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与宝二爷更是翘首以盼,哪敢言及劳烦二字?这本就是奴婢分内应做之事。”
平儿温婉一笑,轻巧地将“冒犯之举”的话题轻轻一带而过,仿佛从未发生。
苏哲闻言,心中大石落地,这份宽容与得体让他倍感轻松,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见苏哲神色缓和,平儿心中更添几分好感,认为此人确是个忠厚可交之人。
她跟随贾琏多年,对贾琏身边那些酒肉朋友自是有所耳闻。
他们或嗜酒如命,或沉迷于赌博,更有甚者,流连于烟花之地,放纵不羁,全然不顾礼义廉耻。
偶尔与这些人交集,那赤裸裸的目光,如同利刃般锐利,直教人避之不及,心中难安。
相比之下,苏哲的举止言谈,虽偶有疏忽,却更显真诚与谦逊,让人不由心生敬意。
“说起一直跟着我那小子呢。”
“说的让他带我回去,现在连一个影子都没有。”
“我也纳闷呢,我让二奶奶特意让昭儿去找,到现在也没个消息回来。”
苏哲苦笑一声,挠了挠头,显得有些尴尬。
“这小子,回去后我定要好好管教一番,真是让人操心……”
“苏少爷不必过于介怀,小孩子嘛,天性爱玩,或许以为您有别的安排,就自个儿找乐子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苏少爷如今身份不同往日,出门在外,多带几个随从,确实更为稳妥。”
平儿温婉地劝慰道。
“是,是,平儿姑娘说得在理。”苏哲连声应和,心中却不禁泛起一丝苦楚。
“我们苏家回京不过一年,家道尚浅,府中人数虽不多,但为了维持门面,不得不如此,有时候想想,这虚华背后,也有诸多不易啊。”
平儿闻言,心中微动,她虽为下人,却也能体察到主家背后的辛酸与不易。
她轻声宽慰道:“苏少爷不必过于忧虑,家道兴衰,自有定数,只要苏少爷勤勉持家,待人以诚,苏家定能日益兴旺,加之苏少爷现在得圣上看中,光耀门楣指日可待!”
“荣国府之大,确非苏家所能比拟,男丁四百余众,加之主仆丫鬟婆子,总数逾千,其规模之巨,自然比苏家广大。”平儿轻声细语,心中却对苏家的境况有所了解。
“苏家自辽东迁回京城,不过短短两载,根基尚浅,自然难以与世代显赫的荣国府相提并论。
且闻苏家主母性情淡泊,不喜琐事,府中事务多由一位管家打理,府中日常难免有所疏忽。”
“这些话,我也是从凤姐儿姐姐那里听来的。”平儿继续说道。
“凤姐姐也是感慨良多。
她常说,府中若无一位能在外为官、担当重任的男丁,仅靠祖上传下的家业维持,终非长久之计。
如今这世道,开销日增,若只出不进,即便是金山银山,也有耗尽之日。
今年典当些物什,明年又变卖几样,长此以往,三五载间,家业便可能空空如也,坐吃山空了,苏少爷则无这种忧愁,已经是三品大员自然和我们不一样。。”
“那倒也不要紧,苏哲只要在京里一直呆下去了,这府里事务自然可以慢慢来调理,若是日后成了亲,那便简单了,林妹妹自然是个机敏的!”
平儿也是没话找话。
这苏哲现在动弹不得,那边又吩咐自己要侍候好,两个人孤男寡女的,总不能就这样大眼瞪小眼看着吧。
还不得找点儿话题来。
可这苏哲是在外读书的男人,和自己这内宅的一个丫头能有什么说的?
