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也知道,只要能够按照苏哲的计划行事,他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商业奇迹,让这款酒成为京城乃至天下的传奇。
贾母开恩,于荣庆堂内设下了一场盛大的宴席,不仅邀请了家中老少,还特意从外面请来了几拨小戏班子,以及擅长打十番的乐师和技艺高超、令人眼花缭乱的杂耍艺人。
整个荣庆堂被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张灯结彩,红烛高照,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苏哲,这个平日里总是沉迷于练功的年轻人,对于家中的琐事和宴会往往都是不屑一顾的。
不过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悬天际之时,他却被贾家下人匆匆地叫到了荣庆堂。
原来,是贾母专门请他来赴这场盛宴。
尽管心中有些不情愿,但苏哲还是来到了那个新盖的大厅。
一踏入大厅,他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大厅内金碧辉煌,中央搭着一个高高的戏台,台上正上演着一出精彩的戏剧。
一个女先儿手持醒木,声音洪亮如钟,将《大唐演绎》中的故事娓娓道来。
每到精彩之处,观众们便纷纷大声喝彩,赏钱如雨点般抛向台上,气氛热烈得仿佛要将屋顶掀开。
贾母坐在上座,一身华贵的衣裳,头戴珠翠,面带慈祥的笑容。
她见苏哲到来,故作生气地瞪了他一眼,说道:“苏哥儿,你说你一天到晚不见人影,是不是去做贼了?我这里请吃酒,你都不肯赏光,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其实,贾母心中早已明白,苏哲虽然脾气古怪,但确实是个有能耐、有抱负的年轻人。
她深知,为了家族的和睦与繁荣,实在不宜与苏哲弄得太僵。
因此,她今天主动请苏哲来,就是想借此机会缓和一下彼此的关系。
众姑娘见贾母并非真的生气,都笑了起来,纷纷望向苏哲,眼神中充满了戏谑和好奇。
她们知道,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神秘莫测的哥哥,今天可是被祖母“请”来的哦!
王熙凤,这个聪明伶俐、机智过人的女子,见状适时地插话道:“老太太今儿可失算了,如今苏哥儿来了,您老封君可就做不了东道了。
前日,刘姥姥来看我,苏哥儿见了,硬是在我家,用我的饭请我和刘姥姥吃了一顿。
那顿饭啊,可真是丰盛极了!如今来了老太太这儿,我看苏哲定要就这一桌的菜,请大家伙一个东道了。”
王熙凤的话引得众人一阵大笑,气氛顿时变得更加融洽和欢快。
苏哲虽然有些尴尬,但也被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他心中暗想,既然祖母有意缓和关系,自己也不妨顺着她的意思,好好享受这个难得的欢聚时光。
于是,他端起酒杯,向贾母和众人敬酒,表示自己的诚意和感激。
贾母见状,心中也倍感欣慰,她知道,这个家还是需要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来支撑的。
而苏哲,无疑是这个家中最有潜力和希望的年轻人之一,留下的香火情足够保一下贾家。
宝钗与黛玉两人,皆是嘴角含笑,以手轻轻掩住朱唇,眼眸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一人口中轻轻吐出“真是不知羞”几个字,声音里带着几分娇嗔,另一人则暗暗啐了一口,低声骂道“真够不要脸的”,语气中既有责备也有几分宠溺。
苏哲性格刚毅中不失柔情,吃软不吃硬,此刻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说道:“本该早些来赴老太太的赐宴,以表孝心,无奈我尚有数门武艺未至炉火纯青之境,不敢稍有懈怠。”
“此番不成还有下次,你且放宽心,切莫因急于求成而伤了身子,到那时可有你后悔的。”贾母的话语中虽带着几分责备,但更多的是对苏哲身体的深切关怀。
众人心中皆如明镜一般,显然贾母对苏哲的态度已有所转变,有意采取更为温和的策略来对待他。
