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普通贵族代表,并没有亚当斯这种清醒的认知,对于官僚们的反应有些不理解。
亚当斯想要在会议上跟所有贵族们解释,也根本没有机会和条件。
自由讨论会议这样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之后,现场的舆论趋势已经基本趋向统一了。
民间代表们也已经意识到了,官吏代表们在配合贵族控制局势的同时,也开始向自己让步了。
官吏代表可以支持改革,但不能改太多,最起码不能把自由邦本身掀了。
民间代表们最初的计划,其实也是在会议上妥协。
直接改自由邦为自治领甚至省份本来就是开口价,肯定是要在会议上与贵族们讨价还价之后再互相让步的。
现在官僚代表或明或暗的点出来的方向,符合他们最初的想法。
是昨天上午的大优势,让他们很多人的情绪过度高亢,产生了可以“完胜”的幻想。
当时真的以为可以直接把自由邦改成省份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间代表意识到“完胜”已经基本不可能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案也理所当然的恢复了最初的方案。
现在有比较清醒的代表,就开始抓住官僚代表的话茬,把增加协议事项的事情咬住确定下来。
官僚代表们本来就准备这么干,所以只是稍微招架推诿了一下,就基本应下了这样的承诺,明确表示支持这样做。
只不过具体哪些事情可以成为协议事项,还要皇子们来决定。
朱靖坤看现场议论的差不多了,就宣布自由讨论阶段结束,今天上午的会议也暂时结束了。
礼仪大臣要求所有的代表起身,恭送皇子们离开会场。
朱靖坤带着皇子们离开之后,现场的会议名义上是散会了,但是很多代表没有马上离开。
贵族、官吏、民间这三方的很多普通代表,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对目前的局势看的不是特别的清晰。
会议上的三方似乎进入了比较混乱的状态,但皇子们却宣布自由讨论阶段结束了。
他们本能的询问自己身边的人,求助自己熟悉的比较有威望的人,断断续续的持续讨论许久,才慢慢弄明白了当前的情况。
最为精明的那些代表,觉得除非皇子们有特殊的计划,接下来的自由邦改革应该已经确定了。
后续需要讨论的,只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了,确实该总结了。
这种妥协的结果,是各方都不是非常满意,但也是在大明的力量压制下,各方都能够接受的结果。
以后自由邦的官僚,不再只属于自由邦,应该会变成王国和自由邦双重管辖。
因为让王国朝廷安排人员,负责监督自由邦官吏的方案,现在已经基本上是确定的方向了。
现场的官僚,以及现场的民间代表,都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王国官僚。
现在这种形式的讨论会议,都有可能成为某种先例。
以后民间舆论对自由邦有什么诉求,都可能会出面呼吁王国朝廷主持类似的会议。
这个会议有可能会变成自由邦的联合议会。
不能算是王国议会,因为这个会议上没有自治领和省份的代表,会议上也只讨论自由邦事务。
那现场的这些代表们,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一起讨论和争执改革的方案。
因为这种理所当然的可能性,大部分人现在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满,
不过也有少数性格比较激烈和极端的,就现场用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来表达对其他人的不满了。
但会议本身已经结束了,有人大吵大闹也算是正常,也不影响会议本身了。
三方的代表去王宫的食堂吃了午饭然后稍作休息。
下午两点会议继续进行,朱靖坤宣布会议进入总结陈词阶段,让贵族代表、民间代表、官吏代表依次发言。
贵族代表和民间代表的发言,与会议开始时候的陈述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内容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会议开始时候的陈述,是以说明问题和摆论据为主题的,现在变成了以解决方案为主题。
不管他们心中对未来的猜测如何,现在表面上都还坚持最初的诉求和理由。
贵族代表们仍然坚持自由邦地位不可动摇,民间代表则是要求必须裁撤自由邦,另外设立省份或者自治领。
贵族代表和民间代表仍然针锋相对,最后臣子的官吏代表似乎仍然是要和稀泥。
一边承认现在自由邦确实有很多的问题,民间代表的诉求也是有道理的,一边也认为自由邦的地位不应该变化,那是美洲功勋前辈和圣上订立的基础原则。
所以现在大家应该按照现有的制度,订立新的协议事项来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基础上,三个官吏代表依次站出来,各自拿出了几条颇为具体的建议。
首先就是自由邦最大的问题,现有官方机构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
可以在各个自由邦设立巡按御史、按察使司、锦衣卫的分支机构,负责监督各自由邦的官僚机构。
御史负责寻找和发现问题,接受百姓的投诉和控告。
按察使实施针对性的调查,宣布各类公职人员的失职行为,将证据和当事人移交王国法院审判。
