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的笑容便收敛了。
但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接过一岁的刘盈,将儿子放在自己的腿上。
刘肥很恭敬的向这位后母行礼,然后牵着妹妹的手,去窗边看雨去了。
刘盈在母亲怀里兴奋的扭来扭去,伸出粗短的手,指着外面哗啦啦的雨幕说,“雨,大雨!”
吕雉捏了捏他的小肉手,然后抬眼看向外面——
刘邦披着蓑衣,脚步轻快的走进来。
他抖了抖身上的雨水,摘掉了头上的斗笠,对妻嫂说:
“上面有任务来了!”
“我明天就要去押送修直道的役夫!”
“婆娘,给我备点饭,过了今天啊,可就难尝到你的手艺了!”
于是吕雉把刘盈转移到李氏的怀里,替刘邦整理衣服,准备干粮去了。
……
而在阳城,
也有人仰头看着今年脸色反复无常的苍天。
随后,
他坐在自己家中,面前摆放着简陋的饭菜,就着雨声吃了起来。
一道政令却突然传达过来。
传信的人踩踏着他屋前堆积的雨水,推开了虚掩着的房门,一股满是水汽的风便灌了进来,吹满了整个屋子。
“陈胜!”
“你被征发去戍守渔阳了!”
“即日启程!”
与此同时,
会稽郡中,
郡守殷通正在招待自己的贵客。
虽然是一郡之长,
但殷通对这位客人,却表现的极为尊重。
他称呼对方为“夫子”,并且让其坐在自己身边,与之一同享用美食美酒。
而这位客人,长的非常高大,相貌很是英武,胡须张扬的生长在他的脸上,让旁人一看,就能感受到压迫。
他叫做项梁,
是楚国贵族的后代。
当年秦人覆灭楚国之时,项氏纷纷逃散,隐匿于民间。
项梁携带一部分人,便来到会稽郡郡治吴县,结交这里的豪强游侠,壮大自己的力量。
很快,
他就成为吴县极具名望的“长者”,并且吸引了许多心怀楚国的人投奔。
他们聚集在吴县这边,还理直气壮的对其他人言说,“我楚人也!”
“既不服周,也不服秦!”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响彻在每个楚人的耳边。
他们绝对不会忘记亡国的悲痛!
而对于他们这毫不遮掩的言行举止,当地人并不觉得有问题——
会稽郡,
是秦朝最东边的郡划了。
而秦国对天下的统治,却是从西边延伸出来的。
距离关中越是遥远,
秦人对其的统治力度,便更是松散弱小。
更别说地方上许多的官员,都出身六国了。
他们待在自己祖先受封的土地上,说着祖先的语言,延续着祖先的习俗。
除了向咸阳写文书报告的时候,要用到小纂这些秦人的文字,难道还有额外的区别吗?
所以当地很多人,
甚至是帝国东部的很多人,
仍旧自称自己是“齐人”、“楚人”。
始皇帝统治了这个天下十多年,
终究没有让他们改口,自称为“秦人”。
更有一些嚣张跋扈的,还会聚众商议复国的事,于大庭广众之下,抨击从咸阳来的政令,并且斥责皇帝的“残暴”。
对此,
郡守殷通只当自己未曾听闻,未曾看见。
因为,
他也是一个“楚人”。
只是他的出身,并非楚国太过高贵的家族罢了。
当上会稽郡守之后,殷通便邀请项梁到了自己府上,时常与他唱起楚国的歌谣,欣赏楚国的舞蹈,偶尔二人还会嘲笑起始皇帝的愚蠢——
“他废那么大功夫统一天下干什么呢?”
“除去那名义上的统一,实际上哪里有变化呢?”
而说着说着,
项梁会当着他的面哭泣,怀念当年楚国还在时的灿烂光景。
殷通一边安慰他,一边在心底暗想:
自己对项梁这么好,
应该是可以收服他的吧?
哈!
当年在楚国威风无比的项氏,
也要做自己的门客,为自己效忠尽力了!
等到天下风起云涌,
他殷通未尝不能做那搅动风云的蛟龙!
看着面前正在宴饮的项梁,
殷通捏着自己的胡须,满心得意。
当风雨到来时,
狂风劲雨将门窗吹开。
殷通当即下令,“这雨下的真不是时候,扰乱了我的雅兴!”
“去把门窗关上!”
“不!”
项梁打断了他的命令,“让门窗继续开着!”
“多好啊!”
“这风雨来的多好啊!”
他端起一杯酒,起身大步走到门口,迎风而立,然后痛快的饮下美酒。
大风吹过他因饮酒而红润无比的脸颊。
“我喜欢这雨!”
项梁舒服的哈哈大笑起来。
第257章 刑徒
“徭役轮戍,是先人定下来的制度。”
“何况我大秦以耕战立国,哪里能在这方面减轻管控呢?”
元年夏末,风雨还在酝酿的时候,
在嬴秦的朝堂上,
又有官员向二世皇帝提出了意见。
因为扶苏有意更改“戍兵”的政策,让其和徭役的惩罚同等——
按照律法,
如民夫服徭役迟到,那么会根据其迟到的天数,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或罚钱、或肉刑。
但如果是作为士卒,被征发去服兵役,戍守某地,那么迟到的惩罚就要十分严重了。
“失期者当斩首!”
扶苏在上郡的时候,
就遇见过这样的事。
他甚至还询问蒙恬,为什么要如此严苛的对待这些从遥远之地,被征发来服兵役的士卒。
蒙恬告诉他,“治军和治民,并不能混杂起来。”
“民生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所以在处理这些事上,要考虑很多,也要学会权变。”
“毕竟一些常见的意外,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是军队却不一样。”
“训练士卒的目的,是为了作战。”
“如果管理松散,以至于在战场上出现了意外的话,那造成的问题就太大了!”
“军令如山”的道理,
可是无数先人用自己的血泪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