“老太太请放心,我身体日渐康健,每日勤练不辍,只盼两年后,老太太莫要忘了赏我两名侍妾,以慰我心。”苏哲笑语盈盈,言辞中透露出几分自信与期待。
贾母闻言,笑骂道:“呸,你这小子,小小年纪便学这些不正经的。
快坐下吧,饭菜都要凉了,别让大家等你一个人。”苏哲从命,机灵地环视四周,最终选择了宝钗与黛玉所在的桌席。
借口道:“我不喝酒,与姑娘们同坐更为适宜,也能沾沾她们的才气。”
贾宝玉眼见此景,心中暗自懊恼,都怪琏二哥将他拉至另一边,只能眼睁睁看着苏哲大模大样地坐在了宝钗与黛玉之间,享受着她们的陪伴。
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醋意,却又无可奈何。
“来,苏兄弟,先尝尝这些菜肴。”深知苏哲食量惊人,黛玉体贴地为他布菜,动作娴熟而优雅。
王熙凤走上前来,打趣道:“哎呀,看来有人这是要抢我的饭碗了呢!我这做嫂子的可得小心了,免得被你这小家伙比了下去。”
同桌的迎春、探春、惜春等女子闻言,皆掩口而笑,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黛玉。
她们虽然年纪尚小,但已经能够看出黛玉对苏哲的态度与众不同,心中不禁暗暗揣测两人的关系。
尽管黛玉极力掩饰自己的情感,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她对苏哲的关心与照顾已经超出了寻常的朋友之情。
她脸颊微红,正欲反驳王熙凤的打趣,却听黛玉笑道:“凤姐姐无需担心无事可做,宝姐姐不过是为一人布菜,还有好几桌客人等着你去招待呢。
你且放心去忙吧,这里有我们呢。”
王熙凤闻言,笑得花枝乱颤,说道:“哈哈,那我可得好好谢谢黛玉替我分担了。
看来我这做嫂子的以后得多向黛玉学习学习,才能不被你们这些小家伙比了下去。”众人闻言皆笑,气氛一时变得十分融洽。
两人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如同舞台上的双簧演员,将宝钗巧妙地架了起来,成为了众人注目的焦点。
其余人等皆是笑得前仰后合,气氛一时之间变得异常热烈。
黛玉又气又羞,脸颊绯红如同熟透的苹果,她嗔怒道:“你们两个真是烂了嘴的,明明都是至亲姊妹,却非要胡说八道,把人往歪处想。
真不知道你们心里装的是什么,我懒得理你们。”说着,她佯装生气地别过头去,却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瞥向苏哲,想看他有何反应。
苏哲见状,心中暗自叫苦,却不敢轻易开口,只是低头默默地扒拉着碗中的饭菜,仿佛那饭菜里藏着什么宝贝似的。
他深知自己一旦开口,恐怕会引来更多的调侃和玩笑,于是选择了沉默是金。
宝钗眼见苏哲这副怂样,心中暗自好笑,便乘势笑道:“苏哥儿,你看黛玉都不理我们了,你可要替我们说说情才是啊。”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的清泉一般,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黛玉闻言,更是恼羞成怒,起身便要来抓宝钗,想要给她一点教训。
王熙凤见状,连忙上前阻拦,她一边笑着,一边用身体挡住了宝钗的去路,三人顿时闹成一团,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
她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让人听了忍不住想要加入她们的行列。
就在这时,不知是谁没站稳,一个趔趄撞到了苏哲的背上,整个人便往一边倒去。
苏哲下意识地放下筷子,右手反手一捞,已将那人稳稳地抓住,免去了她摔倒的尴尬。
“宝钗,你没摔着罢。”王熙凤和宝钗连忙扶着宝钗问道。
宝钗的脸色绯红,她摇了摇头,静静地坐回了自己的位子。
她的心中砰砰乱跳,仿佛有一股电流在全身游走。
她紧咬着下唇,仿佛要抑制住呼之欲出的喘息声。
该死!苏哥儿竟然……竟然在那种情况下抓到了我那里……她心中暗骂,却不敢表露出丝毫异样。
众人见宝钗不说话,以为她受了些惊吓,便纷纷拿话安慰她。
有人拍着她的肩膀,有人轻声细语地询问她的状况。
宝钗歇了会儿,定了定神,微笑着随口应对着众人的话语。
她的笑容如同春天的花朵一般灿烂,却隐藏着几分难以言说的羞涩和尴尬。
不过只有黛玉心细如发,她想了想方才的画面,若有所思地白了苏哲一眼。
