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152节

莫斯科有过拯救远东苏军的机会,但却都被他们完美的错过了,斯大林不想丢掉了远东,拒绝了华西列夫斯基的战略大撤退方案,坚持要在远东与中国军队决战,他认为一九二九年远东苏军击败了东北军,这一次远东苏军依然还是可以击败国军的,甚至有机会还可以把中东路收回来。

华西列夫斯基被拒绝之后,又建议斯大林下令加强贝加尔湖方面军部署,保护远东苏军最重要的退路以及后勤生命线,经历过了乌兰巴托战役之后的贝加尔湖方面军已经只剩下二十万人的左右的兵力,华西列夫斯基认为这点人不够,最好从外东北前线抽调更多的苏军回援。

可这个建议依然还是被斯大林拒绝了,斯大林认为一线决战才是最重要的,东北前线的决战需要更多的兵力,他直接下令晋升远东方面军司令员普尔卡耶夫上将为陆军大将军衔,要求他击败东北国军主力,拿回属于苏维埃的利益,让中国人认清楚现实。

至于对贝加尔湖方面军的安排,斯大林原本还想从这里抽调军队去补充东北前线的,但考虑到已经拒绝过了华西列夫斯基两次了,他就没有继续抽调这边的苏军部队了,并且还认为二十万苏军足以能够应对中国军队有可能的入侵了。

是的,斯大林认为国军没有勇气入侵伟大的苏维埃,他坚持认为南京那位董建昌大执政的心里想法也就是收回外蒙和东三省而已,中国人守成有余开拓不足的印象已经是外部公认的,斯大林感觉中国没有这种勇气彻底和苏联撕破脸。

哪怕就是中国人胆大包天敢入侵苏联,贝加尔方面军二十万人的军队也足够防御了,之前贝加尔方面的进攻失败都被斯大林归咎于天气和后勤的原因,现在他这二十万大军守着铁路线以逸待劳,怎么想也不会输吧?

可现实还是狠狠打了莫斯科一记耳光,漠北军群出乎预料的进攻,没有再盛夏的七月,也没有在秋季的九月,竟然直接就在开春之后的五月中旬就发起了,并且还是早有预谋准备充分的全线进攻。

半个月时间大批国军就突破了国境线入侵苏联境内,目前防守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苏军全面告急,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宣告中断了,再也没法运输一颗子弹一条步枪抵达东北前线了。

汤勇上将本人都没有预料到进攻会这么顺利,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穿插分割的战役目的,目前伊尔库茨克还有乌兰乌德和赤塔都是被国军孤立了,苏军的后勤生命线也被国军切断了,剩下的就是围歼这些地方苏军。

覆灭掉了贝加尔湖方面军之后,漠北军群就可以挥师东进,与东北主力部队配合形成两面包抄的优势彻底歼灭掉远东苏军还有日军残部!

316.东北大决战

“总座,目前我军已经实现了全面收复东三省的战略目标,苏军汇同日军残部现已撤回黑龙江北岸,前线追击部队斩获颇丰,目前中部军群主力已经彻底击溃了江北苏军防御部队,第十三集团军已经突入海兰泡占领了此地作为江北岸前进点

北方军群主力部队光复抚远,先锋部队第六集团军傅作义部已经渡河占领尼古拉耶夫卡,南京军群主力部队也越过了乌苏里江全面进入苏俄所谓的滨海州。

目前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之下,苏军已成溃退之势.......

哈尔滨城内,北方战区司令部大楼内,—众将军们齐聚会议室内正在开会商讨下一阶段的攻势计划,此刻正在台上描述战局形势的正式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卫立煌中将。

此次卫立煌也终于算是趁着组建北方战区司令部的机会,捞到了一个战区参谋长的职务,从军群副司令官变成了参谋长,可这是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呐,卫立煌也成功走到了中将的最后一步,继续往上那就是陆军上将之位指日可待了。

此刻的卫立煌意气风发,面对着台下长桌委座一圈将官侃侃而谈,此时参加会议没有一个不是高级军官,上将就有李宗仁、汤勇、陈诚、欧震四位,底下的中将集团军长也是十几个,至于说能够参会的少将,那就只有在司令部任职的资深少将才有资格,普通的新晋上将连参会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接下来的会议将会决定东北战事的最后收尾工作了,东北战事打赢已经是没有悬念的事情,可具体怎么打却是大家应该商量一下的事情了,毕竟这关乎功劳怎么分润。

