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又是为谁建立的呢?
嬴辟疆辛辛苦苦的延续颛顼帝的政策,行“绝地天通”之事,难道是要自寻烦恼,跟空气斗智斗勇吗?
所以,
在复国的前十年,
在最年轻、最容易冲动的年纪,背负着嬴秦命运的嬴辟疆选择了忍耐。
他静静的耕耘这里的土地,推广诸夏先贤的智慧,教化这里的民众,并鼓励随同自己而来的诸夏种子们去开花结果,增加下一代。
等到根基深入这片土地,难以被外力动摇后,嬴辟疆才将父祖给予自己的美好期望贯彻起来——
他向东开拓了疆土,夺取了那里的高原和山地,发挥老秦人的传统,驯养起了马匹和牛羊,为以后沿着山脉,南下进攻波斯这些国家做准备。
向西,他下令修建了许多船只,让人沿着平静的西海海岸漂流着,利用域外地广人稀,南边有能力插手此地的塞琉古和波斯沉浸在互相厮杀中时,划船圈地。
西海北边的岛屿和平原,
西海南边广阔的山岭和丛林,
至于眼下,都被嬴秦插上了玄鸟的旗帜。
十年生聚,
十年养息。
平原耕耘了出来,让嬴秦子民拥有了足够的粮食,粮仓从来没有空虚过。
山林开发了起来,让嬴秦可以修建起华美的房屋,方正的城邑,一如当年在诸夏时的模样。
除此之外,
随着疆域的扩张,被发掘利用的矿产也更加多了。
在长达二十年的磨练与准备中,
嬴秦打造了许多兵器,训练了许多士卒,终于将老秦人“耕战”的传统,成功移植到了域外。
“所以眼下,应该要走出去了。”
再闭门造车下去,结果并不会好。
“但域外的蛮夷之国,数量实在太多,大王打算如何应对呢?”
嬴辟疆心里已经有了注意,便告诉自己的舅舅,“我想要派出使者,巡访西海诸国。”
“我听说西海更西,那名为地中海的地方,有个正在兴起的,名为罗马的国家,正在跟占据西海西部土地的马其顿国对峙交战。”
“如果可以从中谋利的话,那嬴秦南下的计划就可以实现了。”
诸夏的君子从不掩饰自己对土地的渴望。
在将两山之间的土地都占据后,嬴辟疆便生起了南下进攻塞琉古,甚至波斯的心思。
别的不说,
那繁荣的两河流域,就足够把老秦人吊成翘嘴了!
但塞琉古、波斯,皆广域根深之国,并非轻易可以吃下的。
哪怕域外蛮夷的战力,素来跟充了气的河豚一样,虚张声势者多。
但嬴辟疆仍不希望,为了开疆拓土,而牺牲太多珍贵的诸夏种子。
于是,
“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老传统,又被嬴辟疆拍了拍灰,端上了朝堂。
“马其顿坐断西海西南之地,地跨两洲,素来同塞琉古王国有冲突。”
“若其国西面受攻而不能防,自然要向东来谋求生路。”
而眼下,
塞琉古正在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同波斯展开拉锯战,一旦两面受敌,哪里还能腾出手来防御北疆呢?
黑易听了,知道嬴辟疆心中自有谋划,但还是忍不住说,“嬴秦立国以西戎,自当万年长存。”
“若来日那罗马之国,兼并了马其顿土地,将兵锋指向西海,又该如何呢?”
嬴辟疆只能说,“那就要看后人的智慧了。”
“你我作为先祖,顶多为后代奠定五十年的基础罢了。”
百年之后,
威震天下的雄君霸主,也要化为黄土。
即便嬴辟疆和黑易他们,有小白罐可以保留魂魄,但也只能塞在宗庙里面,静待来日启封了。
对此,黑易叹息了一声,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他闭上眼睛,停下了呼吸。
嬴辟疆遵循他的遗愿,将他埋葬在都城“阿房”附近的山上,对着遥远的东方。
随后,
他便组建起了队伍,乘坐着船只,开始访问起更西方的国度。
其中为首者,是嬴辟疆的嫡长子嬴端,未来的秦国君主。
“你总是要面对外界风浪的。”
“因为我要你做恢复嬴秦荣光的秦王!”
