和大明本土,而霖洲东西两侧只是非洲和澳洲,商业潜力有着数量级上的差距。

  纽约不但在美洲的航线关键节点上,还在美洲和欧洲之间的关键航线节点上。

  所以,由大明朝廷官方直接出面,通过在美洲本地组建官营厂商的方式,在纽约地区组织了工业基础建设。

  迅速打下了钢铁、机械、造船、电器、纺织、家具、服装、化肥、食品等基础产业的基础。

  纽约的工业产品,不但会销往美洲的其他自治领,以及内陆的五大湖周边地区。

  部分产业的影响范围,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纽约本地和美洲的范围,已经能够供应非洲和欧洲的用户了。

  特别是纽约府的造船和航运相关产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长岛造船厂是大明本土之外最大的造船业基地。

  美洲内陆的太平府和白虎府两地也有造船业,不过内陆城市的造船厂主要建设内河与内湖的专用船舶。

  纽约府的造船厂则是以大型民用远洋船舶为主。

  大西洋上跑的民船,可能有三分之一的都是纽约和周围的造船厂出的货。

  纽约城的其他工业商品,也随着这些越来越多的商船,走向了大西洋两岸的数亿用户的手中。

  在大明这个庞大的体系之中,纽约城的发展比历史上快了很多倍。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纽约就从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小城,迅速膨胀成了拥有两百多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

  而且这个人口仍然在迅速膨胀,完全看不到未来的上限在哪里。

  朱简烜前世的纽约,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四十年里面,城市人口以每年十万的恐怖速度迅速膨胀。

  四十年的时间里面,人口几乎增长了将近四百万,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现在大明治下的纽约城,比历史上提前八十年进入了这种迅速膨胀状态。

  所有来到纽约的人,不需要专门懂得什么深奥的经济知识,也不需要专门去了解纽约城和周边地区的各种数据。

  只要在纽约城中稍微游历一下,就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座城市拥有的澎湃汹涌的无尽活力。

  现在的纽约已经非常繁荣了,但未来肯定会变得更加繁荣。

首节 上一节 486/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