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867节

  朱元璋此刻极为高兴,指了指地上:

  “快看这个,朕已经命人照着奏疏画出来了。”

  顷刻间,一众小老头挤作一团,

  盯着地上模拟画出的甘薯植株模样指指点点,

  不消片刻,武英殿地面便被踩出了一个又一个杂乱脚印。

  “这甘薯既是藤蔓生,依俺看,那栽种间距得宽些,

  好让它蔓藤有伸展余地,不然相互缠搅,养分都争没咯!”

  一位须发白花花、身形佝偻却声若洪钟的老汉率先开腔,

  手中比画着间距大小,那架势仿佛此刻脚下就是千亩良田。

  “哼,莫要瞎咧咧!”

  旁边一位精瘦干练、脸颊深陷的老者不服气地怼道,肘子也用力怼了怼:

  “间距宽了,地不就浪费啦?

  甘薯既高产,紧凑着种,多施几遭肥,

  蔓藤相互遮遮阴,保不准还能多结几个哩!”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殿中嗡嗡声响成一片。

  有说要深挖沟垄利于排水,防着甘薯烂根,

  有的坚持浅种,称其适应性强,浅土层也能猛扎根。

  还有操心该何时剪藤扦插,怎样留存母株的,

  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朱元璋与朱标郭英站在一旁,乐呵呵地听着,

  场面虽嘈杂,但心中满是宽慰。

  朱标则不时俯身捡起地上散落的土块,

  歪着头看着甘薯种植的排列布置,

  时而点头,时而蹙眉沉思。

  种地,是宫中一众皇帝所研习的第一要务,

  他作为太子,自然当仁不让。

  “都莫吵了,嚷嚷吧唧的,争什么争。”

  朱元璋一声断喝,殿内瞬间噤声,

  “等种子一到,在宫中辟出几块地,

  各自按法种种看,秋收时比比,谁的法子好,一看便知!”

  众人轰然应诺,眼里闪烁着激动与跃跃欲试。

  武英殿内仅仅安静了片刻,

  一众老头便又开始大声嚷嚷,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将他们赶走,并吩咐人打扫殿内。

  他看着地上的一个个泥脚印,心中没有不满,反而看向朱标,叮嘱道:

  “国朝大事,两件最重,种好地,打好仗,

  这些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于国朝有益,

  若是有朝一日朕不在了,标儿要待他们好。”

  太子朱标脸色严肃:

  “父亲身体康健,莫要说此等不吉利的话。”

  “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哪还有这般忌讳,

  朕不怕死,但不想死,为父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办”

  说到这,朱元璋眼窝深邃,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

  “为父还要看着标儿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能够撑起这大明天下,

  放心吧,朕顶得住。”

  “还请父亲放心,儿子定当竭尽全力!”

  “哈哈哈。”

  朱元璋笑了笑,转而看向一旁静静站立的郭英,笑道:

  “郭四啊,你那个去打仗的儿子怎么样了?好像是叫.郭铨?”

  身穿甲胄,有些威武的郭英脸色古怪起来,拱了拱手:

  “回禀陛下,臣六子的确名为郭铨,

  此时就在陆云逸军中担任火枪兵副职,与徐增寿一同操持火枪兵之事。

  前些日子他送来家书,直言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功勋,

  臣看后.甚感欣慰。”

  朱元璋的脸色柔和了几分:

  “好啊,前些日子九江也来信了,

  说他学了不少本事,还说军中太苦了,

  其他同僚都不知道累,只有他一天天看起来病歪歪的,打不起精神。

  这些小子,天生富贵,不知民间疾苦,

  在军中待着,谁不累,都是强撑,

  只是他有退路,大不了当个闲散国公,尤为明显罢了。”

  大概是心情舒畅,郭英觉得,今日陛下话都多了起来。

  他笑了笑,连连点头:

  “陛下说的极是,郭铨先前也是个不上进的,

  我与他说了,以后老子的钱他一分也别想花,这才老老实实从军去了。

  现在看,倒是对了,

  陆云逸这个小子,倒是弄出了不少新东西。

  不过五千兵,凭借火枪就能破十万人营寨,

  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此话一出,朱元璋的脸色凝重了几分,同样点头:

  “火器是个好东西,但军中都是一些老家伙,

  他们不喜欢用火器,觉得麻烦还杀不了多少人,还不如弓弩。

  现在,朕倒是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说的?”

  朱元璋在上首来回踱步,看向太子朱标:

  “标儿,日后不论是朝堂还是军中,多用一些年轻人,

  对于一些新东西,他们上手快,也更灵巧,脑子也活泛。”

  说到这,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狠辣,轻哼一声:

  “不像朝堂地方中一些人,仗着资历深,占着茅坑不拉屎,

  就如这都督府,若是蓝玉不回来管着他们,

  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哪有年轻人做事爽利。”

  朱标脸色凝重,大明新立二十年,

  冗官冗员倒是还未出现,只是朝中论资排辈十分严重,

  一些立国之时的老人还占据着关键位置,朝廷也不好说什么,

  但偏偏,就是因为他们,

  政令推行的速度才极慢,显得死气沉沉。

  太子朱标眼中同样闪过狠辣,稍稍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

  “父亲,九江与云逸在云南遭遇刺杀,

  背后之人定然胆大包天且势大,朝廷不可放过此等机会,

  儿臣以为,应由三司联合查案,都督府协同,

  将此事的幕后之人揪出来,

  肃清朝堂,以正清明!”

  朱元璋顿住脚步,脸色陡然阴沉下来,

  发出一声冷哼,而后回到御案后坐下.

  过了许久,他才沉声开口:

  “刚刚打了胜仗,主将就遭遇刺杀,

  用的还是重弩,真是胆大包天!

  着令三司联合查办此事,务必在京军回归之前,查出凶手,给一众军卒一个交代。”

  朱标微微躬身,眼中闪过锐利。

  他知道今日父皇突兀答应此事的原因,

  因为甘薯产量高的确认,让朝廷多了不知多少底气!

  “儿臣遵命!”

  这时,略有急促的声音再次在武英殿外响起,

  守卫军卒手拿一份标识着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匆匆冲了进来。

  郭英见状连忙迎了上去,接过文书。

  “将军,云南都司急报。”那军卒压低声音。

  郭英点了点头:“下去吧。”

  郭英转而快步上前,冲着御案而去,将手中奏疏递了出去:

  “陛下,云南急报。”

首节 上一节 867/10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