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和珅回答,饶是淡定的乾隆都有些吃惊了,他只以为白莲教就是愚弄百姓,却不曾想到这才过了半年不到,就已经快占据半个湖北了,连湖南都遭到了白莲教渗透。
乾隆连忙接过奏折,亲自翻看起来,越看越是心惊。
这哪是什么普通邪教愚弄百姓,分明就是一帮蓄谋已久的反贼,在阴谋造反了。
“大半个湖北都快丢了,朕这个太上皇反而是最后知道的!”乾隆怒骂着就将手里奏折,给砸到了和珅身上。
“太上皇息怒!切莫为了一群邪教反贼,伤坏了龙体。”和珅压根不敢躲,只跪伏在地,把头埋的更低。
嘉庆这时也顾不得扳倒和珅的大好机会,连忙说道:“汗阿玛,白莲教祸乱半个湖北,应当立刻出兵进剿,绝不可坐视白莲教反贼坐大啊!”
骂归骂,让乾隆杀和珅肯定是不行的,这家伙可是如今大清的钱袋子,杀不得。
乾隆接连骂了好几声狗奴才,对这和珅又是一番敲打,方才把话题转了回来:“白莲教如今正祸乱半个湖北。和珅,你有什么想法说说吧?”
之前让富志那进剿白莲教,就是和珅出的主意,这个主意本身肯定没有问题,因为富志那可是福康安的亲信爱将,问题只在于富志那居然打输了,连人都战死了(兴肇猜的)。
和珅听到乾隆问策,心知应该是先揭过了,仔细想了想说道:“回太上皇话,奴才以为,如今这湖北的白莲教反贼,表面上来看势大难治,实则却是外强中干、根基浅薄。仅从湖北各州府的奏折,这些白莲教的反贼只是看来气势汹汹,然则并无攻略州府大城能力,只要朝廷出重兵围剿,反贼弹指可灭。”
这话说的对不对不清楚,反正乾隆还是认同的,因为奏折里没一个州府大城陷落,只说州府大城请求朝廷发兵救援,平定反贼。
这说明白莲教的反贼,并无攻城能力。
嘉庆提出质疑道:“那荆州反贼是怎么回事?”
和珅微微一笑:“皇上,这荆州反贼也只是白莲教的一支,这在湖北巡抚的折子里已有提过。而且,相比起荆州反贼而言,我大清在湖北的大患还是当属襄阳白莲教为重。
说到襄阳,和珅笑容收敛,认真说道:“太上皇,襄阳知府日前上了密折,襄阳白莲教已经与郧阳白莲教合流,二府白莲教徒聚众数十万,以一王氏寡妇为首领,正兵逼襄阳府城。”
“一旦襄阳被破,那这湖北可就……”
后面的没说下去,但乾隆已经知了事情的轻重缓急。
惠龄、兴肇这俩在密折上互相打小报告的隔空斗法,终究还是惠龄棋胜一筹了。
满打满算才一万多人的荆州汉军,对上数十万人的襄阳、郧阳白莲教合兵,那肯定得先打白莲教啊!
几十万白莲教,哪怕去掉夸大,去掉老弱妇孺,也能剩下十几万大军。
十几万大军,放到没啥精锐的湖北战场,简直就是天灾噩梦了。
对比只是受到了汉军兵锋压力的兴肇,他这点压力哪比得上襄阳几十万白莲教大军,给朝廷的压力更大。
甚至于,乾隆还认为这是兴肇故意在找借口,为富志那还有自己甩锅。
(好困!)
第92章 白莲教的狂欢
河南、陕西、四川、湖北四省之兵,合力进剿襄阳白莲教。
这是乾隆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兴肇呈奏汉军进占岳州、澧州,乍一看乱子不小,但比起襄阳、郧阳白莲教合流,发动几十万教众大军,那反而都不算什么了。
不过,乾隆还是给常德的兴肇发去一道谕旨,给了对方暂署湖广总督衔,令其在常德厉兵秣马,从速剿灭湖南流窜的白莲反贼。
嗯,乾隆看来这汉军无非就是流窜进了湖南的反贼余部而已。
没办法,湖南离北京太远,而地方官员大多为了推卸责任,动起了春秋笔法,惠龄这个巡抚还带头浑水摸鱼,故意转移朝廷的视线,就连兴肇自己润色出来的奏折内容,都与实际差的太多。
综合比较下,乾隆会做出这种误判也不奇怪。
应该说,历史上的白莲教大起义,乾隆从始至终都被地方蒙蔽,认为一切尽在掌握,直到驾崩前都还觉得白莲教不过疥癣之疾,弹指可灭。
乾清宫里头,太上皇刚刚御笔定下了四省大军,合力清剿襄阳白莲教的圣旨。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白莲教的壮大速度也比奏折上来的更快,先是王聪儿、姚之富为首的襄阳白莲教义军,与郧阳的白莲教义军合流,兵马人数迅速壮大至数十万。
而后,王聪儿没有选择带兵入川,因为荆州有一支实力强大的大汉军,对方将湖北巡抚、湖南的剿贼大军都给打的落花流水,大大提振了白莲教起义军的军心士气。
哪怕有白莲教的聪明人猜到,荆州汉军不是自家兄弟,只是打着他们的旗号,但这都不重要,清军败了就行!
