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百户开始的横炼强者 第167节

  他知道,这份《防疫备要》不仅为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也为儒道书院赢得了荣誉和声誉。

  更重要的是,它让隆泰帝看到了儒道书院学子的才华,为书院未来的发展有了绝佳的机会。

  “臣遵旨。”

  齐永泰恭敬地应道:“臣回去后,一定将陛下的旨意传达给儒道书院的师生们,让他们倍感鼓舞。”

  隆泰帝清楚,自己的父皇是依靠武勋集团的支持才得以稳坐皇位。

  虽然时过境迁,武勋势力已大不如前,被日益壮大的文官集团所取代,甚至在某些时候成为了皇权的威胁,但隆泰帝对武勋集团中的一些核心人物还是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一代甚至上一代的武勋中,已经很难再找到像前辈那样出色的人才了。

  王子腾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勇武和智慧都得到了隆泰帝的赏识。

  而除了王子腾和水溶之外,其他武勋子弟大多平庸无奇,难以担当大任。

  不过苏哲却是一个例外。他出身武勋家庭,却并没有像其他武勋子弟那样沉迷于玩乐,。

  武艺非常强大,又和儒道书院又不小的关系,日后可堪一用。

  他作为皇帝,只能说是孤家寡人,哪怕是救命之恩对于皇帝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远不如自身的价值更为重要。

  苏哲若是有朝一日突破上三品,以他们的交情,也算得上皇室底蕴。

  “唔,此方略朕先留下了。”隆泰帝在仔细审阅了苏哲等人撰写的《防疫备要》后,终于点头表示赞许。

  他清楚这份方略的重要性,也看到了苏哲等人的才华和担当。

  他决定将这份方略传抄给北直隶各府,让他们也学习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他也对沈卿之前提出的建议表示了支持,要求尽快落实相关措施。

  ……

  雨过天晴,阳光终于穿透了厚重的云层,洒在了京师城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上。

  然而,灾难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散去,真正的救灾赈济工作才刚刚开始。

  防疫作为重中之重,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苏哲站在城头,眺望着远方忙碌的景象。

  他知道,现在的救灾工作已经不是单靠几千号龙禁卫就能解决的了。

  他们之前所做的那些工作,比如提出防疫建议、组织救灾队伍、设立粥点等,都只是初步的措施。

  现在,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灾民,是堆积如山的废墟,是堵塞的沟渠和肆虐的疫情。

  他带领着龙禁卫以及儒道书院的学生,深入灾区,与巡捕营、五军营和神枢营的将士们并肩作战。

  他们一起清理废墟,疏通沟渠,设立防疫站点,为灾民提供医疗救助和生活保障。

  在他们的努力下,京师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宣传工作如同一股清流,迅速渗透进京师城的每一个角落。

  各种精心设计的讲解式培训资料被分发到了各个厢坊,确保每一位参与救灾的人员都能掌握必要的防疫知识和救援技能。

  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的吏目们,尽管平日里习惯了刀光剑影的生活,但此刻也放下身段,认真参与培训,学习如何在灾难面前保护百姓,维护治安。

  苏哲和谢子儒等人清楚,理论的学习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实践。

  因此他们不仅组织了培训,还亲自带领学子们深入灾区,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清理废墟、如何搭建临时住所、如何分发救援物资。

  那些原本对救灾一无所知的少年郎们,在苏哲等人的带领下,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救灾小能手。

  看着这些累得摇摇晃晃却依然咬牙坚持的学子们,周骞的眼中满是心疼和欣慰。

  他们知道,这些孩子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知行合一”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宗旨。

  儒道书院的学子们在这场救灾行动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无论是西园还是东园,每一个学子都毫不犹豫地响应了书院的号召,倾巢而出,为救灾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理想。

  在儒道书院的带动下,崇正书院、通惠书院以及叠翠书院也纷纷加入到救灾的行列中来。

  不过与儒道书院相比,他们在热情和干劲上显然稍逊一筹。

  在组织和动员以及真正结队行事方面,儒道书院更是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相比之下,国子监在这场救灾行动中的表现却令人大失所望。

  他们不仅未能积极参与救灾工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救灾工作的绊脚石。

  这使得国子监在朝野间的声誉一落千丈,成为了众人指责的对象。

  在那紧张而有序的救灾工作中,不幸的是,有两位学子在一次分发笼饼给灾民中孩童的途中,遭遇了一伙乱民的袭击。

  这伙乱民显然是饥饿已久,眼见有食物便想抢夺,完全不顾及这是救命的物资,更不顾及那些还是稚嫩孩童的灾民。

第198章 被算计的薛家

  两位学子虽然尽力保护笼饼,但还是在冲突中受了伤,其中一个更是被乱民推倒,头部撞在了石头上,血流不止。

  不过这样的挫折并没有让任何人退缩。

  受伤的学子在简单包扎后,依然坚持要回到救灾的队伍中,他们表示,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比起那些受灾的百姓,他们的痛苦微不足道。

  他们不仅是在救灾,更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理想。

  与此同时,在荣国府西北的怡然轩里,薛家三口正享受着相对宁静的生活。

  自从从梨香院搬出来后,他们便住进了这里。

  怡然轩的环境虽然不如梨香院幽静独立,但远离了贾政、贾赦的居所,少了许多拘束和纷扰,因此颇对薛蟠的胃口。

  薛蟠是个爱热闹、爱交友的人,经常邀请一些朋友来家中聚会。

  这日下午,薛宝钗在里间榻上小憩了半个时辰。

  由于天气闷热难当,加上她胎里带出来的热毒未清,所以近几日都在家中休养,未曾外出半步。

  恍恍惚惚间,她听到院子里有人嚷道:“大哥,说起来你还是头一次来我这院子,今儿可要多坐一会儿才成!”

