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寇应全入了刘公公的法眼,这才得以一步登天。”
“真是让人羡慕啊,抱上了刘公公这条大腿,以后说不定连一等侍卫、指挥佥事的职位都能展望一下了。”苏哲将这些吏员的议论听得清清楚楚。
他们还在猜测寇应全究竟是如何入了刘若雨的眼,但苏哲心里却再清楚不过。
他只是没想到寇应全会这么快就回来。
不过,苏哲也并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他之所以停下脚步倾听了一下,无非是因为听到了寇应全的名字。
随后,他便迈步走进偏厅,继续筛选合适的人选,为重整侍卫亲军做准备。
经过这几天的精心筛选,苏哲已经基本确定了三千侍卫亲军的人选,最多再过几天,就能彻底确定下来。
到时候,他就可以正式开始重组侍卫亲军了。
拥有这三千龙禁卫侍卫亲军,即使在龙禁卫之中,仇得明也不得不敬他三分。
而另一边,寇应全在前天晚上与一众手下大喝了一场,虽然喝得大醉,但第二天一早醒来却精神焕发。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前往龙禁卫衙门,而是先派人去打探消息。
寇应全离开锦衣卫已有几个月的时间,如今他即将成为龙禁卫的官员,自然不能再以锦衣卫百户的身份回去。
他必须等到刘若雨得到天子的允准,并向龙禁卫散秩大臣传达消息,真正确定了他龙禁卫蓝翎侍卫的身份后,才会风光地前往龙禁卫衙门。
毕竟,龙禁卫是天子的亲军,而龙禁卫蓝翎侍卫在龙禁卫中已算是中上层的官员。
或许任命一普通侍卫,龙禁卫散秩大臣有一定的权限,但是涉及到龙禁卫蓝翎侍卫这个级别,必然要有天子的点头方可。
否则,即使是龙禁卫散秩大臣也没有权利任免一名龙禁卫蓝翎侍卫。
不得不说,隆泰帝对刘若雨确实极为信任和倚重,或者说对他干爹夏守忠非常信任。
刘若雨只是随口提了一下寇应全的事情,隆泰帝便没有多做考虑,直接表示同意。
于是,刘若雨派人前往龙禁卫衙门递了条子,传达天子的口谕。
然而,一上午过去了大半,却迟迟没有传来任何消息。
寇应全在家中左等右盼,坐立不安,生怕刘若雨那里会出现什么岔子。
他心想,如果天子不同意,那自己不就白高兴一场了吗?
正当寇应全心中乱糟糟,生出各种不好的猜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听到那脚步声,寇应全连忙抬头看去,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焦虑。
只见一名汉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脸上满是喜色,向寇应全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大人荣升蓝翎侍卫的口谕已经传到了龙禁卫,大人再前往龙禁卫,那便是龙禁卫蓝翎侍卫的身份了。”
寇应全闻言,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忍不住一拳挥出,正打在虚空当中。
“哈哈哈,好,好!随我前往衙门报道。”
十几名寇应全手下的心腹同样是一脸的喜色。他们知道,寇应全更进一步,相信要不了多久,他们一个个也能从中获益。
于是,他们簇拥着寇应全,一众人直奔龙禁卫衙门而去。
那声势真的是一点都不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龙禁卫一等侍卫呢。
寇应全故意如此张扬,目的就是要让龙禁卫上上下下都知道,他背后站着的是风头正盛的当朝内相刘若雨。
这样一来,必然没有人愿意得罪他。
仗着刘若雨的威势,虽然他只是龙禁卫蓝翎侍卫,但其影响力却可与一等侍卫乃至散秩大臣相提并论。
果不其然,当寇应全一行人出现在龙禁卫衙门时,凡是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向他投来羡慕与敬畏的目光。
寇应全感受着昔日同僚投来的这种目光,心中不禁泛起无尽的满足感。
这便是权势所带来的好处啊!同时,这也越发坚定了寇应全抱紧刘若雨大腿的念头。
虽然说晋升他为龙禁卫蓝翎侍卫的旨意已经传到了龙禁卫衙门,但是他还是得先去见龙禁卫散秩大臣仇得明,正式办理交接手续,取了任命文书,才算是真正的龙禁卫蓝翎侍卫。
迎面走来一名龙禁卫百户,见到寇应全时,脸上顿时堆满了笑容,道:“下官见过蓝翎侍卫大人,恭贺蓝翎侍卫大人高升。”
寇应全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答话,只是径直向龙禁卫散秩大臣仇得明的办公地点走去。
待他远去后,那侍卫脸上的笑容消散,冲着寇应全的背影啐了一口,低声道:“先前见面了一口一个老哥哥,现在刚升了官就爱答不理,得意个什么劲,不就是抱对了大腿吗?”
