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系久病卧床,气血俱虚,湿阻脾土,膀胱气化不行,清阳不升,浊闭清窍,故眩晕间冒。
湿浊下注,气化失蒸,如沼泽之水无法流通,故小便不利。
湿郁经络,气血失养,如枯木之枝难以逢春,故四肢多作麻木。
土不健运,胃失和降,仿佛磨盘失去了动力,因而不时呕逆也。
证属虚损为病,病势显得颇为沉重,如同千钧之石压在心头。”
三大名医听后,纷纷摇头嗤笑。
赛华佗摆手道:“此言差矣,林老爷头昏眼花,下肢浮肿,行走无力,仿佛踩在了棉花上,纳呆食少,腹胀如鼓,舌淡苔白,脉缓如丝。
此乃阳不化湿,水湿停滞,如同阴雨连绵之日,湿热久羁或湿郁化热,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而成水肿。
应温阳化湿,利水消肿为是,如同阳光普照,驱散阴霾。当治之以五苓散加减,以助阳气化湿,利水消肿。”
小医圣也补充道:“且林老爷小便带血,血色多见鲜红,如同烈焰燃烧,常伴有口苦口渴,小腹胀痛或腰痛不适等症。
这分明是表邪化热,随经入里,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湿热下注膀胱,如同火山爆发,热浪滚滚。
治宜清利湿热为主,兼解表疏肝,如同清风拂面,驱散暑热。
孙小友的诊断,似乎忽略了这些关键症状,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回春手则慢悠悠地说道:“二位所言皆有道理,但林老爷的病情复杂多变,非单一治法所能奏效。
我观其脉象,虽沉而无力,但亦有弦紧之象,仿佛琴弦紧绷,随时可能断裂,似为肝郁脾虚之证。
且其面色淡黄,爪甲无荣,亦为血虚之征,如同枯井之水,难以滋养万物。
因此,治疗时既要温阳化湿,利水消肿,以驱散体内之阴霾;又要疏肝解郁,养血和营,以滋养体内之枯井。
如此,方能全面照顾到林老爷的病情,使其重获新生。”
孙逸尘听后,微微点头道:“三位老先生所言极是,晚生受教了。
林老爷的病情确实复杂多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我之前的诊断或许有所偏颇,但晚生认为,虚损为病之本,湿阻为病之标,治疗时既要顾及本虚,又要祛除标实。或许我们可以将各位老先生的意见综合起来,制定一个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
如同厨师烹饪美食,需要各种食材和调料的搭配,才能烹制出美味佳肴。”
苏哲见四位医者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心中暗自庆幸。
于是,他静静地坐在一旁,聆听着他们的讨论,期待着能够找到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当投以柴胡、黄芩、山栀子、赤芍、生地、白茅根、鱼腥草等药治之为是,这些药物能够清解肝胆湿热,凉血止血,同时兼以利尿消肿,帮助林老爷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与毒素。”
回春手生怕自己的见解被同行掩盖,从而失去展现自己医术的机会,忙不迭地接口道:“再者,林老爷面色无华、乏力、头晕耳鸣、低热、手足心热、咽干口燥、目视昏花、腰背酸痛,这些症状无一不显示出他脾胃虚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这多因外邪侵袭,深入经络,伤及气血,导致气血被大量消耗。
因此,治疗时应当滋补肝肾、益精补血为上策,投以大菟丝子饮,并加入龟板、鳖甲以滋阴潜阳,青蒿、草决明以清热明目,沙苑蒺藜以固肾涩精,如此方能逐步恢复林老爷的身体健康。”
孙逸尘听罢,叹了口气,摇头道:“三位老先生所言虽各有道理,但却都只关注了病情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
林老爷的病情复杂,非单一脏腑之疾所能概括,而是全身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综合体现。
治疗时,我们既要针对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又要顾及整体状况,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气血平衡。
事关林老爷的性命,晚生实在不敢轻易遵从各位的教诲,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苏哲在一旁听得头昏脑胀,但听到孙逸尘说还有救,心中不禁一喜,连忙问道:“先生之意是,这病还有治愈的希望?”
孙逸尘微微点头,沉声道:“若由学生来施治,当有七分把握。但此病缠绵难愈,需要慢慢调养,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且,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药方,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狂妄!”三大名医闻言,不禁微微冷笑。
他们自己治了几个月都没治好的重病,竟然被一个无名之辈如此轻视,还口出狂言说有七分把握。
赛华佗傲然道:“倒要请教先生,您打算如何施治?”
孙逸尘翻出医案中最近的几张方子,逐一指给三位名医看,道:“三位老先生,这方子可是你们共同斟酌的?”
三人点头道:“那是自然,这方子集合了我们三人的智慧,一则化湿消肿,二则清湿泄热,三则滋补肝肾,有何不妥?”
孙逸尘指着方子上密密麻麻的十七八味重药,苦笑道:“如今林老爷病体衰弱已极,脾胃功能已大不如前。
你们再投以如此重剂,不啻于以刀斧伐其本元,这不是缘木求鱼么?
治疗时,我们应当以温和为主,缓缓调养,逐步恢复林老爷的身体健康。
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快速见效,使用重剂猛药,这样只会进一步损伤林老爷的身体。”
“荒谬!”三人斥道。
“沉痾自当用猛药,以迅速扭转病情。
若是瞻前顾后,岂不等若坐观大人病势蔓延?我等行医多年,岂会不知此理?你一个小辈,又怎敢如此妄言?”
