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王在的时候,
就曾经对那些跟自己共同生活在一块大陆上的蛮夷们发出了咬牙切齿的痛恨。
他指责那些类人的蛮夷:
“这些家伙既没有令人怜爱的容貌,也没有跟他人往来的正常头脑。”
“既没有突出天赋,本质也不聪明;既没有恭谦有礼,也没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让他们去做事情,如果没有安排人拿着鞭子和利刃在旁边监管,那既没有秩序,也没有计划。”
“即使驱使他们作为奴隶,但管理他们所需要花费的精力,都让人难以忍受!”
新夏初建之时,
因为人口稀少,还要想办法忍耐这一切,甚至还要吸纳其中罕见的朴实者,成为自身一员。
但等到夏文王时代,
新夏羽翼丰满,哪里还需要顾虑那么多呢?
所以当南边的孔雀王朝,意图趁着新夏内乱刚刚平定,恢复不足,发起进攻谋夺利益时,夏文王亲征将之击溃,并且在战场遗址之处,堆起了许多高高的京观。
他是一点也不想再让新夏多出来一些身毒人的,
即使那些蛮夷到了新夏,做不到高位,只能当中下层的百姓。
孔雀王朝受此大败,残余的国势便丧失了个干净,因而出现了“权臣弑君、国家裂开”的局面。
新夏对此一点也不在乎。
夏文王只是冷漠的下令:
要严格把控新夏南部的边境,防止身毒蛮夷进入,污染了新夏的水土。
这些家伙要乱,
也得安分的待在自家的粪坑里,而不能钻出来恶心新夏的君子!
防守的将士们得到他的特许,是可以用武力,去驱逐那些企图翻越国境之人的。
新君继位,承袭了文王的政策,也很排斥身毒蛮夷。
但是三年前,南边的割据小王国突然宣布尊婆罗门为国教,大力打击沙门,摧毁了比丘们居住的寺庙。
为了逃避这样的迫害,
有一些比丘沿着新夏漫长的南部边境线行走,最后找到了一处漏洞,偷渡到了新夏国中,并且想尽办法,见到了夏王。
而那几个比丘之中,有一名了解新夏文化的。
他面对不耐烦,就要下令将这群蛮夷推出午门斩首的夏王,只是俯首说:
“我教之法,可以通于幽冥,为先王祈祷,可使之升入极乐世界。”
“愿为先王日夜做法事,诵念经文,以得升天之乐,圆满大王您的孝心。”
夏王听了,便沉思起来。
他对沙门之学,是有些了解的,知道他们所宣称的“轮回”是什么东西。
夏王不是很信这个,
但人心终究有柔软之处——
如果轮回幽冥真的存在,
那他的父亲在那边,又会过得如何呢?
他担忧这样的事情,想起了自己的亲人。
于是,
夏王最终被那名比丘说服,接纳了一部分沙门中人来到新夏避难,还允许他们进入先王宗庙,为新夏历代先君进行各种祷告祈福。
秦国的使者听了这样的缘由,虽然感念夏王的孝心,却也忍不住说:
“宗庙是何等神圣的地方,允许外教过来,会不会玷污了它呢?”
朋友就叹息了一声,“谁让当年的那位比丘口舌敏锐呢?”
“大王事后反应过来,却也不能随意收回命令了。”
朝令夕改,
这不是一个合格君主该做的事。
何况一些比丘而已,
放过就放过吧!
但使者还在警惕,“域外蛮夷的宗教,总是蛊惑人心的!”
“秦赵都继承了颛顼的血脉,怎么能不对此多加防备呢?”
他的语气有些尖锐,面上也似有回忆,露出几分怒气。
朋友好奇他的反应,
于是使者转头,对朋友说起了嬴秦立国以来,曾经遇到过的类似之事——
域外的蛮夷们总是很让君子们难以理解。
相较于将“实用”刻入骨血中的诸夏君子,域外之人对“拜神”这件事,大多有着狂热的喜爱和追求。
遇到难题了怎么办?
拜拜神就好了!
至于最后问题没有解决?
那只能说是拜神之时,磕的头还不够多,献上的祭品还不够丰厚。
至于自己没有努力动手,尝试解决过难题?
拜托,
我已经很虔诚的拜过神了,
凭什么还要如此辛苦了?
而这种情况,
越是偏僻荒凉之处,便越是常见,僧侣祭祀的地位也便更加崇高。
所以,
当嬴秦摧毁那个名为“科尔基斯”的邦国时,那里的祭祀们一点也不觉得惊恐。
他们甚至还理直气壮的找到嬴辟疆,要跟他谈条件,言说自己的神灵何等尊贵,何等强大。
作为新统治者的嬴辟疆,应该跟他们分享权柄。
如若不然,
他的统治必然不会稳定!
前者自然是没理他们的,还将之作为奴隶,安排去修建起了水利设施。
而等到水利修缮完毕,
河谷的土地得到足够开发,取得了第一批的粮食丰收,嬴秦的统治得以实现初步巩固。
有些表现良好,被“登记造册”为西海秦国百姓的本地人也随之欢呼起来,单纯的庆祝自己总算可以吃饱饭,不用饿肚子了。
在粮食的诱惑下,
他们遵循嬴秦的制度,参加了所谓的“秦元年”的庆祝典礼,并懵懂的叩拜起了新的“神”:
炎帝黄帝、神农遂人,
是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存在。
但那些征服了自己的外族人都在虔诚叩拜,想来是很强大的神灵吧。
虽然嬴秦宣称这些是自己的祖先,并非他们认知里的神灵,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可以庇护自己就行了嘛!
对此,
嬴秦之后又宣扬:
“能够取得丰收,除了有祖先的庇护外,也在于民众自身的努力!”
“如果自己不动手的话,祖先和神灵,都不会有用的!”
这样的话,让很多还没有被教化完全的秦民们感到震撼。
那些因为人手紧张,而没有被清除干净的过往祭祀、如今奴隶们不满的宣称:
“怎么可以将丰收的功劳归功于那些外族人,那些外族神呢?”
“这里明明是我们科尔基斯的土地啊!”
“他们说要靠人自己,难道我们以前就没有努力过吗?”
“所以,今年的粮食丰收,应该是神圣显化!”
明明还带着枷锁,
他们却还遵循着过去的习惯,将一切良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身上,声称是自己宽容大度,坚持为嬴秦祈祷,才引来神灵的垂怜。
至于为什么科尔基斯还在的时候,祭祀们还很尊贵的时候,他们没有取得这样的祈祷效果?
别问!
问就是祭品没到位,所以神没听到!
或者说神灵反应慢了点,
把本该赏赐给科尔基斯的神恩,错误的降临到了嬴秦身上!
他们甚至在此之后,鼓动起科尔基斯残余的力量,企图发动叛乱。
嬴辟疆镇压了他们。
但科尔基斯的祭祀们被诸夏君子爱抚得融入大地中了,周边的祭祀们却还没有呢!
那些借着神灵抬高自己地位,张着嘴念两篇经文就能吃到免费奢侈饭菜的家伙,还有很多呢!
域外之民没有接受教化,又有长久以来的风俗,是很容易被他们给哄骗、鼓动的。
嬴辟疆因此召集自己的臣子们商议这件事。
他坚定的说,“我不会背离诸夏的先祖,在域外的蛮夷面前屈服!”
祖先们筚路蓝缕,才为子孙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他们这些后人凭什么不感激呢?
何况嬴辟疆心里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