对于龙禁卫衙门,寇应全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
不用别人引领,他便找到了散秩大臣仇得明的所在。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他虽然抱上了刘若雨的大腿,但在仇得明这位散秩大臣面前,还是得收敛起所有的得意。
寇应全正了正衣冠,行至门口处,大声喊道:“属下寇应全,求见散秩大臣大人!”
话音落下,就见一道身影出现在面前,正是龙禁卫散秩大臣仇得明。
仇得明一脸笑意地看着寇应全,说道:“是寇应全你啊,我琢磨着你这会儿也该来了,别在这站着,进来叙话。”
寇应全感受着仇得明对待自己的热情态度,心中自然明白这是因为自己抱对了大腿。
他清楚,仇得明这态度完全是因为刘若雨的缘故。
寇应全脸上堆出笑容,恭敬地道:“大人说笑了,属下一进衙门便第一时间前来拜见大人!”
仇得明示意寇应全坐下,看了他一眼,颇为感慨地道:“既然得了刘公公的看重,便好好干,别辜负了公公的一番好意。”
寇应全连忙道:“大人说的是,属下一定不会辜负大人以及刘公公的期望。”
见寇应全并没有因为抱上了刘若雨的大腿而忘乎所以,仇得明暗暗点了点头。
他心想,如果寇应全真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话,哪怕是有刘若雨的面子在,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敲打他一番。
毕竟,能够坐上龙禁卫散秩大臣的位子,又有哪一个是简单的呢?
仇得明冲着一旁的一名龙禁卫校尉点了点头,那校尉立刻进去将一身龙禁卫蓝翎侍卫的官服端了出来。
仇得明开口道:“这是你的官服、腰牌以及履职文书等。”
寇应全面色一喜,连忙起身将几样东西接下,然后恭恭敬敬地冲着仇得明拜了拜,道:“属下多谢大人!”
仇得明笑了笑,然后道:“记得等下去那几位那里拜见一下,别让人背后说你得了刘公公看重便没了上下尊卑,不懂规矩。”
寇应全眼睛微微一缩,恭敬地低头应声道:“属下明白。”他不禁暗暗猜测,这话是仇得明在提点自己呢,还是在敲打自己呢?
不过寇应全却知道,不管是提点还是敲打,他若是想要在龙禁卫混下去,那么必然要去拜见几位上官。
无论是龙禁卫一等侍卫还是散秩大臣、内大臣,寇应全这位新晋的龙禁卫蓝翎侍卫都需要一个个去拜访,这是官场的潜规则。
即使只是走个过场,他也必须去做。
这时,仇得明端起了茶水,寇应全立刻明白,这是仇得明在端茶送客了。
他压下内心的思绪,恭敬地道:“大人公务繁忙,属下便不再打扰大人了,就此告退!”
仇得明将茶杯放下,含笑点了点头道:“去吧!”
