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为定?
后面肯定还是要相互背叛的,关键就看到时候谁更强了。
口头上的条件谈拢了,何顺安这时也带兵回来复命了,连带着还带回了宜都驻防千总王起龙的脑袋。
看到对方手下居然连清军千总的脑袋都斩了,这下张正谟终于是把心底最后的一点轻视都给收了起来。
之前轻视,那是因为县令、典史都是自己杀的,自然会有不服,觉得自己是起兵太晚,让聂宇占了先机。
而现在,对方分兵杀了一个清军大官、千总级别的武将。
这可了不得,甭管怎么杀的,杀了就是杀了!
“贤侄麾下这位壮士,果真有着大将之材,竟能杀了清妖千总,只是清妖如今死了一个县令、一个千总,届时荆州府城必定震怒,贤侄还是早做准备吧!”
张正谟这话是真心的,他可不希望自己回头刚在长阳起兵,聂宇后手就被清军给灭了。
“清狗若来,必叫对方有来无回!”
这牛吹的挺大,反正张正谟是不信,也更想赶快离开宜都了。
第17章 扩军备战 编户齐民
聂宇和张正谟定下口头约定,宜都、枝江归聂宇,长阳归张正谟,双方以虎牙山为界,瓜分湖北。
当然,对张正谟来讲,现在就谈瓜分湖北太遥远,他连一县都还没有呢!
张正谟把条件谈拢,也不敢在宜都多待,现在他手下没几个人,得尽快回到长阳老巢才安心,同样也是抓紧时间起兵抢地盘。
聂宇能一天就把宜都县城打下来,给了张正谟极大振奋,连隶属荆州管辖的宜都都这么不堪一击,那划归宜昌管辖的长阳呢?
张正谟马不停蹄就走了,或者说跑了。
他甚至没带上凤凰山里的教兵,这些教兵人数不算太多,拢共不到二百来人,而且还有几十人的铁匠伙夫,给了也不心疼。
……
翌日。
天亮了,宜都县衙门。
两班衙役站在衙门前,他们都是不愿意跟随张正谟背井离乡,所以留下来投靠了聂宇义军的普通衙役们。
衙役们已经等候多时,总算看到一方轿子到来。
在衙役们身前,作为领头的王二,腰间挎刀,一声大喝:
“恭迎老太爷驾到!”
“恭迎老太爷驾到!”
“……”
聂杰人颤颤巍巍的从轿子(衙门抄来的)里下来,他是今早刚被接进城的,顶着一个黑眼圈,在路上甚至都紧张的没睡着。
天晓得,昨日儿子说要直接起兵,破县夺城,给他吓得够呛,愣是一整晚都在自家前院大堂如坐针毡,压根不敢回去休息,也不敢合眼,生怕一不小心,就有一支官兵破门来抓捕反贼余孽。
就这么一直熬到了早上,他都快撑不住了,总算是有了消息。
既是好消息,又有些不太真实。
县城居然真被他儿子给打下来了?
这么容易?
被刘管家搀扶着下了轿子,明明年纪不大,也就四十来岁,愣是走出了“老态龙钟”的感觉。
聂杰人伸手抚摸了一下这轿子的轿杆,听说这是往日县太爷坐的轿子,县太爷那可是他平时想见一面,都难的宜都本地父母官。
如今,这父母官的轿子,也轮到他来坐一坐了。
思及此处,本来还要搀扶的聂杰人,瞬间又是重新变得自信起来,他挺直了腰杆,双手背于身后,接着大踏步就进了衙门。
带队迎接的王二有些疑惑,还是连忙跟了上去,他怕“老太爷”不认路。
彼时的衙门内堂,聂宇正在召集义军将领们开小会。
说是义军将领,实际都是草创,因为现在已经打下县城了,虽然还不满一天,但也算是正式拥有地盘的义军,或者说清廷眼里有了威胁性的反贼。
那就有必要建立起法度,不说有效的统治,至少也得维持点像样子的内部运转。
历朝多少次农民起义失败,根本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没有地主阶级支持,农民起义,真的就只是农民起义。
第二,因为没有地主阶级,也就是读书人的加入,多数都是文盲的农民军往往难以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他们的起义都是破坏性的,而没有建设性。
国家就像人的身体,国家衰败就是人得了重病,你不能光动手术(农民起义)切除病变组织,而不用药物包扎治疗(建设),那最后只会失血而死。
聂宇正式自称“反清复汉大将军”,又对义军内部进行重新整编改革。
军法队被撤销,改编为亲兵队。
那个负责迎接聂宇老爹的王二,同样也是昨天跟张正谟谈判时,与对方拔刀相向的亲兵王二,暂为亲兵队长。
原来的军法队长何顺安,已经正式提拔为义军千总,掌五百人兵额。
一起得到提拔的,还有另外三人,分别叫徐三郎、陈有年和白楠。
徐三郎,正儿八经流民出身,逃难时候跟妻儿走散,辗转来到了湖北宜都,又稀里糊涂入了他的义军。因为勇力过人,有把子力气,在攻打县城的时候,没人冲的有他快,这才立下了“头功”。
陈有年,同样流民出身,家里也是普通白身,曾经被官兵强征过防军(勇营),好不容易活下来回家,家里人却已经饿死,官府又跟来催税,这才逃难做了流民。
跟这俩差不多经历者,在这“康乾盛世”不说多如牛毛,那也是数都数不过来。
他们都是马上就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的潜在兵源,同样也是聂宇接下来招兵买马的主要来源。
最后的白楠,他的身份最让聂宇感到意外,因为这家伙居然有自己的字号,还曾经差点考上过秀才。
只可惜,没什么卵用,惹上了八旗老爷,纵使家财万贯,在这“乾隆盛世”下,那你也得乖乖家破人亡。
“大将军,末将不求高官厚禄,只求有朝一日,能够杀进紫禁城,活捉乾隆狗皇帝,屠光天下所有的八旗杂种!”白楠满腔怒火与恨意,甚至不顾聂宇的“阻拦”,也要执意下跪磕头。
聂宇正襟危坐,既然劝不了,那就只能抬手安抚道:“白兄弟放心,本大将军既是为反清复汉,保证有朝一日,必定会带着弟兄们闯进那紫禁城,活捉那乾隆老狗,把我汉家的江山从满人八旗狗奴才手里重新夺回来,让汉人在这华夏大地重新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做人!而非现在卑躬屈膝做这狗奴才的活计!”