王国法院,也就是提点刑狱司,向各个自由邦派出审判机构,专门负责审判官员、议员、法官、吏员的违法案件。
在这样的基础上,调整自由邦官僚的选拔体系,从根本上避免地方贵族大权独揽。
将王国的统一基础科举制度扩展到自由邦范围内。
自由邦的议员、官员、法官、吏员,都应该通过特定的科举,拿到对应的功名之后,才能担任特定的职务。
与此同时,议员、官员、法官、吏员可以继续晋升,进入王国朝廷相应的机构任职。
然后是司法层面的改革建议。
应该将王国法院列为自由邦最高法院的上诉法院。
自由邦的民间争议案件,在自由邦的两级法院审理结束之后,当事人仍然不服最终判决的,可以继续上诉到王国法院。
王国法院由王国法官自行审理,不受自由邦法官和其他官员的干涉。
最后是立法层面的建议。
有王国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作为自由邦各方共同参与的立法会,根据王国法律订立在自由邦通用的法律。
该机构同时负责协调各个自由邦之间相互冲突的法律。
自由邦自行立法的结果,或者是决定废除特定法律的结果,都必须经过该机构的审核,然后才能在自由邦实施。
以避免自由邦地方贵族和官员对法律的随意修订为自己牟利。
三个官吏代表迅速提了一大堆的提议,要求非常的明确而且非常的敏感。
直接将官僚的选拔和监督权力,以及立法和司法审判权力,都事实上收归王国朝廷所有。
官吏代表自己建议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这似乎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的。
其实只是看上去是限制,实际上是给他们的权力松绑。
同时还将自己的地位与王国朝廷绑定,为他们的身份地位提供更高级的背书。
以后想要废除他们的身份,只能王国朝廷来做,自由邦没有权力了。
第435章 皇子们的不满
官吏代表最后陈词,也是给出直接建议的时候。
贵族代表的心情都是比较失落,他们知道自己这次大幅度让步了。
民间代表的状态则正好相反,总体上是颇为欣喜的,虽然没有实现理想目标,但最初的计划应该大部分能落实。
官僚代表们更加明显是喜气洋洋的,他们现在已经控制了局势,向皇子们递上了最合理的建议。
皇子们应该会非常的满意,我们未来应该能得到更高的地位和实际利益。
现在他们三方现在都觉得,这件事情大局已定了。
皇子们最终做出的决定,就算不完全采纳官吏代表的建议,也应该相差不远了。
皇子们听完了三方代表的陈词,大皇子就再次宣布会议暂停,让各方代表各自回住处休息,等待新的会议通知。
王国内阁将根据目前三方提出的意见,共同讨论并做出审慎的评判和决定。
礼仪大臣再次要求所有代表起身,一起恭送皇子们离开大殿,然后宣布会议结束,让三方代表有序离场。
皇子们在公开的大会上,除了会议开始的开场表态之后,就一直没有再次明确表露任何态度。
主要是十五个皇子的意见需要统一,然后才能作为他们共同的态度向外发布。
现在会议结束了,皇子们回到王宫,用餐之后就直接休息。
第二天上午,拿到内阁整理出来的正式的会议纪,正式开始了内部合议。
与外面的三方代表们想象的情况不太一样,皇子们对目前讨论出来的结果不是非常的满意。
特别是对这些官僚的表现并不满意。
大皇子朱靖坤翻着会议纪要,直接开口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的态度:
“对于这些官僚的最终建议,民间的代表们似乎也颇为满意,贵族们似乎也已经认命了。
“他们似乎觉得接下来就应该按照这样这些建议去改革自由邦制度了。
“但是这些官僚代表们提的建议,范围真的是太大了,关键是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比如说这个,要求让自由邦官僚晋升到中央朝廷,这是要获得与自治领甚至省份官员相同的上升空间。
“这种要求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对于我们加强对自治领的控制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这样做的话,却会破坏基本的权责对等原则,这是父皇当年专门提醒过我们要尽力避免的事情。
“他们出身自由邦,在地方上的时候,相比省份的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关键是可以在本地当官,自治领的官员不是流官。
“如果他们在上升通道和上升空间上,与限制更多的省份和自治领地区相同。
“那就会让他们事实上获得了比省份官员更高的地位,这可能会导致省份官员专门去自治领当官。
“还有这个有自由邦各阶层人士参加的法律协调机构,也有同样的问题。
“如果这个机构设立起来了,那自由邦的各阶层人士就获得了一项权力,直接与王国朝廷讨论法律制度问题的权力。
“而王国省份的人士可没有这个权力。
“这样这些自由邦的知名人士们,就获得了比省份知名人士更高的社会地位。
“同样可能会导致省份的富裕阶层向自由邦流动。
“与此同时,这些建议如果真的能落实下来,应该真的能让自由邦的吏治清明很多。
“让这些自由邦总体上获得更高的吸引力。
“这与我们计划从自由邦吸引移民的设想背道而驰——”
五皇子皱着眉头接上了话茬:
“确实如此,以前的自由邦虽然拥有更大的自由,比如不采用流官制度所以本地人可以当本地官。
“但这种自由是与他们受限的上升空间对应的,他们最多只能做到单个自由邦的官员。
“而王国省份的官员可以一路晋升到中央朝廷,甚至大明中央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