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306节

  商汤、周武推翻残暴的桀纣,虽然也有无数民众的拥戴,但也是他们率先举起旗帜,率众做了大事的。

  而国人暴动驱逐厉王事件中的“国人”,乃是居住于国都中的,有正经姓氏的人。

  他们上可以做肉食者,下也可以从事某一行业,总不至于出城做个浪荡野人。

  陈胜吴广,还有跟随在他们身后的那些人,在那传承近千年的生态之中,又位于什么位置呢?

  都是低贱的、可鄙的人!

  就连“暴侵诸侯”,令人闻之变色的盗跖,也是在柳下氏的带领下,才有那般声震天下的威势。

  但现在,

  就在西门豹的眼前,

  一群连铁器都凑不出来几件,

  一群连衣服都破损单薄的平民,

  决定不再等待某个贵人的领导。

  他们自己走了出来,并且昂首挺胸,展现出这位春秋末期出生、活动,并在战国之初死去的魏国大夫,从未见过的力量。

  西门豹感到了一种莫名的震撼,随后便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从今往后,只怕这天下又要换一副模样了。”

  “哪个模样?”何博问他。

  西门豹就说,“反正是肉食者不太喜欢的模样!”

  于是,

  鬼神哈哈大笑起来。

  他说,“我还以为你要趁着这机会,跟我说鬼神对凡人的影响,然后又是那套说烂了的劝谏呢!”

  就在举事之初,

  陈胜吴广还很担心别人不会跟随,

  九百戍卒之中,也的确有胆怯顾虑者,不想踏出那危险的一步。

  这些人总是忍不住想:

  忍一忍,再忍一忍!

  忍过去就好啦!

  他还有家人,还有软肋,

  怎么可能不学会忍耐呢?

  而且他们这般微弱,真的可以撼动这贵人享有了千百年的天下吗?

  陈胜因此站出来,

  进行了一番让人热血分户的演说,向大家讲明了眼下的情况:

  “我们早已退无可退!”

  吴广在私下大整鬼神之事,鼓舞起了人心。

  有利验证了“鬼神”对俗事的影响。

  西门豹只说,“陈胜他们哪里是信鬼神呢?”

  “只是信自己罢了。”

  也许这勇气来的突然,且悄无踪迹,

  但只要人体内的血还热着,

  胸膛还起伏着,

  便总要在人手不足的时候,生出“要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和怒火来。

  假借“鬼神之事”,

  不过是他们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只是他们也不知道,

  在这样足以在史书上开辟全新章节的时刻,

  的确有鬼神暗中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阴间的史官们恨不得贴在他们身上,阴恻恻的记录下这一切的细节。

  王侯将相的故事,已经在过去的千百年间被写的满满当当,之后再有,也不过是旧事重演罢了。

  但现在,

  的确是有新的内容了。

  何博看着大雨过去,众人做了一些准备后,浩浩荡荡的冲出神庙,走上了与肉食者为之划定的道路,全然不同的新方向。

  鬼神带着西门豹升上高空,俯瞰着下面穿着破破烂烂,武器也脆弱可怜的叛逆者。

  他指着下面的人说,“那些喊着要复国的肉食者,见到下面这些人,是应该感到羞愧的。”

  他们的口号喊了多少年,

  准备做了多少年,

  始皇帝又死去多久了?

  结果等到现在,

  他们还是没有探出头,只互相对视,期待别人先动手。

  贵人们在千百年的权力斗争中可是总结得太明白了——

  箭射出头鸟!

  出力越大,

  可不代表收获就越大。

  谁也不想做带头冲锋,去消耗秦国精锐的炮灰。

  于是拖拖拉拉的,

  在地方上到处串联,私养士卒,

  最后却是一群戍卒,突然掀了桌子。

  而想到这里,

  西门豹又发出了一声叹息。

  他说,“今日之事,必为后人鉴之!”

第260章 蜂起

  “反了!”

  “反了!”

  “大泽乡有人反了!”

  那场大雨,

  那场惊雷,

  在云销雨霁之后,

  才将那时的一切传播到天下。

  最先收到的消息的,自然是临近大泽乡的齐楚故地。

  项梁当即兴奋的冲出房屋,来到院落之中,对着郢都的方向,在明亮的阳光之下,叩首流泪。

  “列祖列宗在上!”

  “复国的时机,终于到了!”

  虽然率先举事的人,

  并不是项梁期待的他国遗贵,

  但既然这个声音已经被人喊出来了,尘土已经飞扬起来,

  他们完全可以走在后面,减少损耗,收取果实。

  他的侄儿项羽走过来,精神也非常振奋。

  “终于可以覆灭秦国,以报我项氏血仇了!”

  项羽正是年轻热血的年纪,

  从小又天生神力,有远超常人的英武果决。

  所以,

  他对叔叔明明早就在吴县笼络起足够的人手,却还要忍耐会稽郡守殷通的“骚扰”,很是不满——

  殷通虽然也是楚人,

  但出身怎么可以和项氏相提并论呢?

  而且他在和项梁的往来中,不过是语言谦卑了些罢了,实际上总怀抱着将项氏叔侄收为己用的想法。

  项羽对此,只嗤之以鼻。

  认不清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妄想超过项氏,享受当年楚王的待遇,

  这在项羽看来,

  是殷通十足的短处。

  跟这样的人谋划大事,也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

  他一直在私下请求叔父,早早的举事,好早早的实现复国伟业。

  “项氏在楚国,具有很高的威望。”

  “叔父如今在吴县,也聚拢了很多人才,操练了很多士卒。”

  “我更是多读兵书,具有凡人不可比较的神勇之力。”

  “为什么还要继续拖下去呢?”

  项梁只是说,“你还年轻,你不懂这样的大事。”

  项羽于是闷闷不乐,回去苦练武艺。

  现在时机到了,

首节 上一节 306/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