嬴端很是严肃的领下了这个任务,发誓自己这次出国,一定会认真观察他国的情况,为嬴秦谋求更美好的未来。
嬴秦的船队跨过西海海峡,先在马其顿上岸。
通过聘用而来的商人翻译交涉,
以及这二十年里,嬴秦覆灭“金羊毛之国”科尔基斯、一统两山之地的威名难免被人传播,
马其顿的君主因此接见了他们,并且允许嬴秦使者们在其国首都佩拉游玩,欣赏这里的风物。
当赐下这等“恩宠”之时,其国主帕尔修斯还得意洋洋的说,“这可是罗马使者都没有获得的优待!”
嬴端等人因此询问这句话的缘由,才知道帕尔修斯继位后,将罗马使者驱逐出了佩拉,还堂而皇之的向罗马提出了许多要求,勒令其“尊重马其顿的自由和主权”。
对此,
嬴端只是皱着眉,然后在私下跟自己的同伴说:
“我认为马其顿有亡国之相!”
“其国主为王子时,因妒唆使父亲毒杀了自己的兄弟,这是不孝不义的事。”
“等其继位后,还没有休养生息,巩固自己的地位,便公然挑衅多次击败自己的强国,苛待他们的使者,这是不智。”
“而在宴会之上,他只饮用来自塞琉古的美酒,只欣赏波斯美姬的舞蹈,一旦有不令他愉悦的,便要斥责下属,勒杀仆人,这是不仁。”
“《韩非子》中说:‘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没有仁义礼智,不清楚自己的力量和地位,难道还不会迎来覆灭吗?”
同伴觉得太子判断的不错,可还是对他说道:“等看完罗马的情况后再下定论吧。”
嬴端便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了。
之后,
他们离开马其顿,扬帆于风浪迭起的地中海上。
好在虽一路颠簸,但仍称得上有惊无险。
嬴秦使者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终于登陆了罗马的土地,来到了他们的国都中。
第302章 罗马与秦(下)
“怎么国名叫罗马,国都也叫罗马啊!”
“何止,国族也号为罗马呢!”
登陆的第一天,
嬴端这些年轻人便忍不住腹诽起这个国家的情况。
虽然老秦人的名字,也源于秦地。
但那也是初受封时候的事情了,距今已有八百年。
何况随着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他们就不迁都、不更名,一直待在罗马的吗?
那被嬴秦聘用,一路跟随,已经对秦国有所了解的翻译就说,“罗马本土地形狭长,多有山地,哪里可以随意的改换都城呢?”
听到翻译这样讲,嬴秦使者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便莫名感慨起来:
“诸夏那边,当真是天赐的宝地啊!”
“真不知道我这样的后人,何时可以返回祖地,见识一下那里的风光!”
通过自家的长辈讲述,年轻一代对诸夏源流之地,还是很感念的。
根据长辈所说,
他们在诸夏生活时,还不觉得那里的水土有多肥沃,那里的气候有多适宜。
甚至在老秦人眼里,坐拥关中平原、渭河谷地,以及四面山脉环绕庇护的原秦国疆域,都不能让他们得到满足。
老秦人就是要东出,
去寻找更好的,更平坦肥沃的地方!
结果后面呢?
东出了没多少年就爆炸了,
嬴秦末族被迫掉头来了个“西进运动”,探索未知的域外。
而来了域外,
嬴秦才发现,想找一块降水充沛、雨热同期、依山伴水、平原开阔的土地有多难!
新夏已经先行一步,
留给嬴秦的好地盘自然就更少了!
他们只能继续寻找,并且将内心对土地的渴望,一增再增。
翻译只疑惑的说,“你们的国家已经很好了,难道东方还有比它更繁荣强大的地方吗?”
西海秦国这些年,也是通过水陆,跟周边国家有过往来的。
一些域外的商人很喜欢这个位于西海角落的国度,认为这些黑发黑眼的人虽然强大,但很有道德,很讲究礼仪,并且出手阔绰——
有钱对嬴秦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
且不提诸夏君子们传承于祖先的古老手工技术,足以制作出精美优良,让无数商人动容争抢的物品。
也不说通过弯腰兴修水利,埋头耕耘田地,而获得的充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