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百户开始的横炼强者 第193节

  林如海捻须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邃:“不过我林如海岂能让你空手便娶了去?。”

  苏哲心中一紧,暗道这些朝堂大佬果然心思深沉,不易对付。

  他脸上却仍是一副诚恳的笑容,恭敬地说道:“还望岳父明示,苏哲愿闻其详,想来以岳父的身份地位,定不会看重那些凡俗的聘礼。”

  林如海嗯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这小子脑筋转得倒快,也难怪圣上对你青睐有加。

  这样罢,你便帮我做一件事,权当是聘礼了。

  而且,等你们大婚时,我还要给你备一份重重的嫁妆,让你风风光光地娶走玉儿。”

  苏哲心中苦笑,他能拒绝吗?当然不能。

  他忙道:“请岳父吩咐,苏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要岳父一声令下,苏哲定当竭尽全力去完成。”

  林如海微微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我听老韩说,你对盐务颇有见地,还阐述了一番矛盾论,极是精到,我对此很感兴趣,你可否替我详细解惑?”

  苏哲这几天也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他沉稳地回答道:“那苏哲就说说浅见,请岳父指正。”

  说着,他拿起桌上一碟精致的千层糕点心,作为比喻开始阐述:“这几日苏哲反复思量,觉得盐法之难,归根结底是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动不了、没法动,要想改革盐务,就必须打破这些利益集团的束缚,重新分配利益。”

  “利益集团?这个说法倒新鲜。”林如海缓缓点头,赞许地看着苏哲。

  “不错,利益集团确实是根本问题。

  变革盐法,归根结底是把某些利益集团嘴里的肥肉捞出来,交给朝廷。

  但常言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谁愿意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呢?这便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苏哲补充道:“假设这盘点心便是整个两淮之盐利,这便是盐商之利。”

  说着,他取出三块点心,摆在桌上。

  “这是盐课,即国家征收的盐税。”

  再拿出一块点心,这是两淮各省督抚、州府衙门之利,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从中牟利。

  又摆了一块点心,这是各级官员的贪墨之利,他们利用职权之便,中饱私囊。

  林如海听得频频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分析得很透彻,这些利益集团错综复杂,相互勾结,要想动他们的利益,确实难如登天。

  但如果不改革盐法,国家的财政将日益困窘,百姓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打破这些利益集团的束缚。”

  “这是盐政衙门之利。”苏哲毫不避讳,又取出一块点心,轻轻放在桌上,目光中透露出一种洞悉世事的深邃。

  “这是金陵甄家之利,其背后与太上皇的深厚关系,使得它如同盐业中的一块顽石,难以撼动。

  再这一块,代表盐民之利,他们虽处于最底层,却也是盐业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盐业生产的基石。

  还有这一块,是盐枭之利,他们虽然非法,但在盐业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如同暗流涌动,不可小觑。”

  苏哲将代表盐课的那块点心放在中间,其余六块点心则环绕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利益圈”,宛如一幅错综复杂的棋局。

  林如海点点头,神色凝重,仿佛能感受到这盘棋局中的暗流涌动:“确是如此,这七份利益,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要变法,苏哥儿以为当从何处着手?”

  苏哲沉吟片刻,缓缓道:“如今的盐法就好比一件穿了几十年的衣服,虽然千疮百孔,但好歹还能遮羞挡风。

  若将其一股脑儿扔了,重新做件新衣服,固然是好,可唯恐力有不逮。

  因此,苏哲以为,为今之计,当先缝补一番,将就穿着,待到什么时候宽裕了,再换新衣服不迟。

  变法之道,在于稳中求进,不可急功近利。”

  林如海闻言,脑中似响起个霹雳,苏哲的“衣服论”给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将他从以往的死胡同里拉了出来。

  他心中豁然开朗,对啊,何必全然舍弃?描补一番也行,只要能增加盐课,管他什么法子!

  “苏哥儿,说下去。”林如海催促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和期待,仿佛看到了变法的一线曙光。

  苏哲见林如海相当认同自己的前言,信心大增,继续说道:“所谓革新盐法,无非就是把这周围几块糕点弄些下来,增加到中间盐课这块点心上。

  以我观之,如今甄家、地方官府、盐政衙门之利是动不得的。

  甄家与太上皇关系特殊,太上皇在一日,别说岳父,便是圣上也不好动他,这是其一。”

  “其二,地方官府乃各地的地头蛇,他们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盐商在自己地盘赚了金山银海,自己却落不着半点好处。

  若他们的利益不得到保证,必然会巧立名目,以各种苛捐杂税来收取好处,从而干扰盐政,导致盐业动荡不安。

  因此,我们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基本利益,才能让他们成为变法的助力,而非阻力。”

  林如海面沉似水,心中转过许多念头,他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但还是忍不住问道:“那依你之见,该从何处着手呢?”