寇应全捧着自己的官服,退出了大厅,缓缓离去。
苏哲正暗自思量着王熙凤何时会来取钱,心想着若是她一直不来,自己还得寻个由头去探问一番,想拉良家下水,鱼饵得撒下去。
未曾料到,王熙凤借钱之事竟如此急切且高效,春假尚未结束,她便已派遣平儿前来苏府借钱。
三万两银子,数目着实不小。
既然王子腾已知此事,那便好办多了。
王子腾虽未多言,但苏哲心知肚明,王熙凤已将此事告知了王子腾。
如此便足够了,无论王子腾态度如何,这笔银子都得按照原定计划行事。
苏哲向来不愿冒任何风险,只求心安。回想当初,钱庄生意尚处于萌芽阶段。
三年前隆泰帝上来,朝廷方才正式批准设立钱铺、钱庄或银庄、银号,其最初的功能仅限于金、银与制钱的兑换。
由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开设钱铺、银号者必须是身家清白、在地方上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威望的士绅大户,且需得到地方官府的保文,认可其身份,方可经营。
因此,尽管最近三年朝廷已批准此类业务,但真正能在各地街面上开设的钱铺、银号并不多,仅在京师、金陵、苏州、扬州、大同、太原、杭州等大城市才有少数几家。
尽管经历了三年年的发展,但由于官府设定的标准严苛,一般的士绅望族担心此类营生会影响自家的声誉,因此持反感态度,导致其发展并不迅速。
而真正经营存贷放款业务的钱庄、银号也大多是在近几年才出现,并且这些钱庄、银号多数与典当、米行等其他营生混合经营。
这样的经营模式旨在减轻存贷者的担忧,毕竟,如果钱存在你这里,万一你跑路或者破产了怎么办?
如果能有其他一些营生作为支撑,无疑就能更好地增强存钱者的信心。
看看那些同时经营米行、油铺或者布庄等生意的钱庄,都是一个老板,不至于一下子都垮掉跑掉,这样一来也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
但据苏哲所了解,整个京师城里像这类银号钱庄也不过十余家,且规模都不大,甚至可以说都是依附于其他行业而伴生存在的,真正专业的钱庄银号尚未出现。
而在辽东这样的边地大城,更是仅有一两家此类兼营钱铺。
他不禁好奇,在苏州、扬州和金陵这些江南商品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是否已经出现了这类专业的银号钱庄。
实际上,真正的大户人家一般更倾向于将金银存放在家中,要么是挖掘地窟密室存放,如苏家在太和县那般,要么就是修筑专门的库房用来存放贵重物品。
这些地方通常都是家中最重要的所在,守卫也基本上都是家族中最忠诚可靠的家生子。
苏府的情况也不例外。
在苏府的近百人中,男丁们最重要的工作除了守家护院外,便是守卫府库。
这两年,苏白意识到自己重返大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于是便逐渐将大同那边的贵重物品都运回了京师城,其中也包括一些存银。
事实上,像苏家这样的家庭,如果没有特殊需求,平时根本不需要存放太多银子。
然而,现在外面的钱庄银号信不过,又通行“财不露白”这一说法,所以最终这些银子还是得装进库房或者埋在地窖里去。
这种情况在南北都是如此,江南地区尤其如此。
在苏府中,最受苏白看重的几个家仆中,苏五和苏六主要负责跟随他在外打拼,而苏一和苏二则轮流守家护院。
对于家中最重要的库房,其管理更是严格,由大管家、苏母和苏哲三人各持一把钥匙,必须三把钥匙同时使用才能打开库房门。
第130章 洒饵熙凤
苏家自然有着一套严谨的规矩,其中明文规定:除非苏哲在场,否则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踏入府库半步。
当然,这一规定主要指的是存放银两及其他一些特殊贵重物品的库房,对于那些一般性库房,如苏母身旁的贴身丫鬟等人,则是可以进出无阻的。
当然,这并未将苏白父子纳入考量,一来苏白向来不插手此类钱银事务,二来当时苏哲年纪尚幼,府中也未曾设想他会涉足此类事宜。
当香菱引领着平儿走进苏哲的院落时,苏哲不禁愣了一下。
此前,贾琏也曾专程前来,对此事表达了连连的歉意,但言谈之间仍流露出借银的意图。
看来,这对夫妇已经达成了共识,打算以他们这个小家的名义来操办此事,与荣国府无涉。
苏哲也曾向贾琏探问过,若不通过贾政,那该如何具体打通工部这条路径,自己可不想沾手这种粗活,虽然有圣眷,但是也不是这么用的,偷偷做一做完事,自然不糊出面。
贾琏回应道,他已经与营缮司的主事秦业建立了联系。
这类事宜的真正决策者并非贾政,而是营缮司的郎中、员外郎和主事这些具体经办人员。
因此,通过秦业来牵线搭桥,反而比通过思想较为迂腐的贾政更为合适。
贾琏的这番话确实说服了苏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