清军败了,那他们就没了威胁!
没有威胁了该咋办?
当然是调头去打襄阳了,欲得湖广大地,襄樊肯定得到手,先打襄樊,再下郧阳,而后北伐中原,一举夺得天下,建立属于他们白莲教的真空家乡。
几十万白莲教军突然折返回来,做出要攻打襄阳的架势,直接给襄阳知府洪世佺人都快吓瘫了。
“这……白莲教反贼怎会去而复返?他们难道真要来打襄阳城?”洪世佺满脸惊恐问道。
这不是废话吗?
光是樊城对岸的反贼,就已经快把樊城淹没,还好他们足够谨慎,没有重新搭建浮桥,试图恢复襄樊交通。
要不然,反贼怕是这会都已经通过浮桥,渡江攻克襄阳大城了。
洪世佺的幕僚师爷说道:“府台大人!久守必失,应当立刻派出信使,前往武昌请求巡抚大人发兵救援啊!”
“本府这便回去写信,务必让抚台大人从速发兵!”
洪世佺经过最开始的慌神,这时也已冷静下来,又对身边属官说道:“还有你们,立刻在城中募集守城民夫乡勇,告诉他们,城外的都是白莲教反贼,不是什么大汉军,他们只会杀人放火,抢走你们的土地田产,连带还有你们的人命。”
“再让士绅大户们都得捐钱捐粮,打开府库和粮仓。平日里你们贪污,本府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今情势危急,若有谁还敢这时候伸手,就休怪本府翻脸不认人了!”
如此一番粗细安排下来,原本有些骚乱的襄阳城,瞬间又恢复到了井然有序,士绅大户出钱出粮,完全没了往日吝啬,百姓同样也是难得与官府同仇敌忾,上了城墙充作守城民夫。
没法子,如果是汉军来此,可能还真有好些人会心怀异心,想要搏一把荣华富贵,再不济也是两头下注,保全身后家族。
家族大于个人,大于土地,大于财产,也大于朝廷。
可白莲教是什么名声,杀光地主,抢光地主财产,抢光地主的土地,这要是降了,怕是也难保得住家族性命。
洪世佺看着城外白莲教,心里也是倍感凄苦,这难道就是英都洪氏的报应吗?
嗯,英都洪氏,洪承畴的那个洪,洪世佺不要脸一些,也可以自称是洪承畴的后人。
今年是嘉庆元年,距离《贰臣传》刊示天下,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
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已经晓得鼎鼎大名的洪承畴,实际就是一个背主“贰臣”。
乾隆甚至多次下旨指出,这些“贰臣”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实在是大节有亏。尽管这些人为我大清立下汗马功劳,但功劳不能抵过,就算有子孙还在朝廷为官,他们也还是背主“贰臣”,应该受到忠臣唾弃。
好家伙,属实用完了就扔,跟厕纸一样。
这本《贰臣传》颁布以后,有没有用呢?
有用倒是有用,就这么说吧!
洪世佺与洪承畴的血缘关系,其实已经很远了,但他却是英都洪氏最后一个进士。而且终其一生也只做到了襄阳知府,还是靠着送银子贿赂,加上政绩斐然才慢慢升迁上去。
襄阳这边面对白莲教几十万大军围困,俨然形势危急。而往南的当阳白莲教,他们实力孱弱,打不下来州城,但同样也趁机出兵,向北欲取远安县,扩大自身势力范围。
湖北的西南地,宜昌、施南二府的白莲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合流到了一起,还打出了“古元真王”旗号。
称王的是张正谟,这“古元真王”则来自白莲教的经典,因为白莲教经典教书都是以“古佛”、“混元”为开头,张正谟取二字结合,自称“古元真王”,以王命号令湖北西南的数万教众。
聂宇之前跟张正谟定下,以老爹聂杰人为掌教首领,而张正谟为掌教军帅,这约定显然已经不作数。
特么张正谟都僭越称王了,哪怕这王号不伦不类,那也是王了!
自称王以后,张正谟便志得意满,仿佛真有了冥冥中的天命眷顾,而且汉军又连续打败巡抚、湖南清军,进占三州之地,同样也给了张正谟信心。
聂家父子都能打下这偌大地盘,自己堂堂“古元真王”,有天命加护,自然也能办到。
襄阳白莲教打襄阳,当阳白莲教打远安,那张正谟就去打宜昌,他要打下宜昌府城,作为自己之后称王建国的王都。
湖北以西已经乱成一锅粥!