此战过后,南京国防部还有执政府百分百会有犒赏,到时候有人晋升大将,有人晋升上将,这都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谁都不想错过这一次大捞战功的机会,这可是能够直达天听在大执政办公桌上露脸显名的机会呐。

台下坐在长桌主位上的战区总司令官李宗仁上将面色淡定的听取着报告,时不时的点头微笑,开春入夏之后,气温上升,在场的众位将领都是穿上了轻薄的夏季将官常服夹克,脚上也都是锽亮的皮鞋。

可唯独李宗仁依然还是穿着厚实的冬季常服,脚上也是一双布鞋,领带也没有打,敞开着领口连扣子都没有系上。

自从去年重伤导致重病,李宗仁吊着一口气直到腊月份才扛过来了,他这个年纪这么重病还扛过来,让不少人吃惊,可伤兵好了之后,李宗仁也是身体差了许多,留下来的后遗症也有不少。

平日里畏寒怕热,时不时的就咳嗽,一直得靠吃西药才能缓解,今天他穿着这一身夏不夏冬又不算冬的行头出来,所有人都是习以为常了,当然了,作为战区总司令大佬,也没有人敢去指责李宗仁着装不对。

卫立煌讲解完毕之后,李宗仁转过头咳嗽了两声,一旁的卫兵赶紧递上了药瓶子和温热的开水,李宗仁磕了药之后终于是好多了,惨白的脸色上面也多了一抹嫣红之色。

“诸位怎么看?这苏军到底是溃不成军,还是犹有余力?”李宗仁终于开口了,面向诸位将领含笑问道。

陈诚第一个开口了:“我觉得苏军这是有组织的撤退,根据沿途追击部队的反馈,苏军虽然损失较大,但主力犹存,而且还有日军残部相助,目前他们已经完全撤过了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返回了苏俄境内。

虽然我们一系列的战役重创了敌军,但主要歼灭的都是日军,苏军也遭受了一定损失,可依然还是有一百一十多万主力撤回了境内,日军也有二十万残部跟随。

目前我军打过江岸的部队似乎是苏军故意放过去的,他们目前没有意图依据江河天险防守。”

欧震直接开口道:“苏联人就算是想要防守也没法防御,现在又不是夏汛没到,冬季化水形成的春汛也过去了,黑龙江还有乌苏里江的河水流量不足,诸多地方河流宽度已经减少到了不足百米,最窄的地方也就只有三四十米而已。

我们的工兵部队随队便就能搭建浮桥过河,到处都是窟窿,而且我们占据了绝对的制空权和火力优势,后勤也不差了,苏军和我们隔河对峙那就是找死,炮弹砸也能把他们砸没了。

沿途上千公里的河岸江岸,苏军根本没法防御,一旦苏军把大批主力部队沿河沿江分布,别的不说,我们的装甲部队随便就能够过河突破他们的防线,到时候分割包围,他们想跑也跑不了了。”

欧震说完之后立刻就有将领同意了他的观点:“苏军的后勤生命线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被漠北军群切断了,贝加尔方面军的覆灭仅仅只是时间问题了,远东苏军的退路已经被彻底斩断了。

我认为苏军必然会困兽犹斗,他们接下来极大可能会集中主力部队和全部装备在伯力这个两江交汇的突出部,与我们打—场决定最终胜负的决战。

这也是苏军唯一能够存续的机会了,伯力如果还握在苏军手中,那么我们就会被分割,成东西两部,也无法利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航道作为后勤线,而且苏军虽然退回了境内,但也重新收缩了战线集中了更加有优势的兵力,补给线也缩短了不少。

苏军能够依托两岸对我们控制的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带形成包围态势,这个突出部我们打不出去那就是劣势弱点,打出去了就会变成了结敌人的最后致命一招。

拿下伯力占领这个三江交汇口,我们就能够切断孤立苏军各部,之后无论是南下海参崴,还是北上占领共青城这个远东苏军的重要工业中心,都是随心所欲了!”

李宗仁听完了诸位将领的看法之后也是点头同意了:“看来接下来的战役核心还是在伯力这块地方,三江平原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拿下这里,海参崴就是一座孤城,并且乌苏里江以东的苏军和黑龙江以北的苏军都会被我们隔断分离。

我们能够知道,苏联人肯定也知道,接下来伯力这片三江平原地带就会变成了敌我两军东北亚大决战之地,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关乎国家大业,大执政阁下也在南京时刻瞩目,举国上下都在关注此战。

赢了,大家名垂青史,皆为光复旧土的功臣,输了那可就是遗臭万年。

不管我们之前打得有多么顺利,但接下来的大决战,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三江汇聚,虽然是平原但却被分割开来,而且沼泽湿地密布,非常不利于我军机械化部队展开。”

“苏联人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会利用这些有利地形限制我们,敌军以逸待劳,虽然是败军之师,但他们却是本土作战熟悉地理环境,并且后勤补给线也没有我们这么多阻碍,而我们则是跨江河主动攻击,这个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只占了一个人和,天时地利都在苏联人手上。

所以此战苦难很多,但我必须要打!”