她的眼神中既有责备也有几分玩味,仿佛在看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苏哲心中暗自叫苦,却不敢接招,只能尴尬地一笑,继续低头吃饭。
他心里暗自嘀咕:我说这是无心之失,有人会相信吗?恐怕连我自己都不相信吧……
一时之间,气氛有些冷淡下来。台上女先儿正说到兴头上:“却道那李元霸,真是一条好汉,一人双锤,打得十八路反王、百万大军狼奔豕突、丢盔卸甲……”
众人大声叫好,纷纷鼓掌助威,仿佛将方才的小插曲抛诸脑后。
不过在那欢声笑语之中,却隐藏着几分难以言说的微妙情绪,如同暗流涌动一般,让人无法忽视。
苏哲见状,心知必须迅速开口缓和这突如其来的紧张氛围,便故意提高嗓音,带着几分轻松的笑意说道:“嘿,你们可曾听说过?我手下如今有一名亲兵,与李元霸颇有几分相似,力大无穷,同样使得一手好双锤。
改日我定要带他来,让你们亲眼瞧瞧他的风采。”
第205章
他本以为这个话题能引发一阵欢笑,不料黛玉却冷冷地接话道:“与我们何干?”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苏哲的热情,他愣在那里,嘴巴张得老大,像一只被掐住了喉咙的鸭子,说不出话来。
宝钗、探春等人见状,都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许多。
黛玉也绷不住,嘴角微微上扬,但随即又忙敛去笑容,狠狠地瞪了苏哲一眼,眼神中既有责备也有几分羞涩。
苏哲自知理亏,低声赔罪道:“不知者不罪,林妹妹休要错怪好人。”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真诚和无奈,试图化解黛玉的怒气。
黛玉听了,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好再发作,只是狠狠地剜了苏哲一眼,然后转过头去不再理他。
就在这时,鸳鸯悄无声息地走到贾母身边,递给她一封信。
听到“扬州”二字,众人都停下了说笑,厅中顿时变得异常安静。
女孩儿知趣地退了下去,不再继续说唱,仿佛也感受到了这突如其来的凝重气氛。
苏哲心中一沉,暗想:林如海这是出事了,林妹妹怕是要成为孤儿了。
他清楚这封来自扬州的信意味着什么,不禁为黛玉的未来感到担忧,不过三品儒道修行者真的这么好拿下来吗?
贾母因眼睛不好,便让贾宝玉代看信件。
宝玉接过信封,关切地望了一眼一脸焦虑的黛玉,然后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
他斟酌着用词,缓缓念道:“老太太,这是林姑父来的信,信上说……他,嗯,身子有些不适,想接林妹妹回去看看。”
黛玉一听这话,脸蛋上瞬间血色褪尽,几乎坐不住,摇摇欲坠。
她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仿佛预感到了什么不祥的事情即将发生。
宝钗见状,连忙伸手扶住她,同时瞪了苏哲一眼,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
苏哲讪讪地笑着收回伸出去的手,心中也充满了无奈和担忧。
他深知这个时代从千里之外接女儿回去侍疾的含义,几乎就等于送终。
厅内众人都默不作声,暗暗盘算着各自的心思。
他们都知道,这封信的到来意味着黛玉的命运即将发生重大的改变,而他们也将因此面临新的挑战和抉择。
贾母暗叹了口气,眼神中的忧虑如同薄雾般难以遮掩,但她依然努力振作,用轻松的语调对黛玉说道:“玉儿,你可别太过担心。
你父亲身为巡盐御史,两淮之地谁不敬畏他?什么样的名医他请不到?
这次他接你回去,想必是因为多年未见,心中思念,想与你团聚一番。”贾母的话语温柔而坚定,试图抚平黛玉心中的焦虑。
众人闻言,纷纷附和,用各种话语来安慰黛玉,希望她能放宽心。
宝玉急切地问道:“老太太,那林妹妹还会回来吗?”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黛玉的深深眷恋。
贾母微笑着回答:“自然会回来的。等你姑父的病好了,她自然就会回来,这里毕竟是她的家。”
贾琏见状,忙表态道:“谨遵老太太吩咐,我这就去准备车船,安排一切事宜,明儿一早就送林妹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