还不就只能就着人家的话题随意搭话。
苏哲对平儿的印象极为深刻,这不仅仅因为《红楼梦》一书中对平儿的高度评价早已在他心中种下了敬仰的种子,更因为今日亲身体会到了平儿的温婉与大度。
回想起自己先前的无心唐突,直接都上手了,平儿非但没有丝毫计较,反而以她的智慧与涵养巧妙化解,这让苏哲更加敬佩不已。
平儿的言行举止,进退有度,恰到好处,展现了其非凡的教养与才情。
在贾府这个错综复杂的大家族中,她能与鸳鸯并称为两大顶级丫鬟,绝非偶然。
即便是紫鹃、袭人、晴雯等一众才貌出众的丫鬟,在平儿面前也似乎要逊色几分。
苏哲深知,能与王熙凤这样精明强干的主子身边的人,且是贾府里公认的顶级丫鬟交谈,实属难得。
这样的机会,不仅能够让他更深入地了解贾府的内里根底,还能通过平儿的视角,窥见这个大家族不为人知的一面。
“平儿姑娘,您怕是随着二奶奶一同进的贾府吧?岁月匆匆,算来应有几载光阴了。
记得琏二哥说过他大婚之时,我还在辽东混日子读书了,未能亲临祝贺,实属遗憾。”苏哲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感慨,同时向平儿微微示意,平儿心领神会,又为他倒了一杯茶,轻手轻脚地递了过去。
“嗯,确实有四五年了,我便跟了二奶奶来这贾府。”平儿接过话茬,心中却有些惊讶于苏哲的谈话内容。
她未曾料到,这位苏少爷竟会对她的过往有所兴趣,更未料到他能如此自然地聊起这些家常话题。
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地方,下人之间的闲聊往往局限于琐事,而涉及主子或自己身世的话题则鲜少提及。
平儿不禁对苏哲多了几分好感,觉得他既随和又真诚,没有半点架子。
那些自视甚高的男子是不愿与深闺中的女子谈论这些琐碎之事的,更何况自己身为下人,身份卑微。
苏哲在外界声名显赫,却似乎对这些日常琐事抱有浓厚兴趣,这着实令人意外。
或许,是他觉得独自静坐太过乏味,特意找了个能与平儿轻松交谈的话题,以解无聊。
平儿心中不禁对苏哲多了几分好感,觉得他虽年纪尚轻,却已懂得体察人情世故,难怪广受赞誉。
正当苏哲与平儿的对话渐入佳境时,那边的大屋内也终于结束了繁忙的应酬,归于平静。
王熙凤遣走了为她细心擦拭身体的丰儿后,慵懒地斜倚在炕上听凭着身旁男人的手有一下没一下的袭扰。
“你所托我打听之事,确已有了眉目,但我不禁要问,如此大费周章,是否真有必要?
老爷竟真有意将二妹妹许配给苏少爷?不说别的光那林丫头就是个大麻烦。
以我之见,苏家未必会轻易点头,苏哲也非忘恩负义之人,而且林如海也是三品儒修,对他的帮助比我们跟大一些。
苏少爷如今名声在外,权势显赫,若二妹妹乃你我同母所出,或许尚有几分可能,奈何她出生不同,此事只怕难上加难。”
王熙凤边说着,边缓缓平复着因急行而略显急促的呼吸,随后拥被而卧,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忧虑。
“唉,老爷有此打算,我也是无能为力。
家族联姻,往往牵涉诸多利益与考量,非你我所能轻易左右。”
贾琏无奈地叹了口气,言语中满是对现实的妥协与无奈。
“老爷总以为咱们贾府世代显赫,二公之威名犹在,却未曾料到世事变迁,苏家早已非昔日可比。
此等家世与前景,岂能同日而语?,虽然是我贾家十三骑之后人,但是日后说不定我们还得仰仗人家。”贾琏的言语中透露出对家族现状的深刻认识与对苏家崛起的无奈。
他心中暗想,苏哲这样的青年才俊,怎会轻易娶自家妹妹迎春为妻?
迎春虽模样出众,体格健壮,看似是生育的好苗子,但如今苏哲声势日隆,其嫡妻之位自然引得众人觊觎,哪里轮得到贾府?
想成为苏哲的正妻还有林黛玉那一关需要过,而且老太太都已经许给苏哲一个妾室,自然更不容易。
老爷子怕是想多了。
若说让迎春做妾或媵,那自然是有机会的。
“老爷为何偏偏盯着苏家不放?京师之中,青年才俊何其多,难道就没有比苏少爷更适合二妹妹的良配了吗?”王熙凤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解与质疑。
贾琏轻轻抽回手,将双手交叠枕于脑后,沉吟道:“老爷自然有他的考量,而且老太太发话了谁敢不听,他不是让你去打探苏家的经济状况吗?结果如何?”