话说到这里,在场所有将领都精神一振,纷纷竖起了耳朵,准备听李宗仁接下来的部署了。

李宗仁继续说道:“我决心发起伯力会战,一举歼灭苏军主力,打掉远东苏军最后一丝希望,奠定收复外东北战略基础。

此战将会调遣第四、第六集团军作为中线主力跨江进攻伯力城,北线由第三、第九集团军从尼古拉耶夫卡这个北岸出发点进攻比罗比詹,攻克比罗比詹之后立刻东进迂回包抄苏军侧翼。

东线调遣第十二、十四集团军由虎头出发,进攻伊曼切断海参崴苏军与伯力苏军的联系,而后继续北上对伯力形成包围态势。

第十三集团军南下进攻海参崴,配合已经进入朝鲜半岛的第五军十军作战!”

李宗仁虽然身体不行了,但头脑依然时候清晰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一次性投入六个集团军五十五万人兵力围绕伯力方圆百公里形成了一道天幕笼罩下去,摆明就是要一口气吞掉苏军,不给他们任何翻盘的机会。

这就是阳谋,毫无掩饰的亮出来自己的打算,苏军想要利用地理优势吸引国军去围绕伯力作战,李宗仁没有退避,你请我来,那我就来了,而且是以泰山压顶之势过来的。

伯力这个地方毕竟实在是太重要了,谁都不可能放弃这里,摆明这个地方就是最佳的决战之地,苏军既然发出了挑战书,那么国军也是丝毫无惧选择了迎战,六个集团军五十五万主力,三路并进,只要不出现什么天降陨石的意外,李宗仁都不知道这场仗该怎么输?

伴随着李宗仁命令的发出,国军迅速开始动作起来了,国军三路兵马集结了五十五万人的兵力,出动了两千七百辆坦克,一千五百多辆装甲车,大口径火炮一千六百门,作战飞机七百四十架,紧急组装的内河炮艇三十五艘.........

苏军不是瞎子,他们也看到了国军的大动作,并且知道了国军要拿下伯力城,苏军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来自莫斯科的命令已经同意了远东方面军在伯力三江平原地带进行大决战的计划。

苏军除去驻守各地留守退路的部队之外,动员了八十万兵力集中伯力城周边构筑防线,同时跟随他们溃退的日军二十万残部也都被集中拉到了伯力城下当成炮灰填线。

苏军远东方面军司令员普尔卡耶夫大将对于接下来的战役可谓是充满了信心的,毕竟自己集中了八十万主力外加二十万日本关东军残部,总兵力加一块都一百一十万大军了,而敌军差不多只有五十五万,一百一对五十五,优势在我嘛,二比一的兵力比呐。

目前整个远东所有的俄国人甚至是俄国统治下的少数族裔,能够拿枪的男性全都被征召入伍了,普尔卡耶夫大将也是头—次指挥这么庞大的部队,他可以说是目前苏联红军内最大战役集群的指挥官了,没有哪位将领麾下部队比他更多了,而且领袖斯大林同志也批准了他的作战计划,对他表示了充分的信任。

可以说这一战打赢了,他普卡尔耶夫晋升苏联陆军元帅都没问题了,普卡尔耶夫对于国军的战斗力虽然重视,但也没到畏敌如虎的程度。

他甚至一直认为苏军在东北的溃败是被日本人连累了,之前东北三省的一系列战事都是日本人顶在前面当主力作战,日本人扛不住败了,连带苏军也不得不一路溃退,这一次苏军作为绝对主力参战,并且日本人也老实听话的助战了。

普卡尔耶夫认为这一战在伟大苏联红军的主导之下必然会胜利,毕竟兵力优势太大了,苏军连同日军残部可是一共投入一百一十万人大军,参战坦克四千四百多辆,火炮一万七千多门(含一百毫米口径以下),作战飞机一百二十架,内河炮艇十七艘........