聂宇的语言并不热烈,却也还是让众人心中振奋不已。
“多谢大将军成全!”
白楠更是当即表态道:“末将愿为反清大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末将愿为反清大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
何顺安、徐三郎、陈有年见此,也连忙跟着起身拱手抱拳道。
如此,人心总算是定下来了,也差不多定下了今后的反清大方针。
聂宇接着道:“好了,我们继续说扩军备战和编户齐民的事情……”
聂宇自封大将军,改组亲兵队,又一次性分封了四个千总,相当于封出去了两千人的兵额,但他手里实际肯定没这么多兵。
所以,下一步肯定要进行大规模的扩军。
原来只有洋津畈一块乡镇地盘,他手里自然只能养得起不到五百人的军队。
现在,宜都县已经到手,那也是时候到了大扩军的时候了。
第18章 忽悠老爹
何顺安适时的开口问道:“大将军,那我等应当如何扩军?还请示下。”
“很简单。”
聂宇说道:“按照义军现有编制,每两名狼宪兵、四名长枪手、两名镗钯手、两名刀盾兵,加队长一人,一小队为十一人,这是基础编制,暂时不用变动。”
“以此小队编制,每十小队,上设一营,营官称把总,掌一百一十人,可配十个亲兵,加起来一营共一百二十人。”
“而每四个小营,上设一千总,千总可称将军,掌四营共四百八十人,千总可配二十人亲兵,共掌五百兵额。”
“千总以上,暂时不另设军职,军中最高只为大将军。”
“就按这个章程,接下来几天各自去募兵扩军,本大将军也没别的要求,只有一点,宁缺毋滥,而且不要白莲教,要想加入义军,要么不信白莲教,要么放弃白莲教。”
这么一说,何顺安、徐三郎、白楠、陈有年四人都听明白了。
换言之,他们就是目前除了大将军外,军职最高的义军将领了。
何顺安同样也很是感动,大将军居然如此信任他们,允许他们自行去募兵扩军,而不是大包全揽。
实际上,聂宇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他也知道放任将领自行募兵,可能会有着一定风险,但谁让他现在既没时间,也没有人才。
宜都县没了,消息瞒不住太久,清军那边知道,肯定是要集结兵力,过来围剿他的。
为了能快速扩军爆兵,形成战斗力,也只能先让这些义军将领自行募兵备战。
不过没关系,聂宇只是暂时放开了募兵的权力,真正起兵的老营400多人,还是牢牢掌控在手里,就算出问题也能兜得住,而且军队消耗的粮草、兵甲同样也被抓在手里,就连回头操练他也是得过去亲自上手露脸,好让义军的新兵都知道有大将军,而不是只有把总、千总。
白楠在一旁若有所思,他是读过书的,与另外三个大老粗不同,只是略一思忖就想通了大将军的目的。
收买人心,扩军备战,收拢集权,一举多得!
想通归想通,白楠也不会故意去点破,那句为了反清大业赴汤蹈火,他不是随便说说的。
聂宇等四人都消化的差不多,又继续说道:“今天开完会,你们四个就可以着手下去募兵,尽可能用最快的速度,给本大将军招够两千人,可以多,但不能少。”
“遵命!”
四人齐声拱手抱拳道。
何顺安想了想,又补充问道:“大将军,那火器怎么解决?末将曾经在陕西绿营干过几年,清狗的绿营虽然战力羸弱,但他们也有着火器,一旦遭遇上了,我们可能会吃大亏。”
聂宇轻笑道:“这个问题我已经想过了,你们回头在县中先找几个铁匠老师傅,我这里有两份火炮、火铳的图纸,可以先着手试制一下,看能不能进行制造实用。”
没错,他确实没办法在商城买到火炮,哪怕已经算是比较落后的虎蹲炮,同样也买不到真正实物,火铳就更不用想了。
但是买不到实物,买图纸回来自己造,还是没啥大问题的。
再加上,除了火炮图纸外,聂宇同样还有一张底牌没出呢!
众人见到大将军胸有成竹,也不再多问,又继续商讨了一番募兵扩军的细节,便各自告退离去。
“大将军,老太爷到了!”
聂宇闭目养神了一会儿,有亲兵过来报告。
聂宇点点头,起身出门迎接,就见自家老爹有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前刚进衙门的那副矜持样早就荡然无存,明明都是很寻常的陈设,甚至不比自家老宅好太多,愣是看什么都觉得新鲜,这里摸一摸,那里瞅一瞅。
“爹,别看了,那就是个门槛,还很久没修过了。”聂宇无语提醒道。
聂杰人被儿子点破,连忙又直起身子,恢复之前的矜持模样:“嗯,我儿有心了,为父也只是随意看看。”
“……进来吧!爹,儿子有话跟你说。”
“哦,好。”
聂杰人也没多想,带着刘管家就进了内堂。
进到内堂,聂杰人一时间也不知道坐哪里,还是聂宇上前拉着他的手,让其坐到了上首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