  宝钗一听便知是那不省事的哥哥薛蟠又请了什么狐朋狗友回家。

  以薛蟠夙来爱闹腾的性子,待会儿怕是片刻不得清净。

  宝钗虽然不喜欢哥哥的那些朋友,但也知道无法阻止他们来往。

  她只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他们不要闹得太过分,让自己能够安静地休养身体。

  不过随着院子里传来的欢声笑语和吵闹声,她知道自己的愿望怕是要落空了。

  她无奈地摇了摇头,用那藕段儿似的胳膊一撑,自那榻上坐直了身子,准备迎接接下来的喧嚣。

  哗啦~一声轻响,如同微风拂过树叶,当值的贴身丫鬟莺儿听到这细微的动静,立刻敏捷地挑开里间精致的帘子,步入了宝钗的休憩之地。

  她轻盈的脚步声在宁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一边凑近宝钗,熟练地伺候她梳洗,一边颇有些激动地说道:“姑娘,你猜咱家大爷这次把谁带回来了?可真是个意想不到的客人呢!”

  若是一般的狐朋狗友,莺儿自然不会如此失态,甚至可能会不屑一顾。

  但这次不同,从她那掩不住喜色的脸庞和闪烁的眼神中,宝钗能感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氛围。

  她看着莺儿,心中先是一动,随即蹙起了秀眉,仿佛预感到了什么。

  “大哥请来的客人,可是那位名声在外的苏散秩大臣?”宝钗捏着帕子,焦躁不安地问道。

  她的声音虽然轻柔,但其中透露出的期待却难以掩饰。

  苏哲是京城中有名的青年才俊,家世显赫,才情出众,是许多闺中女子的梦中情人。

  宝钗虽然平日里端庄稳重,但心中也不免对这位才子有些好奇和向往。

  她曾听人说起过他的诗词歌赋,对他的才华颇为赞赏,再加上苏哲和贾府的关系,自然相当关心。

  “姑娘果然聪明的紧,一猜就中。”莺儿笑道,她的眼中闪烁着八卦的光芒,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更多的信息。

  “除了苏哲,还有那位风流倜傥的冯衙内也在——我方才瞧苏大人那不情不愿的样子,倒像是被大爷和冯衙内硬请来的。”

  苏大人?宝钗闻言,心中更是一紧。

  她知道苏大人指的是谁,那是她心中一直默默关注的人。

  虽然她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心意,但莺儿作为她的贴身丫鬟,又怎会看不出她的心思?

  宝钗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苏哲的身影,他温文尔雅,才情横溢,物理超群,是她心目中的理想伴侣。

  “姑娘?您这是……”莺儿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讶异,她匆匆将那柄雕工细腻的玉梳子放回妆盒之中,动作之敏捷,仿佛生怕耽误了片刻。

  随即她紧跟在宝钗身后,两人一前一后,如同两道轻盈的影子,穿过了侧门,悄无声息地踏入了装饰华丽的花厅。

  一进入花厅,男子粗犷而豪放的说笑声便如潮水般涌来,冲击着莺儿敏感的神经。

  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如同擂鼓一般,咚咚作响,生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损了薛家的颜面。

  不过面对宝钗平日里的积威,莺儿虽心有顾虑,却不敢有丝毫的阻拦。

  她只能小心翼翼地跟随着宝钗,脚步轻盈得几乎不留痕迹,两人一同隐身于精美的屏风之后。

  躲在屏风后,莺儿的心中如同翻涌的江海,波澜起伏。

  她暗自揣摩着:自家这大小姐,平日里素来稳重端庄,今日怎的一听说苏哲上门,便如此亟不可待地跑来窥视?

  莫非是……想到这里,莺儿的心头又是一阵狂跳,但这次却是喜大于惊。

  在这荣国府中,哪个丫鬟不知苏哲的名声?他不仅物理超群,前程似锦更是个懂得体贴人、疼惜人的主儿。

  就说那晴雯跟了他后,生活得如同浸泡在蜜罐里,连许多正室夫人都羡慕不已。

  若是自己能陪伴小姐嫁入孙府,那该是何等的荣幸与幸福?

  一时间,莺儿的面颊泛起了红晕,仿佛已经沉浸在了那美好的未来之中,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既甜蜜又羞涩的画面。

  不过这些美好的幻想很快就被现实所打破。

  薛宝钗此时对苏哲并无半点情愫,反而感到一种如临大敌的紧张。

  她深知兄长的心思,此刻特意将苏哲邀至家中,多半是为了王家那桩婚事。

  母亲不在家,若真让兄长说服了苏哲,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薛家又如何能承受得起?

  想到这里,薛宝钗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却说薛宝钗从那精雕细琢的屏风后悄悄向外窥视,只见苏哲面色沉凝,如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岳般端坐在主位之上。

  他周身散发出的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即便是平日里横行无忌、混不吝的薛蟠与苏哲,在他面前也不得不收敛起锋芒,满脸堆笑,小心翼翼地侍奉着。

  酒过三巡,气氛逐渐热络起来,薛蟠见时机成熟,便向冯紫英使了个眼色,那眼神中充满了焦急。

  冯紫英会意拿起酒壶,一边为苏哲斟满酒杯,一边陪着笑脸说道:“苏大哥,您也知道,薛大脑袋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这次王家的事情确实棘手。

  那王家女不知怎的,竟被妖人蛊惑,说是薛家对她不利,要降下灾祸。

  这若是传扬出去,对薛家的名声可是大大的不利。

  依小弟看,您若能伸出援手,救他一救,他日后定当铭记于心,对您感激不尽!”

首节 上一节 167/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