要不是驻扎海参崴还有其他要地的守军实在是不能调动了,苏军一口气拿出来百万人都不成问题,远东俄国人能扛枪都在普尔卡耶夫麾下服役了,此刻他就是主宰远东的红色沙皇了,这一战他要是打赢了,估计就是远东苏军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元帅,届时永镇远东当一个草头王都不成问题了。

普尔卡耶夫非常具有自信心,这是一件好事儿,可他又似乎忽略了双方装备质量的差距还有制空权被国军掌握的劣势,他麾下的坦克都是苏军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研制的BT-5、BT-7、T26这些已经在欧洲苏军部队淘汰的落后产品,只有极少数两百多辆比较先进的T34坦克还算能打一些。

空军层面上,国军参战的战机都是实打实的精锐先进飞机,而苏军内部能够起飞的作战飞机都是一些老掉牙的双翼飞机。

李宗仁不是傻子,他敢主动攻击发起决战,那就是有信心能够击败苏军,他不去比什么人数,比的是战术!也不比装备数量,而是比装备质量!

317.罗光耀的战斗

1939年6月10日,尼古拉耶夫卡黑龙江北岸地区。第九集团军,33师第26突击连驻地。

罗光耀中尉此刻站在堑壕内凝视着对面五公里外一片寂静苏军阵地,年仅二十七岁的罗显耀现在是一名陆军装甲兵突击队中尉军官了,参军仅仅两年时间,从一介大头兵升到了中尉连长,还是突击连的连长,前途可谓是很光明的。

没错罗光耀就是罗本田的大儿子,—九三七年十一月被强制征召参军,然后被发往南京前线当了一个填线宝宝,紫金山之战全连队死的只剩下他一个独苗了,老长官临死前央求上司留住他们的连队番号,上头答应了,于是乎罗光耀就莫名其妙被提拔成了准尉军官担任副连长。

在之后的历次战斗当中罗光耀也都幸运的活下来了,并且还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因为作战勇猛脑子活泛,对待上级很会来事儿,就被一直提拔,直到现在成了突击连的中尉连长。

南方战事结束之后,罗光耀跟着大部队一块来到了东北继续作战,去年冬天差点没把他给冻死,现在熬到了夏季之后,终于轮到他们展现精锐的战斗力了。

“长官,营部命令,半小时后开始进攻。”传令兵跑了过来拿出了一封命令文件。

接过了文件看完确认命令正确性之后,罗光耀舒了口气道:“下去通知弟兄们,做好准备,马上就要轮到我们上了。

说完之后罗光耀拉起衣袖看了看手腕上的表盘,现在正是上午九点半,半小时之后也就是十点整发起攻击。

手腕上的石英表都是军方配发给军官的,所有军官都可以免费领到一只,士官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花钱自费购买,没多贵,四五块钱就能买到。

国防军中任何配发的东西除了制式武器之外都是有一些等级差别的,将官配发的手表都是有豪华佩饰的,校官配发的手表表带是真皮,表盘上也有装饰,而尉官配发的手表就只是更精致一些,花钱买到的那就是普通手表而已。

战场上苏军也最喜欢缴获国军的手表,似乎这玩意儿很值钱,有时候甚至比武器都还更受欢迎一些。

“嗖嗖~轰轰.......”

此时天空之中传来的阵阵炮弹穿梭声,那是大口径炮弹划破空气的呼啸声,几秒钟之后,对面的苏军阵地陷入了一片爆炸火海,猛烈而又突然的炮火直接覆盖了苏军几乎全部的阵地。

苏军没有制空权,他们的阵地修筑全程都在国军战机的监视和骚扰下进行的,具体分布和配置早就被国军烂熟于心了。

军属炮群的上百门大门口径火炮远隔二十公里之外就能够精确覆盖苏军的阵地,炮兵地图上面标注出来的苏军防线分布甚至可能比苏军军官自己掌握的都还要更加详细。

国军的火炮打击都还没有结束,天上的轰炸机就排成了整齐的队列开始覆盖式轰炸,这一次空军出动的又是他们的新玩具,青鸾式战术轰炸机。

这款轰炸机是空军专门装备用于战术性质轰炸任务的飞机,毕竟四发型号的毕方式战略轰炸机使用成本太高了,这玩意儿拿来轰炸日本本土还能够接受,要是前线战术支援也用这玩意儿,哪怕空军也扛不住这么高昂的使用成本。

青鸾式战术轰炸机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南京航空制造集团公司研制而来,研制途中有大量的德国专家参与,说是中德联合研制的也不为过。