王熙凤微微侧头,目光深邃地思索着:“确已打探过,但这些事情往往只能窥其一二,真正的底蕴往往深藏不露。
据闻,苏家的主要产业仍在辽东,金银、药材、皮货、布匹,生意遍布半条街,且都经营得有声有色。
此外,他们还拥有数个大庄子,皆是肥沃的水浇田,其家业之丰厚,确实超乎想象。”
贾琏闻言,不禁露出一丝惊讶之色:“想不到这苏家家当竟如此丰厚!看来老爷的眼光确实独到,只是……”
“你以为苏家一门三房在辽东担任世袭百户这么多年是白混的吗?他们的根基深厚,岂是等闲之辈?能够培养出中三品武者的人家哪有简单的。”王熙凤白了贾琏一眼,继续说道。
“而且,辽东作为苏家的老宅所在地,听说正在大兴土木,翻修祖宅,连周边的闲置空地都被他们一一购入,显然是要将祖宅重新打造一番。
至于太和之外的产业,虽然不多,但几百亩良田和城中的几家铺面,也都是不容小觑的资产,虽然多是出租为主……”
贾琏听着王熙凤的讲述,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敬佩之情。
他没想到,自己这位媳妇儿不仅管家有方,连这些大家族的私密之事也能打听得如此详细具体。
他笑道:“这些情况你都能打听得到,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咱们家的包打探本事,非你莫属啊!”
“这苏家的家务事,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贾琏听罢,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觉得这其中的曲折离奇颇为有趣。
王熙凤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玩味,但随即又话锋一转,提到了荣国府往昔的旧事。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荣国府在我嫁进来之前,不也是由我姑母掌家吗?
世事无常,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和规矩。”
这句话轻轻落下,却像是一根细针,不经意间触动了贾琏心中的敏感之处。
他的脸色微微一僵,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终究没有发作,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不敢再接这个话题。
谁都知道,荣国府中的权力更迭,背后隐藏着多少家族内部的恩怨与争斗。
老祖宗偏爱二叔,而自家父亲虽为长子,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
这份委屈与不甘,贾琏心中自然有数,但“孝大于天”,他只能默默承受,不敢有丝毫怨言。
好在王熙凤并未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纠缠,她似乎察觉到了贾琏的情绪变化,便适时地转移了话题,
王熙凤继续细说苏家的情况,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钦佩与感慨:“苏家在京都的布局可真不小,保大坊、仁寿坊、明照坊、积庆坊,处处可见他们的铺面。
这些铺子不仅租给别家经营,苏家自己也开设了布庒、绸缎庄、南货铺、金银铺、生药铺,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
更令人惊讶的是,城外宛平那边还有两处庄子,真是家大业大啊。”
说到这里,王熙凤微微一顿,又补充道:“听说苏家原先在辽东那边也有两处庄子,只是后来可能因为路途遥远,家中无人打理,便渐渐疏于管理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能看出苏家的实力。”
第111章 钱,欲,人
贾琏闻言,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中暗道:“这么一算,这苏家的家底还真是深厚,不比咱们荣国府差到哪里去。
难怪老爷总说苏家是‘乌龟有肉在肚子里’,看来这话真是一点没错。”
王熙凤冷笑一声,语气中透露出对家族现状的深深忧虑:“何止是不比咱们荣府差,若论起十年二十年前,苏家哪里能与咱们相提并论?
但如今时过境迁,只怕咱们家早已被苏家甩在了后面。
这几年里,为了维持这个家的体面,我们不知变卖了多少家当,可家里的开销却如同流水一般,只增不减。
没有个能撑得起门面的男人,二叔又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做事,从未想过为家族开拓些新的营生来源。
这上千号人每日的开销,都像是一座座大山压在我们肩上。”
贾琏闻言,默默低下了头,心中五味杂陈。
他非常清楚这话轮不到他来说,因为在这个家族中,每个人都是各怀心思,各有算盘。
老祖宗那边自不必说,父亲母亲、二叔二婶,各有各的主张和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