苏哲在一旁听得不耐烦了,他心中已经明白了这三个庸医的医术水平。
他们各执己见,各治各的,互不相让。
最后妥协的结果,往往就是来个大包围,把所有可能的药都用上,却忽略了病人的实际情况。
三人满满当当写了个方子,洋洋洒洒,似乎以为这样便能包治百病,治好了大家都有功,治不好便推说病情复杂,与自己无关,这种态度在孙逸尘看来,简直是荒谬且不负责任的。
“先生,你不必与他们多费口舌,你只说如何治便是,我相信你的医术。”苏哲坚定地站在孙逸尘这一边,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信任。
孙逸尘微微拱手,向三人解释道:“林老爷此病之根本虽在肾,却又与肺、脾两脏紧密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脾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
第217章 治疗
此病实则是以肾为本,肺为标,脾为制水之脏,三脏功能失调,相互牵连,导致了林老爷现在的症状。
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需滋养肾阴以固本;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需宣肺理气以治标。
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需健脾利湿以制水。
如今,林老爷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被水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加之之前猛药攻伐,元气大伤,已成坏病。
若再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恐怕病情会进一步恶化。”
“你的意思是我们三人把林老爷治坏了?”小医圣闻言,脸色一沉冷笑道。
赛华佗也哂笑道:“若你能治好林老爷,老夫此生再不言医,从此金盆洗手,退出杏林。”
三人异口同声道:“你若真有手段,不妨使出来。
若治好了林老爷,我等回家自去砸了招牌,从此不再行医。
若治不好,你便永生不得踏入扬州,更别提给人把脉看病。”
孙逸尘默然片刻,他深知事实如此,自己为人从不作伪,让他说违心之言,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但想到苏哲的话,以及自己毕生追求的医术和天下百姓的福祉,他被三人如此相逼,心中也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
“既如此,学生便献丑了,我虽不敢保证一剂即愈,但若不能一剂知,让学生看到病情有所好转的迹象,我甘愿让贤,从此不再涉足医道。”孙逸尘淡淡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和自信。
“什么?一剂知?”三人闻言,皆是一愣,显然对孙逸尘的话感到意外。
“太狂了!”小医圣摇头道。
“此等重症,还想一剂知,这不是天方夜谭么?”
“哼,年轻人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赛华佗也嗤之以鼻,显然对孙逸尘的话不以为然。
不过孙逸尘却并未理会他们的嘲讽。
他清楚医术之争,从来都不是靠口舌之利,而是靠实实在在的疗效来说话。
苏哲早已转到屏风后,对黛玉说道:“玉儿,如今我要让孙先生给你岳父看病,你可愿意?”
黛玉闻言,螓首轻点,轻声道:“苏哲哥哥,既然你这么相信孙先生,定然有你的道理。
我相信你,也相信孙先生。只要能让岳父的病情有所好转,我什么都愿意做。”
黛玉的话,让苏哲心中一暖。
他清楚这场医术之争,不仅仅是为了林老爷的病情,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
而黛玉的信任,无疑给了他最大的动力和信心。
苏哲笑道:“放心吧,若孙先生都治不了,天下之大,也就无人能治了,他的医术,我可是亲眼见识过的,那简直是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孙先生真有这般神技?”黛玉微微一惊,她虽然相信苏哲,但对于孙逸尘的医术还是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毕竟连扬州城内的三大名医都束手无策,这个年轻的医者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苏哲搂着她,温柔而坚定地道:“这么跟你说罢,即便华佗、张仲景这样的名医复生,也未必敢说强过了他。
上三品的医师玄之又玄,每一位上三品的医师绝对不会重复。
孙先生的医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对于病理的剖析,对于药材的运用,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黛玉闻言,惊喜交加,眼眶中甚至泛起了泪光。
她紧紧地抓住苏哲的手,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那爹爹是有救了!”她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父亲康复的那一天。
苏哲点点头,感受到黛玉的激动,他心中也充满了信心。
忽地,他坏笑道:“若治好了林岳父,林妹妹如何谢我?”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调侃,试图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黛玉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低声道:“爹爹已把我许给你,你还要什么?”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显然被苏哲的话逗得有些害羞。
但她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感激,她知道,苏哲为了父亲的病情付出了很多。
苏哲在她耳边低语了一句,那话语轻柔而深情,带着无尽的柔情和蜜意。
黛玉顿时俏脸更加飞红,仿佛要滴血一般。
她瞪了苏哲一眼,眼中却满是娇羞。
然后,她轻轻地嗯了一声,那声音如蚊蚋般细微,却充满了羞涩和幸福。
苏哲大喜,他知道黛玉已经默认了他的提议。
他忙从屏风后走出,对孙逸尘道:“孙先生快开方子罢,我信你,无论你需要什么宝药,我都会尽力为你找来,只要你能治好林岳父,我什么都愿意做。”
孙逸尘点点头,他感受到了苏哲和黛玉的信任。
他对侍女道:“请姑娘速去准备新鲜鲫鱼一尾,洗剥干净后,鱼腹内塞入蒜末两钱,外包湿布,放入谷糠内烧熟。
鱼蒜全食,可有助于林老爷恢复体力,同时也有助于祛除体内的湿气。
另备糯米二两、芡实六钱、白果两钱,煮粥来。
这粥有健脾利湿、固肾涩精的功效,对林老爷的病情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