该型号轰炸机装备了两台国产本土制造的一千五百马力引擎,这玩意儿也是德国人大力帮助之下才实现了国产本土批量制造。

按照军方的要求,青鸾轰炸机主要强化了载弹量和防御,作为一款空重七点五吨的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却达到了惊人的十五吨,满载时可以携带五吨炸弹飞往八百公里外的战场执行任务,然后飞回来。

这款轰炸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也能够达到一千零五十公里,并且皮糙肉厚,仿照了毕方式轰炸机的防御设计,在机身关键部位都敷设了装甲板。

唯一的缺陷就可能是这款轰炸机的速度了,最大飞行速度只有四百四十公里,满载的时候甚至连四百公里都飞不到,巡航速度一般只有三百五十公里左右。

但空军也不在意,因为他们自从南京保卫战结束之后,就还没有遇到过能够和自己争夺制空权的对手了,哪怕现在的苏军也是完全碰不到哪怕一丁点的制空权。

这款飞机由于是国产制造的,所以采购价稍微比进口的贵一些,但空军还是在国防部的要求下大批采购了这型号的轰炸机服役,毕竟支持国货嘛,人人有责!

此刻战场上对面的苏军阵地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炮兵的高爆弹、空爆弹、榴散弹,空军的燃烧弹、高爆弹,各种各样的弹药在苏军阵地上的炸响。

光复东三省之后,部队打到哪里,后方的工人队伍就修路修到哪里,东北三省原本经过了日本人还有俄国人以及张作霖父子的建设,铁路系统算是很发达的,国军掌控之后就立刻修复了,依托着铁路线的运力,前线的后勤供应非常充裕。

有了足够的后勤支撑,现在国军进攻部队的火力准备也是敞开了造。

半小时的火力覆盖打击,第九集团军光是炮兵就对着对面苏军倾泻了四百多吨炮弹以及火箭弹,空军砸下去那就更是难以计数了,前后八十多架次轰炸机来来回回将苏军阵地全都犁了一遍。

看着对面的敌军阵地,罗光耀心中暗叹道,这么猛烈的火力打击,估计活人都剩不下几个了,他们这些步兵冲上去就是洗地收尸的吧?

“啾啾!”两发红色信号弹被打上了天空之中。

国军出发阵地上一排排坦克装甲车开始驶出了阵地,履带声咔嚓咔嚓作响,一辆辆钢铁猛兽犹如出笼猛虎一般,带着滚滚烟尘冲向了对面的苏军阵地。

罗光耀摘掉了手上的皮手套,拿起了铜哨放在嘴里吹响了尖锐的哨音:“嘟嘟~突击连进攻!”

拎着手上的突击步枪,罗光耀率先冲出了堑壕,跟随着坦克的脚步向前奔跑着,身后的突击连弟兄们也都是纷纷拿着武器,动作敏捷的跟在装甲部队的后面向前突击。

作为老牌部队,一路从南京血战到东北,第九集团军的士兵们战术素养都是水准线以上的,步坦协同冲锋也是很熟练了,进攻队伍之中,士兵们都是各司其职保持着队形,军士带队,军官负责指挥,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

“轰轰..”

一阵零散的炮弹落入了进攻的国军队伍之中,苏军前言观察哨幸存下来的人发现了国军的攻击队伍,立刻召唤来了火炮打击,但他们的火炮反击太过孱弱了,零零散散的几阵炮弹加一块也只有两三百发而已。

苏军的反击炮兵阵地很快就被巡弋的国军战机发现了,一群群战斗机直接俯冲扫射投弹,摧毁了苏军暴露的炮兵阵地,苏军的反击火力也很快消失掉了。

“跟上,跟在坦克旁边,协同突进,不要掉队!”坦克保持着最低速二十公里的时速前进,但即使这样也让步兵跟的非常吃力,毕竟坦克是靠发动机烧油跑的,步兵全副武装只能两条腿奔跑。

好在平日里士兵们的伙食还是不错的,一个个身体练得倍棒,武装五公里跑起来的速度也不慢,虽然累死人,可好歹还是勉强跟得上。

这可是战场上,越过火线接触敌军之前的路程是最危险的,炮兵和空军的轰炸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削弱敌军的阻拦火力。

“嘭嘭.….....嗖嗖~”

进攻队伍接近苏军三公里范围之内后,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终于开始弹雨穿梭了,苏军的机炮还有重机枪开始接连开火射击,不指望能够精确命中,只求能够给国军制造一些麻烦。

首节 上一节 152/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