……
此时此刻,与湖广毗邻的四川。
在湖北白莲教乱的影响下,尤其是汉军打出来的赫赫战绩。经过商旅们的口口相传(添油加醋),都还没出省就已经面目全非。等消息传至四川百姓耳里,版本不说五花八门,那也是越传越离谱。
湖北境内,还只是汉军击败巡抚,到了四川,就已经变成了巡抚、知府等战死,十万清军全军覆灭。
别管湖北哪来的十万清军,反正四川受官府压迫的穷苦百姓都信了,那些底层的白莲教徒也信了这些离谱谣言。
原定计划,应该九月才举兵响应反清的四川白莲教,已经忍不住,他们决定提前起义,响应湖北的白莲教兄弟。
不过四月初夏,达州直隶州教首徐天德率先起兵反清,而后东乡(宣汉)教首王三槐、冷天禄也陆续率众发动暴乱。
四川白莲教大起义提前爆发!
第93章 八旗糜烂
今年四月初夏,川楚白莲教大起义全面爆发,甚至爆发的速度比之历史上还要早,起义规模也更加迅猛剧烈。
整个四川加上云贵三省,面对白莲教的突然举事反清,地方官府毫无准备,只能被动守城。
先是达州教首徐天德、王登廷师徒在亭子铺举事,旬日之间便拉出上万人马,对外号称达州青号军。
紧接又是东乡县,早与徐天德所部白莲教有着联络的王三槐、冷天禄(冷俸)师徒,也跟着在桃花乡聚众万人,发动暴乱起事,并跟着也自称白号军。
青号、白号两支白莲教义军,一经举事便迅速合流,双方共同举兵数万强攻东乡县城。
东乡县城仅坚守一天,便被义军攻破城门,东乡(候补)县令陆霖、典史杨永锡都被义军杀死,脑袋当众斩了吊在城墙旗杆上,无头的尸体也被扔去了荒野喂野狗。
消息一经传出,达州知州震怖,第一时间封锁州城,同时又往成都府方面派去求援信使,请求四川总督英善火速发兵救援。
这里说明一下,四川、陕甘、直隶属于清朝比较罕见,只有总督而没有巡抚的特殊省份。
因为满清搞总督常设,本质是为了制衡权力太大的巡抚,让督抚互相掣肘监督。但四川、陕甘都属于军事重地,藏地、西域、青海可不太平,云贵西南也常有苗民起义,需要总督来独揽大权,镇压叛乱,而不是跟巡抚相互内斗。
直隶总督就更简单了,这里是皇帝脚下,设巡抚完全没必要,浪费财政,还容易发生督抚龃龉。
乾隆先后裁撤甘肃巡抚、川陕总督,改为陕甘总督与四川总督,都兼巡抚事,那些地方官员自然也看到机会,数次上奏请求湖广总督、闽浙总督也能兼地方巡抚事,但都被乾隆无情批驳。
这是当然的,乾隆好大喜功、贪婪暴虐,却也不是真的昏聩(他只是真的坏),陕甘总督、四川总督还好,真让湖广总督、闽浙总督兼地方巡抚,那汉人还不翻天了?
早起事有早起事的好,晚起事也有晚起事的妙!
就比如这会儿,四川白莲教的徐天德、王三槐等人,提前了半年发动起事,响应湖北白莲教的兄弟,各种准备上难免有所仓促,但他们仓促,四川官府也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凡再早两个月,或者再晚半年,已经带兵出川赶赴湖北战场,准备合兵围剿白莲教的孙士毅就得跟他们撞上了。
孙士毅这家伙名声不是很大,但却是如今四川仅剩下的能战之将,其人先后参加过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平定安南阮惠之变、平定廓尔喀之乱,以及配合福康安大军镇压黔贵苗子。
现在,听闻湖北白莲教势大,还有个叫张正谟的教首,居然敢自立为王,简直不拿大清放在眼里。
所以,就在一个月前,这家伙先是移军秀山,接着进兵酉阳,如今已经通过酉阳进入到了来凤,准备去给张正谟的屁股来上一刀。
福康安、和琳不在,能打的孙士毅又刚走,四川正好处于无将可用,无兵可调的真空期。
王三槐、徐天德先是打下东乡县城,准备看看官兵反应,结果等了好多天,官兵一个没来,反而达州州城封锁城门,还破坏了护城桥,一副打算死守样子。
这下,他们放心了,看来官兵空虚是真的,两部旋即分道扬镳。
徐天德的青号军转战往西,准备打一打成都府城,试试强度。
王三槐的白号军则转战川东,准备取夔州、石砫等地,作为立足根基。
如果王三槐运气足够好的话,应该能追上孙士毅所部清军的尾巴。
(蓝色为清军,红色是白莲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