  苏哲沉吟片刻,道:“苏哲以为,可以从盐商和盐枭两处着手。

  盐商虽然富有,但他们的财富多来自不正当手段,且他们与官府勾结,欺压百姓。

  若能从他们手中分出一部分利益来,既能增加盐课,又能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

  至于盐枭,虽然他们非法,但在盐业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若能将他们招安,或者给予一定的利益,让他们成为朝廷的助力,而非阻力,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盐政衙门的监管力度,确保盐法的公正执行,防止官员的贪墨和滥用职权。”

  林如海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他沉吟片刻,道:“苏哥儿,你的见解确实独到,但变法之事非同小可,我们需要从长计议,不过,你今日之言,已给我许多启示,我会好好考虑的。”

  林如海闻言,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眉宇间流露出几分无奈与忧虑。

  “地方官员贪婪成性,为了个人利益,火中取栗之事都敢为之,确实不能轻易触动他们的利益。

  否则,一旦激起他们的反弹,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盐政衙门,虽说我本人清正廉洁,不染纤尘,但下面的人哪个不是依赖盐利过活?

  他们买房置地、蓄养美婢,若断了他们的财路,谁还会愿意为朝廷效力?

  正如你所说,皇帝不差饿兵,新法再好,也需要有人去执行。

  若执法之人心生不满,这法也就形同虚设了。”

  苏哲微微一笑,心中暗自得意,却故作谦逊道:“岳父过奖了,苏哲不过是些浅见,能得岳父认同,实乃幸事。

  关于盐民之利,确实如岳父所说,他们虽人数众多,但得利最少,生活困苦。

  动他们无异于杯水车薪,还得不偿失。

  而且,盐民是盐业生产的基石,若他们心生不满,盐业生产必将受到影响,这对国家来说也是一大损失。”

  林如海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道:“盐商根基深厚,又与朝中官员勾结,确实难以撼动。

  他们财大气粗,又善于钻营,一旦触动他们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

  而盐枭则如流寇般狡猾,屡禁不止,实乃朝廷心腹之患。

  他们虽然非法,但在盐业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如同暗流涌动,难以捉摸。”

  苏哲点头表示赞同,随即话锋一转,道:“不过盐法革新势在必行。

  除了增加盐课之外,更需确保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只有稳定才能真正推动大局的发展。

  若因改革而引发动荡,那再多的盐课也是枉然。

  因此,我们必须在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改革,确保盐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林如海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稳定,确实是当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他沉吟片刻,道:“苏哥儿,你所谓的稳定,具体是指什么?”

  苏哲解释道:“稳定,首先是指盐业的稳定。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不能让盐业生产出现停滞或倒退,否则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百姓的生活。

  我们要确保盐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保障盐民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安心生产,为国家提供稳定的盐源。

  其次,稳定还指人心的稳定。

  我们要确保改革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反抗或不满情绪,否则改革将难以持续。

  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让百姓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第223章 盐政之争

  最后,稳定还意味着政策的稳定。我们要制定出一套长期有效的政策,确保盐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政策不能朝令夕改,要让百姓和盐商都能够看到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

  林如海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苏哲所言的稳定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

  但他又深知,只有稳定才能真正推动盐法革新,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抬头看向苏哲,眼中透露出坚定的神色:“苏哥儿,你说得对。

  稳定才是大局,才是我们改革的基础。”

  此言直如石破天惊一般,震得林如海浑身一颤,双目圆睁,仿佛有一道璀璨的光芒穿透了他心中的迷雾,让他顿时豁然开朗!

  自己以往虽也隐隐约约触及到这一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畏首畏尾,进两步退一步,生怕激起民变,始终未能彻底打破僵局。

  如今听苏哲一番剖析,只觉茅塞顿开,心中的疑惑和困扰瞬间烟消云散。

  “苏哥儿,不意你竟有这番妙论!”林如海口中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半晌才叹道,“若你从科举出仕,定会是一代名臣啊!你的见识和胆略,实乃我辈所不及。”

  苏哲心知自己只有这点墨水,忙谦逊道:“苏不过偶有所得,这些浅显的道理,岳父定也是早已想到的。苏只是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供岳父参考而已。”

  林如海摇摇头,道:“不,你比我想得更深入,更透彻。你对于盐法革新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你接着说。”

  苏哲见林如海如此看重自己,心中也涌起一股豪情,他继续说道:“因此,我们不能动八大盐商,他们根基深厚,一动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们只能动其下的中小盐商,同时还要下狠手,禁绝私盐,切断盐枭的利益链条。

  这样,我们既能打击非法盐业,又能保护合法盐商的利益,维护盐业的稳定。”

  林如海点头表示赞同,道:“具体如何做呢?”

  苏哲早有腹稿,他条理清晰地说道:“其一,必先核准现今两淮的盐产量,由盐政衙门重新统一增发盐引,收取盐课。

  同时,废除各地衙门滥发的盐引,他们损失的利益,由盐院弥补,使得令出一门,法度统一。

  这样,我们就能从源头上控制盐业的秩序,避免各地衙门为了私利而互相扯皮、推诿。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盐引的监管,确保盐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伪造和滥用。”

  “正该如此。”林如海点头表示赞同,“这样一来,盐业的秩序就能得到有效的维护,盐商们也能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苏哲继续说道:“其二,盐商不得再与盐场、盐民私下收购,由盐运司严控盐场,统一收盐、储盐、发盐,控制住上游制盐业。

  简单来说,就是从商收变为官收、官发。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掌握盐业的主动权,避免盐商在中间环节捣鬼。

  同时,提高官方收盐价,并严令盐民不得私自煮盐、售盐,违者严惩不贷。

  这样,既能保障盐民的利益,又能确保盐业的稳定。

首节 上一节 193/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